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一直说“红颜薄命” 清代女诗人这句诗,道出了实情
形容女子美貌的诗句
1、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诗经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3、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4、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5、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6、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曹植
6、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7、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8、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
9、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0、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11、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1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
13、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温庭筠
14、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15、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16、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17、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出自《诗经 硕人》
1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0、梦笑开娇靥,眼鬟压落花;簟生玉腕,香汗浸红纱。萧纲
21、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曹雪芹
22、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23、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24、微晕红潮一线,拂向桃腮红,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25、委委佗佗美也,皆佳丽美艳之貌。
现代形容女子美貌的句子 描写古代女子美貌的句子大全
容貌秀丽之极,当真如明珠生晕、美玉莹光,眉目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清气
但见她脸色苍白,若有病容,虽然烛光如霞,照在她脸上仍无半点血色,更显得清雅绝俗,姿容秀丽无比。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谁也不知,此时一见那少女,各人心头都不自禁的涌出美若天仙四字来。她周身犹如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似真似幻,实非尘世中人。
但见她双眉弯弯,小小的鼻子微微上翘,脸如白玉,颜若朝华。她服饰打扮也不如何华贵,只项颈中挂了一串明珠,发出淡淡光晕,映得她更是粉装玉琢一般。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小麦色的皮肤给人一种健康活力的感觉,穿着耐克的一整套的纯白带粉色边运动服,微卷的褐色头发扎成一个轻松活泼的辫子,总是那自信可爱的表情。
他见这少女一张瓜子脸,睫长眼大,皮肤白晰,容貌甚是秀丽,身材苗条,弱质纤纤。
他见这少女十五六岁年纪,一张瓜子脸儿,薄薄的嘴唇,眉目灵动,颇有秀气。
他见到一张雪白有脸庞,眉弯嘴小,笑靥如花,当即双目都睁大些,但见眼前是张十分清秀的少女脸孔,大约十四五岁年纪,头挽双鬟,笑嘻嘻的望着自己。
17.她脸泛红霞,微带酒晕,容光更增丽色。自来美人,不是温雅秀美,便是娇艳姿媚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曹植
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温庭筠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汤显祖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次女本应天上有,人间难得机会闻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娴静以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何彼浓矣,华若桃李。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
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温庭筠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白马上乘的是个少女,二十岁上下年纪,白衫飘飘,左肩上悬着一朵红绸制的大花,脸色微黑,相貌却极为俏丽
只见一个清秀绝俗的少女正在观赏菊花,穿一身嫩黄衫子,当真是人淡如菊,我一生之中,从未见过这般雅致清丽的姑娘
那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一身青衫,笑靥如花
内堂出来一个妇人,身穿淡绿绸衫,约莫三十六七岁左右年纪,容色清秀
眼前所见,如新月清晕,如花树堆雪,一张脸秀丽绝俗
一个绿杉少女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口中唱着小曲,只见那少女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说话声音极甜极清,令人一听之下,说不出的舒适.
