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只有一个心眼儿
大轴和马达相关歇后语
一、排场不同
旧时代的戏曲演出,最后一出为主戏,称“大轴子”;倒数第二,因紧压大轴子,称为“压轴子”;第五第六出,称“中轴子”,第二第三出,叫“小轴子”或“早轴子”;排在最先的开场小戏,称“开锣戏”或“帽儿戏”。
在演出中,组织方常将艺术最精湛、号召力最强者的戏码,排在最后,称为“大轴”,将名望、资历略次于大轴但颇有实力的演员,排在倒第二出场,称为“压轴”。
二、适演角色不同
大轴必须要由最有声望的艺人来演,相比大轴,压轴出场的艺人。尽管艺业也很精湛,号召力也颇强,但总是要较大轴差一点火候。所谓万人之上一人之下,未到炉火纯青、领袖群伦的地步。
有些地区,有些剧种,喜欢将一场折子戏演出中的最后一个剧目称为“压轴戏”,他们认为,这最后一出戏在整场演出中质量最高,分量最重,一定要足以压住全台,不致让观众看戏时中途离去。
三、戏剧特性不同
压轴戏是指整个故事中最精彩最具转折性的部分,过去的剧本写成一长卷。卷的底部有一卷轴,就像装裱国画的画轴,因长卷的最后一戏靠近木轴。大轴前面的戏,也就是倒数第二个节目称为压轴,中间的戏称为中轴,前面的戏称为早轴。
而“大轴子”则往往是一出热闹的武戏,火爆炽烈,既能够给大家以艺术的满足,又能够给整场演出一个美好的结局。这出戏演出的时候,大家也就知道该走了。
扩展资料:
“压轴”词意的转变,犹如“相当”,“相当”本来是差不多的意思,“相当好”原意其实是够不上很好,但基本还不错,大致可以算好。可是在如今的口头语里,人们反而觉得“相当”的程度要胜过“很”。
京剧发展史上,以压轴地位而让大轴频遇尴尬,可能以梅兰芳为最。民国初年,初出茅庐的梅兰芳,即很受年轻观众的追捧,当时组织演出,谭鑫培、杨小楼常排在梅兰芳之后出场,可是一些年轻观众看完梅兰芳的演出即纷纷离场,这让成名在先的谭鑫培、杨小楼颇感郁闷。
演出的各种戏目也有不同的名称。如演出的第一出戏叫开场戏,开锣戏,或者叫“帽儿戏”。如演员到某一地方演出,第一场戏,或前三场戏又称为“打炮戏”,也可写成“打泡戏”,都是剧团挑班的名角演出的拿手戏,即代表剧目。
参考资料:-压轴戏
参考资料:-大轴戏
一、排场不同
旧时代的戏曲演出,最后一出为主戏,称“大轴子”;倒数第二,因紧压大轴子,称为“压轴子”;第五第六出,称“中轴子”,第二第三出,叫“小轴子”或“早轴子”;排在最先的开场小戏,称“开锣戏”或“帽儿戏”。
在演出中,组织方常将艺术最精湛、号召力最强者的戏码,排在最后,称为“大轴”,将名望、资历略次于大轴但颇有实力的演员,排在倒第二出场,称为“压轴”。
二、适演角色不同
大轴必须要由最有声望的艺人来演,相比大轴,压轴出场的艺人。尽管艺业也很精湛,号召力也颇强,但总是要较大轴差一点火候。所谓万人之上一人之下,未到炉火纯青、领袖群伦的地步。
有些地区,有些剧种,喜欢将一场折子戏演出中的最后一个剧目称为“压轴戏”,他们认为,这最后一出戏在整场演出中质量最高,分量最重,一定要足以压住全台,不致让观众看戏时中途离去。
三、戏剧特性不同
压轴戏是指整个故事中最精彩最具转折性的部分,过去的剧本写成一长卷。卷的底部有一卷轴,就像装裱国画的画轴,因长卷的最后一戏靠近木轴。大轴前面的戏,也就是倒数第二个节目称为压轴,中间的戏称为中轴,前面的戏称为早轴。
而“大轴子”则往往是一出热闹的武戏,火爆炽烈,既能够给大家以艺术的满足,又能够给整场演出一个美好的结局。
答: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1.猫爪伸到鱼缸里——想捞一把
2.猫披老虎皮——抖威风
3.猫肚子放虎胆——凶不起来
4.猫守鼠洞——不动声色
5.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一手
6.猫戏老鼠——哄着玩
7.猴子唱大戏——胡闹台
8.猫嘴里的老鼠——跑不了
9.猫捉老鼠——本分事
10.耗子上吊——猫逼的
11.耗子啃木箱——闲磨牙
12.耗子钻灰堆——闭着眼混
13.耗子伸腿——小手小脚
14.耗子逗猫——没事找事
15.耗子嫁女——讲吃不讲穿
16.耗子吃砒霜——翻白眼
17.耗子滚到面柜里——乐糊涂了
18.耗子舔猫鼻子——自己找死
19.耗子窟窿——填不满
20.猴子捞月亮——白欢喜一场
21.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22.马路不叫马路——公道
23.马尾巴串豆腐——提不起来
24.鞋子里跑马——没几步
25.猴子捡姜——吃不得,丢不得
26.牛粪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27.牛屁股后的苍蝇——一哄而散
28.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29.牛蹄子上供——就显你的脚大
30.硬牛皮——看你咋吹
31.瞎牛撞草堆——碰着就吃
32.猴儿爬石崖——显出你的能耐了
33.猴儿拿棒槌——胡抡
34.猴儿的脸——说变就变
35.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910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月光夜里打电筒
下一篇: 大轴里套小轴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