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屋里凶
灶前老虎相关歇后语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歇后语的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动物歇后语,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动物歇后语篇1
1、老母猪打架——动口不动手
2、蚂蚁碰上鸡——活该
3、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4、亡羊补卒——为期不晚(比喻在事情失败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5、德州扒鸡——窝着脖子别着腿
6、老鼠跳到钢琴上——乱谈(弹)
7、老牛筋——难啃
8、打个喷嚏吓死虎——赶巧
9、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比喻自找倒霉)
10、炸蠕斗公鸡——玩命
11、头上插鸡毛——算哪一国的王子
12、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13、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羊)相
14、驴子拉磨牛耕田——各行其是(事)
15、坐马打电话——奇(骑)闻
16、疯狗吃太阳——不晓得夭高地厚
17、猫钻狗洞——容易通过
18、铁公鸡下蛋——莫想
19、山中的野猪——嘴巴厉害
20、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21、花花猫主了个灰老鼠——歪种
22、十月里的鸡冠花——老来红
23、胡萝卜拴牛——跟着跑
24、杀猪不褪毛——先吹起来看
25、花被盖鸡笼——外面好看累头空
26、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
27、窝里的马蜂——不是好惹的
28、冬天的蟒蛇——有气无力
29、灶前老虎——屋里凶
30、孙猴子坐天下——有点不象
动物歇后语篇2
1、鸡子翻身——滚蛋
2、老鼠养的——猫不疼
3、老鼠搵猫——攞嚟衰
4、狗舔油——一扫光
5、老鼠的家——常搬
6、马鞭打牛——忘本
7、兔子吹笛——嘴不严
8、龙骨水车——心里转
9、猴穿马褂——人了
10、猴排队——满不挨着
11、兔子过岭——难逮
12、母猪毁墙根——乱拱
13、狗撩帘子——嘴挑着
14、猴子吃麻花——满拧
15、老虎套车——不敢拦
16、羊上树——没见过
17、狗啃象——不自量
18、蛇吃蛤蟆——往嘴蹦
19、老虎龇牙——凶得很
20、老虎过桥——没人行
21、老鼠食芽油——拼命
22、老鼠钻塌子——找死
23、兔爷洗澡——一滩泥
24、蛇的眼——样样咧
25、猴子戴花——学人样
26、狗子烘火——没人形
27、兔子打锤——小架
28、猫看老鼠——死对头
29、老鼠扛枪——窝里反
30、兔子吃黏糕——闷口
动物歇后语篇3
1、抱着老虎喊救命——自找死
2、马槽里伸个驴头——多了一张嘴
3、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4、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5、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6、三个厨子杀六只鸡——手忙脚乱
7、兔儿爷打架——散摊子
8、豆芽炒鸡毛——乱七八糟
9、蛮质的鸡蚤——臭在里面(比喻本质坏)
10、老大太上鸡窝——笨(奔)蛋(比喻不聪明)
11、放羊的拾柴禾——捎带
12、肥猪跑进屠户家——送上门的肉
13、疯狗吃太阳——不晓得夭高地厚
14、猪圈里养骆驼——突出
15、母猪毁墙根——乱拱(比喻乱说,拨弄是非)
16、鸡毛掸子——尽招灰
17、猴子的_——坐不住
18、黄鼠狼吃鸡毛——填不饱肚子
19、十二月的蛇——打一下,动一下
20、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21、城隍爷的马——样子货
22、大公鸡吃米——不计其数
23、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24、喻巴狗舔脚跟——亲的不是地方(比喻场合不对)
25、牛打架——死顶
26、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27、属猴儿的——见圈就钻
28、大公鸡打架——全仗着嘴
29、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鹰远
30、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动物歇后语经典歇后语90句相关文章:
★西游记歇后语90句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老虎的歇后语集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虎的歇后语集萃 篇1 1.老虎拉车 - 没人敢(赶)
2. 老虎拉车 - 不听那一套(比喻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都置之不理)
3. 老虎打哈欠 - 口气真大
4. 老虎打瞌睡 - 难得的机会
5. 老虎打架 - 没人劝
6. 老虎看小孩 - 有主的肉
7. 老虎逛公园 - 谁敢拦
8. 老虎出山遇见豹 - 一个比一个恶
9. 老虎嘴塞蚂蚱 - 填不满
10. 老虎和猪生的 - 又恶又蠢
11. 老虎不吃人 - 恶名在外(比喻有了坏名声就难以挽回)
12. 老虎吃肉 - 亲自下山(比喻亲临占气场)
13. 老虎的尾巴 - 摸不得(比喻不能触犯)
14. 老虎身上的虱子 - 谁敢惹(比喻爪牙、狗腿仗势欺人,没人敢问)
15. 打上黑脸照镜 - 自己吓虎自己(比喻自相惊扰)
16. 做梦被老虎咬伤 - 虚惊一场
17. 八虎闯幽州 - 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18. 兔子成精 - 比老虎还厉害(比喻十分凶猛)
19. 放虎归山 - 留下祸根(比喻留下了后患)
20. 秀才遇到虎 - 再吟诗也跑不脱
21. 灯迹不叫灯迹 - 笑面虎(比喻外貌装得善良而心地凶狠的人)
22. 拉着虎尾喊救命 - 自己找死(比喻自寻死路)
23. 纸老虎 - 一戳就穿
24. 林冲误人白虎堂 - 上当了
25. 林冲误人白虎堂 - 祸从天降
26. 脱了裤子打老虎 - 叉不要脸又不要命(比喻人猖狂无耻)
27. 野狸子舔虎鼻梁 - 溜须不要命
28. 千年的野猪 - 老虎的食(比喻早晚是人家的货)
29. 灶前老虎 - 屋里凶
30. 下了山的老虎 - 不如狗(比喻失去了当年的威势)
31. 带素珠的老虎 - 假念弥陀(比喻假装心善)
32. 向老虎告狼的状 - 没有好结果
33. 前面是狼后面是虎 - 个比一个凶
34. 与虎共眠 - 好大的胆子
35. 八虎闯幽州 - 死的.死,丢的丢
36. 叭拉狗蹲墙头 - 硬装坐地虎
37. 初出犊 - 不怕虎
38. 窗户上画老虎 - 吓不了谁
39. 打上黑脸照镜 - 自己吓虎自己
40. 带素珠的老虎 - 假念弥陀
41. 灯迹不叫灯迹 - “笑面虎”
42.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 - —个比一个凶
43. 放虎归山 - 留下祸根
44. 跪在老虎面前喊人 - 善恶不分
45. 狗咬老虎 - 不识死()
46. 光屁股打老虎 - 又不要命又不要脸
47. 虎头上捉虱子 - 找死
48.老虎吃草——装驴
49. 绝壁上的爬山虎 - 敢于攀高峰
50. 拉着虎尾喊救命 - 自己找死
老虎的歇后语集萃 篇2 老虎戴道土帽——假装出家人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够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虎逛公园——谁敢拦
老虎和猪生的——又恶又蠢
老虎胡子——谁敢模
老虎进城——家家关门
老虎进棺树——吓死人
老虎进村——没人敢理
老虎栽跟头——腰板挺硬
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拧尾巴——发威
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壁虎捕虫——不动声色
壁虎捕虫——不动声色
老虎的歇后语集萃 篇3 表现老虎的凶猛、暴烈的有 :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表现老虎人面兽凡,假装人相的有 :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具有特殊的象征义、比喻义、引伸义的有 :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
老虎追得猫上树——多亏留了一手
老虎的朋友——没善兽(锡伯族)
老虎跳山涧——玄(悬)起来了
老上洞里菩萨堂——莫名其妙(奇庙); 谁人敢进(敬)
老虎窝里出狸猫——一代不如一代
老虎进山神庙——老(虎拜)
老虎进口袋——自己找死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凶多吉少
老虎的歇后语集萃 篇4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627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灶旁的风箱
下一篇: 跛脚马碰到瞎眼骡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