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摸魚儿》

健康管理师 2023-07-22 20:52:32

《摸魚儿 望东风岸边摇树》作者:大宋(宋春锁)望东风,岸边摇柳,依稀莺燕鸣树。

皇城新雨声声紧,归客欲寻归路。

惆怅处,莫不是,匆匆雁影匆匆度。

细听脚步。

望万里云天,柔光似水,日暮未能住。

长亭外,忽有佳宾细语。翩翩如醉歌舞。

飞花流水沧桑事,荒废几多朝暮。

听鹳鹭。月波冷,星星如火今如许。

芬芳盈户。

叹梦里篱园,红梅竞艳,一任万花妒。

《摸魚儿 西天目山禅源寺》作者:不易吟者倚双峰、昭明旭日,青山四面环抱。

坐观云海收华露,还见绿溪清绕。

迎破晓。接飞瀑、金光闪处珍珠耀。

东君初照。

有古木参天,森森华盖,树隐大山靠。

山应记,晋创开山法号,绵延唐宋兴造。

盛依天目成名寺,屡毁屡修精妙。

曾避扰。聚烽火、周公演讲人称好。

又观新貌。

望亮瓦红墙,辉煌庙宇,钟鼓伴僧老。

《摸魚儿 腊八粥》作者:元宝旭阳升、朝霞千丈,清晨云彩丝挂。

霜花依旧晶莹灿,装点江山如画。

檐上瓦,坠玉柱、百支利剑尖朝下,

心惊肉怕。

想腊八如年,闻香宝粥,寻料走车马。

孩提岁,总有邻居大姐,操持年节休假。

食堂购得红精米,枣豆皆从公社。

不算卦。万事备、尽邀老少来家舍。

共聊佳话。

叹往日烟云,而今世界,何处再同雅

《摸魚儿 叹时光》作者:那兰叹时光,匆匆如水,裹挟往事归去。

兜兜转转皆过客,无奈空添愁绪。

曾几许,叹宿命,任凭岁月风和雨。

人生苦旅,冷眼看红尘。

沿途跌宕,多少不得已。

迎秋暮,虽是蹒跚步履。初心又被提起。

退闲自在趋佳境,挚友相携成趣。

学宋律,习唐韵,微屏频撰桑榆曲。

今说旧遇,寄情暖胸怀。

明谈新景,潇洒众翁妪。

《摸魚儿 了生缘》作者:青芝闲人了生缘、 心经般若,波罗涅槃甘露。

夕阳落照浮云远,霞岫横空游雾。

施六度。禁不过、欢娱逐乐华年误。

萦心东土。

且别梦依稀,人生如寄,回首成千古。

君知否 陌路寒心缕缕。穷途傲骨无数。

严霜衰草枫林晚,凌雪残梅花吐。

今再赋。同斟酌、千愁一醉方消去。

千言万语。

任无限羁情,高歌把酒,忘却相思苦。

《摸魚儿 思乡》作者:百花园夜深沉,月昏星暗,山林迷罩纱雾。

临窗凝望茫茫岭,游子心归乡土。

风劲舞,云雾散、月明映照弯弯路。

思乡最苦。

盼岁尾年终,舟通路畅,不把行程误。

人长久,往事时时回顾,乡情心底留住。

天涯海角同观月,托月寄情倾诉。

难细数。腊八节,搜词列句填诗赋。

深情永驻。

看字里行间,饱含真意,春节再相处。

《摸魚儿 冷风吹败荷衰柳》作者:秋流满江冷风吹、败荷衰柳,西塘萧瑟秋暮。

疏篱草乱凋残韵,荒径叶飞风舞。

霞落处。笼暮色、寒鸦几点栖山树。

寒溪小路。

望月挂疏桐,朦胧星暗,月落几家户。

清幽院,闲自庭廊慢步。轻拂霜月风露。

人生何事心如意,常把韶光空度。

风不语。任吹过、飞花有泪牵风雨。

芳心低诉。

桂子落秋思,柔情缕缕,独立月阶伫。

《摸魚儿 孤杖》作者:老聃廪秋心、野枫流景,烟岚云雾溪响。

轻盈斜影修篁旷,神魄气清时往。

溪水淌。欲寄语、文辞魂度琴轩朗。

胸膺开敞。

感悟解弦情,叶飞霜地,才气酒泉养。

飞鸿远,轻叙离愁费讲。徒然颜貌仓恍。

鬓霜飘散叹嗟逝,孤寂诗词凄惘。

望慕向。托思映、烛红锦帐人香亮。

苦煎意怅。

触境伴游魂,笔萦盼念,归处倚笻杖。

《摸魚儿 无题》作者:云水禅心雪花飞、翩翩如蝶,何堪风朔呼啸。

斜飘横舞无声落,忽复东穿西跳。

无尽了。晚未歇、扮天妆地如纱缟。

银姿玉貌。

看树树琼枝,梅凝晶蕊,一夜白头老。

沧桑叹,不觉时临岁杪。曾经风雪多少。

离愁别怨平常事,心结千千谁晓。

飞绪绕。悲霜发、多情总为无情恼。

庭前雪扫。

愿倦客天涯,归途风顺,佳节返乡早。

《摸魚儿 无题》作者:鸿雁历新元,天涯游子,旧愁新恨抛掷。

孤鸿断雁招行客,振翅理毛舒羽。

归飞急,争朝夕,个中滋味情难已。

怅然若失:

待极目乡关,重山叠嶂,只影遁无迹。

云缝隙,旭日霞辉横溢,炊烟袅袅堪画。

清溪径幽流光赤,犬吠鸡啼沉寂。

禽群食,畜散息,老房破屋洞仙宅。

何曾熟悉

有沃野良田,垅云舒缓,乘兴谱新律。

《摸魚儿 梅花泪》作者:Iily已冬深、北风萧瑟,玲珑玉蕊孤伫。

凌寒枉自朝天阙,雪压云妆娇楚。

怜爱处,恰便是、何人能解争春语。

踈狂郁诉。

奈玄鸟夺声,仓庚添戏,空剩潇湘路。

仲阳后,休待芳期留住。衔霜历尽凄苦。

穷阴相伴冰洁骨,不料琼花还妒。

谁念顾,锦绣影、尘缘凉薄红颜负。

题诗寄汝,

怜胜景无常,离歌当唱,余岁暗魂去。

《摸魚儿 冬日与天鹅东湖相约》作者:上善若水夜东湖、寒风疏柳,依稀雪影沙浦。

冬临丽水平如镜,招惹天鹅云聚。

堪爱处。却是那、一川月色莲花素。

轻偎无语。

任玉镜为床,夜空为被,梦里相思吐。

晨曦沐,携手湖边漫步。仙姿谁不生慕。

不知何处人攒动,倩影翩然飞去。

挥白羽。歌声越、晴空刹那仙人舞。

痴迷如许。

便岁岁年年,魂牵万里,归计恐迟暮。

《摸鱼儿》(辛弃疾)全诗翻译赏析

摸鱼儿
辛弃疾
系列:关于爱情的经典古诗词大全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慇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1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2消 :经受

3落红:落花

4算只有慇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慇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5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6脉脉:绵长深厚貌。

7君:指善妒之人。

8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9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背景

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他的同事王正之在小山亭为他设宴饯行,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句意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著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慇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陈皇后再度承宠。事实上,《长门赋》并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书上也没有陈皇后被废后复得宠幸的记载。

正如《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脉脉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词人似为陈皇后而伤感,其实是为自己伤感。

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辛弃疾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不免对它痛惜、失望。在词的上片,春的离去,实际上喻指国家的败落。他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但国势却如残春,风雨飘摇。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可是事与愿违,眼见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异常苦痛、矛盾。

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痛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哀叹自己遭受小人妒忌,无法大展宏图的悲惨命运。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杨玉环、赵飞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个是唐玄宗的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安史乱中被缢死马嵬坡下;一个是汉成帝宠极一时的皇后,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后自杀。

词人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此刻正与同事一道饮酒话别。在这闲暇之时,他的愁,依然是家国之愁、命运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闲愁最苦」,才说道,不要去倚靠高楼,否则会看见斜阳坠落烟柳中,令人伤心断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望江南》);「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北宋柳永《蝶恋花》)……从这些词中,读者可以想见:靠著高楼,会看见一点点下坠的残阳、苍茫迷濛的江水、轻烟笼罩的垂柳。这些都会令人伤悲。所以,辛弃疾说「休去倚危楼」,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国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经太多太多了。
赏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像征著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quot;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像"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已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 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像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摸鱼儿元好问原文及翻译

原文: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注释:

《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
识(zhì):标志。
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无宫商:不协音律。
直教:竟使。许:随从。
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招魂”二句: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招魂楚些(suò):《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暗啼:一作“自啼”。
“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骚人:诗人。

