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年味绘本故事】熬年守岁(平平安安过大年)

艾灸师小爱 2023-07-22 20:34:12

每晚8点哄孩子入睡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免费收听更多睡前故事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亲爱的宝贝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儿童故事集汇,我是你们的婷姐姐。今天我们要听的儿童故事是《熬年守岁》!

故事导读:大年三十,因是“月穷岁尽之日”,故叫“除夕”。除夕之夜,南北习俗不尽相同,北方以包饺子为特色,南方以吃汤圆为“主打歌”。包饺子、吃汤圆,都要熬夜守岁。除夕守岁这一习俗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可谓历史悠久。《熬年守岁》故事讲述的是“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守候新岁,既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到来寄予美好希望之意,寄托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诉求。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zhì),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呀,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都是在天黑以后出没,在鸡鸣破晓时返回山林。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子,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再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然后一家人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通宵守夜;这就是除夕夜“熬年守岁”。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

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收获,只好啃些芝麻杆来充饥。

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快快返回了。

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向邻里亲友见面道喜……这就是“拜年”。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也渐渐对年兽放松了警惕,不再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不再封住前后门、围在一起守岁,而是和平常一样正常生活。

可是有一年的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

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孩子也幸免于难,他们在院子里点了一堆竹子玩耍,火光通红,燃烧的竹子“啪啪”地爆响。

原来年兽转到这时,看见那红彤彤的火光,听到那啪啪的爆响,吓得马上掉头逃走了。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于是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再也不敢来了。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除夕守岁,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也是龙的传人的共同记忆。唯有共同记忆历久弥新,中国文化的根才能扎牢一方水土,中国文化的魂才能永驻中国人的心田。文化的根、魂生机盎然,中国文化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版权说明:故事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联系文字、音频系儿童故事集汇发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89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