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文/顺悦
想养二胎准备好了吗
我的妈妈就是个糊涂!然后我就降生!
我的爸爸总是出外打工,妈妈每天都很忙,姐姐放学就看着我。她教我说话,唱她自己编的儿歌:“ 小妹妹,你别哭,你是咱家小公主。”当我说出第一句话是“打,”,而不是妈,”时,妈妈哈哈笑起来。
据说,姐姐刚上幼儿园时,常被同桌欺负哭着回家。小朋友们都是一个村的,妈妈不好意思出头管。也没有过问,间接性助长那小子的嚣张气焰!
有一天,那小子用一堆好吃的哄着几个小朋友,给她起外号“肉肉”,还动手动脚。她哭的好晚才回家。
妈妈等得着急,见她又哭着回来怒骂:“亏了你长的比同龄孩子高,窝囊。”
姐姐摸一把泪花,委屈的喊:“你不是个好妈妈。我被欺负你不管,还吼我,呜呜……”
妈妈愣了,半天才解释说:“那小子太调皮,即使我去找老师家长。也一定是没用的,背后他还是一样坏,在学校你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必要时候教训他一下。
姐姐瞬间不哭了。
第二天,那小子又要欺负她,她先握拳还击,坏小子一下愣了,呆呆看着“肉肉”的小拳头又一次砸下来,疼得他掉眼泪。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她打败同桌,其它小喽啰跟着蔫了, 从此她成为学校一霸。
有一天傍晚,邻居二婶气势汹汹走进门,姐姐悄悄躲起来。二婶不由分说 上来就指责姐姐欺负他儿子,妈妈好说歹说应付过去把人送走。
姐姐意识到错了,妈妈说“从今天开始,你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每门考不上100分,我再揍你。”
我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刚学会走路就成姐姐的跟屁虫,她烦我也欺负我,每次闯祸妈妈要揍我,她都护着说:“妹妹小不懂事,不要打她。”
我上幼儿园时,姐姐上小学三年级,有她保护我一直平平安安。
有一天她问:“妈妈。同学们为啥不选我当班长 ”
“想当班长 你能行吗 ”
“当然行。如果我当班长一定比其他同学当的好。”
妈妈为难了,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呢 她使劲想,想到一个好办法。
“你自己选自己一票吧!”
姐姐蹬起小眼睛瘪瘪嘴道:“自己选自己太丢人了。”
“有什么好丢人的,告诉你一个故事,听说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在选举国家主席时,就选了自己一票,这一票至关重要,决定他最后的彻底胜利。
相信自己有能力,就应该这样。
明天选举,你大胆的站起来,选自己一票。也许,这一票能行呢 ”
果然,班主任震惊了,教学多年从来没遇到这样的事,他放弃同学们心中理想的班长人选,决定支持小女孩一颗勇敢的心。
姐姐没有辜负老师的教导,一个学期结束,被选上优秀班长,考试年级第一,被校长授予一等奖奖励。校长看中这个学生。决定培养她树立信心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这一个转变,爸妈欣喜若狂,却是苦了我!姐姐每年拿一等奖品,我拿一个奖状回家。表面上我不在乎,心里压力山大。
姐姐读大二,我考上市重点高中,家里出现经济危机,姐姐果断放弃考研,毕业后应聘在北京工作。
高考我还是太紧张考砸了,我跑去北京,躲在姐姐的租屋伤心哭了好多日子。
姐姐说:“读普通大学不代表没有出路,还可以考研。考985学校。”
她把我赶回了家。
我还是逃避去遥远的湖南上大学,一天中午去食堂路上,接到一个电话:“喂,你是二货吗 ”
我一听,他妈的什么人啊!气呼呼挂断电话。
电话声再次响起,我刚刚烦躁的心情没有消失,身边同学说:“或许有事 接吧!”
我无奈的再次接,“你是二货吗 ”
我在心里怒怼,“你才是二货。”
“你有一个快递,请来签收。”
我惊懵逼了,疑惑的说:“好,马上去拿。”
拆开盒子,是个漂亮的奶油味蛋糕,这时候,姐姐打来电话:“收到蛋糕了吧,祝你生日快乐!”
