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戴礼帽的偷书

民俗 2023-09-18 11:35:52

最佳答案:

明白人办糊涂事

戴礼帽的偷书相关歇后语

戴只箬帽亲嘴歇后语的答案

箬帽,指箬竹的篾或叶子制成的帽子,用来遮雨和遮阳光。那么戴只箬帽亲嘴歇后语的答案你知道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戴只箬帽亲嘴歇后语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戴只箬帽亲嘴歇后语的答案 戴只箬帽亲嘴 ? 大勿碰头

戴只箬帽亲嘴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一 戴瓜皮帽穿西服 ? 土洋结合

戴红缨帽上树 ? 红到顶上

戴礼帽的偷书 ? 明白人办糊涂事

戴特大帽子穿小鞋 ? 头重脚轻

戴孝帽看戏 ? 乐而忘忧

戴着草帽打雨伞 ? 多此一举

戴着斗笠亲嘴 ? 差着一帽子

戴着帽子鞠躬 ? 岂有此理(礼)

戴着帽子亲嘴 ? 差得远

戴着帽子找帽子 ? 糊涂到顶了

戴着乌纱帽不上朝 ? 养尊处优

戴着孝帽去道喜 ? 自讨没趣

戴着雨帽进庙门 ? 冒充大头鬼

弹棉花的戴乌纱帽 ? 有功(弓)之臣

掉了帽子喊鞋 ? 头上一句,脚下一句

鼎锅做帽子 ? 难顶难撑

冬瓜皮做帽子 ? 滑头;滑头滑脑

冬天不戴帽子 ? 动(冻)脑筋

斗笠出烟 ? 冒(帽)火

肚痛埋怨帽子单 ? 错怪

戴只箬帽亲嘴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二 草帽烂边 ? 顶好

草帽烂了边 ? 顶好;没言(沿)

草帽破了顶 ? 露头

草帽子端水 ? 一场空

拆了鞋面做帽沿 ? 顾头不顾脚

长虫戴草帽 ? 细高挑(身材细长的人)

长袍马褂瓜皮帽 ? 老一套

撑阳伞戴凉帽 ? 多此一举

赤脚戴礼帽 ? 顾头不顾尾

穿背心戴棉帽 ? 不相称

穿草鞋戴礼帽 ? 不伦不类;不相称

穿冬衣戴夏帽 ? 不知春秋

穿汗衫戴棉帽 ? 不知春秋

穿凉鞋戴棉帽 ? 顾头不顾脚;不知春秋

穿破衫戴礼帽 ? 不成体统

穿拖鞋戴礼帽 ? 不伦不类

穿西装戴草帽 ? 不土不洋;半土半洋

穿衣戴帽 ? 各有一套

穿着汗衫戴棉帽 ? 不相称(比喻不合适。)

戴草帽亲嘴 ? 差一截子

戴只箬帽亲嘴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三 恶老雕戴皮帽 ? 假充鹰

黄鼠狼戴草帽 ? 充人样;冒充善人

黄鼠狼顶草帽 ? 装文明人

风箱板做帽子 ? 气上头了

钢头戴铁帽 ? 双保险

蛤蟆戴帽子 ? 充矮胖子

隔墙撂帽子 ? 不对头

狗戴礼帽 ? 假装文明人

狗皮帽子 ? 没反正

过年借礼帽 ? 不识时务

海蜇头做帽子 ? 装滑头

和尚戴礼帽 ? 与众禾同

猴儿戴帽子 ? 装人样;衣冠禽兽

狐狸戴草帽 ? 不算人;不是人

狐狸戴礼帽 ? 假正经;人面兽心

猢狲戴帽子 ? 学做人

滑了牙的螺丝帽 ? 团团转

鸡穿大褂狗戴帽 ? 衣冠禽兽

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脚戴帽子头顶靴 ? 上下不分

脚上穿袜,头上戴帽 ? 老一套

脚上戴帽子 ? 乱了套

烂瓜皮当帽子 ? 霉到顶了

老雕戴帽子 ? 冒充鹰

含有书字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基础内容,掌握了歇后语,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可以以歇后语作比喻。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含有书字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含有书字的歇后语1 01、老鼠进书柜——咬文嚼字

02、老鼠落勒书箱里——咬文嚼字

03、耗子钻书——食(蚀)本

0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5、作家的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06、中山狼出了书袋子——凶相毕露

07、玉皇大帝讲天书——空谈

08、玉帝的手书落人间——泄露了天机

09、哑子教书——难讲

10、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11、秀才的手巾——包输(书)

12、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13、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14、瞎子进学堂——不认输(书)

15、瞎子进书房——不认输(书)

16、戏台子下读《四书》——闹中取静

17、戏台上送诏书——假传圣旨

18、图书馆的耗子——蚀(食)本

19、说书人刹板——要钱;且听下回分解

20、蜀绣被面包小人书——话(画)里有话(画)

