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王小二开饭店

民俗 2023-09-18 22:46:42

最佳答案:

看人下菜

王小二开饭店相关歇后语

含有人物的歇后语?越多越好!

诸葛亮说周瑜——请将不如激将

诸葛亮辅刘禅——聪明帮糊涂

诸葛亮帮蜀国——鞠躬尽瘁

诸葛亮华容道上用关羽——有意放曹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内柔外刚

诸葛亮江东斗群儒——独占鳌头

诸葛亮得姜维——将遇良才

诸葛亮伐孟获——征战不如心战

诸葛亮兄弟争国事——各为其主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中生智

诸葛亮为周瑜造兵器——草船借箭

诸葛亮失街亭——用人不当

刘备投曹操——寻找时机

刘备离曹赴徐州——逃之夭夭

刘备陶谦让徐州——你推我攘

刘备投袁绍——委曲求全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

刘备招亲——玩假成真

刘备东吴作女婿——乐不思归

刘备襄樊撤军——拖泥带水

刘备曹操论英雄——各怀鬼胎

刘备复仇败夷陵——倾国倾城

刘备庞统入西川——生离死别

周瑜暗算诸葛亮——计计落空

周瑜谋杀诸葛亮——忌贤嫉能

周瑜计除蔡瑁、张允——借刀杀人

周瑜杀蔡瑁、张允——曹操代劳

周瑜招亲——反中诸葛亮算计

周瑜配小乔——郎才女貌

周瑜火攻遇东风——天作之合

周瑜打黄盖——打在黄盖的身上,痛在周瑜的心上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战马超——①棋逢对手②白花脸杀黑花脸

张飞买刺猥——人又刚强,货又扎手

张飞当阳桥上一声吼——吓退千军

张飞发怒——气冲斗牛

蒋干盗书献曹操——包藏祸心

陈宫离曹操——反目成仇

袁绍用兵——优柔寡断

袁绍待许攸——疑而生妒

孟获归顺诸葛亮——心服口服

孙坚回江东——猛虎归巢

孙权向曹操献关羽——嫁祸于人

孙策向袁绍献玉玺——借兵兴国

庞统当县官——大材小用

刘禅上朝误斗鸡——顾此失彼

刘禅封安乐公——乐不思蜀

刘禅遇邓艾——自缚请降

关羽洛阳赴王直宴——文进武出

关羽出席鲁肃宴——单刀赴会

关羽华容道上放曹操——知恩图报

关羽走麦城——终身悔恨

关羽门前耍大刀——挑战高手

关羽下葬——首身分家

关羽死后看太阳——日出日落

曹操为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曹操躲马超——落荒而逃

曹操用关羽——真心实意

曹操遇蒋干——背时或倒霉

曹操找王垢借物——杀头稳军

曹操唱京剧——满脸奸诈

曹操见诸葛亮—— 一生未有

曹操看张松——以貌取人

曹操对诸葛亮——又爱又恨

曹操用母得徐庶——四两拔千斤(军)

曹操兵败赤壁——遗恨终身

曹操接许攸——赤脚相迎

曹操天下归司马——白忙一场

司马昭笑刘禅——乐极生悲

司马昭之心——篡国诡计

司马懿装病——暗藏杀机

司马懿铁笼山火中遇大雨——绝路逢生

董卓吕布夺貂禅——争风吃醋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落风坡前见庞统——死而复生或青史留名

赵云曹营救阿斗——横冲直撞或勇冠三军

徐庶进曹营——苟且偷生

徐庶为曹操献计——自食其言

草船借箭属孔明——历史误判(实属周瑜)

