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半空中荡秋千

民俗 2023-09-16 16:27:27

最佳答案:

不落实

半空中荡秋千相关歇后语

秋天的歇后语

导语:秋,主要指秋天,是一年四季中的其中一季。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带有秋字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01、 秋后的知了 —— 没几天叫头

02、 秋后的蚊子 —— 嗡嗡不了几天;销声匿迹

03、 秋后的丝瓜 —— 满肚子私(丝);一肚子私(丝)

04、 秋后刮西北风 —— 一天凉过一天

05、 水里抓泥鳅 —— 滑不溜秋

06、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 —— 因时制宜

07、 秋后高梁 —— 从头红到脚

08、 隔河送秋波 —— 没人领情

09、 春秋望田头 —— 专门找岔儿;专门找差儿;专门找茬儿

10、 余秋雨含泪捐巨款 —— 甭信

11、 秋后开花 —— 哪有什么好结果

12、 秋天刮北风 —— 一天比一天凉

13、 跛子打秋千 —— 一处拐腿;处处拐腿;一处拐,处处拐;一处拐腿,处处拐腿;处拐腿

14、 草窝斑鸠 —— 不知春秋

15、 秋天的哈密瓜 —— 甜透了

16、 关老爷看《春秋》 —— 一目了然

17、 秋后的蚂蜂 —— 等着死

18、 秋后的狐狸 —— 变了样

19、 秋后刮西风 —— 一天凉过一天

20、 秋天的潮水 —— 忽起忽落

21、 秋后扇子 —— 无人过问

22、 秋天地里的草人 —— 该烧

23、 水中捉黄鳝 —— 滑不溜秋

24、 秋后蚂蚱 —— 蹦不了几天;蹦跶不了几天;蹦跶不几天

25、 秋后的毒蛇 —— 窜不了几天

26、 深秋卖凉粉 —— 不识时务

27、 秋后冬瓜 —— 毛嫩

28、 最繁忙的季节 —— 多事之秋

29、 唐伯虎点秋香 —— 千方百计

30、 秋后下地 —— 专门找茬儿

31、 揪着老虎胡须打秋千 —— 吃了豹子胆

32、 刺笆林里的斑鸠 —— 不知春秋

33、 草窠林的斑鸠 —— 不知春秋

34、 秋后的蝈蝈 —— 没几天吱吱头了

35、 秋后到地里 —— 专门找茬儿

36、 蛤蟆荡秋干 —— 摆不起来

37、 秋后的野鼠 —— 见异思迁

38、 秋后的黄瓜 —— 闹了个大肚子;有前劲儿,没后劲儿;大肚儿;蔫了;大肚子;没后劲了;无后劲儿;没后劲儿;无前劲儿,没后劲儿

39、 吊起来打秋千 —— 要的就是这个劲

40、 玩着打秋千 —— 上下不定

41、 秋后茄子皮 —— 七松八紧

42、 秋后里蚊子 —— 没几天嗡嗡头

43、 最长的时间 —— 千秋万代

44、 秋后的高梁 —— 全身红透了;穗红;秆红;根也红;红透了

45、 秋后的高粮 —— 从头红到根

46、 秋后的哈密瓜 —— 甜透了

47、 秋后的太阳 —— 毒不起来了

48、 秋后的雨 —— 一场少一场;下一场少一场

49、 秋后的青蛙 —— 销声匿迹

50、 秋后的瓜棚 —— 空架子

51、 秋天的谷穗 —— 低头又弯腰;弯腰又低头

52、 秋风中的羽毛 —— 左右摇摆;摇摆不定

53、 窝里斑鸠 —— 不晓春秋

54、 秋天典棉衣 —— 法不长

55、 秋天的大葱 —— 连根拔

56、 秋后的大麻籽 —— 肚皮花花点子

57、 秋风过耳 —— 一点不留;早休休

58、 玄秋的石榴 —— 满脑袋点子

59、 春夏秋冬 —— 年年有

60、 八十岁的老汉打秋千 —— 泼老命一甩

61、 八十岁老汉打秋 —— 凭老命一甩

62、 八十岁老汉打秋千 —— 豁上老命一甩;尽老命一条

63、 寿星打哈欠 —— 老气横秋

64、 望江亭度中秋 —— 近水楼台先得月

65、 桃树底下荡秋千 —— 逃之夭夭(桃枝摇摇)

