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粗中有细
大缸里放针相关歇后语
“牙签搅大缸”的下一句是“滴水入大江”。
歇后语:中国 劳动人民 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 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 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 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表现形式: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历史由来: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 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1、此地无银三百两;贼娃子说梦话 —— 不打自招
2、熟过头的石榴 —— 不攻自破
3、三天卖两条黄瓜 —— 不慌不忙
4、瞎子捉迷藏;飞机上张网 —— 捕风捉影
5、一脚踩进泥沼里 —— 不能自拔
6、七尺布拦腰剪 —— 不三不四
7、大姑娘上楼梯 —— 步步登高
8、一把利剑藏袖筒 —— 不露锋芒
9、耗子啃菩萨 —— 不识大体
10、好心当作驴干肺 —— 不识好歹
11、十二月送蒲扇;三伏天借扇子;腊月买纸扇 —— 不识时务
12、一个跳蚤蹦起来 —— 不知去向
13、鸭子听雷 —— 不知所云
14、大麻风爆了皮 —— 不治之症
15、隔着棉被挠痒 —— 不着边际
16、入蛰的长虫还了阳 —— 蠢蠢欲动
17、水里按葫芦 —— 此起彼落
18、一个骰子掷七点 —— 出乎意外
19、头发里找粉刺;地毯上找针 —— 吹毛求疵
20、大缸里放针;书桌上的笔筒;夜过巴州严颜 —— 粗中有细查
21、一二五六七;打猎忘了带猎枪;说着葫芦忘了瓢 —— 丢三落四
22、六点钟的分时针 —— 顶天立地
23、蝎子怀里挂剪刀;中式服装西式领 —— 独出心裁
24、八十岁演员扮孩子 —— 返老还童
25、害什么病开什么方 —— 对症下药
26、林黛玉的性子 —— 多愁善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855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佛寺的大佛
下一篇: 大缸里摸鱼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