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过年借礼帽

民俗 2023-09-20 03:13:23

最佳答案:

不识时务

过年借礼帽相关歇后语

大年初一拜年歇后语

大年初一拜年歇后语1 歇后语:

大年初一拜年歇后语

答案:

你好我也好(比喻不肯得罪人)

解释: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歇后语故事:

有句俗语“十里地不同风俗”,确是这样。

且不说年前那一套——什么时间打扫房子,什么时候送灶,什么时候开始蒸馒头包子,什么时候做蒸碗,什么时候煎炸熟食;

也不说三十晚上的讲究——什么供家堂,去祖坟迎老的少的;要用什么馅什么包饺子;什么不动针线,不扫地,把笤帚要放起来,什么要避讳——避长者讳、避尊者讳、避逝者讳。

单说这过了年的拜年吧,这习惯也差得大发了。大年初一,我们这里是给庄乡拜年的,当然,拜见熟人、老师等也在这一天,这么说吧,只要不是至亲的亲戚,大可以都在这一天走完的——前提是长辈、前辈、长者。平辈之间是不能拜年的,二人转里的“老得给少的拜年”“谁有钱给谁拜年”是要折阳寿的,哈哈。

初二呢,我们这里是不能拜年,甚至不能串门的,歇一天。在初二,要上坟焚烧家堂,恭送祖先。特殊情况的也可以去拜年,例如去年家庭有人逝去,就可以去他家串门,那一家门上贴的对联也不是红纸,而是贴兰对联。

初三以后,按照亲戚远近,陆续走开:姥姥家、丈人家、姑、舅、姨……过去亲戚多的,一个村的亲戚走一天,在最亲近的亲戚家吃饭,这样往往也要走到初十以后了。当然,越往后,这亲属关系也往往越远一些。

过了十五元宵节,则是平辈人互相走动了, 正月十六是看亲家的日子,女方父亲要拜访男方,老亲家喝一顿,开始了这一轮串门。一个单位上的朋友,如果家有老人,可以十五以前去拜访,年龄相仿的朋友往往从此开始互请了。

正月二十五,打囤的日子,清早起来,在院子里用煤灰画个圈,放鞭炮,祈求风调雨顺,粮食满仓。

二月二,龙抬头。万象更新,地里的活多起来了,这年也过完了,该忙活的就忙活去吧。

一地方一个风俗,当然随着发展,这过年也越来越短了,整个月没事干毕竟不是什么好现象。“三六九,向外走”初九以后,农村里每天都会有大批的年轻人出门打工去,这年虽然越来越没意思,这家庭,却越来越富足了。

大年初一拜年歇后语2 1、十五个瘸子拜年——七高八低

2、年画上的'鱼 —— 中看不中吃

3、哑巴拜年——多嗑头少说话

4、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5、三十晚上失了牛——明年的事

6、大年初一吃窝头——不香

7、腊月三十贴对子——一年一回

8、穷债户过年——躲躲闪闪

9、朝鲜人过年——要狗命

10、大年三十看皇历——没期啦;没日子啦

11、二十九过年——小劲(进)

12、过年的肥猪——早晚得杀

13、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14、孩子们过年——常盼那一天

15、隔年历本——不用翻了

16、过年吃豆渣——穷极了

17、老鼠给猫拜年——全体奉送

18、过年的肥猪 —— 早晚得杀

19、大年午夜的鞭炮——无花乱坠

20、过搜索年的猪——活不久/活不长

21、过年吃团圆饭——济济一堂

22、井里丢石头 —— 年扑通(不懂)

23、熊瞎子拜年——不敢受这个礼

24、拜年不磕头——干什么来了

25、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26、大门口的春联——年年有

27、犬年初一打灯笼 —— 年年如此(比喻年年都是这样,已经是老习惯了)

28、大年三十晚上熬稀粥——年关难过

29、大年五更出月亮——头一回;头一遭

30、拜年的嘴巴——尽说好话

31、过年敲锅盖——穷得叮当响

32、年画上的鱼——中看不中吃

33、狐狸找公鸡拜年——有你上的当

34、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35、八月十五过年——差远了

36、大年三十的案板——家家忙

37、年画上的春牛——离(犁)不得

38、过年借礼帽 —— 不识时务

39、床底下拜年——伸不直腰

40、叫化子过年——穷讲究

41、拜年的话——好听

42、大年初一串门——见人就作揖

43、年三十夜拨算盆——满打满算

44、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哩

45、孩子们过年 —— 常盼那一天

46、娃娃过年 —— 真快活;不操心;光图吃;只讲吃;蹦得欢

47、隔年的春联——没用处;无用;没得用

48、清明时节黄梅雨 —— 年年如此

49、三十晚没月亮——年年如此

50、过年吃团圆饭 —— 济济一堂

51、隔年的馒头——早发了

52、牛郎织女相会 —— 年一次

53、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54、大年初一的袍子——借不得

55、过年娶媳妇 —— 双喜临门

56、癞蛤蟆过年——穷得连毛都没有一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272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