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冷暖自己知
冬天穿汗衫相关歇后语
有关于秋天歇后语1 导语: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关于秋天歇后语,一起来看看吧。
1.秋天的蚂蚱——难长久
2.秋天的棉桃——合不拢嘴;咧开了嘴
3.秋天的木棉花——老来红
4.秋天的柿子——自来红
5.秋天剥黄麻——扯皮
6.秋天的高梁——红到顶了
7.秋天霜打的茄子 ———— 蔫了
8.秋天卖凉粉 ———— 不识时务;不识事务;不识食务
9.秋天里卖凉粉 ———— 不识时务
10.秋天拉起了架的瓜秧 ———— 蔫巴下来了
11.秋天刮了北风 ———— 一天比一天凉
12.秋天典棉衣 ———— 法不长
13.秋天地里的草人 ———— 该烧
14.秋天的云 ———— 变化多端
15.秋天的野兔子 ———— 撒欢;又撤起欢儿来
16.秋天的野耗子 ———— 见啥都胡搂
17.秋天的蚊子 ———— 嗡嗡不了几天
18.秋天的石榴 ———— 满肚子花花点子
19.秋天的扇子 ———— 没人过问;扔一边
20.秋天的嫩冬瓜 ———— 胎毛还没退
21.秋天的蚂蚌 ———— 好景不长
22.秋天的露水 ———— 早晨的事
23.秋天的鲤鱼 ———— 可肥了
24.秋天的辣椒 ———— 红角儿
25.秋天的葵花 ———— 低下了头
26.秋天的菊花 ———— 经得起风霜
27.秋天的茭白 ———— 黑的
28.秋天的花椒 ———— 黑心;黑了心;黑心肠
29.秋天的红薯 ———— 又甜又面
30.秋天里的哈密瓜 ———— 甜透了
31.秋天的谷穗 ———— 低头又弯腰;弯腰又低头
32.秋天的蛤螵———没几天叫头;呱呱叫
33.秋天的高粱 ———— 红到顶了;捆起来
34.秋天的大雁 ———— 难飞;南飞
35.秋天的大葱 ———— 连根拔
36.秋天的虫子 ———— 没有混头
37.秋天的潮水 ———— 忽起忽落
38.秋天的蝉 ———— 自鸣得意
39.秋天的包米粑 ———— 外行;外黄
40.中秋的天气——不冷不热
41.秋后的瓜棚———空架子
42.秋后的狐狸———变了样
43.秋后的蝉鸣———声嘶力竭
44.秋后的棒子地———好硬的碴(茬)子
45.秋后的黄瓜———大肚儿
46.秋后的高粱———从头红到了脚
47.秋后的丝瓜———一肚子私(丝)
48.秋后的蚊子———没几天嗡嗡了
49.秋后的黄蜂———欲凶无力
50.秋后刮西风———一天凉过一天
有关于秋天歇后语2 秋天的蚂蚱——难长久
秋天的棉桃——合不拢嘴;咧开了嘴
秋天的木棉花——老来红
秋天的柿子——自来红
秋天剥黄麻——扯皮
秋天的高梁——红到顶了
关于春天的歇后语
春天的草芽——自发
春天的雷,涨潮的水——留不住
春天的柳树枝——落地生根
春天的蜜蜂——闲不住
春天的石榴花——心红
春天的杨柳——分外亲(青)
春天的竹笋——节节向上;无依
关于夏季的歇后语
夏至插秧——迟了
夏夜走棋——星罗棋布
夏天放风筝——尽栽跟头
夏天打冷战——不寒而栗
夏天盖被子——武汉(捂汗)
夏天的萤火虫——若明若暗
穿冬衣的戴夏帽——不知春秋穿冬
衣摇夏扇——不知冷热
夏天的扇子——-人人欢喜
三伏天穿棉袄——乱套
三伏天喝冷饮——正中下怀
夏天送木炭——不是时候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
有关冬天的歇后语
冬天不戴帽子——动(冻)脑筋
冬天吃梅子——寒酸
冬天吃葡萄——寒酸
冬天穿汗衫——冷暖自己知
冬天的大葱——皮干叶烂心不死
冬天的炉子——闲不着
冬天的蚂蚁——不露头
冬天的蟒蛇——有气无力
冬天的暖水瓶——外冷内热
冬天的螃蟹——横行不了几时
冬天的青蛙——躲起来啦
冬天的`扇子——没用处;尽受冷落
冬天的旋风——成不了气候
冬天的竹笋——出不了头
冬天贩冰棒——不懂买卖经;不识时务
冬天火炉夏天扇——个个喜爱
冬天进豆腐房——好大的气
冬天买扇子——备用
冬天卖醋——寒酸(.)
