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假正经;假装正经
盗马贼挂佛珠相关歇后语
俗语、歇后语是人类经验的概括,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马的俗语和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的俗语和歇后语1 马的俗语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人奔家乡马奔草。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心急马行迟。
有财同享,有马同骑。
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正道。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马的歇后语
1、马后炮--弄的迟了
2、马儿伸腿--出题。
3、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4、坐马打电话--奇(骑)闻
5、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6、瞎子骑瞎马--乱撞
7、心日上装马达--热肚肠
8、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9、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10、玉皇大帝招驸马--天大的怪事
11、城隍爷的马--样子货
12、瘸子骑瞎马--各显所长
13、马拉独轮车--就翻就翻
14、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
15、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16、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17、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曰
18、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19、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
20、纸马店的货--等着烧
21、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22、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23、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24、骑马嫌摇晃--有福不会享
25、马大哈当会计--全是糊涂帐
26、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27、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28、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29、盲人骑瞎马--乱闯
30、马来西亚的咖啡--耐人寻味
31、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32、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比喻不参与一些事,只站在旁边观望)
33、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34、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35、一马换双象--未必划不来
36、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37、马过竹桥--难拐弯。
38、马路边上的痰盂--人人啤
39、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40、捎马子里装针--容易出头
41、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42、失马又丢车--大势己去
43、马撩后腿--逞强
44、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45、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46、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亲
47、老水牛拉马车--不会套
48、见了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49、将军不下马--各奔前程(比喻各走各的路)
50、城头上跑马--远兜运转
51、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52、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儿
53、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54、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55、马打架--看题(蹄)
56、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57、老头捅马蜂窝--找辙(蜇)
58、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59、马槽里的苍蝇--混饭吃
60、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马的俗语和歇后语2 马的俗语
1、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2、心急马行迟。
3、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4、人是衣裳马是鞍。
5、肥了骡子瘦了马。
6、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跑得马。望山走倒马。(版主注:有说“望山跑死马”。)
7、马群奔驰靠头马。
8、好马不吃回头草。
9、战马拴在槽头上要掉膘,刀枪放在仓库里会生锈。
10、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11、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12、马至滩,不加鞭。
13、马行十步九回头。
14、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15、走马有个前蹄失,急水也有回头浪。
16、马屁拍在马腿上。