这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满脸都是温柔,满身尽是秀气 。只见她抿着嘴,笑吟吟的斜眼瞅着自己,肤白如新剥鲜菱,嘴角边一粒细细的黑痣,更增俏媚。
她身旁站着个身穿淡绛纱衫的女郎,也是盈盈十六七年纪,向着他似笑非笑,一脸精灵顽皮的神气.这女郎是鹅蛋脸,眼珠灵动,另有一股动人气韵
只见一个身穿藕色纱衫的女郎,脸朝着花树,身形苗条,长发披向背心,用一根银色丝带轻轻挽住.他望着她的背影,只觉这女郎身旁似有烟霞轻笼,当真非尘世中人。一双眼只是瞧着她淡淡的眉毛这么一轩,红红的嘴唇这么一撅 。
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曹雪芹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曹雪芹
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
肤如凝脂、杏眼桃腮 新月清晕,如花树堆雪,一张脸秀丽绝俗 身形婀娜 窈窕娉婷之态
再看水中倒影时,见到那姑娘的半边脸蛋,眼睛紧闭,睫毛甚长,虽然倒影瞧不清楚,但显然容貌秀丽绝伦,不过十七八岁年纪。
只见一个清秀绝俗的少女正在观赏菊花,穿一身嫩黄衫子,当真是人淡如菊 雪白脸庞,眉弯嘴小,笑靥如花 微微一笑,媚态横生,艳丽无匹
绿肥红瘦,嫩脸修蛾,脂粉香扑鼻
身浅绿色裙装。头上斜簪一朵新摘的白芙蓉,除此之外只挽一支碧玉七宝玲珑簪、小家碧玉
一身桃红裙装,梳一个反绾髻,髻边插一只累丝金凤,额上贴一朵镶金花钿,耳上的红宝耳坠摇曳生光,气度十分的雍容沉静。
古代形容女子长相美貌的句子
粉红玫瑰香紧身袍袍袖上衣,下罩翠绿烟纱散花裙,腰间用金丝软烟罗系成一个大大的蝴蝶结,鬓发低垂斜插碧玉瓒凤钗,显的体态修长妖妖艳艳勾人魂魄
黄色绣着凤凰的碧霞罗,逶迤拖地粉红烟纱裙,手挽屺罗翠软纱,风髻雾鬓斜插一朵牡丹花还真有点: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的味道
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看她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寐含春水脸如凝脂,白色牡丹烟罗软纱,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身系软烟罗,还真有点粉腻酥融娇欲滴的味道
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翠绿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簪子,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淡绿色的长裙,袖口上绣着淡蓝色的牡丹,银丝线勾出了几片祥云,下摆密麻麻一排蓝色的海水云图,胸前是宽片淡黄色锦缎裹胸,身子轻轻转动长裙散开,举手投足如风拂扬柳般婀娜多姿
风髻露鬓,淡扫娥眉眼含春,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嘴不点而赤,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诱人的风情,而灵活转动的眼眸慧黠地转动,几分调皮,几分淘气,一身淡绿长裙,腰不盈一握,美得如此无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间烟火
一袭大红丝裙领口开的很低,露出丰满的胸部,面似芙蓉,眉如柳,比桃花还要媚的眼睛十分勾人心弦,肌肤如雪,一头黑发挽成高高的美人髻,满头的珠在阳光下耀出刺眼的光芒,鲜红的嘴唇微微上扬,好一个绝美的女子
。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吹气如兰-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二八佳人-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皓齿蛾眉-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皓齿明眸-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
九天仙女-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绝色美女。
柳腰莲脸-腰如柳,脸似莲。形容女性之美。亦代指美女
捧心西子-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西子因心痛而捧心皱眉,仍然显得很漂亮。形容美女娇弱之态
翩若惊鸿-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霞裙月帔-以云霞为裙,明月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秀色可餐-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杨柳宫眉-细长秀美如柳叶的宫妆画眉。借指美女