今天是我生日吗 我还真是二。
“姐,你太坏了,快递小哥电话给我,你都不知道,我身边有好几个同学,尴尬死了。”我对着电话一顿埋怨。
“哈哈,这些都不重要,先尝尝好吃吗 ”
轻轻咬一口蛋糕,甜甜的入口即化的感觉快节奏的俘虏味蕾,顿时间忘记尴尬陶醉了。
2
我无奈的再次接,“你是二货吗 ”
我在心里怒怼,“你才是二货。”
“你有一个快递,请来签收。”
我惊懵逼了,疑惑的说:“好,马上去拿。”
拆开盒子,是个漂亮的奶油味蛋糕,这时候,姐姐打来电话:“收到蛋糕了吧,祝你生日快乐!”
今天是我生日吗 我还真是二。
“姐,你太坏了,快递小哥电话给我,你都不知道,我身边有好几个同学,尴尬死了。”我对着电话一顿埋怨。
“哈哈,这些都不重要,先尝尝好吃吗 ”
轻轻咬一口蛋糕,甜甜的入口即化的感觉快节奏的俘虏味蕾,顿时间忘记尴尬陶醉了。
2020年疫情爆发不能返校,毕业证是老师寄过来的。但是,我在网上复试,考进985高校研究生,喜悦的心情掩盖了所有不足,那天,在新的学校,接到快递电话:“喂,是张二吗 你有快递,请来签收。
啊,又一个逗比外号。这次外号加上了我的姓氏,勉强接受。
“姐姐,快递收到了。你哪天出差。路过我们学校来看看我吧,虽然学校管理严格,不让陌生人进出,但是,你我长的一样,保安是不会注意的。我请你吃食堂大餐,参观一下美丽的校园。还能从后门偷偷溜出去海边玩,我俩像小时候牵手。在金色的沙滩奔跑,蓝色海洋留下我们的笑声!身后留下浅浅的一串串脚印,我俩的心追着白色海鸥一起飞翔。多美啊!”
在北京,姐姐现在被“男神”称呼“女神”,同学,你们是不是也想见一面她,那么,姐姐进校园你们要保密。
记录生活 扩展阅读 原创原创散文:空轮椅里的爱情原创散文随笔:流动的思维(原创)聆听|名家散文:贾平凹 丑石原创散文原创:那仙人球的花原创原创诗歌:青春的记忆(三篇)原创原创散文:为爱痴狂原创散文随笔:深秋游太白山偶记(原创)原创散文|秋日汉江芦花祭(原创)原创散文精选:似水年华--乌镇(原创)原创散文随笔:说来已久的思念(原创)
进入了寒冷的冬天,小溪结冰了,再也没有往日那欢乐的歌声了。大地仿佛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睡衣,安然入睡。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猫冬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一***
在东北乡村,过了秋收,打完场,一直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节,这段时间基本上是闲著没事干,被称为猫冬。
所谓猫冬,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非常盛行的。不像现在,哪有大男人在家窝著的,都出去打工赚钱了,为此猫冬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这里有男人的酸甜苦辣,有女人的悲欢离合,更有男人和女人说不尽的故事。
在那个多事之冬,社员们出了吃喝拉撒睡,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无所事事。走南屯,串北屯,无非是男人打麻将,推牌九,喝大酒。女人看小牌,东家长,西家短,昏昏浩浩过日子。甚至还有的寡妇“卖大炕”,光棍拉帮套,光怪陆离的现象都会经常发生。
大东北的冬天很冷很冷,家家住的是泥草房,四面透风,屋里人喘气都能看得到,四周的墙壁上尽是白霜,屋里的水缸结的都是冰碴。早上起来,棉衣服是冰冷的,屋内一点暖和气都没有,冻得孩子们是吱哇乱叫,大人们也是双手在嘴边丝丝哈哈的。
从每年的十一月份,到来年的三月份,整整四个多月的时间,漫长的冬天日子难过,而猫冬的日子其实是最难过的。
