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锥子剃头

民俗 2023-09-16 14:03:32

最佳答案:

连根拔

锥子剃头相关歇后语

歇后语上鞋不用锥子下一句是什么

上鞋不用锥子?—— 针(真)行。

解释:旧时人们穿的鞋都是自己制作而成,鞋底由很多材料叠加,然后用针线缝在一起。因为层数太多而且厚,所以需要用锥子在上面扎一个洞,然后再用针穿过去,这样能够节省力气。

此处不用锥子,说明针的锐利度可以直接穿透厚的材料,指针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所以是针行,谐音“真”行,本意是形容做事有能力,不同语境下,意思会有所不同。

扩展资料 其它歇后语:

1、口袋盛锥子?—— 锋芒毕露。

解释:锥子的尖利一面会扎破口袋的布料露出头来,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2、磨快了锥子?—— 尖锐。

解释:锥子本来就是尖利的工具,磨好了更是锐利无比,既可形容物体的末端锋利,也可用来指对立激烈。

3、剃头师傅用锥子?—— 不是路数。

解释:剃头师傅常用的工具是剪子或是推子,锥子在它这里没有用武之地,形容二者不兼容,不是一条道上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5135.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