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件件是宝
杜十娘的箱中物相关歇后语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三言”中的名篇,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篇小说被编入了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四册的中国古代小说单元中。据考证,《杜十娘》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1565—1616)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①,当属明代的“拟话本”。故事叙述的是: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可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也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他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这个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戏曲、电影,也曾被翻译成外文,流传到日本、欧洲等地,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除了杜十娘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感人以外,小说中的“百宝箱”这个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的意象创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对这个意象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自己也“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却悔之晚矣。这是情节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作为连接故事线索的“百宝箱”犹如千丈游丝,有萦花粘草之妙;恰似蜻蜓点水,若即若离;又像神龙之宛游,忽隐忽现。“百宝箱”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的四次出现,对情节发展起着暗示和推动的作用,前三次出现(其中第一次是暗示)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第四次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所在。
其次,“百宝箱”是叙事编辑的妙笔。小说中,“百宝箱”先合后开,延长故事的秘密,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具体而言有两点:
1.控制叙事距离,形成叙事节奏。“百宝箱”的四次出现,是紧接着前一事件完成的新事件的准备,是在旧紧张解除之际的新紧张的来临,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情节跌宕多姿,曲折变幻。
2.调节叙事视角,制造叙事张力。我国传统小说,叙述故事多采用全知视角,事件的前因后果、线索的来龙去脉、人物的一生行事等都要向读者交代得一清二楚,否则就会有叙事不完整之嫌。《杜十娘》却不同,它采用限知视角,使读者开始并不知道百宝箱为何物,也不知道杜十娘日常秘密积攒百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直到杜十娘被李甲出卖之际,开箱取宝投江之时,才知道她还有一个百宝箱。这样读者就会想到: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又为什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在关键时候又为什么不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白白地将它沉入江底?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答正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是读者理解小说内涵的关键。
再次,“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历史意义如何?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种猜测和诠释,然而却总是不尽人意。比如有人认为,李甲是残害杜十娘的直接凶手,是他的“负情”把杜十娘推入江中;也有人认为孙富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孙富的挑唆,也许李甲不会抛弃杜十娘;还有人认为,把杜十娘的悲剧归因于李甲的负情和孙富的挑唆,都未免简单化、表面化,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应该是封建礼教,小说正是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笔者以为,第一、二种观点固然过于肤浅,第三种观点看似深刻,却也未免公式化、概念化,未能尽其妙。如果我们从“百宝箱”这个意象入手去解读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蕴,也许是一条新的通途。
1.“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我国明代,正是商品经济兴起和繁荣的时期,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挑战,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终于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开始动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宗法伦理向利益驱动转变。这种背景在《杜十娘》这篇小说中是有所交代的:“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常言道:‘说着钱,便无缘”,“如今的世情,那有顾缓急二字的”,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鸨儿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李布政与杜十娘,孙富与李甲,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正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原因,她幻想利用“百宝箱”来换取李甲的爱情。
2.“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小说中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因“命运不辰”,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但是,一个女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谈何容易。更何况,杜十娘所追求的,又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百宝箱”来换取真正的爱情。在选择李甲托付终身之时,杜十娘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 的秘密告诉李甲,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但是,杜十娘太天真了,在利欲熏心的社会里,在充满铜臭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哪有什么真情可言!她的希望是注定要破灭的,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
3.“百宝箱” 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杜十娘太有尊严了,太相信人性的力量了,她甚至误以为金钱可以买来真情。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本来就算李甲负义,杜十娘太可不必投水自尽,她有青春,美丽,还有金钱,她还可以另寻他欢,就算独自一个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吃人的封建礼教,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使杜十娘彻底的失望了。一个曾经对自己感激涕零的人,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只为“一千两”,为个人私利,就不惜背信弃义,断然出卖自己,而且还面有喜色,心无愧意。试问天底下有什么地方可以容纳下这样一个弱女子,可以容纳她追求美满的生活?试问又有何药物可以治疗她那颗破碎的心,可以抚平她灵魂的创伤?杜十娘,她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只有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杜十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宝箱”,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因为当时社会容不下这些东西,杜十娘始终没能躲开礼教的罗网,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杜十娘,看错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贼。而李甲、孙富之辈,只是成了间接的杀人凶手而已!