吕布为人——见利忘义

魏延妄喊谁杀我——自取灭亡

草船借箭——只借不还

陆逊夷陵败刘备——少年老成

陆逊入八卦阵——迷途不知返

关兴杀王番章——报仇雪恨

王番章向关兴问路——鬼使神差

黄忠打头阵——宝刀未老

徐庶投曹操——尽孝不尽忠

孙策急火攻心——意气丧命

邓艾率兵过秦岭——九死一生

刘谌自刎——与国共存亡

刘谌与刘禅划界线——殊途不同归

淳于琼守乌巢——小材大用

刘关张桃园结义情——同生共死

秦琼卖马原文 !急急急急急,求原文。谢啦

第八回三义坊当锏受腌臢二贤庄卖马识豪杰词曰:牝牡骊黄,戋戋岂是好汉相?没个孙阳,骏骨谁相赏?伏枥悲鸣,气吐青云漾。多惆怅,盐车踯躅,太行道上。调寄“点绛唇”宝刀虽利,不动文士之心。骏马虽良,不中农夫之用。好汉虽有掀天揭地本领。谁人识他、重他?还要挖苦他。那两个少年与王小二拱手,就问道:“这位就是秦爷么?”小二道:“正是。”二人性:“秦大哥请了。”叔宝不知其故,到堂前叙揖。二人上坐。叔宝主席相陪。王小二看三杯茶来。茶罢,叔宝开言道:“二兄有何见教?”二人答道:“小的们也在本州当个小差使。闻秦兄是个方家,特来说分上。”叔宝道:“有甚见教?”二人性:“这王小二在敞衙门前开饭店多年,倒也负个老实之名。不知怎么千日之长,一日之短,得罪于秦兄?说仍旧怪他,小的们特来告罪。”叔宝道:“并没有这话,这却从何而来?”二人性:“都说兄怪他,有些店帐不肯还他。若公然怪他,索性还了他银子;摆布他一场,却是不难的。若不还他银子,使小人得以捏词。”叔宝多么夫君,受他颠簸,早知是王小二央来,会语言的乔人了。“我只把直言相告二兄:我并不怪他匹俦,只因我囊橐罄空,有些盘费银两,在一个樊朋侪身边。他往泽州投文,只在早晚来,算还他店帐。”二人性:“兄山东朋侪,大抵任性的多。等见谁人朋侪,也要吃饱了饭,才好等得;叫他开饭店的也难服事。若要还是管顾,资源不敷;若简慢了兄,就说开饭店的炎凉,厌常喜新。客人如虎居山,传将出去,鬼也没得上门,饭店都开不成了。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倘使樊朋侪一年不来,也等一年不成?兄本衙门,不见死回也要捉比,宅上免不得震天动地。凡事要本身活变。”叔宝如酒醉方醒,对二人道:“承兄指教,我也不等那樊朋侪来了。有两根金装锏,将他卖了算还店帐;余下的做回乡盘费。”二人叫王小二道:“小二哥,秦爷并不怪你。倒要把金装锏卖了,还你饭钱。你须还是伏侍。”也不通姓名,举手作别而去。好似:在笼矍鸽(矍鸟)能调舌,去水蛟龙未得飞。叔宝到后边摒挡金装锏。王小二忽起奸心:“这个姓秦的刁滑,到有两根甚么金装锏,不肯早卖,直等我央人说很多闲话,方才脱手。不要叫他卖,恐别人讨了自制去。我哄他当在潞州,算还我银子,打发他起家;加些利钱儿,赎将出来。剥金子打金饰,与老婆带将起来。多的金于,剩下拿去兑与人,伉俪发迹,都在这金装锏上了。”笑脸满面,走到后边来。叔宝坐在草铺上,将两条锏横在本身膝上,上面有些铜青了。他这锏原不是纯金的,原是熟铜流金在上面。从祖秦旭传父秦彝,传到他已经三世了。挂在鞍旁,那锏楞上的金都磨去了,只是槽凹里有些金气。放在草铺上,地湿发了铜青。叔宝自发没有看相,只得拿一把穰草,将铜青擦去;耀目争光。王小二只道上边有多少金子,朦着眼道:“秦爷,这个锏不要卖。”叔宝道:“为何不要卖?”小二道:“我这潞州有个隆茂号寺库,专当人甚么短脚货。秦爷将这锏抵当几两银子,买些柴米,将高就低,我伏事你老人家。待平阳府樊爷来到,加些利钱,赎去就是了。”叔宝也舍不得两条金锏卖与他人,甘心去当,答复小二道:“你的所见,正合我意,同去当了罢!”同王小二走到三义坊一个大姓人家,门旁黑直棂内,门挂“隆茂号当”字牌。径走进去,将锏在柜上一放,放得重了些,主人就有些恨嫌之意。“呀!不要打坏了我的柜桌!”叔宝道:“要当银子。”主人性:“如许东西,只好算废铜。”叔宝道:“是我用的武器,怎么叫做废铜呢?”主人性:“你便拿得他动,叫做武器。我们当久了,没用他处,只好熔做家伙卖,却不是废铜?”叔宝道:“就是废铜罢了。”拿大称来称斤两,那两根锏重一百二十八斤。主人性:“朋侪,还要除些折耗。”叔宝道:“上面金子也不算,有甚么折耗?”主人性:“不外是金子的风景,那边作得帐!何况那两个靶子,算不得铜价,化铜时就烧成灰了。如今是铁枥木的,极重。”叔宝却慷慨道:“把那八斤零头撤除,作一百二十斤实数。”主人性:“这是潞州生产的行止,好铜当价是四分一斤,该五两短二钱,多一分也不当。”叔宝算四五两银子,几日又吃在肚里,又不得回乡,仍旧拿归去。小二已有些不悦之色。叔宝回店,坐在房中烦闷。

