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羲黄讲堂 >> 太易先生答疑系列

文始真经言外旨

大道家园 2024-11-02 11:05:49
文始法脉至道修炼的面授课已经全部结束,甲辰年黄紫檀老师将退隐江湖,专注道学十大根本经典的注解和传承人培养。为满足广大同修的求道需求,继续弘扬道学文化,在三大法脉最后一次面授课的基础上的视频录播课(可随时看,反复看,时效永久,包含道场闭关指导,黄老师亲自带入功法状态,已顺利校对编辑完毕,在甲辰年初始隆重上线。课程后续有课后辅导群,实修过程中有疑问可以在群内咨询黄老师或者其他师兄。本系列文章便是摘取了黄老师2017-2020年在微信群内的答疑。
课程咨询至大师兄,微信:ddjy_zhida

济南马师兄:太乙救苦天尊

宇者,道也。

《文始真经》宇篇共计二十八章,章章不离一个道字。关尹子指出道先天地而存,道又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宇宙间道无处不在,在一物中即可知天尽神,了悟玄机。

图片仅作为配图使用,与原对话场景无关

道看不见摸不着,“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圣智造迷,鬼神不识”。

道不可言不可思,“若以言行学识求道,互相展转,无有得时。”

道不可得,“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不可行,“可行者名行不名道”。

道不可执,执之即事,不执之即道。

道不以勤成, 不以执得。

道不分你我,无进退,无得失。

关尹子列出了许多的“不可”,强调道不在有形中,不在有求中,“道”如此玄妙,凭言行学识去求道,不会有得。

道需要悟,而悟道之人又是讲不出的。悟道之后,也不可示于人。“两人射,相遇则工拙见;两人奕,相遇则胜负见;两人道,相遇则无可示。”

如何悟道?无爱、无观、无逐、无言、无思,不离本情而登大道。“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忘异名。”这有点似于“得意忘言”之意。

道的本质是一样的,但表象却是纷繁复杂的,或晦或明,或强或弱,学道之人,不可执一格不一,不可以不一害一。

关尹子提到圣人之道,圣人是悟道之人。“圣人不离本情而登大道”,“一情冥为圣人”,“一情冥为无知”,“溥天之下,道无不在。”圣人了悟妙道,即是回归到与道合真的状态。圣人知“心一物一道一” ,心之“未萌”,则对境无心,道不穷矣。

道靠悟,不可执以为道。关尹子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一点,“重云蔽天,江湖黯然,游鱼茫然。忽望波明食动,幸赐于天,即而就之,鱼钓毙焉。”学道之人,如果迷于表象,欲望障心,就会象鱼一样不知鱼饵是夺命之物。“闻道之后,有所为有所执者,所以之人;无所为无所执者,所以之天。为者必败,执者必失。”

悟道不分时间长短,不分谁先谁后,有一息得道者,有历久得道者。得道死心,如生命之死,“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一日死者,如一息得道。十年百年死者,如历久得道。彼未死者,虽动作昭著,止名为生,不名为死。彼未契道者,虽动作昭著,止名为事,不名为道。”以人之生死来类比契道与否。道可一息得悟,所以“以事建物则难,以道弃物则易。天下无不成之难,坏之易。”

“习射、习御、习琴、习奕,终无一事可以得息者。唯道无形无方,故可得之一息。”射、御、琴、奕乃有心有为之功;道乃无心无为之功。

在宇篇的最后,关尹子指出,“不望道”“不恃道”“不借道”“不贾道”,重申道是需要悟的,不是求来借来买来的,而悟道之人也没什么可炫耀的。“笾不问豆,豆不答笾;瓦不问石,石不答瓦,道亦不失。问欤答欤,一气往来,道何在。”

从明天开始,我们参考宋代道士抱一子陈显微所着《文始真经言外旨》,逐章学习《文始真经》。各位师兄如果有好的学习建议,欢迎提出,谢谢大家。太乙救苦天尊

黄老师答:@济南马师兄 很好。

转发请声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tyxsdy/6213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