21、书桌上的笔筒——粗中有细

22、三本经书掉了两本——一本正经

23、捧着书本骑驴——走着瞧

24、判决书做衣裳——浑身是罪

25、你做生意我教书——人各有志

26、摩天楼上说天书——高谈阔论

27、灭烛看家书——公私分明

28、盲人读书——瞎摸

29、蚂蚁尿书本——识(湿)字不多

30、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31、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32、孔夫子的箱子——净输(书)

33、孔夫子的手巾——包输(书)

34、孔夫子的褡裢(dalian中间开口的长方形口袋。两端各成一个袋)——两头输(书);书呆(袋)子

35、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36、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37、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38、耗子钻进古书堆——吃老本

39、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40、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41、海瑞上书——为民请命

42、过时的历书——没用处;翻不得

43、肚脐眼里藏书——满腹经文

44、地摊上卖书(放书)——没架子

45、戴礼帽的偷书——明白人办糊涂事

46、代别人写情书——不是真心

47、不听曲子听评书——说的比唱的好听

48、猪八戒读书——竟冲识字的

49、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50、一本经书看到老——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51、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52、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

53、周先生教书——有警逛

54、远地得家书——陡增欢喜

55、孔夫子的褡裢——书袋(呆)子

56、孔夫子跌到桥底下——尸(诗)书横流

57、书呆子的背包——净是文章

58、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59、飞机上讲评书——空话连篇

60、赵五娘写家书——难字当头

61、孔夫子的口袋——书呆(袋)子

62、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63、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64、秀才手巾——包书(输)

65、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66、书生赶牛——慢慢来

67、孔夫子的褡裢子——尽是书(输)

68、孔夫子的行李——尽书(输)

69、做贼的跑到书房里——都是书(输)

70、强盗进学堂——碰到的都是书(输)

含有书字的歇后语2 01、孔夫子的口袋——书呆(袋)子

02、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03、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04、秀才手巾——包书(输)

05、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06、书生赶牛——慢慢来

07、孔夫子的褡裢子——尽是书(输)

08、孔夫子的行李——尽书(输)

09、做贼的跑到书房里——都是书(输)

10、强盗进学堂——碰到的都是书(输)

11、新华书店买纸——包书(输)

12、抱着书本骑马——走着瞧

13、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14、耗子钻到书箱里——食(蚀)本

15、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比喻总是失败。)

16、王羲之手书——一字千金

17、口吃报纸;书架上的老鼠——咬文嚼字

18、耗子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含有书字的歇后语3 1.孔夫子的口袋——书呆(袋)子

2.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3.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4.秀才手巾——包书(输)

含有书字的歇后语4 1、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2、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3、秘书的提包——尽是问题

4、耗子钻进古书堆——吃老本

5、书记下棋——只赢不输

6、瓜地里读书——念秧儿

7、老鼠钻书箱子——咬文嚼字

8、秀才的书箱——内中有文章

9、作家的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10、猪八戒听天书——一窍不通

11、猪八戒读书——竟冲识字的

12、老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13、远地得家书——陡增欢喜

14、如来佛的书——一本真经;一本正经

15、蜀绣被面包小人书——话(画)里有话(画)

16、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17、说书的加花哨点——胡诌八咧

18、飞机上讲评书——空话连篇

19、老虫钻勒书堆里——咬文嚼字

20、老鼠落在书箱里——咬文嚼字

21、张松阅书——一目十行

22、亮月里看书——寻事;寻字

23、摩天轮上说大书——高谈阔论

24、海瑞上书——为民请命

25、石上写书——是实话;是石话

26、耗子钻书——食(蚀)本

27、骑驴看书——走着瞧

28、书生赶牛——慢慢来

29、耗子钻到书箱里——食(蚀)本

30、盲人读书——瞎摸

31、蚂蚁尿书上——识字不多(湿字不多)

32、书呆子的背包——净是文章

33、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

34、说快书的溜大鼓——走板了

35、赵五娘写家书——难字当头

36、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37、书生打架——恐怕未必;恐怕为笔

38、老鼠钻进书橱里——咬文嚼字

39、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40、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41、老鼠钻进书箱子——咬文嚼字

42、昼夜读书——狠毒(读)

43、抱着书本骑马——走着瞧

44、月亮底下看书——寻事;寻字;省油伤眼睛

45、婆婆的书包——老样子

46、戴礼帽的偷书——明白人办糊涂事

47、赵括徒读兵书——纸上谈兵

48、猪八戒读书————竟充识字的

49、黄连树下背诗书——苦读

50、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51、过时的历书——没用处;翻不得

52、老鼠钻勒书箱里——吃本;食本;蚀本

53、听评书掉眼泪——替古人担忧;瞎操闲心

54、圣人门前卖经书——献丑;自己献丑;不识相

55、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56、你做生意我教书——人各有志

57、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尽是输;尽是书

58、老鼠钻进书堆里——咬文嚼字

59、书桌上的笔筒——粗中有细

60、包谷地里说书——说天花;说天话

61、老鼠钻在书堆里——咬文嚼字

62、盲人看书——慢慢摸

63、玉帝的手书落人间——泄露了天机

64、老鼠进书柜——咬文嚼字

65、骑驴带书——走着看

66、猴子看书——假斯文

67、耗子钻讲古书堆——吃老本

68、玉帝的书稿落人间——泄露了天机

69、一本经书看到老——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70、听书的流眼泪——替古人担忧

