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走一步思三思

民俗 2023-09-16 12:37:17

最佳答案:

考虑周到

走一步思三思相关歇后语

水浒传20条歇后语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水浒传20条歇后语,欢迎阅读!

水浒传20条歇后语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

4、花木瓜空好看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9、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

10、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

11、佛面上去刮金刻薄

12、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

13、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

14、李逵断案强者有理

15、李逵敬酒非喝不可

16、李鬼劫路盗名欺世

17、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18、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19、林冲雪夜上梁山逼的

20、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常用歇后语

盲人放枪 无的放矢

瘦驴拉重载 受不了

吃米不记种田人 忘本

走一步思三思 考虑周到

吊死鬼戴花 死要面子;死要脸

蛇头上的苍蝇 自送一口肉;送来的口食

司马遇文君 一见钟情

云彩里盖大厦 空中楼阁

   经典歇后语

上了套的牲口 听喝的

筷子里拔旗杆 没高的

木脑壳跳舞 幕后操纵

兔子驾辕 不合套

石缝里塞棉花 软硬兼施

蚂蚁拉火车 纹丝不动

渡船过河 划得来

寿星戴风帽 老一套

有哪些三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关于三的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o.1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No.2 三个厨子杀六只鸡——手忙脚乱

No.3 三伏天喝冰水——正中下怀

No.4 三分钱买把二胡——要腔没腔,要调没调

No.5 煎过三遍的药渣——早该倒了

No.6 三个土地堂——妙(庙)妙(庙)妙(庙)

No.7 三个头头一个兵——不知听谁的

No.8 三代人出门——扶老携幼

No.9 长了三只手——爱偷

No.10 三更半夜见太阳——离奇;太离谱

No.11 三更已过——晚了

No.12 三伏天的'冰棍——人人喜欢;个个喜爱

No.13 三个菩萨两炷香——没有你的份

No.14 三伏天的庄稼——一天变个样

No.15 诸葛亮三次周瑜——略使小计

No.16 三股弦断了两根——谈(弹)不得

No.17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No.18 三尺门槛——高抬不上

No.19.没路标的三岔口——左右为难

No.20 三个半人抓螃蟹——七手八脚

No.21 瞎子三天不洗脸——眼不见为净

No.22 三分面加七分水——十分糊涂

No.23 煎过三遍的药——无用之物;废物

No.24 三伏天的电扇——忙得团团转

No.25 三岔口的地保——管得宽

No.26 三分面粉七分水——十分糊涂

No.27 三个铜子放两处——一是一,二是二

No.28 三合板上雕花——刻薄

No.29 三个老爷两顶轿——哪有你的份;哪里轮得到你

No.30 三伏天孵小鸡——坏蛋;坏蛋多

No.31 唐三藏过火焰山——凶多吉少

No.32 程咬金的三斧头——虎头蛇尾

No.33 唐三藏撞见牛魔王——舌头短截

No.34 三分钱买烧饼看厚薄——小气鬼

No.35 腊月三十洗长衫——今年不干明(来)年干

No.36 盲人看三国——装模作样;装样子

No.37 三伏天烧炉子——真够热火

No.38 瞎子摸到三岔口——不知所措

No.39 三伏天絮棉袄——闲时预备忙时用

No.40 兔死还要跳三跳——垂死挣扎

No.41 三根屎棍撑个瘦肩膀——摆臭架子

No.42 三个指头捡田螺——十拿九稳

No.43 唐三藏读佛经——出口成章

No.44 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自己哄自己;自欺欺人

No.45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

No.46 三根缆绳拴两边——使偏劲

No.47 三伏天穿皮袄——不是时候,不识时务;乱套了

No.48 三个钱买个猪头——就是一张嘴

No.49 三伏天喝凉茶——正是时候

No.50 三尺长的被单——顾头不顾脚

No.51 张三不吃死孩子——活人惯的

No.52 三伏天的冰块——见不得阳光

No.53 今日三,明日四——反复无常

No.54 三伏天的冰雹——来者不善

No.55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No.56 张三和大虫抢食——狼吞虎咽

No.57 两手攥三大钱——一是一,二是二

No.58 张三哄孩子——没安好心

No.59 没吃三两煎豆腐——称什么老斋公

No.60 三分钱的胡椒粉——一小撮

No.61 三分钱开当铺——小买卖

No.62 三伏天的狗——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No.63 三分钱的烧饼——大不了

