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栽完树就想乘凉

民俗 2023-09-17 03:43:27

最佳答案:

急性子

栽完树就想乘凉相关歇后语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什么成语?

『壹』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成语还是谚语

是成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qiánrénzāishù;hòurénchéngliáng
[释义] 上一辈人栽回下树苗;到下一辈人成长起来答时;树苗也长成大树;正可供人乘凉。
[语出] 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俚语对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正音] 栽;不能读作“zhāi”;树;不能读作“sù”;乘;不能读作“cénɡ”。
[辨形] 栽;不能写作“裁”。
[近义] 前人修路后人行
[反义] 重蹈覆辙
[用法] 多用于给后辈造福。一般作谓语、分句。
[结构] 复句式。
[例句]
①俗话说;~;我们也该为后人着想。
②三峡工程是跨世纪的大工程;它的建成将会给下一世纪的人们带来实惠;也就是说;这是“~"的功德事。

『贰』 成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什么意思

【拼音】:qián rén zāi shù,hòu rén chéng liáng

【释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版

【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一权回:“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守着祖宗的遗产,过了一生,后来儿孙,自有儿孙之福。”

【例句】:<p>俗语说得好:“~。”我们守着祖宗的遗产,过了一生,后来儿孙,自有儿孙之福。(清·颐琐《黄绣球》第一回)</p>

『叁』 各出一个成语 以前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现在的前人栽树后人砍树 以前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现在的癞蛤

坐享其成,自绝后路,异想天开,自相残杀

『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八字成语的意思及语境

前辈栽的树,要过几辈后才能长大成荫,后人才能乘凉,说明树木成长需要版较长的时间。也表示权目前进行的工作,可能要在以后较长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效益和价值。 同时也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保护好环境,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之地。我们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伍』 有哪些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意思相近的俗语

1、 吃水不忘挖水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了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沙洲坝时带领人们深挖水井的故事,表达对先人的感谢与敬佩。

出自小学语文课本。

2、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意在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师:借鉴。汲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3、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意思是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了势。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一个成语典故。后引申为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讽刺那些依附权势而升官发财的人。

4、 前车之鉴 后车之师。

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亦省作“ 前鉴 ”、“ 前车 ”。

典故名,典出《荀子·成相篇》:“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释义:前人的失败已成事实,后面的事情是未知的,什么时候才能觉悟?

5、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

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释义: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

『陆』 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城门失火,祸及池鱼 一类的成语(8个字)!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斗大的字不识半升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会干的不如会说的
君子动口小人动手 水大漫不过鸭子去 天上掉下馅儿饼来 天塌下来有地接着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这一回胜过那一回 自家人不说客套话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包子有肉,不再摺上
豹死留名,人死留皮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兵熊一个,将熊一窝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参谋是嘴,副官是腿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乘热打铁,乘水和泥 秤不离砣,鼓不离锣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丑媳妇,迟早见公婆
出得龙潭,又入虎穴 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从小看大,三岁知老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躲了雷公,遇了霹雳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赶着不走,打着倒退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黄金易得,知己难寻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鸡慌上房,狗急跳墙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家在一主,兵在一将
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你有来言,我有去语 宁漏一群,不漏一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活百岁,终有一死 人家偷驴,他拔橛儿 人怕揭短,树怕剥皮
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杀人抵命,欠债还钱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树怕动根,人怕伤心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天下兴忘,匹夫有责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养兵千曰,用兵一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不沾亲,二不带故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曰为师,终生为父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早知今曰,何必当初 灶炕打井,房顶开门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走到哪儿,算到哪儿 嘴巴没毛,说话不牢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柒』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是成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qiánrénzāishù;hòurénchéngliáng [释义] 上一辈人栽下树苗;到下一辈人成长起来时;树苗也长成大树;正可供人乘凉。 [语出] 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俚语对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成语还是谚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玖』 我还能说出一些这样的成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用于给后辈造福
解释: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出处: 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俚语对句》:“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例子: 俗语说得好:“~。”我们守着祖宗的遗产,过了一生,后来儿孙,自有儿孙之福。(清·颐琐《黄绣球》第一回)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指不要过分自信
解释: 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例子: 鲁迅《花边文学·运命》:“'~',这里的'失',是在非到盖棺之后,一个人的运命'终是'不可知。
3、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解释: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出处: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显王》:“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解释: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劝告人
解释: 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 汉·刘向《说苑·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
例子: ~,请自三思。(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6、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解释: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必有一伤。 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解释: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出处: 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
例子: 原来~,朱樱日日伏侍小姐,绣床之暇,读书识字,此窃颇通。(清·无名氏《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
8、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解释: 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例子: 张怀芝偕冯同至济南,中途告别,冯总统~,自回北京去了。(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一回)
9、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解释: 〖解释〗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出处: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例子: 〖示例〗道姑道:‘~,女菩萨自去问心,休来问我。’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六回
1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指成败都在于一个人
解释: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1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分句;用于安慰语
解释: 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1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徒有其表
解释: 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出处: 明·刘基《诚意伯集·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形容着急和焦急的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形容着急和焦急的歇后语,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形容着急和焦急的歇后语1 1、王八肚子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2、上午栽树,下午取材——心太急了;性太急

