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五味俱全
药材店里的抹桌布相关歇后语
导语: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角角落落。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草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吃了灯草放屁 轻飘飘;松松散散
2、 老回回的亲,甘草的根 越挖越深
3、 拿稻草秆打更锣 硬不想;硬不响
4、 下雨不戴草帽 淋到头上了;临到头上了;轮到头了;淋到头了
5、 鹅不吃草 肚里有病
6、 茅坑边的草 根子壮,底子臭
7、 穿草鞋上树 欠拖;欠妥;欠托
8、 墙头上的茅草 随风摆
9、 带草帽亲嘴 差点儿事
10、 驴咬草帘 全靠一张嘴
11、 兔子不吃窝边草 留青;留情;舍近求远;嘴下留青;嘴下留情;偷外不偷里;给自己遮窟窿的`
12、 吃了灯草灰 一身轻;轻飘飘;一身轻飘;放轻巧屁;说得怪轻巧;说轻飘话儿
13、 灯草栏秆 靠不住
14、 灯草捆柴 不能拽
15、 水打灯草 留心;流芯
16、 喀地噶草把字 痴P
17、 牛吃稻草鸭吃谷 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各人福气不同;各有各的福;各人修来的福;各人头上生的福;各有各福;各对味口;各有各的口味
18、 掉见草地 满心欢喜
19、 磨眼里长草 荒唐;荒膛
20、 瞿留羊爬盖堎 想吃高草
21、 灯草烧灰吃进肚 说话没分量
22、 苻坚逃到八公山 草木皆兵
23、 火烧打草 灰心
24、 甘庶地里长草 荒糖;荒唐
25、 灯草的拐棍 作不得主;作不得柱
26、 稗草子和瘪谷 贱货
27、 卖灯草的上飞机 轻上天了
28、 失头蚂蚱打喷嚏 满口青草气
29、 灯心草撬石板 白费劲
30、 乌拉草喂牛 热乎热乎嘴
31、 郭兴仁挑草头 人是大事
32、 青草里野鸡 藏头勿藏脚;伴头勿伴脚
33、 鬼画符 莫名其妙;潦草不堪
34、 坡西装穿草鞋 土洋结合
35、 老农铲地 斩草除根
36、 大路边拧草鞋 有里说长有里说短
37、 麻布袋、草布袋 一袋不如一袋;一代不如一代
38、 黄沙圪梁上的野草 涝不杀,旱不死
39、 老虎吃草 装驴;有点驴心肠
40、 野鸡钻草窝 顾头不顾尾;顾头不顾腚
41、 芨芨草戳鸡蛋呢 滑头对滑头
42、 草屋浪装步基 要面子
43、 草帽没有顶 露头
44、 草窝里飞出金凤凰 稀罕
45、 灯草烧窑 不顾本钱;不顾本线
46、 火烧露水草 不成燃;不成言
47、 中堂挂草席 不像画;不像话
48、 草垫上绣花 底子太差
49、 草帽盖锅 走了气啦
50、 禾草盖珍珠 外贱内贵
51、 临死蹬破三领草席 死不甘心;死不放心
52、 吃了灯草的 说话轻巧
53、 阴沟里的灰菜草 死的死,烂的烂
54、 药材店里甘草 百有份
55、 戴的草帽儿亲嘴 差得远哩
56、 稻秆做枕头 草包一个
57、 草鞋脱襻 甩了
58、 草帽子烂顶 露头了;出头了
59、 城隍庙门口的马 草不吃来屎不屙
60、 草蚱蜢斗公鸡 越小越凶
61、 鲜花栽在杂草里 煞风景
62、 火烧野草 心不死
63、 稻草包鳝鱼 溜了
64、 草圈阿打娘女尔 条条有理
65、 草鞋断节 无行
66、 吃的灯草灰 放的轻巧屁
67、 稻草堆里找跳蚤 痴心妄想;妄想
68、 草帽子当锣 响不起来;想不起来
69、 草原上的苇子 肚里空
70、 墙上挂草蒎子 不象画;不象话
71、 草药铺的甘草 处处少不了它;处处少不了他
72、 属草爬子的 光吃不拉
73、 戴子草帽亲嘴 差里远
74、 粪堆上的香草 底子臭
75、 麻布袋草包袋 一袋不如一袋
76、 吃灯草拉灰屎 不知轻重
77、 大草原上一棵树 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78、 蒿草杆解板子 不成材料
79、 灯草拐儿 未必靠得定
80、 赶马车人的草料袋 草包
81、 吃了灯草灰放屁 轻飘飘;轻掸掸
82、 先吃黄连后吃甘草 越来越好;先苦后甜
83、 牛尾巴吊谷草 想吃够不着;想吃吃不够
84、 草人看戏 无动于衷
85、 草地上的蛇盘蘑 比毒药还毒
86、 庙堂上长草 荒了神;慌了神
87、 拿草戳老虎鼻孔 不要命了
88、 堂上挂草帘 不成画;不成话
89、 虾子吃草棍 腰板硬了
怀揣金子——心里沉重
黄柏木做磬子——外面体面里面苦
黄连水里泡竹笋——苦透了
黄连炖猪苦胆——苦不堪言
火烧灯捻——灰心
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
酱菜店里的抹桌布——尝尽辛酸
叫花子跳井——无路可走
井底行船——处处碰壁
决了堤的水渠——放任自流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口含黄连脚踏苦胆——从头苦到脚;浑身苦
拉痢打摆子——祸不单行
烂泥里摇桩——越陷越深
烂眼招苍蝇——倒霉透了
离了水晶宫的龙——寸步难行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苦
路边的小草——任人践踏;由人踩
轮胎上的气门芯——里外受气
这几日老是到风景区闲逛,发觉无论天冷还是天不冷,总能遇到三三两两穿“汉”服的年轻人。她们穿的究竟是不是汉服,我还真不知道。估计穿的人也未必知道。不过,在湖边穿着与众不同,起码算是标新立异。自信的款款而行,也算是时髦吧?