71、月亮下看书——沾你的光了;寻事;寻字

72、秀才的手巾——包输(书)

73、抱着书本骑驴——走着瞧

74、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75、戏台上送诏书——假传圣旨

比喻恍然大悟的歇后语

让人恍然大悟的歇后语集锦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让人恍然大悟的歇后语集锦

1.擀面仗吹火——一窍不通

2.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

3.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4.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5.木头眼镜——看不透

美女 小清新图片 唯美图片

6.石碑上钉钉子——硬碰硬

7.下雨泼街 刮风扫地——假积极

8.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9.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10.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11.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12.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13.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忘(王)八

14.赖蛤蟆吃秤砣----铁了心

15.大黄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16.打着灯笼上茅房----找屎(死)

17.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18.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9.麻袋里的铁钉----个个想出头

20.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21.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

22.兔子跟着月亮走----沾光不浅

23.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2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26.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2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8.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29.麻开花----节节高

30.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1.竹篮子打水----一一场空

32.大黄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33.麻袋里的铁钉----个个想出头

34.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

35.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36.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

37.虎口拔牙——胆子大

38.兔的尾巴——长不了

39.龙王爷跳海——回老家

40.龙王爷搬家——厉害

41.蛇吃黄鳝——比长短

42.马尾巴搓绳——不合股

43.羊伴虎睡——靠不住

44.猴照镜子——得意忘形

45.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46.猪鼻上插葱——装象

47.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

48.窗户边吹喇叭 —— 名声在外

49.茶壶煮饺子 —— 有嘴道(倒)不出

50.程咬金的.斧头 —— 就这三下子

51.床底砍柴 —— 撞板

52.大姑娘坐轿 —— 头一回

53.豆腐掉到灰堆里 —— 吹不得,打不得

54.多一个和尚 —— 多一分斋(灾)

55.二两棉花一张弓 —— 细细弹(谈)

56.飞蛾扑火 —— 自取灭亡

57.狗咬吕洞宾 —— 不识好人心

58.高射炮打蚊子 —— 大材小用

59.黄莲树下弹琵琶 —— 苦中作乐

60.和尚打伞 —— 无发(法)无天

61.和尚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

62.寒天喝凉水 —— 点滴在心头

63.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

64.火烧旗杆 —— 长炭(叹)

65.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

66.脚底下抹油 —— 溜之大吉 .

67.屎壳郎拿文明---冒充绅士

68.腊月里的萝卜 —— 冻(动)了心

69.刘备借荆州 —— 一借没回头

70.老鼠掉进风箱 —— 两头受气

71.老虎屁股 —— 摸不得

72.聋子耳朵 —— 摆设

73.马尾穿豆腐 —— 提不起来

74.猫哭老鼠 —— 假慈悲

75.花店挂弓 —— 不弹(谈)了

76.泥牛入海 —— 无消息

77.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

78.牛皮灯笼 —— 点不亮

79.螃蟹过街 —— 横行霸道

80.砒霜拌大蒜 —— 又毒又辣

81.蚍蜉撼大树 —— 可笑不自量

82.秋后的蚂蚱 —— 蹦不了几天

83.骑驴看唱本 —— 走着瞧

84.热锅里的蚂蚁 —— 团团转

85.肉包子打狗 —— 有去没回

86.傻子上街 —— 光看热闹

87.十月芥菜 —— 起了心

88.湿水棉花 —— 没得弹(谈)

89.水鬼找城隍 —— 恶人先告状

90.水中捞月 —— 一场空

91.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

92.孙权定计招亲 —— 赔了夫人又折兵

93.兔子尾巴 —— 长不了

94.铁公鸡 —— 一毛不拔

95.脱裤子放屁 —— 多此一举

96.剃头的挑子 —— 一头热

97.铁拐李的葫芦 —— 不知卖什么药

98.头顶生疮,脚底流脓 —— 坏透了

99.武大郎开店 —— 高人一等

100.王婆卖瓜 —— 自卖自夸

101.歪嘴和尚 —— 念不出好经

102.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

103.瞎子点灯 —— 白费蜡

104.秀才遇着兵 —— 有理说不清

105.哑巴吃饺子 —— 心中有数

106.阎王爷贴告示 —— 鬼话连篇

107.杨家将上阵 —— 全来了

108.油瓶倒了也不扶 —— 懒到家了

109.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10.啄木鸟上树 —— 全靠一张嘴

111.竹筒倒豆子 —— 不留底

112.丈二金刚 —— 摸不着头脑

113.丈母娘看女婿 —— 越看越中意

114.丈八高的灯台 —— 照人不照己

115.针尖对麦芒 —— 谁也不让谁

116.挨了棒的狗——垂头丧气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917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