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卫生口罩

民俗 2023-09-18 22:01:36

最佳答案:

嘴上一套

卫生口罩相关歇后语

有名的成语和歇后语有哪些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忘(王)八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白天捉鬼——没影儿的事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八月的苦瓜——心里红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赖蛤蟆吃秤砣----铁了心
大黄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打着灯笼上茅房----找屎(死)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麻袋里的铁钉----个个想出头
孔夫子搬家----全是书(输)
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
兔子跟着月亮走----沾光不浅
墙上挂门帘——没门
狗戴嚼子——胡勒
孔夫子夸腰刀——文武双全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芝麻开花----节节高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盲人戴眼镜——假聪(充)明
盲人拉风箱——瞎鼓捣
盲人剥蒜——瞎扯皮
盲人学绣花——瞎逞能
盲人上大街——目中无人
盲人给盲带路——瞎扯
盲人骑瞎马——乱闯
墨里藏针——难找寻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回答者:积极看法 - 魔法学徒 一级 4-28 21:38

七手八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三心二意、粗心大意、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全神贯注……
歇后语的话新华书店里的《考场作文一本通》里后面的下面有好多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挖耳勺里炒黄豆——一个个来
挖耳勺刨地——小枢
娃儿哭了给娘抱——一推了事
娃娃拔萝卜——硬住外拽(zhuai拉〕
娃娃背磨盘——加重负担
娃娃吃面条——瞎抓
娃娃吹喇叭——小气;没谱
娃娃荡秋千——两边摆
娃娃逗狗——回头一口
娃娃头上顶磨盘——压趴了
娃娃长胡子——小毛病
歪脖子说话——嘴不对心
歪了磨砸了碾——实(石)打实(石)
歪墙开旁门——邪(斜)门
歪嘴吹喇叭——一团邪(斜)气;邪(斜)气
歪嘴讲故事——邪说
歪嘴婆娘吹火——风气不正
外贸商品不合格——难出口
外婆死了儿——没救(舅)
外乡人过河——心里没底;不知深浅
剜了眼的判宫——瞎鬼
玩猴的敲锣——虚张声势
玩具店里的刀枪——中看不中用
玩着滚轮打主意——想转了
晚上干活——披星戴月
万花筒——千变万化
万顷黄沙一棵草——不显眼
万岁爷的顺民——安分守己
万岁爷掉迸井里——不敢劳(捞)驾;劳(捞)不
起人驾
万岁爷卖包子——御驾亲征(蒸)
汪精卫照镜子——一副好相;好相
王八吃秤锤——铁了心
王八出水——露一鼻子
王八翻跟头——窝脖
王八配乌龟——一路货
王人上树——巴不得
王八咬人——叼住不放
王二麻子挨打——敲到点子上
王二麻子打哈欠——全面动员
王二麻子当军师——点子多;点子不少
王府的丫鬟——低三下四
王麻子的外号——坑人
王麻子哭哥哥——凶(兄)啊
王母娘娘得子——天大喜事
王母娘娘开皤桃会——聚精会神
王母娘娘请客——聚精会神
王胖子的裤带——稀松平常(长)
王婆坏了磨——设法推;推不得
王羲之的字帖——别具一格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熟手;手熟;熟能生巧
王瞎子看告示——装模作样;装样子
王小二卖瓜——自卖自夸
王爷的宅院——层层深入
王字少一横——有点土
王佐断臂——有一手;留一手;苦肉计
网兜打水——一场空
网里的鱼虾——一个也溜不掉
网套里的麂子——吓破了胆
住炉灶里泼水——憋气又窝火
往头上拉屎——成心糟踏人
望江亭上度中秋——近水楼台先得月
望乡台上搽胭脂——死要面子;死要脸
望乡台上吹口哨——不知死活;死活不知
望乡台上枪骨头——馋鬼
围着火炉喝白干——周身火热
维吾尔族的朵帕——顶好
桅杆尖上的猴子——到顶了
卫生口罩——嘴上一套
温度计掉冰箱——直线下降
温室里种庄稼——旱涝保收
文火煎鱼——慢慢来
蚊子的脑袋——大不了
蚊子叮菩萨——找错了人;不识相
蚊子飞到电灯上——弃暗投明
蚊子咬木偶——找错了对象
蚊子咬一口——无伤大体;无关大体
蚊子找蜘蛛——自投罗网
瓮中的乌龟——处处碰壁
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蜗牛耕田——费力不小,收获不大
窝里的蛇——不知长短
窝窝头进贡——穷尽忠
窝主分赃——坐享其成
我解缆绳你推船——顺水人情
我心似你心——心心相印
乌狗吃食,白狗当灾——代人受过
乌龟吃乌贼——黑心王八
乌龟出口——活宝
乌龟的后代——龟儿子
乌龟跌灰堆——憋气又窝火
乌龟肚子朝天——动弹不得
乌龟进沙锅——丢盔卸甲
乌龟壳上贴广告——牌子硬
乌龟请客——尽是王八

