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李清照: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凌泉 2023-07-22 18:27:36

《李清照: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千年前的宋朝,孕育了一位清丽的女子,她好似不属于这人间,却在红尘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她在青史上为女子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也让后生心中再无法对她忘怀。

她被称作“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婉约清新,就像潺潺流水,山间的清泉,缓缓流入人们心中,那碧波荡漾的涟漪在心中徜徉开来,是一种幽远美好的静谧享受,即便千年后的今时今日,依旧有人为她的词倾倒。

这世间的所有在她心中,都成了胸中点墨,只寥寥数语就能够引人入胜,带你进入到那个她亲手编织的意境,跳脱不开。

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李清照。

纵观宋代的文坛,文人墨客不胜枚举,那是个文化鼎盛的时代,可她身为女子,却能与那些男子并驾齐驱,可见,她的文采定是“巾帼不让须眉”。

她,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呢

这人世间的烟火气,她要得;诗词歌赋,她也要得。

她遗世独立,即便命途多舛,她依旧不改初心,始终如一坚守着自己的本心。

她的词中确曾有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怆然悲凉,但她的心中,至始至终还是那个“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小女孩儿。

1.

“仲春之月,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玄鸟至,雷发声,始电。”

齐州。章丘。明水。时为大宋王朝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二月初五。

残冬褪尽,春意盎然,人间用万物萌动的暖意迎接了她,一个粉嫩的小婴儿。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父亲从王摩诘诗中撷字为她取名李清照,视她如珍如宝。

彼时莺飞草长,陌上行人如织。万物苏醒,开始生命的轮回,花开花落,姿态万千。

她带着春意而来,仿若从她的出生,就注定了她该要走的路。

周岁时抓周,独她一女孩子偏生抓了笔墨,众人道是偶然,便又重新颠倒顺序,再叫她来抓,不想还是一样。

想来她这一生,便是为了诗词而来的。

胜在她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对她的教育又格外开明,不止禁于她做些女孩子家才会做的事,单单是先生便也为她请得。更遑论书籍,自是可着她读便罢。

清照幼时母亲便因生下她损耗太多,撒手而去了,她虽时时幻想母亲的样子,但她心底早有了结果,她想母亲的性子定是洁白皎然的,如涓涓清泉,而这些都在她的生命里流淌延续。

父亲续弦为她娶的继母竟意外满足了她所有对母亲的幻想,因而少女时期的她,尽是一片安然喜乐的时光。

她素喜饮酒,像很多往昔的诗人,一样的喜欢饮酒。

她一次外出游玩,也许是酒喝得多了些,竟有些醉了,不知不觉竟与婢女误行至藕花深处,看着周边的景致,借着微醺的酒意,当即作诗一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归家时兴起,便拿了这诗去父亲面前给父亲作评,父亲看罢,直拍手叫好,当即忽略了她饮酒这事而是为她的才情倾倒,也为自己有这样的女儿骄傲,从此后更对她的学业有了颇为深入的期许,给她请了资历更深的先生悉心教导,不敢再有半丝懈怠。

年少时的她,才情已然卓绝非凡,天赋异禀,而她又何其幸运有一个开明的父亲,愿意去由着她的性子成长,并给予她一定的支持,这为她往后的文学造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只是身为女子,有这样的天赋才情,可能注定就是要经受一些与常人不同的命运。

2.

这命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转折了呢

也许是从第一次见到赵明诚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相国寺的初见,她早已芳心暗许,就好像两个久别重逢的故人,那种灵魂相通,无以言说的默契,一个眼神,就确定是他了。

再见时是在家中的庭院,她正与丫鬟荡着秋千,心上人突然造访,她也似其他的小女子那样娇羞,矜持得匆忙跑开,还要偷偷回看,“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缘分本就是天定的,二人毫无悬念的喜结连理。

