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唐诗中的25个典故,涨知识

望月砂 2023-07-22 21:53:30

1.【桃源】【武陵源】【避秦】

【释义】

晋陶潜作《桃花源记》,谓有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见秦时避乱者的后裔居其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渔人出洞归,后再往寻找,遂迷不复得路。后遂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例句】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唐·杜 甫 北征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唐·韩 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唐·王 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2.【云雨】【巫山神女】【阳台梦】

【释义】

《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 ’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 ’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因用“云雨”指男女欢会。唐·刘禹锡《巫山神女庙》诗:“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宋·晏几道《河满子》词:“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红楼梦》第六回:“说到云雨私情,羞得袭人掩面伏身而笑。”

【例句】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唐·李 贺 湘妃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唐·李 白 捣衣篇

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唐·窦 巩 宫人斜

3.【秦楼】【弄玉】【萧史】

【释义】

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事见汉·刘向 《列仙传》。南朝梁沉约 《修竹弹甘蕉文》:“ 巫岫敛云,秦楼开照。”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南唐·李煜《谢新恩》词:“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凤生以为可动,朗吟一诗道:‘几回空度可怜宵,谁道秦楼有玉箫 ’”郑泽《横塘》诗:“江渚琵琶音已断,秦楼箫凤去无端。”

【例句】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唐·骆宾王 帝京篇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唐·李 贺 天上谣

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唐·元 稹 会真诗三十韵

4.【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寡和】

【释义】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以阳春白雪泛指高雅的曲子,而下里巴人泛指俗调。

【例句】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唐·李 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一本此下有院内二字)诸学士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唐·韦应物 简卢陟

铮鏦闻郢唱,次第发巴音。唐·韦 庄 三用韵

5.【蓬莱】【三山】【瀛洲】

【释义】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宋·陈师道《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蓬莱。”明·王錂《春芜记·说剑》:“他本蓬莱仙种,偶然寄迹人间。”

【例句】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李商隐 无题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唐·李商隐 无题四首之一

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唐·白居易 海漫漫

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唐·许 浑 学仙二首

6.【商山】【四皓】【紫芝歌】

【释义】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亦名商岭、商阪、地肺山、楚山。地形险阻,景色幽胜。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避秦乱,隐商山,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作歌曰:“漠漠商洛,深谷威夷。晔晔紫芝,可以疗饥。皇农邈远,余将安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晋·陶潜《桃花源诗》:“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唐·王湋《送王闰》诗:“江芜连梦泽,楚雪入商山。”

【例句】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唐·杜 甫 洗兵马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唐·张志和 渔父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唐·杜 甫 昔游

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唐·钱 起 题玉山村叟屋壁

7.【折桂】【丹桂】【郤诜第】

【释义】

《晋书·郤诜传》:“﹝武帝﹞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以“丹桂”比喻秀拔的人才。以“桂林一枝”喻登科及第。《宋史·窦禹钧传》:“﹝窦仪﹞弟俨、侃、称、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例句】

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矶。唐·韦 庄 鄠杜旧居二首

名登郤诜第,身著老莱衣。唐·岑 参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枝。唐·罗 隐 和禅月大师见赠

红尘偶别迷前事,丹桂相倾愧后徒。唐·罗 隐 寄徐济进士

8.【谢朓】【小谢】【谢宣城】

【释义】

南朝齐谢朓,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善为诗,后常以指有文才的人。

【例句】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唐·李 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唐·陆龟蒙 怀宛陵旧游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唐·李 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9.【沧浪】【濯足】【濯缨】

【释义】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例句】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唐·李 白 送储邕之武昌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唐·杜 甫 北游

色阻金印大,兴含沧浪清。唐·杜 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唐·李 白 沐浴子

10.【渊明】【陶令】【靖节】

【释义】

陶潜一名渊明,东晋大诗人。字元亮,私谥靖节徵士。渊明为彭泽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后遂借指欲作归隐之计的县令。

【例句】

借问陶渊明,何物号忘忧。唐·李群玉 雨夜呈长官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唐·李 白 赠崔秋浦三首之一

稍觉渊明归思远,东皋月出片云还。唐·钱 起 题张蓝田讼堂

11.【莼羹鲈脍】【思鲈】【季鹰鱼】

【释义】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唐·杜牧《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冻醪元亮秫,寒鲙季鹰鱼。”前蜀·韦庄《桐庐县作》诗:“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

【例句】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唐·杜 甫 洗兵马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唐·李 白 秋下荆门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唐·赵 嘏 江亭晚望

12.【三径】【蒋诩径】【二仲】

【释义】

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唐·蒋防《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宋·苏轼《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

【例句】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唐·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徒闻蒋生径,尔去谁相携。唐·岑 参 沣头送蒋侯

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唐·杜 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13.【三献】【怀玉】【卞和】

【释义】

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唐·刘长卿《落第赠杨侍御赴范阳》诗:“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唐·贾岛《古意》诗:“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宋·曾巩《送程殿丞还朝》诗:“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例句】