老道文言文

1. 文言文中的'道'有几种解释 1:道路。

《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学术或宗教教义。

《孟子-滕文公上》:“悦周公、仲尼之道。”3:取道;经过。

文天祥《后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4:道德,道义,正义。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行政区划名。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

6:方式;方法。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7:通“导”。 引导;疏导。

《左传-隐公五年》:“请君释憾于宋,鄙邑为道。”8:道教;道士。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9:“指宇宙中的本体及其规律”。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说;讲。

陶渊明《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11:以为;料想。

《水浒传》:“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姻缘,劝那大王,却听得里面叫救人。”12:介词。

从;由。《汉书-淮南王刘安传》:“诸使者道长安来。

”13:量词。条;次。

如:一道符;十二道金牌;一道题。

2. 《至忠》文言文翻译全文 译文忠言逆耳,有悖于人心,如果不是圣明的君王不会听取它。

因此,贤主喜欢的正是不好的主上所要惩罚的。君主都痛恨劫掠侵占的行为,但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导致了这种行为,痛恨它又有什么用呢?假如有棵树,希望它能茂盛生长,可是别人按时浇灌它时,自己却讨厌别人的浇灌行为,且每天砍伐树根,这样下去树肯定不会成活了。

厌恶忠言,是最严重的自毁长城的行为。楚庄王在云梦泽打猎,射中了随兕兽,申公子培抢在庄王之前把随兕夺走了。

楚庄王说:“他怎么这样粗暴且犯上不敬!”于是命令手下杀掉子培。左右的大夫都劝谏说:“子培是贤德之人,又是您最有才能的臣子,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希望您能仔细调查此事。”

不到三个月,子培生病死了。后来楚国起兵,与晋国军队在两棠交战,大胜晋军,回国后赏赐有功将士。

申公子培的兄弟上前向主管官吏请赏说:“别人有行军打仗之功,我的兄长在大王的车下有功。”庄王说:“你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我的兄长在大王您身边冒着乱暴犯上的恶名,触犯死罪,但他的本心是要效忠君王,让您享有长寿啊!我的兄长曾读过古书,古书记载说:‘杀死随兕的人不出三月必死。

’我的兄长见到您射杀随兕,十分惊恐,所以才抢在您之前夺走它,后来蒙难。”庄王命人打开平府查阅古籍,在古书上果然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厚赏了子培的兄弟。

申公子培的忠诚可以称得上是“穆行”了。“穆行”的含义是:不因为别人了解自己就受到鼓励,也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丧,没有比这更高尚的德行了。

齐王身上长了恶疮,于是派人到宋国接文挚去治病。文挚到了后,察看了齐王的病,对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

即使如此大王的病一旦治好,一定会杀死我。”太子问:“为什么呢?”文挚说:“如果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但如果大王真的被激怒,我就必死无疑了。”

太子叩头下跪,极力请求文挚说:“如果治好父王的病,而真的要杀您的话,我和我的母亲一定以死向父王为您辩解,父王一定宠幸我跟我的母亲,希望您不要过度担忧此事。”文挚说:“好吧,我愿意拼死为大王治病。”