乌龟上山——难上加难;难上难
乌龟抬轿子——硬撑;死撑;硬顶
乌龟遭棒打——缩头缩脑;不露头
乌龟钻灶——扒灰
乌江岸上困霸王——四面楚歌
乌鸦唱山歌——不堪入耳
乌鸦当头过——非灾即祸
乌鸦落在雪堆上——黑白分明
乌鸦笑猪——光看别人黑,不见自己黑;不知自丑;彼此彼此;彼此一样
乌鸦一字飞——一溜黑货
屋脊上蹲个猫——活受(兽)
层脊上放西瓜——两边滚
屋漏偏遇连阴雨——倒霉透了;真倒霉
屋檐上挂马桶——臭名在外
巫婆扮凶神——又丑又恶
巫婆扮打把式——装神弄鬼
巫婆跳神——故弄玄虚;鬼花招
无边的大海——不知深浅
无柄的菜刀——没有把握
无风不起浪——事出有因
无花的蔷薇——浑身是刺
天米之炊——难做
无目的放炮——乱轰
无头的乱麻——一团糟
吴刚砍桂树——没完没了
吴三桂引清兵——吃里爬外
武大郎抱石柱——毫不动摇
武大郎的身子——不够尺寸
武大郎看飞机——眼界不高
武大郎骑骆驼——能上不能下
武大郎娶妻——凶多吉少
武大郎做知县——出身不高
武科场上选将——有本事就上
武松喝啤酒——不过瘾
武松买肉——挑肥拣瘦
舞台上的灯光——引人注目
舞台上鼓槌——一对儿
五百铜钱串一处——半吊子
五朵梅花开一朵——四肢(枝)无力
五个指头两边矮——三长两短
五更天起床——渐渐明白
五更天下海——赶潮流
五十两元宝——一定(锭)
五台山上拜佛——烧高香
丘月的麦子——黄了;一天变个样
五月的石榴花———片红人;红火一片红火
五月的豌豆——炸了;炸起来了
五脏六腑抹蜜糖——甜在心上;甜透了心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讲退两难

