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一个人拜把子(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民俗 2023-09-17 11:59:45

最佳答案:

你算老几

一个人拜把子(朋友结为异姓兄弟)相关歇后语

与狐狸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的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接下来我搜集了与狐狸有关的歇后语 (精选60句) ,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打不着狐狸弄身臊——自背臭名

2、恶狼生个贼狐狸——不是好种

3、狐狸给鸡拜年——不怀好意;阴险歹毒

4、狐狸给鸡祝寿——不敢受这个礼

5、狐狸跟猎人走——凶多吉少

6、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7、狐狸戴草帽——不算人;不是人

8、狐狸戴礼帽——假正经;人面兽心

9、狐狸的尾巴——藏不住

10、狐狸掉进污水池——又臊又臭

11、狐狸洞里扛扁担——窝里横

12、狐狸放屁——臊气

13、千年的狐狸精——古怪

14、骚狐狸见不得关二爷——邪不压正

15、山里的狐狸——狡猾透了

16、玩猴的耍狐狸——不害臊;不知臊

17、香水洗狐狸——臊气还在

18、野狐狸撒尿——骚气大

19、野狐狸舔虎鼻梁——溜须不要命

20、属狐狸的'——狡猾得很;一身骚气;奸巧;奸猾

21、装死的狐狸——逃不脱猎人的眼睛;逃不脱猫人的眼睛

22、捉不着狐狸——反惹一身臊

23、捉狐狸不着——自惹一身臊

24、白狐狸戴礼帽——有道行了

25、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老奸巨滑

26、白毛狐狸戴礼帽——有了道行;道行不小

27、白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28、半夜捉狐狸——暗谋山猫

29、吃人的野狐狸——鼻子灵

30、出洞的狐狸——贼头贼脑

31、出门见狐狸——一路晦气

32、打不到狐狸——惹一身臊

33、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臊

34、打不着狐狸惹一身臊——倒霉

35、逮不住狐狸——反惹一身臊

36、逮兔子打狐狸——一举两得

37、倒挂的狐狸——尾巴翘不起来;翘不起来;用不着翘尾巴了

38、倒挂狐狸——用不着翘尾巴了;尾巴翘不起来;用不着翘尾马了

39、二狐狸偷鸡——没一个好的

40、跟狐狸结亲——自取其祸;惹祸上身

41、公鸡长牙咬狐狸——成精作怪

42、狗请狐狸——狐朋狗友

43、好狼下了贱狐狸——不是好种

44、河里的泥鳅种,山上的狐狸王——老奸巨滑;老奸巨猾

45、狐狸拜鸡——用心歹毒

46、狐狸拜老娘——奸诈凶狠

47、狐狸拜年——用心歹毒

48、狐狸伴着老虎走——狐假虎威

49、狐狸扮观音——一派狐言;一派胡言;神通广大

50、狐狸奔鸡窝——熟路;道熟

51、狐狸不叫狐狸——骚腥;臊腥

52、狐狸搽花露水——臊气还在

53、狐狸吵嘴——一派狐言;一派胡言

54、狐狸吃不到的葡萄——全是酸的

55、狐狸吃年糕——咽不下,吐不出

56、狐狸跟着老虎走——狐假虎威

57、狐狸和狗拜把子(朋友结为异姓兄弟)——狐群狗党

58、狐狸嫁黄鼠狼——都是骚(臊)货;一对骚(臊)货

59、狐狸进村——没安好心

60、狐狸进宅院——来者不善

怎么用歇后语形容同龄人

扫帚作揖——拜把子(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四面八方都有客——朋友遍天下

戏里的朋友——假义气

戏台上的朋友——假仁假义;虚情假意

小朋友唱歌——同(童)声同(童)调

蝎子蜈蚣拜把子(朋友结为异姓兄弟)——毒

狐狸吵架的歇后语是什么?

狐狸吵架的歇后语: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这是一个民间歇后语,是根据“胡”与“狐”的谐音而创造出来的,指不切实际的言语。

出处:《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两个汉子道:‘小人并没此事,都是一派胡言。’”

关于狐狸的其他歇后语:

1、狐狸跟猎人走——凶多吉少;

2、狐狸跟着老虎走——狐假虎威;

3、狐狸和狗拜把子(朋友结为异姓兄弟)——狐群狗党;

4、狐狸给鸡拜年——不怀好意,阴险歹毒。

以上内容参考:-歇后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7085.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