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唐·骆宾王 畴昔篇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唐·贾 岛 古意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唐·卢 僎 途中口号

14.【鹤归华表】【辽东鹤】【丁令威】

【释义】

晋·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唐·白居易《池鹤》诗之二:“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明·高启《空明道人诗》:“于今定非死,飞游去何许,海上几秋风,谁传令威语 ”

【例句】

辽鹤虚空语,冥鸿未易亲。唐·罗 隐 期徐道者不至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唐·白居易 池鹤二首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唐·李商隐 喜雪

15.【磻溪叟】【非熊兆】【钓川】

【释义】

磻溪。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传说为周吕尚未遇文王时垂钓处。又《六韬·文师》载:文王将往渭水边打猎,行前占卜,卜辞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后果见太公坐渭水边垂钓,与之语而大悦,遂同车而归,拜为师。古熊罴连称,后遂以“非熊兆”为姜太公代称,以“非熊兆”指隐士将被起用的预兆。唐 李白 《大猎赋》:“载非熊于渭滨。”宋·陆游 《雨中卧病有感》诗:“非熊老子不复见,谁吊遗魂清渭滨。”明·汤显祖《紫钗记·高宴飞书》:“非熊奇貌,卧龙风调,绿鬓朱颜荣耀。”

【例句】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唐·韩 愈 叉鱼招张功曹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唐·高 适 金城北楼

钓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贤。唐·沈佺期 钓竿篇

16.【埋剑】【射斗牛】【张雷】

【释义】

《晋书·张华传》载,张华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雷焕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豫章丰城,因命雷为丰城令访察其物。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剑”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以“射斗牛”比喻人的志气超迈或才华英发。唐沉佺期《移禁司刑》诗:“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唐·杜甫《秦州见敕目除薛三璩毕四曜兼述索居》诗:“掘狱知埋剑,提刀见发硎。”分门集注引梅尧臣注:“喻薛毕二子几年埋没,今始奋发。”

【例句】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唐·李 白 梁甫吟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唐·宋之问 送杜审言

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唐·刘希夷 将军行

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唐·钱 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17.【骢马】【避骢】【乘骢】

【释义】

《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以“避骢马”指回避侍御史。唐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明·徐渭 《祭张御史母》:“爰对大廷,宠命首仙凫之选;入班兰省,行人避骢马之鞭。”亦省作“ 避骢 ”、“ 避马 ”。唐·白居易《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唐·王维《为人祭某官文》:“时无冤人,路多避马。”元·萨都剌《送佥事王君实之淮东》诗:“淮上有官皆避马,竹西无处不题诗。”明·何景明《送李体仁按云南》诗:“九霄看凤下,万里避骢行。”

【例句】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唐·高 适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果乘骢马发嚣书,复道郎官禀纶诰。唐·骆宾王 畴昔篇

骢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猜。唐·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18.【乘兴】【访戴】【剡溪兴】

【释义】

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后因以“剡溪兴”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的兴致。称访友为“访戴”。宋·苏轼《题永叔会老堂》诗:“乘兴不辞千里远,放怀还喜一樽同。”陈毅《游柏林失不雷河》诗:“临流乘兴,不惧归迟。”

【例句】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唐·杜 甫 卜居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唐·李 白 望月有怀

踏雪偶因寻戴客,论文还比聚星人。唐·韦 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19.【抟鹏】【图南】【九万风】

【释义】

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以“抟鹏”喻有大志者。唐·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鹍鹏。”明·高启 《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陈去病《恻恻》诗:“图南此去舒长翮,逐北何年奏凯歌。”

【例句】

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唐·崔 涂 喜友人及第

骥蹄初蹑景,鹏翅欲抟扶。唐·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归来权可取,九万一朝抟。唐·杜 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20.【五马】

【释义】

《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因借指太守的车驾,或代指太守。唐·钱起《送张中丞赴桂州》诗:“云衢降五马,林木引双旌。”宋·梅尧臣《送胥太傅湖州倅》诗:“不羡乘五马,却逢罗敷羞。”

【例句】

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唐·韩 愈 郴州祈雨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唐·李 白 子夜吴歌春歌

野寺江城近,双旌五马过。唐·李嘉祐 奉陪韦润州游鹤林寺

21.【采薇】【夷齐】【首阳】

【释义】

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叩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采薇”指归隐。其歌称《采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采薇操》,亦省称《采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采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采薇何足多慕乎 ”唐·王维《送别》诗:“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宋·王禹称《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清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采薇》。”

【例句】

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唐·秦 系 献薛仆射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唐·王 维 偶然作六首

数岁白云里,与君同采薇。唐·钱 起 忆山中寄旧友

22.【相如】【长卿】【马卿】

【释义】

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字长卿。相如未遇时家徒四壁,后为武帝所赏识,以辞赋名世。诗文中常用以为典,简称“相如”“马卿”“长卿”。晋·葛洪《抱朴子·论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长卿壁立之贫,腹怀翳桑绝粮之馁。” 唐·高适《酬裴秀才》诗:“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宋·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胡不学长卿,预作封禅词。”