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也比喻女子的美貌。
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盈盈秋水-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稚齿婑媠-稚齿:年少;婑媠:美好的样子。指年轻的美女。
朱唇粉面-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九天仙子下凡尘。 翠衣薄纱如花艳,柳眉凤眼俏佳人
身材袅袅婷婷,凹凸有致,酥胸俏臀;
发流散如瀑,纤腰一束,玉腿轻分;
五官玲珑精美,面似桃花,珠圆玉润;
皮肤粉腻如雪,冰肌玉骨,软语娇音;
只须俏目一回眸,那鲜花便绽放万紫千红;
只须丹唇稍开启,那黄莺便婉转珠玉佳音;
只须蛮腰轻摇曳,那翠柳便飘拂春风几度;
天地造化美女如此,实乃天上人间、艳动鬼神、独一无二、性感娇美、俏丽风流,一等一的美女丽人娇娃仙子也!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暗送秋波
本指女子暗中以眉目传情,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语本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霞裙月帔
以云霞为裙,明月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楚腰卫鬓
谓细腰秀发。借指美女
吹气胜兰
①谓美女气息之香胜于兰花。②形容文词华美
东施效颦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闾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嚬,倍增其丑。”后因以“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颦,同“矉”,蹙眉
蛾眉曼睩
形容女子容貌之美。蛾眉,比喻美女的眉毛像蚕蛾眉那样又细又弯;曼睩,眼珠转动
皓齿明眸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后因以形容女子的美貌。亦借指美女
皓齿青蛾
形容女子美貌。喻称美女或美好的人才
红颜薄命
谓美女遭遇不幸
刻画无盐
《晋书·周顗传》:“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顗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亦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无盐,齐国丑妇;西施,越国美女。谓以丑比美,比拟不伦不类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亦指代美女
柳腰莲脸
腰如柳,脸似莲。形容女性之美。亦代指美女
六朝金粉
①吴、东晋、宋、齐、梁、陈崇尚华靡,仕女以艳丽见称,因以指美女、粉黛。②指六朝国都金陵的奢侈豪华景象
美女破舌
谓用美女迷惑君王,扰乱国政,使谏臣的进谏不为君王所听信。舌,指谏臣
美女簪花
语出《太平御览》卷七四八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后因以“美女簪花”形容诗文或书法的娟秀多姿
螓首蛾眉
如螓之首,如蛾之眉。谓额广而眉弯。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亦借指美女
十二金钗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金钗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以“十二金钗”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
瘗玉埋香
指埋葬已故的美女
雾鬓风鬟
①指女子细密而蓬松的美发。②借指美女
雾鬓云鬟
形容女子细密柔美的头发。亦借指美女
[译文]
窈窕淑女体修长,披风罩在锦衣上;齐侯女儿多娇贵,嫁给卫侯到吾乡。
她和太子同胞生,也是邢侯小姨妹,谭公是她亲姐丈。
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
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窈窕淑女身材高,驻马停车在城郊;四匹雄马多矫健,马辔两边红绸飘,
鸟羽饰车好上朝;诸位大夫该早退,别让国君太操劳。
黄河之水声势大,奔腾向北哗啦啦;撒开鱼网呼呼响,鳣鲔跳跃泼剌剌,