17、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8、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19、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20、有财同享,有马同骑。
21、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22、牛头不对马嘴。(版主注:一般说的都是“驴唇不对马嘴”。这个倒是第一次听说:D)
23、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24、骑马坐船三分险。
25、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正道。
2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7、立刻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28、一马不跨双鞍。
29、惯骑马的惯跌交。
30、临崖勒马收缰晚。
31、人要炼,马要骑。
32、人奔家乡马奔草。
33、看不起驴子买不起马。
34、立刻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35、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36、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的歇后语
1、喜马拉雅山上摆手——高招
2、无牛捉了马耕田——大材小用
3、屋檐上挂马桶——臭名在外
4、窝里的马蜂——不是好惹的
5、脱缰的野马——抓不住;横冲直撞;无拘无束
6、托着扁担过马路——横行霸道
7、兔子驾辕马拉车——乱了套
8、兔子跟着马儿跑——望尘莫及
9、土匪骑疯狗——恶人凶马
10、同一个马鞍上的人——走的是一个方向
11、剃头的拍马掌——完事
12、提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3、套马杆子顶草帽——奸(尖)的出头
14、套马杆子戴礼帽——细高挑儿(身材细长的人)
15、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16、掏耳朵用马勺——小题大做
17、唐僧的龙马——腾云驾雾
18、孙猴子封了个弼(bi)马温——不知自己官大官小;沾沾自喜
19、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好活(画)儿
20、死马当活马骑——痴心妄想;妄想
2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2、司马遇文君——一见钟情
23、说牛马下蛋——笑话连篇
24、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25、歪嘴当骑兵——马上丢丑
26、歪嘴当兵——马上丢人
27、手痒去捅马蜂窝——想惹祸
28、石头开花马生角——没人见过;没有的事
29、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
30、坐轿闷得慌,骑马嫌摇晃——有福不会享
31、捉住驴子当马骑——不识货
32、苎里的马蜂——不是好惹的;惹不起
33、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3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35、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36、中了状元招驸马——好事成双;喜上加喜
37、纸马店的货——等着烧
38、正月十五的'走马灯——反复无常
39、赵子龙上阵——百战百胜;单枪匹马
40、招牌上挂马桶——臭名远扬
41、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42、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
43、炸了窝的马蜂——乱哄哄
44、赠马赠笼头——好事做到底
45、杂交的骡子——非驴非马
46、有马不骑,有车不坐——练腿劲
47、一个马鞍上的人——同奔前程
48、野马脱缰——横冲直撞
49、野马进了套马杆——伸手(首)容易缩手(首)难
50、爷俩看见马打架——大惊小怪
51、养个孩子学响马(旧称劫路的强盗)——有失家教
52、崖缝里的马蜂——没人敢惹
53、悬崖上勒马——化险为夷
54、熊瞎子舔马蜂窝——怕挨蜇别想吃甜头
55、熊瞎子耍马枪——露一手
56、新修的马路——没辙
57、新科状元招附马——喜上加喜
58、新箍的马桶——三日香
59、鞋里头跑马——没多大奔头
60、鞋壳篓里跑马——没几步跑头
61、小巷子赶马车——难转弯;转不过弯来
62、小娃娃骑木马——愿上不愿下
63、小猫洗脸——马马虎虎
64、小马驹跟车——跑跑颠颠
65、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66、乡下人不识走马灯——来的来,去的去;去了又来
67、瞎子骑瞎马——不对路数
68、喜马拉雅山上卖牛黄——又高又贵;高贵
69、喜马拉雅山上鸡儿叫——名(鸣)声远扬;远近闻名(鸣);高明(鸣)
70、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比喻不参与一些事,只站在旁边观望。)
马的俗语和歇后语3 马的俗语
1、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2、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3、有财同享,有马同骑。
4、背着马桶出差:走到哪儿臭到哪儿
5、盗马贼披袈裟:嫁祸于人
6、惯骑马的惯跌交。
7、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8、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跑得马。
9、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10、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11、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
12、陈世美做附马:喜新厌旧
13、刀马旦不会刀枪:待有虚名
14、戴马桶坐大堂:赃(脏)官
15、黑瞎子舔马蜂窝:要怕挨蜇就别想吃甜头
16、好马不吃回头草。
17、战马栓在槽头上要掉膘,刀抢放在仓库里会生锈。
18、骑马坐船三分险。
19、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20、城头上跑马:远兜运转
21、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
22、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2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4、肥了骡子瘦了马。
25、横过马路:左顾右盼
26、刀马理不会刀枪:笨蛋(旦)