你想啊,四个月的时间,一天一天慢慢熬,整天干闲著,游手好闲的,说不上就会发生什么让人耻笑的事情。
男人是一家的主心骨,顶梁柱。可有许多的社员不务正业,家里没吃的,孩子们没穿的,一家有的盖一条棉被,孩子的衣服是补丁摞补丁,膝盖和 *** 蛋子上尽是花里胡哨的粗麻布补丁,看着十分扎眼。其实这样的家庭在过去的东北农村多的是。家里的男人也理应想办法干点什么,挣点钱来改善家里的苦日子。但是大多数的男人还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什么,甚至借钱去赌博,以至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我家住在松花江旁的一个小渔村。
在离村子二里地远有一个村子叫双马架子,村中有一户人家在冬天猫冬时就好放赌,家里抽红,一个冬天下来也有不少的收入。但是这样的放赌毕竟是违法的,是不长远的,而且说不上哪一天就会“响了”。
记得那是七十年代的一个猫冬的日子,邻村的几个好赌社员,兜里揣著零角钱,得得嗖嗖的趁著黑夜来到双马架子放赌的农户家推牌九。
这户农家的主人叫崔瞎子。家里是三间土房,歪歪扭扭的,眼看就要塌架子了,总想挣点外快来修房子,年年猫冬的时候就开赌局。以前的几年崔瞎子也被公社的公安给收拾过,可是他不思悔改,仍然是我行我素,毫不在乎。
那天夜晚,一群赌徒聚到崔瞎子家,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耍钱。由于害怕外面的人看着,所以屋子的窗户上用棉被遮挡得溜溜严,在外面只能听见牌九哗啦呼啦的响声。而崔瞎子则在寒冷的夜晚在外面把眼放哨。
此时屋内玩得正酣,崔瞎子在外面被冻得浑身打颤,在原地倒著碎步,眼睛贼溜溜地四下观望。
那时,为了防止社员在猫冬季节结伙赌钱,公社成立了打赌队,队员是从各村抽上来的,其中有我上小学时的一位老师,叫兰有才。
兰老师平时就好上串下跳的,不太安分,教学时也是糊里糊涂的,总想往上挠敕挠敕,就被临时抽调到了公社的文教组,成立打赌队时他自告奋勇成了队员。
夜半时分,打赌队悄悄出发了,其实他们也是接到了内线的举报,直奔双马架子。
靠近村子,偶尔能听见几声狗叫,那天是月黑头,伸手不见五指。兰有才拎了一把镐把,拿在手里一是防狗,二是给自己壮胆,没想到,就是这把镐把惹了天大的祸乱。
崔瞎子在屋外面放哨时冻得实在是受不了了,就去屋里暖和一下,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打赌队来了。在队长的率领下,全体队员蹲在屋外的窗台下听声,里面牌九的声音在夜半时动静非常大,队长一声令下,兰有才噌的一声挺起身,用脚踹开房门,冲进屋里。
这时屋内的十几个赌徒眼睛熬得通红,看见打赌队来了,吓得魂不附体,汗毛倒数,吱哇乱叫,纷纷往外跑。
慌乱中,不知是谁将煤油灯给碰到地上,顿时屋里是一片黑暗。从门往外挤的,从窗台往外跳的,屋里乱成了一锅粥。
慌乱中,兰有才拿着镐把是一顿乱打,只听妈呀一声,一人倒在炕沿上。等打赌队清理屋子时,才发现一个邻村的赌徒二子躺在地上已经没气了,头上像一个血葫芦。后来经法医鉴定,是兰有才的镐把惹的祸。兰有才被抓紧局子,老百姓给他送了一个外号,叫“兰大镐把”。
就是因为放赌,就是因为聚赌,在一个猫冬的夜晚,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葬送了,血的教训让在家猫冬的社员受到了震惊,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黑影。
在过去的日子里,猫冬在家的社员大多是十分安分守己的,在家收拾收拾东西,或者出去拾粪,或者编点柳条筐补贴家用,可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偏偏有不守规矩的社员胆大妄为出去盗窃。