捂着鼻子讲卫生——不闻不问
捂着脑袋赶老鼠——抱头鼠窜
挖井碰上自来水——正合心意
瓦罐里的蛐蛐——一个劲地往外蹦
瓦匠砌墙——两面三刀
歪脖子高粱——另一个种
歪把子葫芦——从哪里开瓢
歪歪嘴跌跤——上错下错
歪嘴吃螺蛳——歪对歪
歪嘴和尚——没正经
歪嘴和尚念经——念不出一句正经话
歪嘴烂舌头——说不出好话来
外孙赴他姥爷的席——别嫌不客气
外甥点灯——照旧(舅)
玩把戏的作揖——没本事了
玩具店里的枪炮——中看不中用
碗边上的饭——吃不饱人
万泉河里洗澡——左右逢源
王八打官司——场场输
王人拉辘轴——滚的滚,爬的爬
王八吞钩——直瞪眼
王八找个鳖亲家——门当户对
王宝钏爱上叫花子——有远见
王麻子吃核桃——里外出点子
王母娘娘坐月子——养起神来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王七的兄弟——王八
网兜提猪娃——露出了蹄爪
网外捉鱼——捞外块
往沙地泼水——白交(浇)
往袜子上钉鞋掌——没找对地方
望乡台上唱莲花落——不知死的鬼
望乡台上跳黄河——临死也得落个清白
望着月亮想伸胳膊——眼高手低
愧杆上挂招牌——光棍有名
蚊子挨打——全怪那张嘴
蚊子叮石臼——一动不动
蚊子叮鸡蛋——无缝可入
蚊于放屁——吓唬那个
蚊子遭扇打——吃了嘴的亏
窝里的马蜂——不是好惹的
蜗牛的房子——背在身上
巫婆改行——没人信
巫婆下神——装模作样
巫婆摇铃招鬼——自欺欺人
屋顶上的霜——见不得太阳
屋漏偏遭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祸不单行

屋檐下吊石碾——严重
乌龟吃煤炭——黑心王八
乌龟爬旗杆——想高升
无弦的琵琶——一丝不挂
五个人往两地——三心二意
五人共伞——小人全靠大人遮
五月的苋菜——正在红中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去,下不来
武大郎卖乌龟——什么人配什么货
捂上眼睛的驴——东撞西碰
捂着屁股过河——小心过度(渡)