27、牛头不对马嘴。
28、猴子骑马:一跃而上
29、风马牛:不相及
30、城隍爷的马:样貌货
31、心急马行迟。
32、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33、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34、任它狗儿怎样叫,不怕马儿走正道。
35、望山走倒马。
36、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梨。
37、跛子骑瞎马:各有所长
38、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39、河马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40、临崖勒马收缰晚。
41、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
42、看不起骡子买不起马。
43、走马有个前蹄失,急水也有回头浪。
马的歇后语
1、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2、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
3、马蜂叮屁股——痛不可言
4、怀里揣马勺——盛(成)心
5、火烧纸马店——迟早要归天
6、捎马子里装针——容易出头
7、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8、山羊野马在一起——不合群
9、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10、舍得买马舍不得置鞍——大处不算小处算
11、坐马打电话——奇(骑)闻
12、马勺里的苍蝇——混饭吃
13、马跳水浪——奔波
14、马来西亚的咖啡——耐人寻味
15、横过马路——左顾右盼
16、马槽边上的苍蝇——混饭吃
17、扛着口袋牵牵着马——有福不会享
18、心日上装马达——热肚肠
19、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20、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21、揪着马尾巴赛跑——悬
22、见了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23、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24、马路新闻——道听途说
25、马后炮——弄的迟了
26、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27、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28、老水牛拉马车——不会套
29、骏马驮银鞍——两相配
30、风马牛——不相及
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零比零 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
阿公吃黄连——苦也(爷)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 矮子爬坡——贪便宜
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暗室里穿针——难过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安禄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
矮子上楼梯——步步高升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按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按着脑袋往火炕里钻——憋气窝火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芭蕉开花——一条心;紧相连 把脸装进裤裆里——见不得人
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白蜡材结桂花——根子不正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略显其能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百斤重担能上肩,一两笔杆提不动——大老粗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百万雄师下江南——兴师动众
拔草引蛇——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搬菩萨洗澡——越弄越糟;白费神;空劳神
斑鸩打架——卖弄风流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半道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 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彼此彼此;
半空中骑马——腾云驾雾;露了蹄 半山崖的观音——老实(石)人
半夜做梦娶新娘——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扮猪吃老虎——大智若愚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 厕所里照镜子——臭美
财迷转向——走路算账(比喻总是在算计) 茶壶有嘴难说话——热情在里头
财神爷戴乌纱帽——钱也有,权也有 茶铺里不要的伙计——哪一壶不开单提哪一壶
楚霸王自刎乌江——没脸回江东 嫦娥跳舞——两袖清风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长城上的砖——未知经过多少风雨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长丝瓜当扁担——不晓得软硬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唱戏的胡子——假的
彩虹和白云谈情——一吹就散 扯着老虎尾巴喊救命——找死
葱头不开花——装什么蒜 扯裤子补补丁——堵不完的窟窿
踩着肩头往头上拉屎——硬欺负人 城隍娘娘有喜——怀的鬼胎
苍蝇嘴巴狗鼻子——真灵 城隍庙里着了火——小鬼的嘴里都冒烟
苍蝇叮菩萨——看错人了 城楼上亮相——高姿态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吃了对门谢隔壁——错了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吃鱼不吐骨头——带刺
断了线的梭子--白钻空子 打肿脸充胖子--冒充富态
断了柄锄头安了把--有了把柄 打破脑袋叫扇子扇--豁出去了
盗马贼披袈裟--嫁祸于人 打死老鼠喂猫--恼一个,好一个
躲雨躲到城隍庙--尽见鬼 大门日的石狮子--成双成对
点燃的蜡烛一长命(明)不了 大公鸡吃米--不计其数
点着火的双响--气得嘣八丈高 大象喝水--有肚量
