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春天的杨柳

民俗 2023-09-17 22:56:40

最佳答案:

分外亲(青)

春天的杨柳相关歇后语

3月的杨柳一格外亲的故事是什么

是属于谐音歇后语。
三月的杨柳——分外亲(青),三月的杨柳是绿油油的,青青的。 亲与青,属于是一个谐音,这个属于谐音歇后语。三月的杨柳绿油油、青翠翠会显得让人格外的感觉十分亲切,例如三月的杨柳-分外青(分外亲)足以体现,可以准确的指与朋友之间产生友谊的情感以及与亲人的亲情。

和植树的歇后语

歇后语指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以下是我整理的和植树的歇后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干榆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

2. 山脚板栗河边柳,荒岗滩上植乌柏。

3. 高山松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4. 涝梨旱枣水栗子,不涝不干宜柿个

5. 向阳好种茶,背阳好插杉。

6. 三九四九,栽杨种柳。

7. 正月中,好栽松。

8. 正月尾,好栽桂。

9. 春天一刻值千金,植树季节不等人。

10. 立春好栽树,夏季好接枝。

11. 种下千棵树,代代子孙富。

12. 立春接桃李,惊蛰接梨柿。

13. 松树要挤,桐树要稀。

14. 松树向阳,杉树向阴。

15. 植树苗放正,深埋土上紧。

16. 老栽不护,白费植树。

17.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9. 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20. 杨柳下河滩,银杏上半山。

21. 要想长远富,莫忘多栽树。

22. 造林要护林,不护不成林。

23.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

24. 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25. 树木成林,风调雨顺。

26. 家门栽杨柳,砍柴不用远地走。

27. 房前屋后,栽桑种柳。

28. 房前栽柳,房后栽槐。

29. 荒山荒地栽刺槐,不愁没烧柴。

30. 背风向阳栽干果,沙杨土柳石头松。

31.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32. 栽松要敲得凶(栽后把土踏实),不凶不成功。

33. 插杉无法,上七下八(上留七寸,下插八寸)。

34. 种柏怕春知(立春前),插杉怕雨来(雨水前)。

35. 松树自飞花,杉树会萌芽。

36. 千年柏,万年松,不如老槐空一空(槐老空心,根上能长很多新树)。

37. 柳树不怕淹,松树不怕干。

38. 陆上千年枫(宜干土),水中千年松(宜湿土)。

39. 楠木是金子,樟柏是银子。

40. 榆要稠,槐要稀。

41. 家有榆槐,不可当柴。

42. 一年高过头,二年高过楼,三年平檐头。

43. 人挪活,树挪死。

44. 火从小时救,树从小时修。

45. 早采种子一包浆,适时采收种子壮。

46. 禾要秧好,树要苗好。

47. 种树无时,莫教树知,多留宿土,刈除陈枝。

48. 山坡朝阳地发暖,春栽宜早不宜晚。

49. 过河要搭桥,造林要育苗。

50. 立春好栽树。

51. 春栽阴(北坡),冬栽阳(南坡)。

52. 瞒春(立春前)插柳。

53. 高杨下柳(高地植杨,低地植柳)。

54. 河边栽柳,道边栽杨。

55. 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56. 柳树当年不算活。柳枝不为雪折。

57. 向阳油茶,背阴杉木。

58. 阳山浅土栽松,阴山泥深植杉。

59. 要想富,多栽树。

60. 植树造林,富国富民。

61. 家有寸材,不可当柴。

62. 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

63. 路是人开,树是人栽。

64. 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65. 现在人养树,来日树养人。

66. 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67. 眼前富,挑粪土;长远富,多栽树。

68. 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69. 保树盖荒山,不愁吃和穿。

70. 穷山恶水,青山绿水。

71. 栽竹无时,雨过便移。

72. 今年栽竹,明年吃笋。

73. 清明笋出,谷雨笋长。

74. 竹笋不怕千斤石,就怕牛来踏。

75. 年年留笋竹满山。

76. 秋天抚(中耕)母竹,来春笋成林。

77. 过了七月半,老嫩随人砍。

78. 一年青,二年紫,三年四年死(指紫竹)。

79. 存三(三年的),去四(四年的)莫留五(五年的)。

80. 竹蝗过三趟,毛竹便吃光。

81. 油茶是个宝,吃用不可少。

82. 油茶不刈草,一世枯到老。

83. 若要茶,十月挖(中耕)。

84. 柴刀锄头动得勤(中耕),茶子沉沉满树林。

85. 一年不挖(中耕)地长草,两年不挖树减产。

86. 七月长球,八月长油。

87. 吉藏凶,凶含吉。

88. 吉凶无定凭,全仗人去行。

89. 塞翁失马,难分祸福。

90. 栽花要栽月月红,种树要种不老松。(满族)

歇后语的历史

最早出现“歇后”的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有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的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和植树的歇后语

春天的草芽 —— 自发

春苗得雨 —— 正逢时

冬天吃梅子 —— 寒酸

秋后的核桃 —— 满人

破土的春笋 —— 拔尖

春蚕到死 —— 怀着丝

老柳树发新芽 —— 回春

秋后望田头 —— 找茬儿

春天的杨柳 —— 分外亲

早春的桃花 —— 红不久

秋天的柿子 —— 自来红

秋天的高梁 —— 红到顶了

冬天泡桐树 —— 光棍一条

春笋破土 —— 节节高;天天向上

春天的竹笋 —— 节节向上;无依

返青的秋苗 —— 节节高;节节上升

千年铁树开了花 —— 枯木逢春;得之不易;今古奇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806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