可悲的杜十娘, 可叹的一曲社会和人性的双重悲歌。
杜十娘纵身一跃,投入江中,一缕香魂,飘飘荡荡,终于飘到了阎罗殿来。
阎罗殿是死人归处,所有丧生之人,都要经过阎罗殿阎君审判,是刀山火海赎罪孽,还是转生投胎享清福,都要经过阎君一次审判。
十分不巧的是,杜十娘丧生之日,阎君去了地藏王菩萨处听经,去前阎君将当日断案之权暂托于糊涂判官。
你道这判官如何糊涂,有诗为证:
不知人间疾病苦,不分世间善恶人。
判生判死判轮回,全凭一颗糊涂心。
见杜十娘来到阎罗殿前,一小鬼急忙进去通报糊涂判官,糊涂判官听说有新死之人来受审,立刻宣布升堂,三班六房鬼差站定,糊涂判官坐在殿堂之上,惊堂木一拍,喊道:“带杜十娘!”
杜十娘是新死之人,心里还满是死前的悲伤,尽管她跳江的时候义无反顾,可是一颗心儿终究是伤痛难当。
杜十娘被鬼差浑浑噩噩的带上堂来,糊涂判官抬眼一瞧,只见堂下站着一俏生生女子,他一抬手,啪!惊堂木一响!
一鬼差听堂上老爷拍响惊堂木,对着杜十娘吼道:“跪下!”
听那鬼差一声吼,杜十娘回过神来,上来两个鬼差推搡着杜十娘跪在了堂下。
“堂下何人?”糊涂判官尖声说道。
“妾身杜十娘。”杜十娘说道。
“杜十娘?”判官自言自语道,“来呀!取生死簿来!”
一小鬼连忙捧上生死簿,判官接过生死簿,一页一页翻起来,翻了几页,终于翻到了杜十娘。
生死簿判生死,上面记载了每一个人生前的善恶是非,判官低头逐字逐句看着杜十娘的一生经历,越看脸色越难看,到最后终于忍不住,抬手一拍惊堂木,啪一声响!
糊涂判官双目一张,凶神恶煞的喊道:“大胆杜十娘,生前作恶多端,蛇蝎心肠,你有五大罪!你可知道?”
杜十娘闻言大惊道:“不知大人何出此言?”
“一你身为下贱妓女,做此不善勾当,二你歹毒心肠,勾引李甲纯良,三你富有千金,对李甲隐瞒财富,四你容貌绝美,引李甲孙富起纷争,五你抱宝箱投水,致使世上损失黄金千两。”判官咬牙切齿说道:“以上五条罪孽,你可知罪?”
杜十娘跪在堂下,越听越心惊,说道:“大人,妾身冤枉!一在下落入教坊司,无可奈何,身为下贱,全是造化弄人,二在下与李甲相恋,全是你情我愿,绝无勾引,三在下并不想对李甲隐瞒财富,只是尚未来得及告知实情,他便将妾身卖于孙富,四容貌绝美,天生地养,妾身无罪,五千金皆为我所有,我自己能决定如何花用!”杜十娘冷冷说道:“大人以上所言五罪,妾身一条不认!”
糊涂判官听到杜十娘这一连串反驳,气的脸都青了,啪!惊堂木一拍,喊道:“来呀!把杜十娘带下去,刀山滚三滚,火海炼三炼,油锅炸三炸,投成畜生胎!”
“是!”
