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竹篾穿黄鳝

民俗 2023-09-16 15:42:58

最佳答案:

串起来了

竹篾穿黄鳝相关歇后语

鳝鱼是鱼不?

是吧
[地方名]
鳝鱼(mud eel),顾名思义即生活于水田或泥沼中的鱼,虽然英文名叫“鳗”,可是和鳗鱼一点关系也没有,在氧气稀少的水域里也能生存。俗称黄鳝、长鱼、罗鳝、田鳗、无鳞公主等,为温热带的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在分类学上属于鱼纲、辐鳍亚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

[形态特征]
体圆,细长,呈蛇形,尾尖细,头圆,唇发达,上下颌有细齿。眼小,为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联。体无鳞。无偶鳍,奇鳍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鳃部退化,主要以口部呼吸,咽喉和肠也能呼吸,经常把头伸出水面呼吸。

[生活习性]
鳝鱼是营底栖生活的,常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塘堰及稻田中,穴居,日间潜伏于洞穴中,夜间出穴觅食,为肉食性。能吞吸空气,借口腔及喉腔的肉壁表皮辅助呼吸,可适应缺氧的水体,且离水不易死亡。 鳝鱼具性逆转的特性,一次性成熟前均为雌性,产卵后,卵巢渐变成精巢。雌鳝达性成熟最小个体长约340毫米。产卵在洞穴中,亲鱼有护卵的习性。最大可达3市斤。分布广泛,产量高,肉味鲜美,具特殊风味,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产地产季]
鳝鱼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区均有记录,特别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更是盛产鳝鱼的地区。鳝鱼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印度、日本、朝鲜也产黄鳝。我国的野生鳝鱼在6-8月为生产旺季。推行人工养殖后全年均可大量生产。

[经济价值]
其肉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厚,可食部分达65%。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以及钙、磷、铁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食之与其他淡水鱼不同,别具风味。鳝鱼也有药用价值,具有补中益气、 消炎怯毒、除风湿之功效。鳝鱼死后血凝固,食之易中毒,故有关部门规定鳝鱼只许销售活体。近年南方产区经试验研究已制成活体宰杀放血去骨的鳝鱼片、丝冷冻小包装已获准经销。 鳝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mud eel,日文名为 タゥナギ。出口口岸:江苏、上海、山东等。

抓鳝鱼的方法

鳝与蛇形态相似,一般身体呈黄色,所以又称黄鳝,不过我们那儿并不是所有的鳝鱼都呈黄色,还有一些暗褐色的。不管黄的褐的,我们统称鳝鱼。蛇蟮的最大区别应当在于它们的身体表面。蛇身上覆盖着鳞片,是粗糙的。鳝鱼体表光滑,无鳞,像鱼一样有一层粘液,适于钻泥游水。
夏天是抓鳝鱼的好季节。抓法有很多种。
先说不用工具的掏鳝鱼。掏鳝鱼可算是技术活了,很多人干不来。掏之前先要在水田田埂边找洞。鳝鱼洞的位置略低于水面,表面光滑。粗糙的洞不要掏,那可能是蛇洞。如果洞上面有许多细小水泡粘在一起最好,那说明洞中一定有鳝鱼,而且还不会太小。掏的过程就是用手指顺着洞往探,探的时候你得仔细观察前后左右的动静了。狡兔三窟,其实鳝鱼也有两个或三个洞。你掏一个时,洞里的鳝鱼发觉有外敌入侵,它会从另外的洞口溜走。一旦你发觉鳝鱼从洞中溜出来了,你须眼疾手快,食指中指并拢,从水中一把将鳝鱼狠狠拦腰箍住。在水中抓鳝鱼是项本领,需要出手快、准、狠,还有足够的力气。成年人也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水中游动的鳝鱼,所以有时鳝鱼跑出来了,抓鳝鱼的人需跟着鳝鱼追赶半天才能抓住。小时候因为力气小,稍大一些的鳝鱼即使抓在手里,也容易被它挣脱。
再说钓鳝鱼。钓鳝鱼最适合的是在水塘或者沟渠边,那儿的水深洞大,鳝鱼也大,掏是不顶用的,因为掏出来你也抓不住。钓鳝鱼不是用普通钓鲫鱼的钩,而是用约一尺长的钢丝(多用雨伞骨),把钢丝头磨尖,然后弯成钩状。钓的时候,在这样长钩上套上大蚯蚓,放进鳝鱼洞中。然后你在鳝鱼洞边用手指弹水,弄出水声,引鳝鱼出来。在出洞过程中,鳝鱼就会碰到送上门来的美食。但鳝鱼是不会轻易吃食的,你需要足够的耐心,等着洞中的宝贝咬钩。一旦上钩,你需使劲往外拖钩,然后将鳝鱼迅速放进竹篓里。
最后说下鳝鱼。所谓“下”,即是用专用的竹笼来诱捕。竹笼是通俗的说法,我们那儿称为毫子。毫子用竹篾编成,一头大一头小,小的一头用木塞塞住,大的一头是一个漏斗状的入口,漏斗尾朝里,尾末蔑片尖尖,鳝鱼钻进去就跑不出来啦。我们那儿有一句歇后语:“鳝鱼进毫子——只进不出”。下鳝鱼之前,先要在毫子里放上诱饵。诱饵是用一小段芦苇杆,从中对折,夹住一二条大蚯蚓,再用稻草绑住。放好诱饵后,趁黄昏把毫子放在水边。放的时候要把小的一端露出水面,大的一端淹在水里,这样才不致于将溜进毫子吃食的鳝鱼淹死。放好之后还要在附近扯一些青草盖在毫子上作为伪装。一切工作做完,你就安心回去睡大觉吧,只是要记住第二天要早一点起床将毫子收回。起晚了的话,毫子说不定就被淘气的小孩给拿走啦。
小的时候,常和红山、军民一块晒着大日头在田埂边转悠着掏鳝鱼,好的时候也能掏一二十条呢。有时也拿爸爸的鳝鱼钩出去钓一钓,但终因技术不到家或者太心急,难有收获。下鳝鱼是爷爷的事,我总是帮他绑蚯蚓做诱饵,其实我很想早晨与他一起去收毫子,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但每次起床后却发现爷爷的毫子已经收回来啦。
现在爷爷年近八十,行路不便,说话都有些困难,早已不下鳝鱼了。