66、 秋风扫落叶 —— 一吹一大片;满目凄凉

67、 初秋的谷穗 —— 要黄

68、 秋千顶上晒衣服 —— 好大的架子

69、 老太太荡秋千 —— 玩命;不要命;玩儿命干

70、 过后媒人秋后扇 —— 无人过问;扔一边

71、 包老爷立案 —— 明察秋毫

72、 高粱秆子架秋千 —— 太软

73、 秋后蝉鸣 —— 声嘶力竭

74、 穿棉衣摇扇 —— 不知春秋

75、 秋后的桑叶 —— 不采;不睬

76、 打秋儿掉裤子 —— 游不得人;由不得人

77、 秋天的花椒 —— 黑心;黑了心;黑心肠

78、 秋后的高粱 —— 根红穗也红;老来红;穗红秆红根也红

79、 秋后的蝉儿 —— 叫不了几声啦;活不了多久了

80、 秋后的茄子 —— 蔫了;黑青;不嫩;不论;红得发了紫;红得发紫

81、 春秋山失火 —— 窑烟;谣言

82、 撑石头打浮秋 —— 干稳当事

83、 秋天的野耗子 —— 见啥都胡搂

84、 秋后的蚂螂 —— 老对儿

85、 秋天的野兔子 —— 撒欢;又撤起欢儿来

86、 过了中秋栽早稻 —— 迟了季节

87、 秋天拉了架的瓜秧 —— 蔫巴下来了

88、 笼子里斑鸠 —— 不知春秋

89、 高粱地里种玉米 —— 秋后见高低

90、 鸭子走进秋田里 —— 搞不赢

91、 扯着胡子打秋千 —— 牵须;谦虚

92、 秋后青蛙 —— 销声匿迹

93、 秋天的葵花 —— 低下了头

94、 秋后的野果子 —— 越来越少

95、 秋去冬来 —— 年年都一样

96、 秋天里卖凉粉 —— 不识时务

97、 秋天的'鲤鱼 —— 可肥了

98、 秋天的蚂蚌 —— 好景不长

99、 老寿星打哈欠 —— 老气横秋

100、 秋千顶上的牵牛花 —— 豆大的本事,架子可不小

101、 荆棘林里的斑鸠 —— 不知春秋

102、 竹笼里斑鸠 —— 不知道春秋四季

103、 娃娃荡秋千 —— 两边摆

104、 铜钱眼里打秋千 —— 小人

105、 人秋的石榴 —— 点子多;点子不少

106、 人秋的高梁 —— 老来红

107、 秋天的柿子 —— 自来红

108、 秋天的木棉花 —— 老来红

109、 秋天的棉桃 —— 合不拢嘴;咧开了嘴

110、 秋天的蚂蚱 —— 难长久

111、 秋天的高梁 —— 红到顶了

112、 秋后的核桃 —— 满人(仁)