冬天卖凉粉——不识时务
冬天卖扇子——过时货
冬天泡桐树——光棍一条
冬天摇蒲扇——不知春秋
有关于秋天歇后语3 秋天霜打的茄子 ———— 蔫了
秋天卖凉粉 ———— 不识时务;不识事务;不识食务
秋天里卖凉粉 ———— 不识时务
秋天拉了架的瓜秧 ———— 蔫巴下来了
秋天刮北风 ———— 一天比一天凉
秋天典棉衣 ———— 法不长
秋天地里的草人 ———— 该烧
秋天的云 ———— 变化多端
秋天的野兔子 ———— 撒欢;又撤起欢儿来
秋天的野耗子 ———— 见啥都胡搂
秋天的蚊子 ———— 嗡嗡不了几天
秋天的石榴 ———— 满肚子花花点子
秋天的扇子 ———— 没人过问;扔一边
秋天的嫩冬瓜 ———— 胎毛还没退
秋天的蚂蚌 ———— 好景不长
秋天的露水 ———— 早晨的事
秋天的鲤鱼 ———— 可肥了
秋天的辣椒 ———— 红角儿
秋天的葵花 ———— 低下了头
秋天的菊花 ———— 经得起风霜
秋天的茭白 ———— 黑的
秋天的花椒 ———— 黑心;黑了心;黑心肠
秋天的红薯 ———— 又甜又面
秋天的哈密瓜 ———— 甜透了
秋天的谷穗 ———— 低头又弯腰;弯腰又低头
秋天的蛤螵 ————没几天叫头;呱呱叫
秋天的高粱 ———— 红到顶了;捆起来
秋天的大雁 ———— 难飞;南飞
秋天的大葱 ———— 连根拔
秋天的虫子 ———— 没有混头
秋天的潮水 ———— 忽起忽落
秋天的蝉 ———— 自鸣得意
秋天的包米粑 ———— 外行;外黄
秋天的高梁 ———— 红到顶了
秋天剥黄麻 ———— 扯皮
秋天的柿子 ———— 自来红
秋天的木棉花 ———— 老来红
秋天的棉桃 ———— 合不拢嘴;咧开了嘴
秋天的蚂蚱 ———— 难长久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下面是前门拒狼歇后语,欢迎参考阅读!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解释: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近义词: 顾此失彼、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例子: 元·赵雪航《评史》:“窦氏虽除,而寺人之权从兹盛矣!谚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此之谓也.”
