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做烧饼卖汤圆

民俗 2023-09-16 11:06:49

最佳答案:

多面手

做烧饼卖汤圆相关歇后语

关于元宵节的歇后语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通常都会吃汤圆,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元宵节的歇后语

傻小子吃汤圆 ? 囫囵吞

肉锅子里煮元宵 ? 混蛋

肉锅里煮汤圆 ? 荤蛋;混蛋;昏蛋

热锅里的元宵 ? 翻滚

盲佬吃汤圆 ? 心中有数

卖元宵的卖棕子 ? 学尖了

箩筐里摇元宵 ? 滚蛋

箩筐里面摇元宵 ? 滚蛋

柳条筐摇元宵 ? 滚蛋

冷水下汤圆 ? 不起泡儿

空心汤圆 ? 有名无实

开水煮元宵 ? 上来一个是一个

开水锅里抓汤圆 ? 烫手

糨子锅里煮元宵 ? 混蛋;浑蛋

酱缸里煮元宵 ? 混蛋一个

浆子锅煮元宵 ? 混蛋

黄连水里煮汤圆 ? 又苦又甜

糊涂锅里下元宵 ? 混蛋一锅粥

挂面锅下元宵 ? 拖光蛋

干泥巴做元宵 ? 搓不圆;没法做

干泥巴做汤圆 ? 捏不拢;搓不圆

干粉子做汤圆 ? 搓不圆

二月二的元宵 ? 龙蛋;聋蛋

豆腐脑儿泡元宵 ? 日浓;日能

斗大的元宵 ? 难玩;难丸;难圆

刀子切元宵 ? 不圆;不愿;不圆满

刀子切汤圆 ? 不圆;不愿

刀切元宵 ? 不圆满

茶壶装元宵 ? 有货倒不出

茶壶煮元宵 ? 肚子里有吐不出来

茶壶煮汤圆 ? 倒不出来;道不出来

茶壶里装汤圆 ? 有货倒不出

茶壶里头装汤圆 ? 有货倒不出来

茶壶里头的汤圆 ? 倒不出来

茶壶里的汤圆 ? 出不得口的苦

茶壶倒汤圆 ? 有货倒不出

簸箕里摇元宵 ? 滚蛋

薄沙吊儿里头煮元宵 ? 肚子里有,嘴里倒不出来;肚子里有,嘴里道不出来

别净顾了吃元宵 ? 瞧灯

别净吃元宵 ? 瞧灯呀

别尽吃元宵 ? 瞧灯呀

苞米面做元宵 ? 捏不到一块儿

苞谷糁里下汤圆 ? 糊涂蛋

包元宵的做烙饼 ? 多面手

棒子面煮元宵 ? 糊涂蛋

半斤一个的汤圆 ? 大疙瘩

阿奶煮汤圆,阿爸撑小船 ? 汤里来,水里去

阿奶煮汤圆,阿爸撑航船 ? 汤里来,水里去

庄稼佬不认得元宵 ? 白玩;白丸

猪血煮元宵 ? 黑白分明

八月十五吃元宵 ? 与众不同

做烧饼卖汤圆 ? 多面手

做烧饼的卖汤圆 ? 多面手

正月十五卖元宵 ? 抱成团

正月初一捧元宵 ? 只只好;个个好

元宵里裹爆竹 ? 糖衣炮弹

元宵掉进肉锅里 ? 说他混蛋,他还心里甜

元宵掉进糨糊盆 ? 糊涂蛋

小瓷碗里数汤圆 ? 明摆着

瞎子吃汤圆 ? 心中有数

炭黑做汤圆 ? 漆黑一团

水壶里盛汤圆 ? 肚里有货倒不出

肉汤里煮元宵 ? 混(荤)蛋

肉锅里煮元宵 ? 浑蛋

墨汁煮元宵 ? 漆黑一团;一团漆黑

卖汤圆的跌跟头 ? 倾家荡产

煤堆上落汤圆 ? 吹也吹不得;拍也拍不得

老太太吃汤圆 ? 囫囵(hu l

柳条篮子摇元宵 ? 滚蛋

冷天吞了热汤圆 ? 身上暖烘烘,心上甜滋滋

开水锅里的汤圆 ? 翻上倒下

茶壶里煮元宵 ? 满腹心事(食)

茶壶里下元宵 ? 只进不出(比喻非常吝啬,只许别人给他东西,他的东西从不外给。)

苞谷面做元宵 ? 捏不拢

包米面做元宵 ? 捏不到一块儿
?