婚后虽日子清苦,但二人却并未如何觉得。

清贫素俭,箪食瓢饮,也不改其乐。

他们琴瑟和鸣,如胶似漆,赌书泼茶,只晓得钻研金石碑刻,古董字画,自得其乐,快意人生。

那段时光是最美好的,只可惜这世间美好终究不过须臾,丈夫赵明诚同世上大多男子无异,在他们心中,始终还是事业至上,为了事业,他选择离开了妻子。

也许她也曾尝试过挽留,但终究无效,于是佳节重阳之日她作了那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尽管相思,却也希望能有隐士的生活态度,她更多的把心思寄情于诗词,她在一笔一画中,安抚着纷乱的心,虽然偶尔也会想起赵明诚,但心有归处,总胜过悲悲戚戚。

在与丈夫分别的日子她的词里堆满了相思: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南归时,在天空排作“人”字,这一处她是代指了自己的丈夫,只有丈夫回到自己的身旁,才是真正的圆满。

可终究她心心念念的丈夫,还是彻底的离开了她。

在赵明诚去上任的途中,因病故去了,自此,他永远的离开了她。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想来她是极其悲痛的,想到故去的夫君,才有了那首《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他走了,从此后这人间天上,终究就只剩下她一人,那些往昔种种的美好却只能在梦中回顾。

可是生活总要继续,悲欢离合,总是必须要经历的,这世间生死相隔的悲痛,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够填满,但这世间的路总有一段,要一个人走完。

3.

人在低谷的时候,难免会犯糊涂。

前者的丧夫之痛还未填平,后者就要受颠沛流离之苦,一路上遇到的尽是些腌臜,手上与丈夫积存下来的金石碑刻,古董字画也被洗劫殆尽,只残余了少数。

虽说丈夫生前并未嘱托她一定要留住,然而那些是她与丈夫所有美好的回忆,她又怎能忍心放手

两下的打击让她一病不起,而这时一个叫做张汝舟的男子,便趁虚而入。

当然,他想要的也不过是李清照手里面的那些墨宝,单件拿出已经是价格不菲,更何况他以为她手中所藏不胜枚举。

若不是人生跌至低谷,极其希望能够从低谷走出,李清照又如何能够上得了张汝舟的当,接下了那根他抛过来的“橄榄枝”

然而人的伪装终究会露出马脚,相处之下,李清照只觉此人粗鄙不堪,与当初在弟弟李迒处打探到的大相径庭,后来得知,这个人竟是冒名顶替。

当时有两个张汝舟,那一个确是弟弟口中所说,而这一个……

得知真相后,李清照毅然决然地誓要与这个人离婚,可张汝舟哪里肯放过她,他与她结婚,就是要她手里珍藏的那些宝物,如今没得到手,怎会轻易放过

既然已被拆穿,他便也不再佯装,继而对李清照也是极尽打骂羞辱,再无任何顾忌。

李清照已是二婚,古人有言好女不侍二夫,若是寻常女子或许就忍了,可她偏生不是寻常女子,宁拼着家长里短的流言蜚语,舆论压力,她也要和张汝舟离婚!

哪怕是要坐牢。

终于她脱离了那个让她引以为耻的男人,回归了自由身。

人生着实有些事情是错不得的,行差踏错一步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但李清照懂得及时止损的道理,没有让那个男人就这样毁了她一生。

她始终是理智的,骨子里她不训化于传统礼教对女子的约束,在她心中她始终是当初那个我行我素的潇洒女子。

4.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前后,李清照去世了。她逝于杭州西湖的一个庭院里。

那院子里有棵大的芭蕉树,还有芳草池塘。那时,她七十一岁。

她就这样一个人默默地离去了,只留下了一首《声声慢》供世人寻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一点一滴打在她的心头,沉思往事,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而如今,故人远去,她再回不去那段岁月静好的时光。

如果这世上有如果,如果时光可以重来,她最想回到的一定是那段与赵明诚在“当归堂”赌书泼茶的日子,只是人生没有如果,这时光终究还是流去了,她也随时光流去了……

当归,当归。

终究是回了归处,来处来,去处去。

只是这世间再无她,再无她。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精品散文诗】(ID:goldlws666),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注:本文从参考书目借鉴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摘自网络,侵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83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