文挚跟太子做了约定,三次都不如期前来。齐王本来已经生气了。

文挚来了之后,不脱鞋就登上了齐王的床,踩着齐王的衣服,询问齐王的病情,齐王恼怒地不跟他说话。文挚便出言不逊来激怒齐王,齐王大声呵斥着站了起来,病于是就好了。

齐王大怒不悦,要把文挚生烹。太子和王后为文挚激烈地跟齐王争辩,但没能改变齐王的决定。

齐王最后用鼎把文挚活煮了。文挚被煮了三天三夜,容貌不毁。

文挚说:“真要杀我,为什么不盖上盖子,隔断阴阳之气?”齐王让人把鼎盖上,文挚才死去。由此可见,在太平盛世做到忠容易,在乱世做到忠很难。

文挚不是不知道治愈齐王自己就得被杀,他是为了太子去做难事,以便成全太子的孝义啊。原文至忠之言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

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 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

楚庄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

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

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

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

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

王令人发平府【注】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

穆行之意,不以人知之为劝,不以人不知为沮。行无高乎此矣。

齐王疾瘤,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 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

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

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

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有顷,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

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 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

爨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

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注】平府:书库名,是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出处出自《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参考资料古诗文网:so.gushiwen/guwen/bookv_4076x。

3. 人有亡铁者 文言文【翻译及解释】 《人有亡铁者》的翻译: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挖掘山沟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之后有一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原文: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扩展资料:

《人有亡铁者》出自于秦国吕不韦门客撰写的《吕氏春秋》。这则寓言是讽刺那些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事物、凭“想当然”作出判断的主观唯心主义者。

创作背景:

战国晚期的吕不韦由商入政,扶立国君,进入政治高层。他志向宏大,想要著书。可是他是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所以想要借助自己家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吕不韦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

文章写完后他挑选几位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吕不韦对此书十分看重,他自己认为这部号称《吕氏春秋》的书是杰作,夸口说该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

4. 《王旦》文言文及其翻译 寇准数短(王)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招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僭侈,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寇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呆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呆尔。”遂不问……

旦为相,宾客满堂,无敢以私请。察可与言及素知名者,数月后,召与语,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献之。观才之所长,密籍其名,其人复来,不见也。……旦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辩;至人有过失,虽人主甚怒,可辩者辩之,必得而后已。

3.当王旦任宰相时,寇准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天真宗笑着对王旦说:“卿虽然常称赞寇准的长处,但是准却专说卿的短处呢!”王旦回答说:“臣居相位参与国政年久,必然难免有许多缺失,准事奉陛下无所隐瞒,由此更见准的忠直,臣所以一再保荐…:.。”真宗由此更赏识王旦。当寇准任枢密院直学士时,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当寇准免去枢密职位后,曾私下求王旦提拔他为相,王旦惊异地回答说:“国家将相重任,怎可用求来的呢?”准心中很不愉快。其后皇上果然授予寇准节度使同平章事。准入朝拜谢说:“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那有今日?”皇上便将王旦一再推荐之事告知,寇准非常惭愧感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寇准担任镇守一方要职中,在过生日时,建造山棚举办盛大宴会,服装用品奢侈且超过规格,被别人奏报。皇帝发怒,对王旦说:“寇准办事按皇帝的规格,可以这样吗?”王旦慢慢地回答说:“寇准确实有德有才能,不会如此无知!”真宗皇帝随即明白,说道:“我知道了,这正是他的无知。”就不再过问此事……

王旦担任丞相职务,接触很多人,从不以私利结交。观察可以交谈的和以前就了解的,几个月以后,召见与之交谈,咨询访问各处利益和危害之处,或者让他们以书面形式呈报上来。发现他们的长处,悄悄地记下他们的姓名,如果其中有人再来求见,不须见面就能处理了。……王旦处理政事时间久长,有人非议,则立即寻找错失而并不推诿辩解;如果别人出现过失,即使皇帝很发怒,能够解释就解释,尽最大的努力才罢休。