相关文章:

1. 形容骄傲自夸的歇后语

2. 孔夫子背书包歇后语

3. 坐飞机放广播的歇后语

4. 百米赛跑的歇后语

5. 最长的一天歇后语

歇后语50条,只要这么多,要经典的 如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

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疯姑娘讲笑话--嘻嘻哈哈
请狼来做客--活得不耐烦
瘸子靠着瞎子走--取长补短
染坊的常客--好色之徒
汽车坏了方向盘--横冲直撞
请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穷寡妇赶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轿花了看戏---------穷开心
轿花了打算盘------------穷算
小母牛月经-----------血牛笔
做梦娶西施——胡思乱想
做梦讨老婆——想偏心了
做梦跳井——虚惊一场;一场虚惊
做梦招驸马——想偏心了
做泥人的手艺——蹑(捏)手蹑(捏)脚
做烧饼的卖汤圆——多面手
做知县的丢了印——糊涂官
做砖的模,插刀的鞘——框框套套
砸祸卖铁——豁出去了
芭蕉结果——一条心
变戏法的亮手帕——不藏不掖
变戏法的拿块布——掩掩盖盖
宝玉和湘云哭贾母——各有各的眼泪
苞谷秆里的虫——专(钻)心
苞谷面做元霄——难捏合
婊子送客——虚情假意
瘪了的唢呐——看你怎么吹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
被窝里放屁——独吞
被单蒙桌子——作为(包围)很大
袍子改汗衫——有余
病床上摘牡丹——临死还贪花
病重不吃药——等死
剥葱捣蒜——干的小事
剥皮的树——不长
剥了皮的蛤蟆———心不死

36

搞笑有意思的歇后语

苍蝇放屁-----你吓谁咧
黄瓜刷绿漆------装嫩
飞机上拉肚子------ 一泻千里
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染坊的常客--好色之徒
电线杆子插鸡毛-----好大的胆子(鸡毛掸子)
鼻孔里插大葱------装相(大象)
被窝里放屁——独吞
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疯姑娘讲笑话--嘻嘻哈哈
请狼来做客--活得不耐烦
瘸子靠着瞎子走--取长补短
染坊的常客--好色之徒
汽车坏了方向盘--横冲直撞
请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穷寡妇赶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轿花了看戏---------穷开心
轿花了打算盘------------穷算
小母牛月经-----------血牛笔
做梦娶西施——胡思乱想
做梦讨老婆——想偏心了
做梦跳井——虚惊一场;一场虚惊
做梦招驸马——想偏心了
做泥人的手艺——蹑(捏)手蹑(捏)脚
做烧饼的卖汤圆——多面手
做知县的丢了印——糊涂官
做砖的模,插刀的鞘——框框套套
砸祸卖铁——豁出去了
芭蕉结果——一条心
变戏法的亮手帕——不藏不掖
变戏法的拿块布——掩掩盖盖
宝玉和湘云哭贾母——各有各的眼泪
苞谷秆里的虫——专(钻)心
苞谷面做元霄——难捏合
婊子送客——虚情假意
瘪了的唢呐——看你怎么吹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捂)
被窝里放屁——独吞
被单蒙桌子——作为(包围)很大
袍子改汗衫——有余
病床上摘牡丹——临死还贪花
病重不吃药——等死
剥葱捣蒜——干的小事
剥皮的树——不长
剥了皮的蛤蟆———心不死有趣幽默的老北京歇后语释疑

曩时,笔者曾喜搜集民间方言俚语,而对社会上流行的歇后语尤为留心笔记,故许多“俏皮话”,至今不忘。

北京人爱说俏皮话,而且有些话颇具地方特色。现略举数句,浅释其意,以飨读者。

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

北京天桥是旧时江湖卖艺人聚集的地方,其所练武艺,五花八门。有吞活蛇者,有吞宝剑、铁球者,有以头开砖者,有练刀枪把式兼卖大力丸者,有摔跤、耍中幡者……其实,天桥的把式并非净说不练,如吞宝剑、吞铁球、吞活蛇乃是真功夫,有时竟在表演时口吐鲜血,其艰苦可见。

打磨厂的大夫(医生)——懂得帽(董德懋)!