不用实际行动的歇后语是什么

形容人语言空谈虚论的歇后语


半天里飞个雕溜溜—就是一声好叫唤
【注释】雕:一种猛禽。溜溜:方言词尾,无实义。空中飞来的鸟叫声,仅仅好听而已。比喻没有实际用途,解决不了问题。
【例句】旦他娘坐在地上,伸长胳膊,冲人缝把元英扯到自己跟前,说:“半天里飞个雕溜溜,就是一声好叫唤。不赶紧拿出咱主意来,空喊叫顶甚用。”(刘江《太行风云》)
2.茶壶打掉把—只剩一张嘴了
【注释】沏茶的水壶,把手被打掉后,壶体上就剩下倒水的嘴了,故为“只剩一张嘴了”。讥讽能说不能干只耍嘴皮子的人。
【例句】“你这个小鬼,茶壶打掉把,只剩一张嘴了。”金雷又转过头来问赵幸存,“团首长有什么指示吗?”(艾煊(山雨欲来》)
3.茶壶掉了底儿—光剩下一张嘴儿
【注释】嘴儿:原指茶壶嘴,转指说话的嘴。讽刺某人没有别的能耐,只有嘴巴能说会道。
【例句】鹦鹉韩扮着鬼脸,道:“干姨,我给您准备了一对俊鸟儿,什么时候给您带来。”……检票员道:“茶壶掉了底儿,光剩下一张嘴儿!俊乌儿,俊乌儿,你许愿一年了,我连根鸟毛都没看到!”(莫言)
4.大桅尖上拉二胡—唱高调
【注释】桅:桅杆,即船上挂帆的杆子。大桅杆的顶尖很高,若在那上面拉二胡发出来的是高处的声调,故为“唱高调”。形容某些只会说些不切合实际的大道理,或只会说空话而不实际去做的人。
【例句】罢罢罢,不要大桅尖上拉二胡,唱高调啦!看在老同学的面上,你抬抬手就行了。5.二郎神缝破皮袄—神缭
【注释】二郎神:传说中的人物,生有三只眼,神通广大。缭:与“聊”谐音。形容漫无边际、毫无拘束地闲聊。
【例句】正当郑星群在想像中驰骋的时候,北屋的门响了,接着传来一阵雷鸣般的大吼:“还不回家呀,死‘r头?天都多晚了,还那儿二郎神缝破皮袄神缭呀!”(肖复兴《我们还年轻》)
6.高山摔茶壶—就剩下一个嘴儿
【注释】嘴儿:指茶壶嘴儿,转义指说话。讥讽或责骂人没有其他本事,只会耍嘴皮。
【例句】那些不了解情况的伤员,一个个都睁大着眼,很钦佩地望着他。我气呼呼地,实在忍不住了,我就说:“陆希荣!我把你好有一比,你这可真叫高山摔茶壶—就剩下一个嘴儿了!”(魏巍《东方》)
7.狗掀帘子—光凭嘴
【注释】狗要想掀开门帘,只能靠嘴去拱开,故为“光凭嘴”。比喻某人没什么本事,只会夸夸其谈,大吹大擂。
【例句】你姓凌的,还是我那句老话,至多是个宣传队长。狗掀帘子,光凭嘴,说话是一套一套的。(李英儒《女游击队长》)
【也作】①狗掀门帘子—仗凭着嘴;②狗掀门帘—全凭嘴的功夫;③狗撩门帘—全凭一张嘴;④狗掀门帘—光拿嘴对付光说不练-—嘴巴戏
【注释】形容只是口头上说得好听,并无实际行动。
【例句】“哼,你他娘就是光说不练,嘴巴戏。”樊金标不无亲切地责备说。(陈立德《前驱》)
8.黑老鸽叼泥球儿—支着嘴
【注释】支着嘴:嘴被支起来,形容乌鸦叼泥球的样子。借指光在嘴上说空话。比喻办事只停留在嘴上,而没有实际行动。
【例句】只要撰紧拳,努力想办法,啥妖魔鬼怪也缠不了身,更能分清谁是真心真意地惦记着灾区的亲人,谁是黑老鹊叼泥球儿,支着嘴。井里头的蛤蟆—就会嚼舌头
【注释】井里的蛤蟆一天到晚只会吐着舌头呱呱叫,故为“就会嚼舌头”。比喻只是嘴上说说,不见行动,或指不负责任的议论。
【例句】我怎么能跟你们比呀?你们都是从陆军来的同志,经过战争考验的,为革命做了多少贡献!可是我呢?井里头的蛤蟆—就会嚼舌头,给革命做了些什么呀?(陈立德《翼上》)
9.酒场上的话—柴草不挂
【注释】形容酒场上的话算不得数的。