搭起戏台卖豆腐--买卖不大架子大 大圣吃毫毛--变得真快
搭起戏台卖螃蟹--货色不多,架势不大 大街上的行人--有来有往
挡凤板做锅盖--受了冷气受热气 大流子的弟弟--二流子
打上黑脸照镜--自己吓唬自己
大雁飞行--成群结队
打足了气的皮球--蹦老高 大热天穿皮袄--不是时候
打灯笼走亲戚一明去明来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打锣卖糖--各于一行 打鸟姿态一一睁只眼,闭只眼
大车初一打拼伙--穷鬼们聚到一块了 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
大姑娘肿脸一一难看 打开天窗--说亮话
大虾炒鸡爪儿--蜷腿带拱腰 打乌米的眼睛--尽往上看
大姑娘瞧嫁妆--有日子的人了 打足气的气球--早晚要炸
大姑娘嫁太监--享福又受苦 大海里的一滴水--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戴着面具进棺材--死不要脸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戴着面具亲嘴--没一点情味 大年三十看黄历--没有日子了
鹅蛋石跌进刺蓬里——无牵无挂
耳朵里塞棉花——装样(羊)
儿子不养娘——白疼了一场 饿狼窜进羊厩——无事不来
二流子打鼓——吊儿郎当 饿猪占木槽——死不放
二尺长的吹火筒——只有一个心眼 饿着肚子做梦——空想
二不愣当家——出不了好主意 二踢脚——两想(响)
二两棉花——弹(谈)不上 鹅伸脖子——等着挨刀
鹅在水中寻食——尾巴翘上天 鹅盆里不准鸭插嘴——无牵无挂
恶鬼见钟旭——不得不老实 恶人雕戴皮帽——假充鹰
恶人雕戴皮帽——假充鹰 恶人登门——送福
恶狼生个贼狐狸——不是好种 恶狼和疯狗作伴——脾气相投
饿虎进宅——不怀好意 恶狼对羊笑——不怀好意
二百加五十——二百五 饿狼日里夺脆骨——好大的胆
二郎神的印堂——独具只眼 耳朵塞驴毛——说不通
二万五千里长征——任重道远 额头角上搁扁担——头挑
额头上插牡丹——忍痛图好看 鹅蛋石跌进刺蓬里——无牵无挂
府官进县衙--大摇大摆
放屁捂屁股--多加一分小心
放了气的皮球--软蛋 放屁砸了脚后跟--真倒霉
放了血的猪--趴下了 坟场上堆冰块--冷死人
房檐上玩把戏--玩命 坟地里摆酒席--鬼作乐
房檐上的流水--上头的事
坟地里的夜猫子--不是个好鸟儿
房顶上失窟窿--不是门儿 坟地里拉弓--色(射)鬼
房顶上种麦子--刺激(脊) 放屁打饱嗝--上下通气
房顶上放风筝--起手高一层 放羊娃喊救命--狼来了
房上的草--刮来的种几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粉球滚芝麻--多少沾点儿 放毛虫上身--找痒来抓
粉刷的乌鸦--白不久 放出去的凤筝--越飞越远
粉条泡在滚水里--直不起腰来
飞机上晒衣服--高高挂起
粪堆上长灵芝--臭得出奇 飞机上抬头望--天外有天
粪堆上插旗子--臭名照著 飞蛾撵蜘蛛--自投网罗
斧大好砍树,针小能穿布--各有各用处 肥鸡饨汤--油水多
伏天穿皮袄--赁来的 两代寡妇--没功(公)夫
发了霉的葡萄--一肚子坏水 扳倒礁窝,吓跑婆婆----泼妇
发高烧不出汗--胡说 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翻穿皮袄--装羊(样) 风地里的一盏灯--不知啥时候灭
翻身的王八--四脚朝天 风马牛--不相及
饭店门前摆粥摊--抢人生意
风前蜡烛--说灭就灭
旮旯里藏毒蛇——不露头 橄榄屁股——坐不稳;坐不住
胳肢窝里夹耗子——冒充打猎人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嘎小子买烧鸡——闹了个大窝脖 擀面杖分长短——大小各有用场
盖房请来箍桶匠——找错了人 擀面杖钻石头——纹丝不动
盖了九床被子做美梦——想不透 干活打瞌睡——迷迷糊糊
干草点灯——十有九空 刚扯帆就遇顶头风——出师不利
干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刚出炉的纯钢——宁折不弯
干旱的庄稼——熟得早 刚出山的太阳——红光满面
干河沟的鱼——跑不了 刚出水的虾子——活蹦乱跳
干河滩里种牡丹——好景不长 刚出土的黄连——苦苗苗
干萝卜缨熬汤——乏味;淡而无味 刚逮住的鲤鱼——乱蹦乱跳
甘蔗拔节——一节也不通 高飞的鸟儿遇老鹰——凶多吉少
甘蔗林里种香瓜——从头甜到脚 高级合金钢——过得硬;够硬
甘蔗皮编席子——甜蜜(密) 高山头种辣椒——红到顶了
赶场带相亲——一举两得 疙瘩饼子送闺女——实心实意
赶场走进死胡同——行不通;走不通 割下鼻子换面吃——不要脸
赶鸡下河——硬往死里逼 隔黄河送秋波——没人领情;不领情
赶脚的骑驴——只图眼前快活 隔年的春联——没用处;无用;没得用
赶龙王下海——巴不得 隔年的臭虫——瘪了
赶着王母娘娘叫大姑——想沾点仙气 隔山打鸟——见者有份
猴子戴凉帽--不知几品 黄鼠狼的脾气--偷鸡摸蛋
猴子的屁股--自来红 黄牛拉磨--慢工出细活
猴子扇扇子--学人样 黄连树上结糖梨--甜果都从苦根来
狐狸钻罐子--藏头露尾 黄连树下种苦瓜--苦生苦长
狐狸吃刺猬--下不了口 黄豆煮豆腐--父子相认
狐狸吃不到的葡萄--全是酸的 皇帝补皮鞋--难逢(缝)
葫芦里卖药--不知底细 猴学样--装相
葫芦里装水--为的是嘴 喉咙长刺口生疮--说不出好话来
葫芦掉井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红娘挨打--成全好事
葫芦蜂的窝--心眼多 红花女做媒--自身难保
胡萝卜就烧酒--图个干脆 洪泽湖的鱼鹰--老等
胡萝卜刻的小孩儿--红人 烘炉里的王八--干瘪(鳖)
胡屠户的女婿--犯劲(范进) 横杠竹子--进不得城
猢狲穿衣裳--象个人似的 哼哈二将斗法--喷云吐雾
护城河的王八--混年号 黑旋风的本名--理亏(李逵
花轿前的乐队--大吹大擂 黑瞎子上轿--谁抬你啊
花果山上没外姓--一窝孙 黑瞎子吃石榴--满肚子熊点子
花骨朵碰在屠刀上--心碎 黑瞎子耍门扛--人熊家伙笨
花瓶里种树--大不了 黑李这碰见猛张飞--见面就崩
花岗岩下油锅--扎实(炸石) 黑老鸦下了个白鸡蛋--就当自己长得白
画笔敲敲--有声有色 花架下养鸡鸭--煞风景
画面上的酒菜--叫人眼饱肚饥 画匠不给神作揖--知道你是哪块地里有呢
黄鼠狼见了鸡--眼馋 怀儿婆的口粮--两人一份
豁子喝米汤--无耻(齿)下流 豁子吵嘴--谁也别说谁
黄鼠狼下息--一窝不如一窝 黄鼠狼抽了筋--浑身打哆哆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
懒婆娘的裹脚 -- .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小葱拌豆腐 -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冷水发面 -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棋盘里的卒子 -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曹操吃鸡肋 -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944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到派出所领东西
下一篇: 盗马贼披袈裟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