北京正阳门外迤东有一条街,名叫“打磨厂”。当年在这条街路南有一位中医师挂牌应诊,此人姓董名德懋,医术一般,故有此歇后语之流传。“懂得帽儿?” 乃北京俗语,意即什么都不懂,带有轻蔑的口气。

西直门到海淀——拉啦!

这是旧时北京人力车夫常说的一句谚语。

原来,由西直门到海淀距离不远,而且是从市内去颐和园的必经之路。人们常借用这句歇后语表达儿童排泄粪便而不知预先告诉家长,却以此诙谐之语道出。

二龙坑的鬼——跟上啦!

北京西城二龙坑,即前清郑王府附近,辛亥后,府邸售与中国大学为校址。此处旧时是一片荒地,俗名“烂死岗子”。凡清贫人家死了人,无力发送出殡,多将死者尸体用芦苇席卷裹埋葬于此。民间有“二龙坑闹鬼” 的传说,有人夜间倘若必须路过此处,须三五成群结伴,又唱又喊以壮胆,其实乃自欺欺人。

东岳庙的匾——善恶有报。

此条歇后语,在地道的老北京人心目中,可谓刻骨铭心,没齿不忘矣。

东岳庙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神路街。始建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为道教正一派大宗师张留孙自资兴建。事未竟而身先死,后由其弟子吴全节继续修建。元末惨遭兵烫。明正统年间重建,扩大东西两庑,设七十二司。

七十二司皆有司名,按职掌可分为七大部分,其一为东岳大帝行政部分,包括官职司、都签押司、掌曹史司等十二司。其二为都察调查记录部分,包括掌都察司、词状司、生死司等7司。

其三为磨勘逮捕及划分善恶部分,包括磨勘司、勾生死司、追取罪人照证司等六部分。其四为定案及核案善恶并起诉部分,包括善报司、修功德司、行污司等二十六司。其五为审判部分,包括推动司、枉死司等四司。其六为执行部分,包括现报司、速报司、化生司等十八司。其七为压制管理游荡者部分,包括魍魉司、精怪司等三司。举凡七十二司,各司其职,善恶有报,人们深信无疑,故有上述之歇后语广为流传耳。(

老太太上电车——你先别吹!

旧时,北京有轨电车每到一站停下,待乘客登车毕,售票员则以铜哨通知司机启行。车将开时,老太太从后面赶来,招呼售票员莫吹哨。此句乃讽刺爱“吹牛皮”者。

活跃于北京人口头上的歇后语,其条目之多,不胜枚举,其历时之久,数百年而不衰;且涉及人物、政治、名胜、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之故事,内容丰富多彩而趣味盎然。

太和殿的匾——无依无靠。

这是康熙皇帝继位后,逐渐流传于京城的一条歇后语。

康熙皇帝为避免皇子争夺帝位而诱致萧墙之祸,一改退位前公布继承人之旧制,而将诏书存放于太和殿匾额后面,直待临死或退位时当众取下宣诏。文武大臣于宣诏前,面对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不知依傍哪位皇于,在诸多激烈竞争帝位的皇子之间,首鼠两端,莫衷一是,虑及将来仕途而深感无依无靠。

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以及宛平城里做知县——跪着的差使。

这两条歇后语,迄今仍被上年纪的老北京人津津乐道。

宛平城位于北京西南,乃咽喉要道,拱卫京师之重镇。按明清旧制,京师城区分别划归宛平县和大兴县管辖,中轴线以西,皆属宛平县界,以东皆属以大兴县界。

明清两代时,上自皇帝下至朝廷重臣,凡赴西南各省办事者,皆出入宛平城。京官出行,朝廷在此为其饯行,知县须跪迎跪送;外埠封疆大吏进京先在宛平城落脚,知县亦须跪迎跪送,丝毫不敢怠慢,故有“跪着的差使”一说。区区七品芝麻官,为一顶乌纱而常年卑躬屈节,亦良可叹矣!

宛平县管界内的先农坛,特为皇帝辟有一亩三分地,供其每年春季来此耕耘,以皇帝亲事稼穑而告诫臣民莫违农时。秋收后,知县照例须向皇帝征税,以示皇帝带头遵纪守法。而七品知县胆敢向皇上征税,又有欺君犯上之罪,按律当斩,姑念其为国家收税,死罪可免,而官是绝对不能再做了。皇帝交税后,即为宛平知县罢免之时,久而久之遂成定例。

正月十五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下面我为你整理了正月十五的歇后语,希望能帮到你!