【例句】喝了几杯酒以后,白明川并没有兴奋起来,反而忧心忡忡地对两位县上的领导说:“你们虽然是我的上级,但我了解你们,你们也了解我。再说,酒场上的话,柴草不挂··…”(路遥《平凡的世界》)
10.口吃辣椒—图嘴爽
【注释】形容只求说得畅快,既不讲实效,也不计后果。
【例句】肥八知道,讲这些话,不过是口吃辣椒图嘴爽。早两年,他老婆得病死后,断不了有人给他说媒,可是,他并不热心。(广西军区政治部《雨后青天》)
11.口头上的筵席—嘴上摆摆
【注释】讥讽某人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没有实际行动。
【例句】谁都知道,在这姚家湾子,姚五、过街惊是针尖对麦芒……谁也沾不了他们针鼻儿大的光。当时,姚二婶回家把东家的好意一说,姚二叔断定,这姚五、过街惊只是口头上的筵席,嘴上摆摆而已。(李晓明((风扫残云》)
12.烂板凳—高谈阔论
【注释】形容只空发议论,不做实事正事。
【例句】天王道:“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行者道:“老孙比在前不同,‘烂板凳,高谈阔论’了;如今保唐僧,不得身闲。容叙!容叙!”(《西游记》)
13.老和尚丢了拐—能说不能行
【注释】比喻那些只会说而不去行动或做事的人。
【例句】晃无晏道:“这倒没帐。老七虽有些扎手,这七十六岁的老头子,也‘老和尚丢了拐,能说不能行’了。”(《醒世姻缘传》)
14.老母猪耕地—光会使嘴
【注释】猪只会用嘴拱土,让其耕地,也只能用嘴,故为“光会使嘴”。比喻只会动嘴,不能实干。
【例句】女方一嫌他老母猪耕地,光会使嘴,二嫌他麦秆吹火,太小器(气)
15.老太婆的嘴唇—上下两张皮
【注释】原指上下嘴唇干瘪得像两张皮。转指言行不一致的人。
【例句】嗯,条条上知道,实际做得怎么样呢?我们不能总是老太婆的嘴唇—上下两张皮。(窦孝鹏《崩溃的雪山》)
16.驴头伸进马奶桶里—一张白嘴
【注释】驴头伸进了马奶桶内,马奶是白的,把驴嘴弄成白色,故为“一张白嘴”。比喻光会吹牛说空话。
【例句】他听塌鼻子格里青吹牛,就骂道:“你是驴头伸进马奶桶里—一张白嘴!”(沈凯《古玛河春晓》)
17.泥住腕眼子的老母鸡—光打鸣不下蛋
【注释】泥:用土、灰等涂抹缝隙。嘲讽有的妇女能说会道,却不能生育。
【例句】俺们摆弄了一辈子,也说不上个道道儿来,你咋一点就透呢?敢情你准养过孩子是不?不像俺那儿媳妇,吃得贼胖,像那泥住胶眼子的老母鸡,光打鸣不下蛋!(达理《眩惑》)
18.瘸子打围—坐着喊
【注释】打围:许多打猎的人从四面围捕野物,泛指打猎。瘸子打猎,因为腿脚不灵便,只能以坐着叫喊来吓唬野物,故为“坐着喊”。指只有言语上的表示,没有实际行动。
【例句】我们要建设好自已的城市,靠的是苦干加巧干,不能靠讲空话、大话。瘸子打围,坐着喊,是没用的。三眼铣打兔子—光有响声
【注释】三眼毓:一种旧式火器,木头把上装着三个铁筒,筒下边有小孔,筒里装火药,孔眼里纫上火引。讥刺某人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实际行动。
【例句】每回斗李万财都是这样,三眼统打兔子—光有响声。(丁令武《风扫残云》)
19.属百灵子的—哨得好听
【注释】哨:指鸟叫声。百灵鸟的鸣叫声非常动听。指仅仅是嘴上说得好听。
【例句】那阵选他的时候,我寻思这几年他挺能张罗的,才投了他一票,没想到他是属百灵子的,哨得好听!一来实的就熊了。