我家前院有一个二流子,名叫偏头,整天是没事可干,游手好闲,在家里是打爹骂娘的主,在外面是专门欺负小孩子的无赖。
那是七十年代猫冬的一个晚上,偏头在家里喝了一顿小酒之后,心里刺挠的,总觉得要干点大事。在酒精的驱使下,趁著夜色来到了生产队的仓库旁。
生产队的仓库里有许多粮食,小麦、玉米、高粱和大豆是应有尽有。
撬开大门,摸黑进到仓库,本来偏头是想偷点小麦,回家磨成白面的,没想到他摸错了,扛起一袋玉米就开始往外蹽。
回到家,放下袋子,开启一看,是玉米,气得偏头直跺脚,心里想这下子可亏透了。
民间有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偏头扛的那袋子玉米出事了,袋子底部有一个小窟窿,从仓库到他家一路上尽是玉米粒子。待到更夫睡醒了之后,发现仓库被盗,顺着玉米粒子找到他家,马上报了案。公社的公安一进到偏头家里,他马上就知道是犯事了,吓的屁滚尿流,立马交待了一切,等待偏头是牢房大狱。
在东北地区,猫冬时节,作妖的还有不少是女人。
进入猫冬时期,成帮结队的女人们除了做饭洗衣,伺候孩子之外,没有什么活可干,就凑到一起看小牌。
小牌就是麻将,只不过是纸做的,花花绿绿的,有点像书签大小,玩法和麻将差不多。
四个女人,在炕上盘腿打坐,炕上摆着一个炕桌,桌上摆着瓜籽和大碗的白开水,一玩就是一天,整得是天昏地暗的。
在玩的过程中,叫喊声不绝,急头白脸的有,唻大膘的有,说荤嗑的有,骂人的有,耍赖的有,不给钱的有,摔牌的有,掀桌子的有,抽蛤蟆头的有,支黄瓜架的有,撕扯在一起的有,挠破脸的有,甚至输急眼扒衣服的也有。总之,女人们在一起看小牌虽说赢头不大,但是在那个年代谁家都没几个现钱,兜里也就块八毛钱的,所以牌场上什么样子的都会发生。
女人们玩牌并不比男人们差,要是玩起来也挺疯狂的。家里猪鸭鸡鹅没人喂了,家里的饭锅冰凉冰凉的,没人做饭了,家里的环境造的皮片的,屋里下不去脚,老爷们的衣服坏了没人补,孩子们的学习没人管,这些都是纸牌给闹的。
当时我曾经看过许多场女人们看小牌,而且有许多的老娘们、大姑娘、老太太在抽旱菸。我十分纳闷,干嘛抽菸哪?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是猫冬没事干,女人们就琢磨著学着老爷们的样子抽起了烟,打发寂寞的时光,一来二去就产生了东北三大怪之一----大姑娘叼菸袋。也许我是胡诌八唻,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一些道理的,不信你就好好想一想,琢磨琢磨。
女人们在猫冬时期玩小牌也发生过悲惨的故事。
东北的女人天生是大咧咧的,不拘小节,玩牌时也是这样。
二丫是我认识的女人中最豪爽的,整天笑意挂在脸上,从来就没有什么闹心事,心大。但是她有一个嗜好,平时喜欢和女人们凑在一起玩牌。每年的猫冬时节玩得是天翻地覆慨而慷。
那是七十年代末一个冬天的一天,二丫攒罗三个女人到她家来玩牌。
二丫的孩子小,还在吃奶的年龄。玩之前她给孩子喂饱了奶水,哄睡觉了,放上桌子,四个女人开始大战。
两个小时之后,二丫兜里仅有的几元钱输个精光,而且还欠下家满桌子的钱。一看二丫兜里钱光了,大蛮便说,别玩了,不能白磨手指头啊。那几个女人也觉得没意思了,便张罗散伙。可是二丫不干了,说啥也要把输的钱捞回来。恰在此时,睡在炕上的孩子醒了,还哇哇大叫。
“二丫,你家孩子饿了,快喂奶吧,我们走了。”
满桌子快言快语。
“不行,再玩四圈。”
二丫满脸涨得通红,急挠挠地说。
都是一个村子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就这样四个女人又开始再战。
二丫抱着孩子喂奶,一边注视着手里的纸牌寻思著怎样出牌。
过了一会,孩子虽说不哭了,可是却没声了。二丫一心在看牌,根本就没注意怀里的孩子啥样。等过了十几分钟,满桌子说,死二丫,孩子不动了,是不是没气了?