更多歇后语精选:
1、懒牛懒马干活——屎尿多。
2、柳条篮子摇元宵——滚蛋。
3、盼望月亮从西出——没指望。
4、天上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
5、碗边上的苍蝇——混饭吃。
6、过年吃团圆饭——济济一堂。
7、三伏天烧炉子——真够热火。
8、东方天亮下大雪——明明白白;明白。
9、苍蝇会蜘蛛——自投罗网。
10、孙猴子的尾巴——变不了;没法变。
11、三九天吃梅子——寒酸。
12、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13、洞庭湖里涨春水——一浪高一浪。
14、地上的蚂蚁——数不清。
15、秋天的柿子——自来红。
16、年三十讨口——丢人现眼。
17、冬天的竹笋——出不了头。
18、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没人爱。
19、冬天穿汗衫——冷暖自己知。
20、蒸馍打狗——有去无回。
21、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22、三伏天的爆竹——一碰炸。
23、牛拉碾子——上了圈套。
24、春汛的鱼虾——随大流。
25、锅堂里的老鼠——灰溜溜。
26、三九天掉冰窟——抖起来了。
27、蚂蚁抬食——步调一致。
28、天亮下大雪——明白;明明白白。
29、站在河岸捞月亮——白搭工。
30、穿汗衫戴棉帽——不知春秋。
31、三九天种小麦——不是时候。
32、豹子进山——浑身是胆。
33、捧着书本骑驴——走着瞧。
34、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群天:高升了。
35、吃了蜂蜜——心里甜。
36、断了翅膀的鸟——飞不高。
37、月亮地里晒谷子——阴干;将天。
38、舅老爷请春客——奉陪到底。
39、三伏天的冰块——见不得阳光。
40、穿冬衣摇夏扇——不知冷热。
41、秋后的蚊子——嗡嗡不了几天;销声匿迹。
42、过年的肥猪——早晚得杀。
43、夏天的扇子——人人欢喜;个个喜爱。
44、炎夏天打冷战——不寒而栗。
45、毛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46、蝎子背蜈蚣——毒上加毒。
47、冬天火炉夏天扇——个个喜爱。
48、蚂蚁抬虫子——个个使劲;齐心合力。
49、苞谷面做元宵——捏不拢。
50、瓶子里的苍蝇——没有出路。
51、年画上的春牛——离不得。
52、年三十的案板——借不得;不得空。
53、秋后望田头——找茬儿。
54、月亮坝里掷色子——观点模糊。
55、三九天的叫花子——又冷又饿。
56、蚂蚁头上砍一刀——没血肉。
57、穿凉鞋戴棉帽——顾头不顾脚;不知春秋。
58、鞭子抽蚂蚁——专拣小的欺。
59、冬天的青蛙——躲起来啦。
60、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
61、冬水田里种麦子——怪哉。
62、壁上的春牛——离不得;跟。
63、大年三十喂年猪——来不及了。
64、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65、踩凳子够月亮——差远了。
66、三九天扇扇子——心里有火。
67、大雪落在海里头——看得见,摸不着。
68、冬天的旋风——成不了气候。
69、缚在线上的蚂蚱——跑不了。
70、蚊龙造反——翻江倒海。
71、屎壳郎传宗接代——遗臭万年。
72、拿着蜂房变戏法——耍心眼。
73、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74、红头苍蝇叮烂猪头——臭味相投。
75、冬天的扇子——没用处;尽受冷落。
76、嗑瓜子瞌出个臭虫——充人来了。
77、屎壳郎排队——奥趣相投;一溜黑货。
78、门上贴春联——一对红。
79、蛤蟆蹦到脚面上——高升了;吓人一跳。
80、大年初一贴福字——吉庆有余。。
81、元宵里裹爆竹——糖衣炮弹。
82、西山猛虎不咬人——有假无真。
83、地老鼠跑江南——走路不多,见天不多。
84、苍蝇撞上瘫蛤蟆——自送一口肉。
85、乌龟找甲鱼——一路货色。
86、端午节包粽子——有棱有角。