113、 秋后的蛤蟆 —— 没几天叫头

114、 秋后的芭蕉 —— 一串一串的

115、 秋蝉落地 —— 闷声不响;闷声闷气;哑了

116、 彭祖遇寿星 —— 各有千秋

求一些实用的歇后语

纸马铺开张——做人(装模作样)
四宫殿(地名)的——活的(不牢固)
麻雀跳得(在)粗糠里——空喜一场
大胡椒(辣椒)mao点(略洒)水——干蒸(争)
喇叭换叫具(哨子)——各人所喜
砟巴眼(眼眵多)养瞎子——一代不如一代
萝卜丁咽酒(就酒)——烦了(味辣不美)
合三的兄弟——合四(式)得很
何家姑娘嫁得(到)郑家——郑何氏(正合式)
荷叶包鳝鱼——溜了
火烧乌龟——窦里(里面)疼
买干鱼放生——表情/不晓得死活
癞克麻把得(被)牛踩死了——浑身是病/浑身是伤
癞克麻打呵欠——好大口气
鞋铺里失火——丢楦头(揭底)
蟹子(螃蟹)夹豌豆——一连滚带爬
背锄头进庙门——挖神(讥讽、挖苦)
包公的儿——犟性
猫子掉了爪子——哈(抓、捞)不到手/巴不得
老鼠施葫芦——大事在后头
老鼠掉得(在)面缸里——糊嘴(糊口)
“高黏除”(店名)的膏药——巴得紧
告化子把得米压死了——自讨的
豆腐mao厾[督]印(盖印)——坯子
豆腐掉得(在)灰坛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炉子靠水缸——你热我不热
芦席滚得(在)簟上——高不了一篾片
酥京果(一种食品)==康(盖)盖子——一股嗝昧(比喻装腔作势)
属麻花的——有点焦(脆)(娇)
狗子吃糍粑——乱搭(答)
猴子戴毡帽——假充人形
坛子里养乌龟——越养越缩(小)
炭圆铺的儿——黑(吓)大的
染坊里失火——架子还在(放不下架子)
三十斤的鳊鱼——侧看了(错看了,看扁了)
三个钱买只蜡烛——独照(罩)(盯死了)
三个钱买个糖人——吃了mao得玩的,玩了==得吃的
三个钱买个猪娃——恰恰一张嘴(只会说不会做)
汉阳门的车子——“留倒”(留住;留一手)
粉牌上的字——一抹〔ma妈」就掉了
杧槌(棒槌)敲磐——禁当不起
长褂有缴褊(缲边儿)——坯子(没成功)
巷子里赶猪——直去直来
木作坊里开张——做桌(作)
驴子屙屎——外面光
集稼嘴(地名)的划子——“顺倒来”/连倒淌
吃干子甩皮子——要里子又要面子
吃了扁担——横了肠子(横下心)
吃猪油穿缎子——两面光
“佳”牢靠横“仁”——有“作”(着)(有希望、好处)
鸭棚的老板——管蛋(淡)闹事
掉了一只鞋,捡到一只鞋——还是个鞋(还)(依然如故)
腰里别管(一杆)秤——自称
扁担无蜡(枘,榫头)——两头失塌(落空)。
天涩背稿荐——越背越重
“谦祥益”(店名)的房子——内外墙(强)(处处占便宜)
阎王作报告——鬼款(胡说)
阎王吃粑粑——鬼做(装模作样)
“庆生祥”(店名)的帽子——包掉「体舀〕回换
两个学生打架——为笔(未必)
墙头上种菜——无园(缘)
〔基雍」弦(棉花弓的弦)打辫子——硬硬帚帚的(过硬)
胡敬德(尉迟恭)炒米泡(炒米花)——黑人扒沙(吓人巴煞)(可怕得很)
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
乌龟吃了亮火虫(萤火虫)——心里明白
刷子掉了毛——尽是板眼(花样、点子、事故…很多)
水里按葫芦——你起我落
棺材铺里烧牙祭(加餐)——要人死(事态严重,事情麻烦)
黄陂到孝感——县过县(现过现)兑。
黄瓜打锣——去了半头[陀]
黄花菜的隔壁一木耳(没耳)(不理)
皇帝的脑壳——御头(芋头)
王母娘娘戴茉莉花——喜欢这个调调
许土林(《白蛇传》中白娘娘之子)的姆妈——蛇人(折人)丢人
缺巴齿(豁牙子)的姆妈做生(过生日)——闹豁嘴(敷衍应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534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