听了满桌子的话,二丫心里一哆嗦,急急忙忙放下孩子,此时孩子满脸都是紫色,已经没了呼吸。
原来,二丫光顾玩牌,喂奶时也没太在意,最后,她的***含在孩子的嘴里,活活把孩子给憋死了。
孩子死了,二丫疯了,都是玩牌惹的祸。
大东北猫冬虽然会发生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也会发生许多有益的事情。
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手很巧。看着乡亲们猫冬时没什么可玩的,就起早贪黑做麻将。从大队支书那掏弄来椴木,用刨子推平,再用木锯截成一段段,做成麻将大小,用砂纸磨平,最后用刻刀开始在木头上刻字。
东南西北、中发白、所有的万字、条子是用刻刀一点一点刻成的,而并子不能刻,父亲就想方设法去县城的机械厂找来工具,在木头上画圆圈,再沿着圈用刻刀深刻。
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麻将做好了。可是看着紫茬的麻将很不好看,又想招弄来了一桶红色的油漆,用细刷子在麻将字型上涂上红色。这样一来,紫色的麻将,红色的字型,还真不错,在那个没有塑料麻将的年代里可以说是一个稀罕物。
麻将做好了,父亲便教左邻右舍的乡亲们玩麻将,但是玩可以,不允许动钱,只能是娱乐。可以玩弹脑瓜崩的、打手板的,钻桌子的,脸上挂纸条的,输了站立的。
乡亲们非常高兴,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找父亲学玩麻将。一来二去,家里像自由市场似的,闹得我们看不下书,写不了字,最后母亲建议就把麻将借了出去。但是父亲都去跟着,看着,决不能赌钱。
我家仅有的这一副麻将,东家借,西家玩,时间长了都没有了本色,黑乎乎的。每当这样,父亲都会在水里把麻将清洗干净,然后麻将又被借走了。
在我住的那个小村庄,每天麻将成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娱乐新宠,在东北农村猫冬的季节为老百姓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乡亲们都说:“还是 刘老师好,咱们猫冬再也不用看小牌,赌牌九了,家里和睦了,邻里相处不再叽叽咯咯,磕磕碰碰了,多好的事情啊。”
随着岁月的时光变迁,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东北地区猫冬就大不一样了。农民们收完庄稼,打完场,老人在家看孩子,大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纷纷涌进城里打工挣钱去了。喝大酒的,赌钱的少多了,换来的是农民们满兜的票子,满脸醉人的笑意和家庭的和睦圆满。
猫冬,只能说是过去年代的产物了,它逐渐被农民们勤劳的干劲,淳朴的民风所遮掩没了。
猫冬,再也不是伤心的季节了,而是农民们挣钱的好日子了。
轻步走向火车站,轻手挽起背包,轻声自言几句。北京的旅程,开始了。
待见夏令营的旗子,找到去北京的队伍,便坐等几个同伴。
同伴一到,皆打闹起来,以此消磨等车时光。
上到火车,安放好行李,便边揉被床撞的包边于同铺位的说聊,不一会便熟了起来。
经过一天,到达北京,与同铺位的道别,便与队前往餐厅享用午餐,极其不适应北京小菜,慌忙之下便与队前往天安门。
惜时间原因。便匆匆在天安门拍完照后就粗略参观一下,就去往酒店,安放行李。这半天不了为之。
早上2点起床,再次去往天安门看升旗,早餐极其简单,一面包,一火腿,一牛奶而已。
虽早,可天安门已人山人海,众人皆想一睹国旗之壮观。过一会儿,东边渐渐亮了起来,国旗缓缓走向了天空,众人惊诧着,纷纷掏出手机留记录,呵。
后去往孔庙国子监,赏中华古之精华,做状元。拜孔子,写人字,领略人生之道。
第四天去北戴河,坐公主号游船,见广阔大海,听滔滔流水。
又去玻璃博物馆,了解玻璃历史。
又很早起来,爬长城,领悟长城之浩大宏伟,总认为自己速度甚慢,却是第一位爬上目的地的人,在目的地逗留一会儿,再缓缓下去,早先认为并不困难,结果愈下愈艰难,认为不是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是不下长城非好汉。
下午去清华大学,因某些原因,我便与几个同伴在学校旁边的餐厅等待。
旅途太多太多,即一言难尽,但在这旅途中,来时是四位伙伴,后来越来越多,离别时却是整车人。大家也各取各的.外号。在这几天里,大家沉浸在欢乐之中。