87、大年初一拜年——你好我也好。
88、夏天的萤火虫——若明若暗。
89、竹竿打月亮——挨不上。
90、秃山上的.猴子——没啥耍了。
91、十个指头按跳蚤——一个也捉不住。
92、月亮跟着太阳转——沾光;借光。
93、月亮坝摆龙门阵——明说明讲;明说。
94、高粱撒在麦地里——杂种;秋后见高低。
95、年三十夜的年糕——人有我有;你有我也有。
96、大象吃蚊子——无从下口;无法下口;难下。
97、三伏天穿皮袄——不是时候,不识时务;乱套了。
98、屎壳郎戴礼帽——出洋相;洋相百出。
99、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100、猫逮老鼠鼠打洞——各有本领;各靠各的本事。
附:歇后语的起源 我们都知道歇后语,但很少人知道歇后语的来历,它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季节歇后语1 立春响雷 —— 一鸣惊人
春天的雷,涨潮的水 —— 留不住
夏天的袜子 —— 可有可无
门上贴春联 —— 一对红
秋后的扇子 —— 没人过问
出土笋子逢春雨 —— 节节高
秋天的棉桃 —— 合不拢嘴;咧开了嘴
秋后的蚂蚱 —— 没几天蹦头;蹦达不了几天
夏天的火炉 —— 挨不得
冬天的暖水瓶 —— 外冷内热
秋后的知了 —— 没几天叫头
春苗得雨 —— 正逢时
壁上的春牛 —— 离不得;跟
夏夜走棋 —— 星罗棋布
返青的秋苗 —— 节节高;节节上升
春江水暖 —— 鸭先知
夏天的烘笼 —— 没用处;挂起来了
冬天的炉子 —— 闲不着
春凳折了靠背儿 —— 无靠
开春的鸟儿 —— 成双成对
夏天的扇子 —— 人人欢喜;个个喜爱
穿汗衫戴棉帽 —— 不知春秋
笼里的斑鸠 —— 不知春秋
舅老爷请春客 —— 奉陪到底
炎夏天的火炉子 —— 讨人嫌
冬水田里种麦子 —— 怪哉
季节歇后语2 冬天的蚂蚁——不露头
冬天的蟒蛇——有气无力
秋后望田头——找茬儿
李时珍看病——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冬天火炉夏天扇——个个喜爱
立春响雷——一鸣惊人
春苗得雨——正逢时
出土笋子逢春雨——节节高
季节歇后语3 夏天下雪打一天有不测风云
夏天的扇子---人人欢喜
三伏天穿棉袄——乱套
三伏天喝冷饮——正中下怀
夏天送木炭--不是时候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
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比喻不识时务) 穿寒衣摇夏扇-不知冷热(比喻不知好歹) 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
穿寒衣摇夏扇-不知冷热
姑娘们的夏装-多彩多姿
春夏秋冬-年年有
夏天的扇子-人人欢喜;个个喜爱 夏大的袜子-可有可无
夏天的萤火虫-若明若暗
夏天送木炭-不是时候
夏至插秧-晚了;迟了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
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没人爱 夏天的烘笼——没用处
夏天的扇子——个个欢喜,个个喜爱
夏天的萤火虫——若明若暗 炎夏天的火炉子——讨人嫌 夏至插秧――迟了
夏夜走棋――星罗棋布
夏天放风筝――尽栽跟头 夏天打冷战――不寒而栗
夏天盖被子――武汉(捂汗) 夏天的萤火虫――若明若暗 穿冬衣的戴夏帽――不知春秋 穿冬衣摇夏扇――不知冷热 夏天的扇子---人人欢喜 三伏天穿棉袄——乱套
三伏天喝冷饮——正中下怀 夏天送木炭--不是时候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
夏至插秧――迟了
夏夜走棋――星罗棋布
夏天放风筝――尽栽跟头 夏天打冷战――不寒而栗
夏天盖被子――武汉(捂汗) 夏天的萤火虫――若明若暗 穿冬衣的戴夏帽――不知春秋
穿冬衣摇夏扇――不知冷热
季节歇后语4 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
电子显微镜——明察秋毫