【例句】

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唐·骆宾王 帝京篇

颜色年年谢,相如赋岂工。唐·皇甫冉 婕妤怨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唐·李 白 赠张相镐二首

23.【长沙傅】【长沙谪】【贾生谪】

【释义】

指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唐·宋之问《新年作》诗:“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唐·张九龄《咏史》:“轻既长沙傅,重亦边郡徙。”亦省作“长沙 ”。元·张养浩《沉醉东风》曲:“万言策长沙不还,《六韬》书云梦空叹。”

【例句】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唐·王 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唐·刘长卿 新年作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唐·刘长卿 听笛歌

24.【凤池】【凤沼】【丹凤池】

【释义】

禁苑中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晋书·荀勖传》:“ 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怅。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南朝梁·范云 《古意赠王中书》诗:“摄官青琐闼,遥望凤凰池。”

又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唐·刘禹锡《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五驱龙虎节,一入凤凰池。”《冷庐杂识·进士归班》引宋危稹 《妇叹》诗:“记得萧郎登第时,谓言即入凤凰池。”

【例句】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唐·杜 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唐·贾 至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可惜登临佳丽地,羽仪须去凤池游。唐·杜 牧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

25.【倒载】【山公醉】

【释义】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 。举鞭问葛彊:何如并州儿 ’”后以“醉倒山公”“倒载”“接 倒”形容酒醉。(按:白接 ,以白鹭羽为饰的帽子。)宋·辛弃疾《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词:“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例句】

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 。唐·李 白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唐·岑 参 登凉州尹台寺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唐·李 白 襄阳歌

各种典故

各种典故大全

各种典故大全,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典故是汉语的精华、文明的积淀,文化的瑰宝和智慧的结晶,璀璨夺目,蔚为壮观。以下分享各种典故大全,一起来看看。

各种典故1 1、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2、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1、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各种典故2 1、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典故】出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意思是,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爆发。

2、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典故】出自《庄子》外篇 《天地》,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意思是,乐器是有声音的,但是你不去敲打不会鸣响。比喻事物要有外力才能回应

3、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典故】出自明代刘基《拟连珠》,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是以宴安日久诘戎兵,而听者忽忽;老成人丧语典形,而闻者嗤嗤。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

4、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典故】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叙录》,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意思是,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5、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

【典故】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诚实》,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意思是,说实在话、办实在事、做实在人,就没有不被人信服的道理。

6、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典故】出自宋代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意思是,安好枕头,铺好锦被,今夜或许能在梦中趁着月明而渡江过湖,与好友会晤。

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典故】出自先秦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意思是,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典故】出自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当为秋霜,无为槛羊。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典故】出自《论语》,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孔子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不愁没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10、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典故】出自《论语 系辞》第十二篇,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意思是,孔子说:祐是扶助的意思,上天所扶助的是能顺大道的规范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履守诚信,而思处处合顺于大道的规范,又能崇尚贤能的人,所以犹如从上天祐助他,如是完全吉利而没有不吉利的了。

1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典故】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意思是,节俭是一种大的德行.奢侈是一种大的罪恶。

13、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典故】出自《警世通言·卷二十五》,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意思是,常常在有家产的`日子想到今后可能无家产,不要等到破产以后再来回忆当初有家产时的景况。

14、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

【典故】出自成吉思汗,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意思是,要勇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事情终究会成功。

15、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意思是,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形容雄才大略,指挥若定。比喻很有才智的人无需上阵,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战略部署,就能够让事情获得成功 。

各种典故31、 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 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 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 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 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 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 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 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 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 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 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 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 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 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 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 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 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 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 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 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 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 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 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 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 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 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 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 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32、 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

33、 毛遂自荐: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34、 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破除资历辈分等。

35、 荆轲刺秦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36、 叶公好龙:言行脱节、自取其咎等。

37、 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

38、 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可恶与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

39、 项羽、刘邦鸿门宴: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40、 刘邦约法三章: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41、 韩信受胯下之辱:胸怀远大、大勇若怯、不计一时得失等。

42、 萧何追韩信:珍视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43、 张良与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44、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

45、 司马迁撰《史记》: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46、 苏武牧羊: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能屈等。

47、 马援马革裹尸: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48、 班超出使西域: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49、 董宣强项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坚持原则、冒死抗争等。

50、 孔融让梨: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51、 曹孟德老骥伏枥: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52、 曹植七步成诗:不可同室相残以及奇才急智等。

53、 曹冲称象:少年英才、聪明过人以及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54、 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

55、 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56、 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

57、 周处除“三害”: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58、 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

59、 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60、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

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1、《锦瑟》——唐代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2、《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译文: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译文: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4、《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典故是:持节云中,指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匈奴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魏尚被文帝贬官,汉文帝派遣冯唐“持节”赦免他的罪过,使其重任云中郡太守。

5、《野望》——唐代王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典故是: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91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