20.属公鸡的—光啼鸣不下蛋

【注释】公鸡只会打鸣,不会下蛋,故为“光啼鸣不下蛋”。比喻只说不做。
【例句】温十三妹惊魂未定,听他这么一说,火气更上来了,质问道:“难道你是属公鸡的,光啼鸣不下蛋?不是讲得好好的一起迎接国军杀回浪飞山吗?怎么无缘无故又中途变卦。”
【也作】属公鸡的—光打鸣不下蛋属鸭子的—就剩两片嘴了
【注释】鸭子的嘴又长又大,故夸张地被说成“就剩两片嘴了”。比喻话多,能言善辩。
【例句】郑心怀看来也是满腹牢骚,这些话像是郁积在心头很久了,因此连珠炮似的发出来,最后,还觉余意未尽似的又补了一句:“谁像你,尽瞎吵吵,属鸭子的,就剩两片嘴了。”(程树棒《钢铁巨人》)
21.属鸭子的—嘴呱呱的
【注释】鸭子“呱呱呱呱”地叫,故为“嘴呱呱的”。比喻嘴上能说,可做起来却不一定行。
【例句】她们这些女人,都是属鸭子的,你不要看她嘴呱呱的,真叫她做起来就抓瞎了。(陈登科《风雷》)
22.属啄木鸟的—嘴强身子弱
【注释】啄木鸟有一张尖利的嘴,可以啄食树杆中的虫类,但身体却与一般鸟类无异,故为“嘴强身子弱”。比喻没多大本事但嘴上却从不服软,或指只会说不会做。
【例句】他没多大希望,他的腿成不了飞毛腿!纪妈已经封就了他:“你呀,属啄木鸟的,嘴强身子弱!”(老舍《牛天赐传》)
23.瘫子截路—坐着喊
【注释】截路:指拦路抢劫。瘫痪的人拦路,只能坐在那里喊叫,故为“坐着喊”。指只动口不动手,光说不行动的人。
【例句】萧大虾只是“瘫子截路—坐着喊”,他自己却不领头上前动手。(林井然《巍巍的青峦山》)
24.弹花匠的女儿—会弹不会纺
【注释】后一个“弹”:与“谈”谐音。纺:与“仿”谐音。指只会谈论或评论别人做得如何,自己却不会去做。
【例句】到时候,再把脂砚斋那群“弹花匠的女儿—会弹(谈)
不会纺(仿)
”的老古董全请来,找他们对“外传”也“脂评”。(萧赛《红楼外传》)
25.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注释】天桥,在北京南城,是旧时艺人表演卖艺的场所。把式:精于某种技艺、手艺的人,此处特指表演功夫的艺人。艺人为招徕观众,常常在献艺之前将自己的功夫和技艺介绍或吹嘘一通,显得说得多,练得少,故为“光说不练”。指没有真本事只会耍嘴皮的人。
【例句】这“花狗屁”可不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他还真有两下子。(李春方《风雨京华录》)
26.铁嘴豆腐脚—能说不能行
【注释】铁:原指铁打的,转指形容过硬。豆腐:原指豆腐做的,转指软弱、无能。比喻只会说、不能行动的人。
【例句】王好比道:“阿七哥,你只会说,不会跑。好有一比,好比‘铁嘴豆腐脚,能说不能行’。”(程瞻庐《唐祝文周四杰传》)
27.卫生口罩—嘴上一套
【注释】口罩用来防止灰尘吸人鼻腔和口腔,是卫生用品,因称“卫生口罩”。使用时口罩绳挂在耳上或系在头上,把多层的纱布罩在口、鼻上,故为“嘴上一套”。讥讽人言行不一。
【例句】“他保证了,以后再不去三狗家赌了,还要到窑上干活赚钱。”“哼,还不是卫生口罩,嘴上一套。“乌鸦啄石灰—白嘴
【注释】原指乌鸦啄了石灰后,嘴变成了白的。转以讥刺某人只是嘴巴说说而已。
【例句】“好事总是你们花大姐的,坏事总是我们秃丫头的,是不是?好,我这回又做了坏人,好人还是留你去做吧。”“乌鸦啄石灰—你就只剩一张白嘴了!”(王立信《家事》)
28.瞎子管瓜—全靠喉咙响
【注释】斥责某人没有别的能耐,只会乱喊乱叫。
【例句】一个瘦猴似的士兵慌忙把又尖又瘦的脑袋伸进牢房门里,操着宁波口音呵斥:“老实点!当心再吃钢丝!”……胡阿大伸了个懒腰,说:“阿狗,你真是瞎子管瓜—全靠喉咙响。……稍微差勿多点算哉!”(戚天法《四明传奇》)
29.鸭子过河—嘴上前
