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四脚朝天
翻身的王八相关歇后语
王八过马路畏首畏尾。
有关王八的歇后语如下:
1、盐罐养王八—闲憋;王八排队—大盖(概)齐;王八流泪—憋(鳖)屈;小王八的屁股—新规定;王八掉眼泪—别(鳖)伤心;王八上树—巴不得;王八上树—巴结高枝;王八的屁股——规定(龟腚)。
2、王八倒立—上面有规定;小王八压着老王八—上面又有新规定;王八翻跟头—一个规定连着一个规定;王八上面有王八—一个规定压着一个规定;王八晒屁股——明确规定;王八晒肚皮—不见规定。
3、牡王八压着牝王八—符合规定;牝王八压着牤王八—违反规定;王八穿裙子—保守规定;王八打屁—冲破规定;王八跳迪斯高—乱规定;玻璃瓶里装王八—原(圆)形毕露;池里的王八,塘里的鳖—一路货。
4、大笸箩扣王八——跑不了;对着王八批乌龟——正对号;翻身的王八——四脚朝天;狗吃王八——找不到头;甲鱼吃木炭——黑心王八;姜太公钓王八——愿者伸脖子;蝌蚪跟着乌龟跑——硬充王八的孙子;口袋里装王八——窝脖货。
王八的三种由来如下:
1、“王八”最早指的是一个人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王建出身底层,家里贫穷,很早就出来讨生活,成天跟一群泼皮无赖,经常偷驴杀牛、贩卖私盐,乡亲们经常骂王建是“贼王八”(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
2、跟儒家有关
在古代,儒家讲究“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八种德行,而“王八蛋”其实是“忘八端”的谐音,也是指这些人,没有好的德行,古人们就称这些人为“忘八德”或者是“忘八端”。
3、跟《史记》有关
《史记》中有一篇《龟策列传》,司马迁在其中列举了八种名龟。第八种叫作玉龟。但是人们误传为“王龟”,在当时贬龟的风气很盛的时候,就有人将最后一种名龟叫作“八王龟”,简单地调换了一下顺序,就成了“龟王八”或“王八龟”,于是“王八”的叫法就流传开来。
歇后语,"王八看绿豆“
王八看绿豆 ———— 对土眼了
更多关于王八的歇后语如下:
对着王八批乌龟 ———— 正对号
翻身的王八 ———— 四脚朝天
狗吃王八 ———— 找不到头
甲鱼吃木炭 ———— 黑心王八
姜太公钓王八 ———— 愿者伸脖子
蝌蚪跟着乌龟跑 ———— 硬充王八的孙子
口袋里装王八 ———— 窝脖货
老鳖吞秤砣 ———— 狠心王八
老鼠拉王八 ———— 找不到头·
梁头上吊王八 ———— 四脚无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121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翻砂工干活
下一篇: 凡士林涂嘴巴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