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43,355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376项。(搜索耗时:0.0178秒) [XML]
药用植物丹参疫病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别名赤参。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具祛瘀生新、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功效。生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北、贵州、...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僵蚕的炮制加工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ux moriL.4~5龄的幼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ts.) vuill.,而致死的蚕的干燥体。药材名为僵蚕、白僵虫、天虫。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77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三焦辨证,是外感温热病辨证纲领之一,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它是根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从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气分证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由卫人气,邪正斗争激烈,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病证。是外感温热病的中期,属里热实证。气分证因病邪性质不同及侵袭脏腑的不同,可有不同证型。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汗出,...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气血失常气血失调,是指气或血的亏损和各自的生理功能异常,以及气血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失调等病理变化。气的失常主要包括气的生化不足、耗损过多或气的某些功能减退及气的运动失常,即形成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太阴病太阴病太阴病证是三阴病中较轻的证型,寒湿之邪侵袭人里,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正气已有不足,主要临床表现是下利,腹痛,呕吐,脉弱。可由三阳病发展而来,也可一开始即表现为太阴病。主要临床表现:下利,泻...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腿膝痛穴位:足三里、阳陵泉、风市、阴陵泉、三阴交等、操作步骤:取足三里、阳陵泉、风市、阴市、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为主,并配膝眼,膝关节缝等处。或用下病上取法,取风池、肩井、大杼等穴。风湿性,加经络循按法...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小儿麻痹穴位:肾俞、次髎、委中、环跳、足三里等操作步骤:补肾俞、次髎、委中等穴;继取胆经之环跳、阳陵泉、丘墟等穴;再取胃经之解溪、足三里、膝眼、鹤顶等穴。腹部麻痹者,加天枢、气海等穴。上肢麻痹者,取合...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方法一穴位:囟门操作方法:绿豆粉适量,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囟门。止泄后将药去掉。若呕吐,可以用同药敷足心。方法二穴位:囟门操作方法:取糯米粉适量,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囟门,泻泄停止后去掉药物。若呕吐...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
产后阴户痛方法一取位:痛处操作方法:取桃仁2个,冷开水浸泡2小时,然后剥去皮,并去尖头,捣烂如泥,敷患处。本方适用于产后外阴肿痛不可忍者。方法二取位:痛处操作方法:取乳香15克、葱白15克,捣成泥,敷痛处。此...
栏目:杂谈 作者:医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