【注释】讥刺某人只是能说会道,不会实干。
【例句】一个卫兵正好走来,看到他在大发脾气,便默默地站在一边。尚军长问道:“你听说过‘鸭子过河’这句话吗?什么意思?”卫兵笑道:“那是咱们家乡的土话,管那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就像鸭子过河—嘴上前。尚将军问这个做甚?”(蒋和森《黄梅雨》)
30.鸭子下水—嘴上前
【注释】比喻空耍嘴皮,喜欢事先张扬的人。
【例句】李光善是个做出龙来才现爪的人,最不喜欢鸭子下水,嘴上前。(《战斗英雄故事选》)
31.野猪拱红薯—全靠一张嘴
【注释】讥刺某人没有真本领,全靠嘴巴能说会道。
【例句】光吹牛,嘴巴子挑得起千斤,可是行动呢?怕踩死蚂蚁,你呀,怪不得别人讲你是野猪拱红薯—全靠一张嘴。(曾辉《八月雪》)
32.张飞卖肉—光耍舌头不动刀
【注释】比喻某些只是嘴上说说,不采取实际行动的人。
【例句】另一个,肚皮里的气,密度更大:“官僚主义!我说,区委是张飞卖肉,光耍舌头不动刀!天天向我们讲,提高警惕,防止坏人捣乱,而今出现了……抢农具,抢粮食,抢化肥,也不动手打击。”(克非《山河颂》)
33.指山买磨—放空炮
【注释】形容不切实际地空谈虚论。
【例句】沈家门说:“我起先认为你是指山买磨放空炮,谁知你预先早考虑成熟啦!”张枫林说:“我又没长着前后眼,有这么大的预见性?不过是按照上级指示,见机而作,见景生情罢咧!”(李英儒《还我河山》)
34.啄木鸟叼树—劲儿在嘴上
【注释】讥讽某人把力气用在说话上。多指某人说话厉害。
【例句】程咬金就是这样的人,好咋呼,啄木鸟叼树—劲儿在嘴上!(赵元修等《秦琼打擂》)
35.啄木鸟死了尸首不倒—全靠嘴支着
【注释】讥讽或责骂人不诚心诚意,全靠花言巧语来敷衍搪塞人。
【例句】“你别以为我没人了!我的大队人马在后边还没到,关东山那里哪个络子敢不听我的?”孙龙摔下筷子说。“哈哈……”在座的人都笑了。好个孙龙,真是啄木鸟死了尸首不倒—全仗嘴支着。靠吹大牛吓唬人,连脸都不红一红,真不知道羞操!(王兆田《十八的大姐下关东》)
【也作】啄木鸟打前失—全龚嘴支着啄木鸟找食—全凭嘴
【注释】讥讽某些不踏实做事,光会耍嘴皮,说漂亮话的人。
【例句】他来到堤上后,就没闲过一会儿,只见他跑过来奔过去,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就是有一样,没有人见他往堤上送过一撅土。他像啄木鸟找食,全凭嘴。(聂海《靠山堡》)

36.坐在飞机上唱歌—尽唱高调
【注释】高调:双关,原指响在高空的曲调,转喻脱离实际的议论,或好听但不曾实践的漂亮话。讥刺某人尽说大话或漂亮话。
【例句】贾源鄙夷地说:“坐在飞机上唱歌,尽唱高调!光明大道她不走,偏偏去过独木桥!真怪!”(武剑青《流星》)
37.坐在飞机上打电话—空谈
【注释】原指在高空谈话。转以形容说空话,或发表不切实际的言论。
【例句】“怎样惩罚?”“车水。”“车水?”“是呀,要他一个人干,直到车干为止。”“你这简直是坐在飞机上打电话,空谈。”(曾辉《八月雪》)

38.嘴长在你自己脸上—愿说什么说什么
【注释】形容随心所欲地空谈虚论。
【例句】“桂元兄弟!眼下众人还是箭在弦上,刀在手中,没有功夫和你论理,你的嘴长在你自己脸上,愿说什么说什么吧!只是咱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不跟大伙一块干可以走开,可决不准你假话欺瞒乡亲,破坏革命!”(冯德英《山菊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011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