芦荻稠密又挺拔。陪嫁女子服饰美,媵臣英武又高大。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是赞美是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老婆庄姜夫人的诗。庄姜夫人如诗中提到,是当时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可别小看这句“东宫之妹”,这是明写庄姜夫人跟太子是一母所生,也就是王后所生,凸显她娇贵的身份。有人说这位美丽的庄姜夫人嫁给卫庄公之后,受到了冷落谗嫉,没有子嗣,所以卫人同情她,为她做了这首赞美诗——这个“有人说”来自《左传》,力挺者是朱熹,不过这个解释向来很有争议,后人多认为这首诗看不出什么同情怜悯的成分,纯粹是赞美,是庄姜嫁到卫国时卫国人拍马屁的诗。从解释的不同看起来,朱夫子也不是纯粹道学,相当有人情味儿——我也宁愿相信这是人民同情美而无子的王后所做的诗也不愿相信这是无聊文人拍新女主人的马屁写的应制歌。
就算不看诗中的生僻字,单从字面也很好理解这首诗赞美的是庄姜夫人的美丽——其实这首诗里多数的语句还是在写庄姜的出身和排场,真正的外貌描写不过是“硕人其颀,衣锦褧衣”这一句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段。
简单解释一下:“硕人”,原意是高大白胖的人,引申为美女,可见公元前七百多年的春秋时代,人们(至少是卫国的人们)喜欢高大丰满、皮肤白皙的美人,健康美还是比较吃香的。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女神雕像,无论哪一个都是高大丰腴、有着结实的臂膀、修长的双腿和一个圆润的小肚子——可见在人类的“先民”时期,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喜欢那种高大丰硕型的美女,可以说,其审美观是十分健康的。究其所以,还是“美与善相统一”的规则在起作用,先民时期的人们,受自然条件所限,寿命没有现在长,高大健硕的女人至少代表着健康、宜生养,所以,是“好”的,因此也就是美的。女人圆润丰满的身体,就如灌满浆的稻谷,代表了一种生命力,在与天地战斗、生命权得不到保障的岁月里,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人关于“美好”的想象呢?至于“白皙是美的”这个观念,千百年来一直被我们所承认;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正因其苍白的面容而被赞誉为“有圣处女一般的容貌”;十八世纪的法国贵妇,为了使自己变得更白,不惜往脸上涂抹诸如鳄鱼粪便这种恶心的东西。(黑皮肤也很美,是现代才有的审美观。近几十年,法国女人才流行起黝黑明亮的皮肤,就算巴黎没有海,也要拜托市长在塞纳河边铺上海边才有的细沙然后大家去晒太阳。)而在中国古代也是以白为美的,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中说:“……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多受精血而成胎者,其人生出必白……”可见,“白”是中国古代一贯千年的审美观——总之,高大,说明出身娇贵、吃得好、营养好;白皙,说明她不用去室外劳动,从不经风吹日晒,可以说,这是一种属于贵族的美,是一种贵族时尚,除非天生丽质,老百姓是追不起的。“硕人其颀”是说“这位高挑的美女身材真修长啊”,原来古人所谓的高大白胖,是要求凹凸有致,不止是一味的胖下去,还需要颀长优美才是好的;“衣锦褧衣”是说“她穿着锦帛织成的长斗篷”,这位庄姜夫人,不仅美,而且挺会穿,因为身材高,再穿个长斗篷,看起来就会格外修长。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段已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写美女的名句,意思是:手指像细草般柔软灵活,雪白的皮肤像凝脂一般光洁平滑,脖子像天牛的幼虫那样既白且长,牙齿像瓜子儿一样扁而整齐;她额头丰满眉毛弯弯,浅笑盈盈,还有两个酒窝,眼睛黑白分明顾盼生波——看看吧,令人惊叹吧?庄姜夫人几乎没有缺点啊!弯眉亮眼、皮肤雪白、额头丰满、长长脖子、牙齿整齐、手指滑腻……甚至还有俩酒窝……好事儿都让她赶上了,看来山东出美女所言非虚!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审美观好几千年其实并没有特别巨大的改变,除了皮肤白之外,黑白分明的大眼、长脖子等以上提到的优点我们现在仍然认为很美——以前我们认为樱桃小口是美的,后来西风东渐之后,国人也渐渐能接受大嘴之美了,这可能算是中国人审美观里比较强烈的一种变化,可是,《硕人》这首诗里并没有对嘴巴的描写,可能那时候的人不太注重嘴,只注重电眼吧?又或者庄姜夫人是个像朱丽亚·罗伯兹一样的大嘴?人们给她虚美隐恶了?无考。
在那种时代,女人想要在书里留名是件多么难的事,庄姜夫人以“色”走进了《诗经》,走进了《左传》,走进了朱夫子的研究论文等等等等一大批各朝各代好事者的著作里,也算个历史奇观吧。不管怎样,这个高个子美女已经袅袅婷婷地站在了黄河旁,带着她的绝世仙姿和悲情故事站在了字里行间,悠悠千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肤如凝脂,面如白玉
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古代描写女子美貌气质的诗句古诗摘抄大全
古代描写女子美貌气质的诗句古诗摘抄大全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柔桡轻曼,妩媚纤弱
