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程咬金的招数

民俗 2023-09-17 13:34:21

最佳答案:

三板斧

程咬金的招数相关歇后语

歇后语半路上杀出个陈咬金是什么意思?

程咬金
人名。(?~665)后改名程知节,唐济州东阿人。善马槊,隋末,盗贼四起,聚众共保乡里。后事李密,领内马军。密败,事世充,后拒之。授秦王府左三统军,以功封宿国公。从太宗讨建成、元吉,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贞观中改封庐国公,曾讨贺鲁。卒,赐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半路杀出程咬金 程咬金为唐初大将程知节,相传他是个鲁莽憨直的人。全句比喻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人,使得事情进行不顺利或出差错。如:我正想要好好地训诫他一顿,不料半路杀出程咬金,把事情给搞砸了。或作半道上杀出了个程咬金、半途中杀出了个程咬金、半路上杀出了个程咬金。

又:程咬金是被某皇帝 专门指定派在我方军队快被打败时出场 因为在一战下来 不论敌我 都以累垮了 而这时战争到一半 又有个程咬金出马 论谁都会是败战的.所以大家都很怕程咬金 才会常常说 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歇后语,后一句是什么?

【比喻】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解释】 突如其来:措手不及意思是发生了原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程咬金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投瓦岗寨。失败后归顺唐朝,西平突厥,功劳赫赫。此人憨厚耿直,手执板斧,常伏于半路杀出,故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之说。 程咬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他原名程(粤音咬)金,后称程知节,是隋末唐初的人,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写成程咬金。他是一个带兵官,在隋末曾跟从李密、王世充等,后来跟随李世民,讨平隋末群雄,到唐高宗时,官至大将军,后因率军西征无功而罢官,正史中有传。 在小说中,他是一员福将,用一对板斧为武器,武艺不太好,但运气却好。打仗时,遇到不强的对手,三板斧已经奏功,遇到强的对手,耍完三十六道板斧,仍无法取胜,便拍马逃去。现在也有「程咬金三板斧」、「三十六道板斧」、「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等谚语,便出自这历史小说人物

程咬金的斧头歇后语

这个歇后语的下一句应该是,"就那么几下子"或者"头三下厉害"等等。

这个歇后语源于《说唐》,书中程咬金在梦中遇到了他的师父,在向师傅学斧头技法之时被人叫醒,只学了三招,所以程咬金三板斧的故事由此而来。

陈咬金三板斧的招式被议论纷纷但不过是下劈、横抹、斜挑,尽管动作简单但却很有用,加上程咬金力大无穷,可以将这重达百斤的板斧耍的很是轻巧和虎虎生风,使人眼花缭乱,遂使人生畏。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下句是什么?

包公审案——铁面无私;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措手不及;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7228.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