堂下众鬼差齐齐答应,上来两个鬼差,就要把杜十娘拉下去受刑。
杜十娘惨笑一声,自己一生飘零,遇到李甲,本以为得遇良人,没想到他将自己弃如敝履,自己纵身一跃,魂归幽冥,却没想到这幽冥地府比那人间还要黑上千倍万倍,罢了!罢了!杜十娘双目一闭,嘴角噙着冷笑,等待即将到来的无边苦难。
鬼差上前,架起杜十娘,就要往外走去。
“慢着!”
一声震人心魄的怒吼传来,堂上糊涂判官,堂下众鬼差齐齐一个啰嗦,一看来人,全都躬身行礼道:“见过阎君!”
杜十娘这时候也睁开眼睛,看向来人,只见来人头戴帝王冠,一身紫金袍,面如重枣,脸颊两边生着浓重黑髯。
糊涂判官行过礼后立刻跑到那人面前低头哈腰道:“阎君,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地藏王菩萨的讲经会散了吗?”
这阎君到大堂上坐下,冷冷看了糊涂判官一眼,吓得糊涂判官一个激灵。
阎君冷哼一声道:“我再不回来,你就要造下大冤孽了!我在地藏王菩萨处正听菩萨讲经,他老人家忽然停下,对我说阎罗殿有大冤,命我速速归来,阻此罪恶!”
阎君拿过生死簿,翻到杜十娘这里,细细看起来,越看越气,只见他好好一个大红脸,气成黑脸,又由黑转白,鼻子里也冒出气来!
啪!阎君一拍惊堂木,喊道:“来呀!将这糊涂判官押下去,听候本王处置!”
“是!”
两个鬼差答应一声,将正喊冤的糊涂判官用锁链锁上,押了下去。
此时,杜十娘已经被鬼差放开,仍然跪在堂下。
阎君和颜悦色的对跪在堂下的杜十娘说道:“堂下杜十娘,站起来回话即可。”
杜十娘闻言抬起头来,看了看坐在堂上的阎君,站起身来。
“杜十娘,你的生前事我已知晓,刚刚那糊涂判官冤枉了你,几乎造下罪孽,我一定狠狠惩治这厮。”阎君恨恨的说。
杜十娘微微屈身行礼道:“多些大人,妾身现在已经是孤魂野鬼,只求大人能给妾身一个公道。”
“嗯”阎君答应一声,一拍惊堂木,说道:“杜十娘听判,堂下杜十娘,你有五大善,一你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不妄自菲薄,强过无数好男儿,二你有情有义,对李甲一片冰心,皇天后土皆可见,三你知恩图报,对帮助过你的柳遇春心怀感念,四你善恶分明,死前痛斥李甲孙富二混蛋,五你品行高洁,宁折不弯,以死明志人皆叹。”
堂上威风凛凛好阎君,使人间六月飞雪不复见!
杜十娘站在堂下,听到阎君的判词,眼泪如珍珠般落下,在痛骂李甲孙富时她没哭,在抱着百宝箱跳江时她没哭,在被那糊涂判官冤枉时她没哭,在听到阎君的判词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
“杜十娘,你有五善,下一世本王为你安排一个好人家,定教你衣食富足、感情美满,儿孙满堂!”
啪!惊堂木一响,阎君一声大喊:“退堂!”
堂下众鬼差手拿水火棍,齐声喊道:“威~~~武~~~”
PS:看完了觉得不错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关注哦!当然,你也可以继续阅读我的其他精彩故事!