高粱撒在麦地里——杂种;秋后见高低 老两口赏月——平分秋色
彭祖遇寿星——各有千秋
秋后的芭蕉——一串一串的
秋后的蛤蟆——没几天叫头
秋后的南瓜——皮老心不老
秋后的扇子——没人过问
秋天的木棉花——老来红
秋天的棉桃——合不拢嘴;咧开了嘴 中秋节赏桂花——花好月圆
中秋的天气——不冷不热
秋后的瓜棚———空架子
秋后的狐狸———变了样
秋后的芭蕉———一串一串的
秋后蝉鸣———声嘶力竭
秋后的棒子地———好硬的碴(茬)子 秋后的黄瓜———大肚儿
秋后的高粱———从头红到脚
秋后的丝瓜———一肚子私(丝)
秋后的蚊子———没几天嗡嗡了 秋后的黄蜂———欲凶无力
秋后刮西风———一天凉过一天 秋天剥黄麻———净是扯皮事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秋后的蝈蝈———没几天吱吱头了 秋后的蛤蟆———没几天叫头 秋后的树叶———黄了
秋后的扇子———无人过问
秋风打落叶———一吹一大片 秋后的柿子———越老越红
秋天的花椒———黑心肠
秋后望田头———找岔(茬) 秋天的鲤鱼———可肥了
秋后的露水———早晨的事
秋后的菊花———经得起风霜 秋天的木棉花——老来红
秋天的棉桃——合不拢嘴;咧开了嘴 中秋节赏桂花——花好月圆
季节歇后语5 夏天下雪打一天有不测风云
夏天的扇子---人人欢喜
三伏天穿棉袄——乱套
三伏天喝冷饮——正中下怀
夏天送木炭--不是时候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
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比喻不识时务) 穿寒衣摇夏扇-不知冷热(比喻不知好歹) 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
穿寒衣摇夏扇-不知冷热
姑娘们的夏装-多彩多姿
春夏秋冬-年年有
夏天的扇子-人人欢喜;个个喜爱
夏天的袜子-可有可无
夏天的萤火虫-若明若暗
夏天送木炭-不是时候
夏至插秧-晚了;迟了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
冬天不戴帽子 -- 动(冻)脑筋
冬天的大葱 -- 皮干叶烂心不死
春江水暖 -- 鸭先知
冬天的青蛙 -- 躲起来啦
春天的柳树枝 -- 落地生根
冬天的螃蟹 -- 横行不了几时
冬天贩冰棒 -- 不懂买卖经;不识时务
冬天的蚂蚁 -- 不露头
秋后的扇子 -- 没人过问
冬天的旋风 -- 成不了气候
冬天的扇子 -- 没用处;尽受冷落
春笋破土 -- 节节高;天天向上
冬天的.竹笋 -- 出不了头
夏天的萤火虫 -- 若明若暗
夏天的扇子 -- 人人欢喜;个个喜爱
春天的杨柳 -- 分外亲(青)
秋天的蚂蚱 -- 难长久
冬天吃葡萄 -- 寒酸
冬天的暖水瓶 -- 外冷内热
春苗得雨 -- 正逢时
冬天穿汗衫 -- 冷暖自己知
春天的石榴花 -- 心红
夏天的袜子 -- 可有可无
秋天的木棉花 -- 老来红
冬天卖醋 -- 寒酸
冬天进豆腐房 -- 好大的气
秋后的知了 -- 没几天叫头
秋后的芭蕉 -- 一串一串的
夏天的火炉 -- 挨不得
秋后的蚊子 -- 嗡嗡不了几天;销声匿迹
冬天卖凉粉 -- 不识时务
秋天剥黄麻 -- 扯皮
冬天买扇子 -- 备用
秋后的南瓜 -- 皮老心不老
秋天的高梁 -- 红到顶了
秋后的核桃 -- 满人(仁)
冬天的炉子 -- 闲不着
夏天的烘笼 -- 没用处;挂起来了
冬天的蟒蛇 -- 有气无力
秋天的柿子 -- 自来红
秋后的黄蜂 -- 欲凶无力
秋后的蛤蟆 -- 没几天叫头
春天的竹笋 -- 节节向上;无依
春天的草芽 -- 自发
春蚕到死 -- 怀着丝(.)
秋后望田头 -- 找茬儿
春天的蜜蜂 -- 闲不住
冬天吃梅子 -- 寒酸
春茶尖儿 -- 又鲜又嫩
秋后的蚂蚱 -- 没几天蹦头;蹦达不了几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0088.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冬天吃葡萄
下一篇: 冬天的大葱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