No.64 腊月二十三的灶王爷——离板了

No.65 初二三的月亮——不明不白

No.66 瞎子挤到三岔口——不知走哪条路

No.67 三个鼻孔眼儿——多一股子气

No.68 三伏天的隔夜饭——臭货

No.69 三本经书掉了两本——一本正经

No.70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No.71 穿了三年的乌拉——破鞋

No.72 三斧头砍不入的脸——好厚的脸皮;厚脸皮

No.73 走一步思三思——考虑周到

No.74 三个人讲两句话——哪能轮到你

No.75 落了三年黄梅雨——绝情(晴)

No.76 没等开口三巴掌——不由分说

No.77 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

No.78 三分钱买个鸭头——嘴贱

No.79 三分人才七分鬼——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No.80 刘备三顾茅庐——尽找明白人

No.81 腊月三十贴对子——一年一回

No.82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No.83 三尺长的锯子——又拉又推

No.84 三分钱买烧还看厚簿——小气得很

No.85 三个小鬼丢了俩——失魂落魄

No.86 三个钱买条毛驴——自骑自夸

No.87 三顶帽子四人戴——难周全

No.88 吃了三碗红豆饭——满肚子相思

No.89 三棍子打不出屁来——老实到家了;老实疙瘩

No.90 祖宗三代的家务事——一言难尽

No.91 三伏天的爆竹——一碰就炸

No.92 三个醉汉撒酒疯——闹个不停

No.93 吃过三斤老蒜头——好大的口气

快刀斩乱麻的歇后语

歇后语:

快刀斩乱麻

答案:

干脆利索;一刀两断

解释:

快刀斩乱麻,比喻办事果断,爽快地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

歇后语故事:

高欢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的丞相。他一共有六个儿子。

有一天,他想考查一下哪个儿子最聪明,就把六个儿子都叫到跟前。他对儿子们说: "我这里有一大堆乱麻。现在发给你们每人一把,你们各自整理一下,看谁理得最快最好。"

比赛开始了,孩子们手忙脚乱地十分紧张。他们都赶快把乱麻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再一根根理齐。

这种方法速度很慢,有的孩子一着急,还把麻结成了疙瘩。孩子们一个个都急得满头大汗。

二儿子高洋则与众不同。他找来一把快刀,把那些相互缠绕的乱麻狠狠地几刀斩断,然后再加以整理,这样很快就理好了。

高欢见高洋这样做,很是惊奇,就问:"你怎么想到用这个办法?"

高洋答道:"乱者须斩!"

高欢听了十分高兴,认为这孩子的思路开阔,思想方法不同一般,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后来,高洋果然夺取了东魏皇帝的王位,建立了北齐政权,自己做了北齐文宣皇帝。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引申出"快刀斩乱麻"这个谚语,用以比喻采取果断措施,解决复杂棘手的问题。麻指的就是麻线。

更多相关歇后语:

法场上的刽子手 杀人不眨眼

走一步思三思 考虑周到

豆腐渣上秤盘 不是好东西;不是不是好货

吃饭舔碗边 穷相毕露;吝啬鬼

吹风机出故障 坏了风气

风筝脱了线 扶摇直上;摇摇欲坠

尼姑的脚 难缠

荞麦面擀饼 不粘板

戏台上的夫妻 有名无实

豆腐身子 经不起摔打

大白天打劫 明目张胆

园艺师的手艺 移花接木

说真方卖假药 冒牌货

花绸子做尿布 屈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501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