正月十五的歇后语 1、酱缸里煮元宵 一一 混蛋一个

2、苞米面做元宵 一一 捏不到一块儿

3、正月十五的龙灯——任人耍;由人玩耍

4、盲佬吃汤圆 一一 心中有数

5、挂面锅下元宵 一一 拖光蛋

6、元宵掉进肉锅里 一一 说他混蛋,他还心里甜茶壶里下元宵——只进不出(比喻非常吝啬,只许别人给他东西,他的东西从不外给、)

7、阿奶煮汤圆,阿爸撑航船 一一 汤里来,水里去

8、卖汤圆的跌跟头 一一 倾家荡产

9、冷水下汤圆 一一 不起泡儿

10、干泥巴做汤圆 一一 捏不拢;搓不圆

11、正月十五打灯笼——年年都一样

12、茶壶煮元宵 一一 肚子里有吐不出来

13、茶壶装元宵 一一 有货倒不出

14、半斤一个的'汤圆 一一 大疙瘩

15、庄稼佬不认得元宵 一一 白玩;白丸

16、刀子切元宵 一一 不圆;不愿;不圆满

17、糊涂锅里下元宵 一一 混蛋一锅粥

18、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19、箩筐里摇元宵 一一 滚蛋

20、斗大的元宵 一一 难玩;难丸;难圆

21、卖元宵的卖棕子 一一 学尖了

22、茶壶里的汤圆 一一 出不得口的苦

23、苞谷糁里下汤圆 一一 糊涂蛋

24、空心汤圆 一一 有名无实

25、做烧饼卖汤圆 一一 多面手

26、棒子面煮元宵 一一 糊涂蛋

27、簸箕里摇元宵 一一 滚蛋

28、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一团漆黑

29、煤堆上落汤圆 一一 吹也吹不得;拍也拍不得

30、元宵里裹爆竹——糖衣炮弹

有关元宵节的歇后语 1、包元宵的做烙饼 一一 多面手

2、元宵掉进糨糊盆——糊涂蛋

3、正月初一捧元宵——只只好;个个好

4、肉汤里煮元宵——混(荤)蛋

5、开水煮元宵 一一 上来一个是一个

6、茶壶里装汤圆 一一 有货倒不出

7、刀切元宵 一一 不圆满

8、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

9、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

10、薄沙吊儿里头煮元宵 一一 肚子里有,嘴里倒不出来;肚子里有,嘴里道不出来

11、开水锅里抓汤圆 一一 烫手

12、正月十五卖元宵——抱成团

13、浆子锅煮元宵 一一 混蛋

14、老太太吃汤圆 一一 囫囵(hu lun)吞枣

15、开水锅里的汤圆 一一 翻上倒下

16、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17、黄连水里煮汤圆 一一 又苦又甜

18、冷天吞了热汤圆 一一 身上暖烘烘,心上甜滋滋

19、瞎子吃汤圆 一一 心中有数

20、茶壶里煮元宵 一一 满腹心事(食)

21、肉汤里煮元宵 一一 混(荤)蛋

22、八月十五吃元宵 一一 与众不同

23、干泥巴做元宵 一一 搓不圆;没法做

24、二月二的元宵 一一 龙蛋;聋蛋

25、刀子切汤圆 一一 不圆;不愿

26、茶壶里头的汤圆 一一 倒不出来

27、正月十五云遮月——不露脸

28、正月十五的走马灯——反复无常

29、小瓷碗里数汤圆 一一 明摆着

30、正月十五放烟火——好景不长

31、茶壶里头装汤圆 一一 有货倒不出来

32、柳条篮子摇元宵——滚蛋

33、糨子锅里煮元宵 一一 混蛋;浑蛋

34、猪血煮元宵 一一 黑白分明

35、肉锅里煮元宵 一一 浑蛋

36、干粉子做汤圆 一一 搓不圆

37、阿奶煮汤圆,阿爸撑小船 一一 汤里来,水里去

38、元宵掉进糨糊盆 一一 糊涂蛋

39、茶壶煮汤圆 一一 倒不出来;道不出来

40、茶壶倒汤圆 一一 有货倒不出

41、别净顾了吃元宵 一一 瞧灯

42、炭黑做汤圆 一一 漆黑一团

43、别净吃元宵 一一 瞧灯呀

44、茶壶里煮元宵——满腹心事(食)

45、柳条篮子摇元宵 一一 滚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2487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