仔细想来,服装的时髦其实就是让太祖母压箱底的旧款式重见天日。老物件添加一些所谓的现代元素,然后大着胆就可以去招摇过市了。不过,这是有风险的,除了穿着的人千万不要一脸皱褶,越年轻越好,根本的还是要选对时间。那才叫与时髦沾点边。
虽然我行我素、不择时间、不顾自身条件的打扮不叫时髦,但是不妨碍换取高回头率。上个世纪后三十年,在杭州哪怕只是留了一头不合时宜的长发,也会成为杭州几代人嘴里的江湖传说。
传说的主角叫“门儿布”。
门儿布本来只是一种碎布制品。把碎布用糨糊一层一层糊在门板(当然也可以是搓板)上,晾干后用来做布鞋或做领衬,因而得名。早年,勤快人都自己动手做,不然就要买。
于是,今天的卖门儿布的主角出场了。
他留一头长发,前刘海后披肩,剪得斩斩齐。他背个布袋,手中拿根竹“斯迪克”,上面挂着一块门儿布,走街串巷,银货两讫。这种绝对超前的形象设计和行为艺术若是在今天,估计就可以成为网红。哪怕在当时,除了让他眼前衣食无忧,还成为了日后跨世纪的“杭州四大怪”排行第一。捎带着,“门儿布”也在杭州地皮上,成了独属他的雅号,不过是谁都可以笑话的、打引号的雅号。
岁月荏苒,今天的杭州人若是看到不可思议的打扮,或是留着别扭长发的,就会联想到早年江湖上的“门儿布”。好端端的布制品就这样成了某一类人贬义的代名词。
除了“门儿布”,不由自主的掉到坑里的,就数“鐾刀布”了。
美发工作者以前叫“剃头师傅”,整天挑着担,在巷头巷脑钻进钻出兜生意。剃头担一头是带抽屉的板凳,里面放着刮刀一类的工具,一头是火盆和铜脸盆,用来汏头。结果“剃头担子一头热”成了很有名的歇后语,表示两人共一事,一人非常热情,另一人无动于衷。
剃头师傅给人刮脸是很有讲究的技术活,没个三五年功夫,没个在几张脸上拉开几个口子是拿不下来的。单是看他一手莲花手指捏一把刮刀,一手把挨刀的皮肤扒紧,刮刀比划来比划去的,又是喉头又是眼睑的,就让人毛骨悚然,魂飞魄散。刮刀要锋利无比,用几下就在鐾刀布上磨几下。剃头师傅游刃有余的来回鐾着刀,那位挨刀的紧张得把尿憋得只打寒噤儿。
鐾,就是把刀刃在布、皮一类的上面反复摩擦几下。鐾念“批”音,“辟”是声傍。不过,杭州人是有文化的,晓得“辟”还可以念“壁”,譬如“复辟,辟邪”。所以,鐾刀布在杭州就念“壁”刀布。
鐾刀布虽然在美容事业上立有汗马功劳,但脏是脏得一塌糊涂。
当年我单位有位给领导开车的小车司机。大概是要给外单位同志留下好的影响,所以十分关注自己的形象,他一有空就拿着毛巾在水龙头前,一遍又一遍的擦工作西装的门襟。日久天长,终年不换的西装,门襟擦得油光锃亮俨然成了鐾刀布,与初衷适得其反。
鐾刀布不怕挨千刀,坚守职责的好名声,终于在我同事的胸口成了“腻心吧唧糟”的物化代名词。
腻心,是指某种事物使人产生厌恶或肮脏的感觉。在杭州话里,凡是加上“吧唧糟”的后缀,就表明程度已经极致了。譬如:发魇吧唧糟,就是太好笑了;乱七吧唧糟,就是乱得一塌糊涂。腻心吧唧糟,显然就是无法忍受的肮脏。
鐾刀布无端被丑化了,实在有点怨。明明在杭州话里有专门对付肮脏的布,叫抹桌布,就是用来专门对付桌上的脏东西的。抹,念“ma”,但在杭州话里,读作me,与“么”同音。
英语中的mob,谐音“抹布”,是暴民、围攻的意思。日语中的モブ,也谐音“抹布”,是路人的意思。抹桌布也是抹布,只不过是专指用来抹桌的抹布。抹桌布坚决的不采纳暴民、围攻和路人的外国义项,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扮演的是温顺的主角。
谁的家里没有抹桌布?谁对抹桌布“脏了我一布,干净千万桌”的精神有微词?好东家在抹桌布努力工作后,都会给它抹上“香香”,给它洗几遍热水澡。抹桌布在新的时候与擦脸布是同父同母的,就是因为它不挑三拣四,反而在杭州人嘴里把它视作不分场合,不计对象,遇脏就上,乐此不疲的最随随便便的一块布,地位比擦脚布略高,与矜持的擦脸布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杭州人就把那些放低了自家身段,乐于搭七搭八的自来熟,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要管闲事的人称为抹桌布。
三块“布”在杭州人引申出来的义项里是有程度区别的。“门儿布”专指不合时宜,带有玩笑的成分——门儿布兮兮。“鐾刀布”专指不干净,带有讽刺的成分——腻心吧唧糟。“抹桌布”专指行为放纵,带有贬低的成分——活脱活像抹桌布。
若是你到杭州来,千万不要与“布”沾边。切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736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舀米汤洗澡
下一篇: 药店的抹布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