还有好多。就不都转载了

吃鳝鱼有什么好处?

【食物名称】 鳝鱼,亦称黄鳝、长鱼、海蛇等,是我国特产。相传,古代有些大力士,之所以力大无穷,就是由于常吃鳝鱼的缘故。旧时把走江湖的人通称为卖大力丸的。其实,古医术《本经逢原》上,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主药就是鳝鱼。鳝鱼味鲜柔美,并且刺少肉厚,又细又嫩,与其他淡水鱼相比,可谓别具一格,如果烹调得当,食后可令人难以忘怀。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营养功效】鳝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根据美国试验研究资料,经常摄取卵磷脂,记忆力可以提高20%。故食用鳝鱼肉有补脑健身的功效。它所含的特种物质“鳝鱼素”,能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对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加之所含脂肪极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鳝鱼含有的维生素A量高得惊人。维生素A可以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有人说“鳝鱼是眼药”,过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鳝鱼有好处。常吃鳝鱼有很强的补益功能,特别对身体虚弱、病后以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它的血还可以治疗口眼歪斜。祖国医学认为,它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医疗保健功能。
【适用人群】适合一般人食用。患有眼疾者和糖尿病人适合食用。 每次50克。
【特别提示】 吃鳝鱼最好现杀现烹,死鳝不宜食用。鳝鱼虽好,也不宜食之过量,否则不仅不易消化,而且还可能引发旧症。

黄鳝篓子什么意思

黄鳝篓子是一种捕捉黄鳝的简易工具。它由竹篾编制成长筒漏斗状,一端做成倒刺样,留上入口,另一端塞上圆木塞,木塞上插根竹签,竹签上再串上蚯蚓。鳝鱼贪吃蚯蚓,从倒刺的入口钻进篓子,便再也无法出去。

有关手的歇后语

1、手拉手——心连心

2、眼疾手快——变戏法

3、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4、十个指头捡田螺——十拿九稳

5、眼看手莫动——小心触电

6、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7、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8、十个指头弹钢琴——互相协调

9、扎在指头上——痛在心里

10、十指连着心 ——肉疼归心

11、手无缚鸡之力——文弱书生

12、 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团

13、十个指头有长短——参差不齐

14、坐山观虎斗——袖手旁观

15、携手并肩——团结一致

16、动口不动手——君子

17、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18、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

民间有个捕黄鳝的高招,只需一个竹子编成的笼子,奇怪的是,笼子有大口子,黄鳝进了就出不来了,这是为啥

想必你没有看过是怎么用这个娄子抓黄鳝的吧,我把步骤和原理给你说说:

1、首先,黄鳝身体溜滑,喜欢钻洞;

2、利用这个特点,渔民制作了你所看见的娄子,下方一个大口子不是引诱黄鳝进去的洞口,而是投放诱饵和抓到黄鳝后取出黄鳝的口子,洞口大小一般以能放进成人的一只手大小。

3、在娄子的顶端(有的在侧面)有一个用竹片编制的漏斗形的小口,竹片弯曲后在娄子里面收口,呈由顶端逐渐收小方式编制,这样,鳝鱼可以从顶部小口钻入娄子。

4.诱饵放入后,底部大口会用木头或竹子编制的盖子盖住,放入鳝鱼出没的地方,鳝鱼被诱饵吸引,从顶部小口钻入,由于身体很滑,很容易进入娄子,吃掉诱饵后,想出来就找不到出口了,因竹子的弹性,收口处易入难出,所以就成了瓮中之鳖了。渔民收娄子后,打开底部的盖子,鳝鱼就宣告成了战利品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527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