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空话连篇
云头里帖告示相关歇后语
有关云的歇后语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歇后语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云的歇后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1. 清晨的云雀——展翅飞翔
2. 山腰里一片云——成不了气候;不成气候
3. 屎壳郎爬鞭梢——光知腾云驾雾,不知死在跟前
4. 宝玉和湘云哭贾母——各有各的眼泪
5. 宝玉湘云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
6. 裱糊匠止天——胡(糊)云
7. 彩虹和白云谈情——一吹就散
8. 初晴露太阳——重见天日;开云见日
9. 端着糨糊上天——胡(糊)云
10. 对着赵云摔阿斗——收买人心
11. 飞机上跳伞——一落千丈;腾云驾雾
12. 飞机钻云彩——腾云驾雾
13. 风吹云朵——飘浮不定
14. 捡风筝丢云雀——得不偿失
15. 天空的浮云——下落不明;一吹就散
16. 天上彩云——看得见摸不着
17. 天上的'浮云,地下的风——无影无踪
18. 王母娘娘走亲戚——腾云驾雾
19. 仙女下凡——腾云驾雾;飘飘然
20. 行云流水——难以捉摸;不好捉摸
21. 一脚踏进云端里——一步登天;一跃而上
22. 一颗心悬在半天云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23. 阴雨天过后出太阳——重见天日;开云见日
24. 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25. 云彩里摆手——高招
26. 云彩里盖大厦——空中楼阁
27. 脚踩棉花堆——不踏实;腾云驾雾
28. 骏马跑千里,银燕入云霄——远走高飞
29. 蓝天上的白云——自由自在
30. 蓝天上的云彩——随风飘
31. 六月的云,八月的风——难捉摸,捉摸不定
32. 六月的云,少女的心——变化多端
33. 满天浮动的云霞——经不起风吹雨打
34. 七仙女走娘家——云里来;雾里去
35. 强盗上了云头星——偷天换日
36. 孙猴子半天云里打眼罩——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7. 唐僧的龙马——腾云驾雾
;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有关云的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o.1 半天云中拍巴掌——高手
No.2 脚踩棉花堆——不踏实;腾云驾雾
No.3 蓝天上的白云——自由自在
No.4 彩虹和白云谈情——一吹就散
No.5 一颗心悬在半天云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No.6 捡风筝丢云雀——得不偿失
No.7 骏马跑千里,银燕入云霄——远走高飞
No.8 天上的浮云,地下的风——无影无踪
No.9 六月的云,八月的风——难捉摸,捉摸不定
No.10 半天抓云——一句空话
No.11 屎壳螂爬鞭梢——光知道腾云驾雾,不知道死在眼前
No.12 云彩里盖大厦——空中楼阁
No.13 一脚踏进云端里——一步登天;一跃而上
No.14 满天浮动的云霞——经不起风吹雨打
No.15 飞机钻云彩——腾云驾雾
No.16 仙女下凡——腾云驾雾;飘飘然
No.17 初晴露太阳——重见天日;开云见日
No.18 蓝天上的云彩——随风飘
No.19 端着糨糊上天——胡(糊)云
No.20 云缝里的`日头——毒极了;最毒
No.21 强盗上了云头星——偷天换日
No.22 孙猴子半天云里打眼罩——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No.23 云彩里摆手——高招
No.24 天空的浮云——下落不明;一吹就散
No.25 裱糊匠止天——胡(糊)云
No.26 王母娘娘走亲戚——腾云驾雾
No.27 行云流水——难以捉摸;不好捉摸
No.28 飞机上跳伞——一落千丈;腾云驾雾
No.29 宝玉和湘云哭贾母——各有各的眼泪
No.30 清晨的云雀——展翅飞翔
No.31 风吹云朵——飘浮不定
No.32 云里的浪花——高潮
No.33 山腰里一片云——成不了气候;不成气候
No.34 六月的云,少女的心——变化多端
No.35 对着赵云摔阿斗——收买人心
No.36 云端摘日,海底捞月——痴心妄想
No.37 唐僧的龙马——腾云驾雾
No.38 宝玉湘云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
No.39 天上彩云——看得见摸不着
No.40 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No.41 阴雨天过后出太阳——重见天日;开云见日
No.42 七仙女走娘家——云里来;雾里去
No.43 屎壳郎爬鞭梢——光知腾云驾雾,不知死在跟前
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没有下一句。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谚语故事。通过一则避讳的小故事,嘲讽了那些践踏百姓权益的当代统治者,将他们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比喻官大压人,仗势欺人,后喻在上者可为非作歹,在下者却处处受限。
出自: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原文: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
译文:
田登担任一个郡的太守,他对别人触犯他的名字感到愤怒,触犯的人必须要用鞭子抽,于是整个郡的老百姓都把“灯”叫做“火”。正好遇上元宵节放花灯,官吏在集市上张贴告示,说:“本郡依照惯例放火三天。”谚(yàn)语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源于这件事。
扩展资料
人物故事: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登”字,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于是,只要是与“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来代替。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不少吏卒因为说到与“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
可是这次,却让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右为难。怎么写呢?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告示贴出后,老百姓看了都惊吵喧闹起来。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的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火呢!大家纷纷收拾行李,争相离开这是非之地。当地的老百姓,平时对于田登的专制蛮横无理已经是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出的这张告示,更是气愤万分,忿忿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田登为郡守
-田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6381.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云南的老虎,蒙古的骆驼
下一篇: 云头上打靶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