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顾盼生辉,撩人心怀
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梨花一枝春带雨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貂婵拜月闭冰盘,佳丽忧民叹国残。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好风南来,轻摇纨扇。
何彼浓矣,华若桃李。
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
白居易有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前不觉得怎样,现在觉得幽美难言。桃花开得很早,现在却要等到其他的花都谢了,开得倦怠了才盛开,而且是开在山中,这份热闹中带着难言的收敛和沉静。这种态度于荷、兰并无出奇,换了桃花就难得了,好比歌宴后的丽人褪去浓妆,美得淡定心惊。 桃花本是早春的花,我记得往往是过了年不久,心思里那点节庆的气息还未凉透的时候,来到乡下做客,就看见田畈井头有桃花,风吹过一阵,落花似雨,便有些飘在水里。桃花总是这样淘气,连凋谢也要拼死热闹;或是远远的人家墙头透出一枝嫩红隔着新绿,娇艳可人;那不是我家的花,我也摘不到,可仍然那样高兴,竟说不出因由,也许中国人的骨子里有桃花般的香艳,所以见了两相亲。 桃花是乡气的,民间寻常百姓家,田畈村头遍地皆是,但也空灵清绝,谁说借着她遁不得桃源?像失意清醒之后的唐伯虎,在苏州桃花坞隐居,将自己的住地命名为“桃花庵”,从此不思功名,不恋富贵,卖文卖画为生,闲来在桃花树下对酒吟诗,自己也觉着美得不行,遂作《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失意才子诗歌放荡,虽有不得志的牢骚之意,但这牢骚借桃花发得漂亮,叫后人只见得唐才子的风雅,遮掩了他心里的酸楚。 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她静。桃花难言,往往是因为她不舍得收敛,艳得让人无所适从,无法评价。一不小心,那美变成了滥觞,俗得就好像听见一个村姑名叫桃花,你回眸一顾,却没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风景。 《桃夭》难写,因它几乎将女子的美写到极致,将汉语的炼字功力发挥到极致,几乎已不可能有超越原诗的解读了。一般人如果只读过三篇诗经,其中必有一篇“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把以“灼灼”状桃花之鲜,看作是思考千年也难易一字的佳构。 经常在睡前读上几篇诗经,觉得那音韵就是人类出世时的天籁,现在的作家怎样锻炼也难以企及的恰到极处,比如《桃夭》。思想古人是何其天真灿烂,就像一个孩子看见这天地间每一片叶子都是光耀明媚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许古人创作文句之初就是这样,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并不需大力咬文嚼字。所以今人反倒要艳羡那恰到极处的好。“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深刻到难以磨灭的地步,读这诗,甚至只是读起头这一句,已教人分辨不清,这艳得难舍难收的是桃花,还是那艳如桃花的女子。 想起一句话,是形容唐僧的:“他师徒四人立在殿下,那三人模糊,她眼里唯见他。大红的袈裟金光闪闪,掩不住他灼灼之华。”这“灼灼”二字形容男色也可。 我其实不喜欢,一个女子艳到如桃花的地步,那样会流于轻薄,尽管有时候连这轻薄也是非自愿的无可奈何,被人轻薄,被命运轻薄。男人也一样,过于艳丽了,就失了男儿本色。像《西游记》里这位人见人馋的御弟哥哥,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遇事优柔寡断是非不明,遇难则哭哭啼啼等人搭救,除了那一身上好白肉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好来,可惜我不是孙二娘,用不着他的肉来做包子。所以宁可喜欢孙悟空。 偶尔看看“莱卡好男儿”的选秀,台上男生一个个粉面朱唇,比女人还腼腆水嫩,想来龙阳、董贤之流也不过如此,直看得洒家一头冷汗。异军突起,叫我们做女人的如何不觉得危机四伏啊! 废话不多说,我们掉转马头,回来看《桃夭》。《桃夭》成诗于春秋时期,或者更早。这就不得不让我想起春秋时名动天下的美人——息妫。 (中) 息妫因美色而亡三国。跟她差不多时代,同等功力的还有人称“三国王后”的夏姬。夏姬跟息妫不同,她是对男人是来者不拒,名符其实的一代妖姬;息妫则太多身不由己,所以后人对她的态度有如西施,骂者有之,怜者亦有之。更传说她后来与息侯出逃,可惜不成功,自尽而已。息妫血溅之地,长满桃花,后人怜其命薄,建桃花夫人庙,尊她为“桃花夫人”。 可是桃花夫人绝不只是息妫一个。史册上的“桃花夫人”不胜枚举,红颜薄命的又何止她一个?