《三国演义》: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阿斗的江山——白送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好又滑
曹操不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周瑜打黄盖——自己人打自己人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满载而归)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张飞卖铁锤——人硬货了当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人有股细劲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抓耪子一~大眼瞪小眼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黄忠出阵——不服老
七擒孟获——叫他口服心服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红楼梦》:
宝玉出家——一去不回
宝玉和湘云哭贾母——各有各的眼泪
贾府门前的狮子——死(石)心眼儿
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
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贾宝玉结婚——不是心上人
贾宝玉出家——看破戏尘
贾宝玉爱林妹妹——好梦难圆
贾家姑娘嫁贾家——假(贾)门假事(贾氏)
《八仙的传说》:
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一能行风的行凤,能下雨的下雨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韩湘子拉着铁拐李——一个会吹,一个会棒
韩湘子的花篮——要啥有啥
铁拐李背何仙姑——将就
铁拐李看月亮——上不正,下参羡
铁拐李的脚杆子——高低不乎
(比喻程度不一样)
铁拐李葫芦里的药——医不好自己的病
(比喻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毛病。)
张果老骑驴——倒着走
张果佬倒骑毛驴——越走越远
张果佬倒骑毛驴——向后看
《白蛇传》:
白娘子救许仙——尽心尽力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白骨精装袋新娘——妖里妖气
白娘子压在雷锋塔下——总有人搭救
白娘娘斗法海——精打光
白娘娘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白娘子突断桥——想起旧情来
许仙碰着白娘子——天降良缘
《西游记》: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心假意
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白骨精的饭食——碰也不要碰
白骨精开曰——不讲人话
白骨精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二郎神的法术——变化多端
二郎神的印堂——独具只眼
二郎神的天犬——恶狗一条
二郎神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垄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
和孙猴子比翻跟斗——差着十万八千里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唐三藏过火焰山——没咒念
唐三藏读佛经——出日成章
唐三藏撞见牛魔王——舌头短截
唐僧取经——一心一意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唐僧相信白骨精——人妖不分
唐三藏读佛经——出回成章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的.武艺一一倒打一耙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照像——自找难堪(看)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招亲——黑灯黑人 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
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啃地梨一…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戴花…一越多越丑
猪八戒吃猪啼一一自残骨肉
猪八戒吃黄连一一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人参果——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猪八戒过火焰山一一倒把一耙
猪八戒了天拜佛——禅心不稳
西天取经——任重道远
王母娘娘伸手——要凤得凤,要雨得雨
见了王母娘娘叫大姑——攀高亲
(比喻巴结比自己地位高的人。)
《说唐》: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全——突如其来
程咬全做皇帝——当不得真
程咬全的斧子——头三下狠
程咬全上阵——就那三板斧
程咬全的招数——三板斧
程咬全的斧子——头三下
(比喻做事起初声势很大,后大能坚持。)
程咬全打仗——全靠三板
《杨家将》:
半路上杀出个杨排凤——好厉害的丫头
佘太君百岁挂帅——朝中无人了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中山狼》:
东郭先生救狼——好心不得好报
《窦娥冤》:
窦娥喊冤——怨天怨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的箱中物——件件是宝
《苏三起解》:
苏三上公堂——句句是实话
《水浒传》:
杨志卖刀——无不识货
好汉上梁山——逼出来的
(比喻形势所迫,不得不那样做)
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
潘金莲敬酒——丑话说在前
西门庆请武大郎——没安好心
《封神演义》:
姜大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算卦——好准啊
姜大公坐主席台——资格老
姜太公的眼镜没镜片——老框框
《济公全传》:
济公吃狗肉——不管清规戒律
济公过日子——只讲吃不讲穿
济公当和尚——不吃素
济公治病——主动上门
济公走路——疯疯癫癫
济公的装束——衣冠不整
上吊的遇上济公——想死死不了
《天仙配》:
七仙女嫁董永——采取主动
《说岳全传》:
王佐断臂——留一手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劳而无功
《促织》:
蟋蟀斗公鸡——各有一技之长
(比喻各有各的本领)
《西厢记》:
张生跳粉墙——偷花贼
张生的病——吃药没用
张生碰着崔鸳鸯——一见钟情
《钟馗的传说》:
钟馗开饭店——鬼不上门
钟馗找饱嗝——肚里有鬼
钟馗受骗——被鬼迷往
钟馗嫁妹——鬼混(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0428.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娃娃逗妹妹
下一篇: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