3、懒大嫂赶场——中间不急两头忙

4、馋狗等骨头——急不可待

5、火绒子脑袋——沾火就着

6、烫了屁股的猴子——急红了眼

7、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8、手榴弹的脾气——一拉就火

9、菩萨跺脚——妙(庙)极(急)了

10、急性子动手——说干就干

11、春草闹堂——急中生智

12、牛踩瓦泥——团团转

13、兔子上树——赶急了

14、三月栽薯四月挖——急不可待;急于求成

15、拉石灰车遇到倾盆雨——心急如焚

16、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7、急需的图章——刻不容缓

18、急惊风碰着个慢郎中——干着急

19、赶水牛上山——逼到头上了

20、曹操杀蔡瑁——操之过急

21、急水滩里的鹅卵石——磨掉了棱角

22、脑门上着火——急在眼前

23、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4、椅子底下着火——烧着屁股燎着心

25、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哩

26、大槐树底下等情人——急不可待

27、鸡屁股里掏蛋——急性子

28、吃了秦椒烤火——里外发烧

29、热中送扇雪中送炭——急人之所急

30、到水边才脱鞋——事到临头

31、腊月里打赤膊——心火太重

32、急救车撞了救火车——急上加急

33、上午栽树,下午乘凉——急不可待

34、狗等骨头——急得很

35、栽完树就想乘凉——急性子

36、哑巴有理说不清——干着急

37、火烧湿竹子——直爆

38、硫磺脑袋——沾火就着

39、阎王搓麻绳——结(急)鬼

40、炒虾等不得红——性太急;真性急

41、火烧到额头——迫在眉睫

42、晒干的爆竹——有火就大叫

43、掉进开水锅里虾——急红了眼

44、着火挨板子——两头发烧

45、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46、哑巴喊救火——干急说不出

47、油锅里煮豆腐——越煮越燥

48、扭紧了发条的闹钟——憋得足足的

49、眉毛上挂炮仗(爆竹)——急在眼前;祸在眼前

50、灯盏无油——火烧芯(心)

51、说着风,便扯篷——太性急了

52、鼻子上冒烟——急在眼前

53、救火没水——干着急

54、急水滩头放鸭子——一去不复还;一去不回头

55、人急跳窗户——不是门

56、筒车打水——团团转

57、船上失火——急坏岸上人

58、蜜蜂蛰人——逼急

59、沙漠里盼水喝——干着急

60、急性子碰到慢性子——你急他不急

61、消防龙头打不开——干着急

62、急性子作客——说来就来

63、巧他爹打巧他娘——巧极(急)了

64、没有庙会了——别挤(急)

65、急救车碰上了救火车——急上加急

形容着急和焦急的歇后语2 手榴弹的脾气———一拉就火

牛踩瓦泥———团团转

火烧到额头———迫在眉睫

火烧湿竹子———直爆

火绒子脑袋———沾火就着

灯盏无油———火烧芯(心)

没有庙会了———别挤(急)

油锅里煮豆腐———越煮越燥

炒虾等不得红———真性急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到水边才脱鞋———事到临头

狗等骨头———急得很

兔子上树———赶急了

说着风,便扯篷———太性急了

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吃了秦椒烤火———里外发烧

赶水牛上山———逼到头上了

晒干的爆竹———有火就大叫

着火挨板子———两头发烧

阎王搓麻绳———结(急)鬼

船上失火———急坏岸上人

硫磺脑袋———沾火就着

腊月里打赤膊———心火太重

筒车打水———团团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634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