摸鱼儿·东皋寓居原文_翻译及赏析

买陂塘、镟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宋代·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摸鱼儿·东皋寓居买陂塘、镟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宋词三百首, 写景, 田园抒怀 注释 ⑴东皋寓居:词题。东皋指晁补之晚年居住的金乡(今属山东)归来园。
⑵陂(bēi)塘:池塘。镟:很快,不久。
⑶依稀:好像是。
⑷嘉雨:一场好雨。
⑸沙觜(zuǐ):从水中突出和陆地相连的沙滩。
⑹渚(zhǔ):水中的小洲(岛)。
⑺翠幄(wò):绿色的帐子。这里指杨柳。
⑻柔茵:柔软的褥子。这里指草地。藉:铺垫。
⑼青绫被:汉朝时,尚书郎值夜班,官家给青缣白绫被褥使用。
⑽金闺:汉朝宫门的名称,又叫金马门,是学士们著作和草拟文稿的地方。此指朝廷。晁补之曾做过校书郎、著作佐郎这样的官。
⑾“儒冠曾把身误”:说读书、做官耽误了自己。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有“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句子,这里是借用。
⑿弓刀千骑( jì):说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侍从很多。邵平瓜圃:邵平是秦朝的官员。秦朝灭亡后,他就做老百姓,在城外种瓜。
⒀觑(qù):细看。
⒁“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说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鬓发已经白了不少。青镜:古代镜子多用青铜制成,故称青镜。星星:指头发花白的样子。如许:这么多。
⒂浪语:空话,废话。
⒃“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说像班超那样,虽然做了高官,回归故乡时已经年岁老大,有些晚了。汉朝班超少年有大志,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封了侯,在外30多年,回到京城洛阳时已经70多岁,不久便死了。迟暮,晚年,此指归来已晚。 赏析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冲淡平和 ,闲适宁静的风景画: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山绿水。东皋新雨,草木葱茏,山间溪水的涨痕清晰可辨,沙州上聚集着白鹭、鸥鸟,一片静穆明净的景色 。 开头,“买陂塘、镟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买到池塘,在岸边栽上杨柳,看上去好似淮岸江边,风光极为秀美。“沙觜”,沙嘴,即突出在水中的沙洲。“翠幄”,绿色的帐幕,指池岸边的垂柳。“柔茵”,软草。“东皋”句以下九句是说,刚下过雨,鹭、鸥在池塘中间的沙洲上聚集,很是好看;池岸边的垂柳,遮住了天空;池塘四周,绿草如茵。作者一个人,坐在池塘边上,自斟自饮。描写了田园优美恬静、爽朗明快的风光。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此美景由衷的喜爱,从而,衬托出他洁身自好的情怀。“东皋嘉雨新痕涨”、“一川夜月光流渚”,均系作者从心底深处有感而发的佳句。 然而其中最令人神往的 ,莫过于满山明月映照着溪流 ,将那一川溪水与点点沙洲裹上了一层银装 。以“ 一川”形容夜月,可见月色朗洁,清辉遍照。“光流渚”三字则将宁谧的月色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浑然一体,那滔滔汩汩流动着的,难以辩识那是溪水还是月光。完全是一幅动静谐和的山中月夜图。面对着此景,词人翩然起舞,头上是浓绿的树幕,脚底有如茵的柔草,偌大的世界好象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尽情地领略这池塘月色 ,酒尽了还不忍离开。词之上片,寓情于景 。表现了归隐的乐趣。绘色绘影的描写中,可见到作者“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的高超艺术表现力 。词中用了由大及细 ,由抽象到具体的写法,先说园内景色如淮岸湘浦,是大处落墨,总述全貌 。接着写雨至水涨,鸥鹭悠闲,是水边常见景物,但已见其明丽清幽。最后以“堪爱处”、“最好是”引出野居幽栖的最佳景象。

下片抒情。“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青绫被,汉代制度规定,尚书郎值夜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或锦被。这里用来代表做官时的物质享受。金闺,金马门的别称。江淹《别赋》:“金闺之诸彦。”李善注:“金闺,金马门也。”这里泛指朝廷。儒冠,指读书人。杜甫《奉赠韦左丈二十二韵》:“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这三句是说不要留恋过去的仕宦生涯,读书做官是耽误了自己。“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弓刀千骑,指地方官手下佩带武器的卫队。邵平:秦时人,曾被封为东陵侯。秦亡,在长安城东种瓜,瓜有五色,味很甜美。世称东陵瓜。这三句是说自己曾做过地方官,但仍一事无成,反而因做官而使田园荒芜。“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觑,细观。青镜,青铜镜。细看镜中鬓发,已经是两鬓花白了。

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的代表作,作于晁氏贬谪回乡后居于东山“归去来园”时。词中不仅描写了园中胜景,而且抒发全词借议论抒怀,情真意挚、气势豪迈、连用典故而能流转自如、一气贯注。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937篇诗文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宋代·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宋代 : 袁去华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宋词三百首, 写景, 离别, 抒情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二人皆北去。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宋代·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兰陵王·丙子送春

宋代 : 刘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二人皆北去。苏堤尽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二人皆北去。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宋词三百首, 婉约, 豪放, 送别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宋代·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宋词三百首, 写景抒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90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