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绣花针碰上吸铁石

民俗 2023-09-18 00:02:01

最佳答案:

沾上了

绣花针碰上吸铁石相关歇后语

针的歇后语

导语:针是一种细长尖锐的东西,一般用来缝补衣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针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忙中拾得一包针 谁顾得数你

2、 麦芒掉进针眼里 凑巧了;赶得巧;正好

3、 麦芒穿针眼 难得;得之不易

4、 麻线穿针眼 过得去就行

5、 麻线穿针 钻不进

6、 麻绳穿针 钻不进

7、 麻绳穿绣花针 难通过;通不过

8、 李逵穿针 粗中有细

9、 老妈妈补衣裳 见缝插针

10、 懒婆娘的针线筐 乱七八糟

11、 筷子纫针(ren zhen引线穿过针鼻儿) 难过;通不过

12、 口袋里装绣针 露了锋芒

13、 近视眼穿针 大眼瞪小眼

14、 黑地里穿针 难过

15、 缝衣针碰着绣花针 一个比一个尖;尖对尖

16、 缝衣针当锥子使 通不过

17、 二姑娘的针线包 花色多

18、 二大娘的针线筐 乱七八糟

19、 毒蛇牙齿马蜂针 毒极了;最毒

20、 洞庭湖里捞针 想得到,办不到;白日做梦

21、 地毯上寻针 吹毛求疵(刺)

22、 大海里捞针 难寻;无法摸不着底

23、 大姑娘绣嫁衣 穿针引线;细功夫

24、 打针吃黄连 痛苦

25、 打针鼻眼里往外望 小瞧死人了(比喻过低评价人,或非常看不起人。)

26、 粗麻绳纫针(ren zhe引线穿过针鼻儿) 难上加难

27、 刺猬钻进蒺藜(ji li一年生草本植物。果皮有尖刺)窝 针锋相对

28、 秤钩打针 以曲求伸

29、 草坪里丢针 没处寻

30、 裁缝师傅手中忙 穿针引线

31、 裁缝师傅买田 千真(针)万真(针)

32、 棒相当针 粗细不分(比喻没深没浅,分不出好坏。)

33、 棒槌里插针 粗中有细

34、 棒槌缝衣服 当真(针)

35、 棒槌当针 粗细不分

36、 半个月绣不出一朵花 真(针)差

37、 暗屋里穿针 难过

38、 暗室里穿针 难过

39、 马蜂针,蝎子尾 惹不起

40、 大海捞针 没处寻

41、 上鞋不用锥子 针(真)行

42、 针尖尚挑毛巾 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43、 女人心 海底针(女人善变)

44、 筷子穿针眼 难进

45、 铁棒磨成针 全靠功夫深

46、 打针拔火罐 当面见效

47、 裁缝师傅手忙 穿针引线

48、 裁缝师傅戴眼镜 认针(真)

49、 眉毛上吊针 刺眼睛

50、 钻子上绑针 过小尖

51、 斧大好砍树,针小能穿布 各有各用处

52、 铁杵磨成针 功到自然成

53、 金针落海 无出头之日

54、 二大妈的针线篮儿 杂七杂八

55、 肚子里长瘤子;针吞到肚子里 心腹之患

56、 鬼晒太阳;绣花针沉海底;黑夜里追人 无影无踪

57、 针尖儿上落灰 微乎其微

58、 月下老儿绣鸳鸯;绣花姑娘的手艺 穿针引线

59、 掉下锥子用针接 尖对尖来硬对硬

60、 棒槌当针纫 一点心眼也没有

61、 筷子纫针 难过

62、 纳鞋不用锥 真(针)狠

63、 铁棒磨绣针 功到自然成

64、 上鞋不用锤子 真(针)好

65、 暗室穿针 难过

66、 暗室里穿刺针 难过

67、 拔上圪针喂毛驴 尽了心了

68、 修鞋不用锥子 针行;真行

铁杵磨成针歇后语精选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铁杵磨成针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铁杵磨成针歇后语

铁杵磨成针歇后语:功到自然成

【解释】: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著名诗人。

【相关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出处】

<原文>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巖。

铁杵磨成针歇后语

小时候如果我们做事半途而废,老师经常会用一则歇后语来教育启发我们,这就是关于一个绣花针的故事,我为大家整理如下,希望能唤起你儿时的记忆哦: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释】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着名诗人。

【相关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相关

出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磨针溪地址:在眉州象耳山下

主要涉及:人物世传李太白

2、释义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3、出处

<原文>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4、文言知识

得,在文言中除了“得到”“获得”解释外。常作“能”用。上文“得乎?”意为“能吗?”“行吗”。又“不得安宁”,即不能安宁。“安得丰衣足食”意为怎么能丰衣足食:“未得见面”即未能见面。

铁杵磨成针歇后语

1、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全靠功夫深;全靠功夫

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毅力,肯下功夫,就能把事情做成功。

更多关于铁的歇后语

1、秤砣碰铁蛋——硬对硬

2、抱着铁耙子亲嘴——自找钉子碰

3、锻磨的去打铁——不识火色;看不出火候来;不会看火色

4、打灯笼走铁道——见鬼(轨)

5、木匠的凿子铁匠的锤,裁缝的皮尺厨子(厨师)的刀——各有一套

6、二两铁打大刀——不够料

7、河里洗铁盒——面面俱到

8、铁打的房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9、包公审案子——铁面尤私;六亲不认

10、铁锤打夯——层层着实

11、打铁的拆炉子——散伙(火)

12、锤砸铁钻——响当当(比喻本事过硬,远近闻名,很有影响。)

13、口吞秤砣——铁了心

14、开封府的包青天——铁面无私

15、打铁的分家——另起炉灶

16、铁打的葫芦——口难开;不好开口;不开窍;难开窍

17、手掌心放烙铁——自作自受

18、打铁掉地下——白搭一火

19、叫铁匠做嫁妆——用人不当

20、趁热打铁——正在火候上

21、镔铁做铧口——离(梨)不得

22、铁锤打到橡皮上——一声不响


铁杵磨成针歇后语精选相关文章:

★铁杵磨成针歇后语的答案

★民间流传的歇后语大合集

★初中必考的歇后语

★简单的歇后语90句汇总

★民间的俗语谚语大全精选90条

★2020年小学生四年级必背的歇后语集锦

★2020年最新经典的中华谚语精选

★与故事有关的歇后语

★小学三年级谚语大全精选

★初二语文必考歇后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816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