5. 秦琼卖马的文言文 第八回 三义坊当锏受腌臢 二贤庄卖马识豪杰 词曰: 牝牡骊黄,戋戋岂是好汉相?没个孙阳,骏骨谁相赏?伏枥悲 鸣,气吐青云漾。

多惆怅,盐车踯躅,太行道上。 调寄“点绛唇” 宝刀虽利,不动文士之心。

骏马虽良,不中农夫之用。好汉虽有掀天揭地本领。

谁人识他、重他?还要挖苦他。那两个少年与王小二拱手,就问道:“这位就是秦爷么?”小二道:“正是。”

二人性:“秦大哥请了。”叔宝不知其故,到堂前叙揖。

二人上坐。叔宝主席相陪。

王小二看三杯茶来。茶罢,叔宝开言道:“二兄有何见教?”二人答道:“小的们也在本州当个小差使。

闻秦兄是个方家,特来说分上。”叔宝道:“有甚见教?”二人性:“这王小二在敞衙门前开饭店多年,倒也负个老实之名。

不知怎么千日之长,一日之短,得罪于秦兄?说仍旧怪他,小的们特来告罪。”叔宝道:“并没有这话,这却从何而来?”二人性:“都说兄怪他,有些店帐不肯还他。

若公然怪他,索性还了他银子;摆布他一场,却是不难的。若不还他银子,使小人得以捏词。”

叔宝多么夫君,受他颠簸,早知是王小二央来,会语言的乔人了。“我只把直言相告二兄:我并不怪他匹俦,只因我囊橐罄空,有些盘费银两,在一个樊朋侪身边。

他往泽州投文,只在早晚来,算还他店帐。”二人性:“兄山东朋侪,大抵任性的多。

等见谁人朋侪,也要吃饱了饭,才好等得;叫他开饭店的也难服事。若要还是管顾,资源不敷;若简慢了兄,就说开饭店的炎凉,厌常喜新。

客人如虎居山,传将出去,鬼也没得上门,饭店都开不成了。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

’倘使樊朋侪一年不来,也等一年不成?兄本衙门,不见死回也要捉比,宅上免不得震天动地。凡事要本身活变。”

叔宝如酒醉方醒,对二人道:“承兄指教,我也不等那樊朋侪来了。有两根金装锏,将他卖了算还店帐;余下的做回乡盘费。”

二人叫王小二道:“小二哥,秦爷并不怪你。倒要把金装锏卖了,还你饭钱。

你须还是伏侍。”也不通姓名,举手作别而去。

好似: 在笼矍鸽(矍鸟)能调舌,去水蛟龙未得飞。 叔宝到后边摒挡金装锏。

王小二忽起奸心:“这个姓秦的刁滑,到有两根甚么金装锏,不肯早卖,直等我央人说很多闲话,方才脱手。不要叫他卖,恐别人讨了自制去。

我哄他当在潞州,算还我银子,打发他起家;加些利钱儿,赎将出来。剥金子打金饰,与老婆带将起来。

多的金于,剩下拿去兑与人,伉俪发迹,都在这金装锏上了。”笑脸满面,走到后边来。

叔宝坐在草铺上,将两条锏横在本身膝上,上面有些铜青了。他这锏原不是纯金的,原是熟铜流金在上面。

从祖秦旭传父秦彝,传到他已经三世了。挂在鞍旁,那锏楞上的金都磨去了,只是槽凹里有些金气。

放在草铺上,地湿发了铜青。叔宝自发没有看相,只得拿一把穰草,将铜青擦去;耀目争光。

王小二只道上边有多少金子,朦着眼道:“秦爷,这个锏不要卖。”叔宝道:“为何不要卖?”小二道:“我这潞州有个隆茂号寺库,专当人甚么短脚货。

秦爷将这锏抵当几两银子,买些柴米,将高就低,我伏事你老人家。待平阳府樊爷来到,加些利钱,赎去就是了。”

叔宝也舍不得两条金锏卖与他人,甘心去当,答复小二道:“你的所见,正合我意,同去当了罢!” 同王小二走到三义坊一个大姓人家,门旁黑直棂内,门挂“隆茂号当”字牌。径走进去,将锏在柜上一放,放得重了些,主人就有些恨嫌之意。

“呀!不要打坏了我的柜桌!”叔宝道:“要当银子。”主人性:“如许东西,只好算废铜。”