当所有荣华富贵过眼烟云般散去,命运张开掌心公布最后的答案,也许所有的人都宁愿没有娇媚的容貌,只要能免去当世的苦楚,后世的嘲弄,大家都宁愿自己是不起眼的普通人。 可惜,谁是先知?在开始的时候,就无比冷静地回望这一生? 是否,在息妫嫁时也有人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我想是更贵族式的赞歌,像《何彼浓矣》或是《硕人》,她享受不到平实的祝福,也许注定就不是那种宜室宜家的女子。幸福只是天花乱坠的幻觉,被包裹好的花束,看不到根已腐烂。 “桃夭”这枝桃花,不是唐朝开在城南那一朵要命的桃花。不会有一个男子因为一个女子在桃花树下的一笑而魂不守舍,不会有一个女子因为一个男子的一首诗二十八个字而伤恸至死。“桃夭”没有艳情小说的气息,她清正飞扬,自是桃花艳在庭院,映着日影,那样安娴。她唱女子,先是“灼灼其华”的初嫁,然后是“有蕡其实”的成熟持家,最后是“其叶蓁蓁”多子多孙的完满。虽然俗了,可也透了,这才是一个女子因循的道路,也是世间女子正常的人生轨迹。 《桃夭》明写女子的容颜,实赞女子品行出众。自古以来,人们对女子的要求就不只美貌而已,女子光有美貌是要受人质疑的。多数时候,人们认同一个女子的品行更胜一些外在的东西。正因如此,齐宣王才会纳钟无盐为王后。 一个好的的女人,要贤良淑德,看起来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要心无别念,不会在外面招蜂引蝶;她自然还要宜其家室,多子多男;她甚至还要善于处理家族内部的关系,不会挑拨离间多嘴多舌。这样的女子,比如红楼里的薛宝钗。其实从社会的角度看,确实宝瘥是比黛玉适合做一个大家族的少奶奶,有这么多心思和责任,哪有空叹息薄命?黛玉作《桃花行》,叹“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而宝钗作《临江仙》,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野心不掩,豪气不减,等闲男子也比不过。难怪黛玉早夭,而她咬着牙活下来。宝钗所不适合的只是做宝玉的妻子。假如换一个世俗志气的男人,说不定怎样登对! 性格决定命运呐! 诗经的第一篇是《关雎》,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与她结为夫妻。第二篇《葛覃》,写女子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写她的勤、俭、孝、敬。第三篇《卷耳》,写丈夫远役,妻子思念。第四篇《樛木》贺人新婚,祝新郎福禄双全。第五篇《螽斯》,祝贺人多生子女。第六篇,即《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诗三百的前六篇,地位不可谓不重。它们写了恋爱,结婚,夫妻离别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可以说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问题都谈到了。开卷头几篇无一例外是写婚姻家庭问题的,这就很奇怪了!不论是谁编辑的“诗三百”,不论孔子是删诗了、还是整理诗了,抑或是为“诗三百”作了些正乐的工作,都不容置疑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前人是十分重视婚姻和家庭问题的。 这是有深刻的历史成因的。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的力量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当然希望家庭和睦、家族团结兴盛。娶亲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在那个时代,新人懂得操持祭祀也非常重要,是做女子的无上美德。 对统治者来说,“宜家”一样重要,甚至牵涉到国计民生。社会的安定很多时候有赖于每个家庭单位的和睦。妻贤夫少祸。每个小家子安定了,民心也就安定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才好做。听古乐唯恐卧,听郑卫之音而不知倦的魏文侯有一段名言,说得很为透辟。他说:“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上承宗庙,下启子孙,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宜家”是为了“宜国”。在统治者眼里,宜家”与“宜国”原本是一回事,当然被看得十分重要了。 ——听起来十分沉重,属于我们这代人不愿意多深思的问题。不过,我等女子,如果真有桃花岛主黄药师那样绝品的男人做伴,有个私人领地桃花岛,那么“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倒也是个不坏的选择。 我世俗得无药可救,我承认。选自《思无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94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乐婉: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