叔宝道:“是我用的武器,怎么叫做废铜呢?”主人性:“你便拿得他动,叫做武器。我们当久了,没用他处,只好熔做家伙卖,却不是废铜?”叔宝道:“就是废铜罢了。”

拿大称来称斤两,那两根锏重一百二十八斤。主人性:“朋侪,还要除些折耗。”

叔宝道:“上面金子也不算,有甚么折耗?”主人性:“不外是金子的风景,那边作得帐!何况那两个靶子,算不得铜价,化铜时就烧成灰了。如今是铁枥木的,极重。”

叔宝却慷慨道:“把那八斤零头撤除,作一百二十斤实数。”主人性:“这是潞州生产的行止,好铜当价是四分一斤,该五两短二钱,多一分也不当。”

叔宝算四五两银子,几日又吃在肚里,又不得回乡,仍旧拿归去。小二已有些不悦之色。

叔宝回店,坐在房中烦闷。

6. 《白圭之中山》文言文译文是什么 晋国的太史屠黍看到晋国动乱,晋公骄纵又无德无义,带着他掌管的法令图籍逃到周国。周威公接见了他并问他说:“天下的国家那个先灭亡?”屠黍回答说:“晋国先灭亡。”周威公问什么原因,屠黍回答说:“我从前在晋国,不敢直言,只是暗示晋公天气反常,日月星辰的运行不符合规律。他说:‘什么原因?’我又暗示他现在的人都不义,百姓都有怨言。他说:‘什么原因?’我又暗示邻国不臣服我们,贤良的人不愿出来做官,他说:‘什么原因?’因此,他是不知道为什么要亡国了。所以我说晋国先灭亡。”过了三年,晋过果然灭亡了。周威公又接见屠黍并问他说:“谁第二个灭亡?”屠黍回答说:“中山国第二个灭亡。”周威公问为什么,屠黍回答说:“上天造出万民并让他们有阶层上区别,有区别,这是人的根本,这是和禽兽麋鹿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君臣、上下之所以有分别的原因。中山国的风气,把白天当作夜晚,把夜晚当作白天,男女亲昵,没有休息,纵欲享乐,歌谣里常有悲声,他们的国君却不知道,这是亡国的征兆。所以我说中山过第二个灭亡。”过了二年,中山国果然灭亡了。周威公又接见屠黍并问他说:“谁下一个灭亡?”屠黍没有回答。周威公一再询问,他回答说:“你是下一个。”周威公害怕了,寻求国内德行高的贤人,找到了义莳、田邑并礼带他们,得到了史驎、赵骈并任命为谏臣,付出苛政三十九条,又告诉屠黍。屠黍回答说:“难道这样就能保全您了吗!”又说:“我听说,国家兴盛,上天会降下贤人和直言不讳的人;国家灭亡,上天会降下乱人和善于奉承的人。”周威公死后,尸体放了九个月都没有安葬,周国于是分成了两部分。所以有道之人的话,不能不重视。周鼎上刻着饕餮这种猛兽,只有头没有身子,吃人的时候还没咽下,就反而害了自身,用来警戒世人。做坏事也是这样。白圭到中山国,中山国君想要挽留他,白圭坚持要离开,乘着车走了。又到了齐国,齐王要挽留他,请他做官,他又告辞而去。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去的这两个国家都要灭亡了。我的所学有五尽。什么叫做五尽?它们是:不要到爱说“一定”的国家去,那里诚信丧尽了;不要到追求名誉的国家去,那里名誉丧尽了;不要到标榜关爱的国家去,那里亲情丧尽了;行走的人没有粮食、居住的人没有饭吃,财物丧尽了;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才用丧尽了。一个国家有了这“五尽”,一定会灭亡。中山国、齐国都是这样。”如果让中山王和齐王听到这“五尽”并加以改正,就一定不会灭亡了。并不担心他们听不到,就算听到了他们也不信。作为国君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听取意见而已。多次割地给赵国,发动全部兵力在济河上抵抗敌人,一点用处也没有。是他们自己放弃了生存,造成了灭亡。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的黄老道家名著,是秦道家的代表作,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0175.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