但,当我轻步走出火车站,轻手挽起背包,轻声自言几句,北京的旅程结束了……
我自言着自言着,慢慢地,脚步沉重了,背包从手里脱落,自言的话语,缓缓地变成了哭泣……
最痛苦的不是离别,而是离别后的回忆……
耍社火是儿时的一件乐事,家乡的社火可是远近闻名的,它以高雅、雄浑、大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著称。
耍社火的高潮,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左右。儿时,我们村几乎年年都要耍狮子、跑旱船、扎芯子、走高跷、耍龙灯、放焰火等。我们村的社火,之所以闹得红火,影响较大。主要是有一伙能敲会打、能拉能唱、能描能画、能说能唱、能导能演、能积极组织的热心人。
每年到了冬腊月,农闲时节,这伙热心人便把邻近的几个村的掌事人招集在一起,谋划起耍社火的事来。成立筹备小组,确定掌事人。一切确定以后,便把上年的旧船架、龙架、狮子头、芯子架,从大庙的老楼上取下来,重新整修、绑扎,并开始装饰打扮,糊的糊,绑的绑,编的编、铰花的铰花,贴纸的贴纸,做花的做花,绘图的绘图,忙活起来。我村有一位外号叫“十二能”的能工巧匠,是整个社火道具的设计者和组装者。他扎的彩船,造型美观大气,船的彩楼八角飞檐,周围檐角悬挂彩灯,灯面上绘有水浒三国人物,内外金裹银镶,新颖别致,精巧华丽,既有古扑风格,又俱现代意识;他糊的龙灯威武雄健、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扎的芯子,无论单人、双人还是多人芯子,既高且险,套接绑扎,力学结构合理。少则两层,多则三五层,高约数丈,看似险要,却很安全。这些精巧的杰作,往往吸引来周围九堡十社的男女老少前来参观欣赏。人们送他“十二能”的雅号是当之无愧的。
当开始张罗糊船绑龙灯的时候,锣鼓队的.人早就手痒痒了。他们早早就把锣鼓家伙抬了出来,在大庙前开始狂敲起来。虽然都是老敲手,但搁置了一年,难免手生,需要磨合磨合。于是,便在老鼓手的带领下,在老曲牌的基础上,不断地翻新着花样。越敲越带劲,越练越高兴,既像是练习,又像是过瘾。
参加社火的演出人员,基本每年都是固定的。比如,撑船的老艄公,非德娃叔莫属。因为,他动作麻利,潇洒稳健,声音洪亮,唱功扎实,一招一式,把个老艄公撑船的形象演绎得十分到位;而船中架船的那位“媳妇”,则由年轻漂亮的小伙东娃扮演。他面色白净,皮肤细腻,五官周正,身姿富有女性的柔美,经过一番化妆打扮,美若天仙一般。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他是一位妙龄女郎呢。他架起船来,平稳飘逸,回转灵活,跑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尤其是与老艄公的一段对唱,真是珠联璧合,恰到好处,是乡亲们公认的好搭档。
那20多位参加舞龙的精壮小伙,是从周围村子里挑选出来的,年轻英俊,个头一般高,个个生龙活虎,由领舞者带领,在村外的大麦场上进行排练。他们按照各种套路,翻、绞、旋、跳、扭、搅,反复演练着“老龙出海”、“金龙过海”、“二龙戏珠”、“老龙翻身”、“龙盘虎踞”、“巨龙腾飞”等各种动作。虽是隆冬天气,却个个挥汗如雨。
过了正月初十,社火的锣鼓便敲得更响了。演出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按规定,先必须在周围筹办村开始表演。每到一村,都是人山人海,场子里挤满了看社火的人群,直挤得社火无法表演。这时“火流星”便出现了,只见杨家俩兄弟,手里各狂舞着一对“火流星”,(这是在铁丝编织的小网罩里装着燃烧的木炭)在夜空画出道道火的流线。这“火流星”直接向围观的人群飞去,其距离几乎碰到观众的鼻尖,但却伤不着人,迅速在人群中打出一片空地来。这就是他们的绝技。他们虽不是社火的主角,但他们表演“火流星”的技巧却成了社火队的一大亮点。
从正月十三开始,社火便正式上街了。这天晚上,我们的社火排成了龙蛇长阵,八面雷字大鼓,几十副铙?、大小铜锣,在夜空中上下飞闪。斗子旗、牌灯、鱼灯、羊灯、狮子灯,莲花灯、大小宫灯、巨型横幅、各种彩旗、龙灯、旱船、高跷、竹马等随后紧跟。二脚踢炮仗、筒子炮不断在空中炸响。社火队一进街口,便有商铺在门前摆下果品点心,燃放鞭炮。这时,“火流星”便开始在商铺门前打场子。紧接着龙灯、旱船、高跷、竹马、花棍、地游等轮番演唱、表演。演出结束后,商铺大掌柜便当众悬赏一笔不菲的钱物以示答谢。我村的社火,由于阵容庞大,节目精彩,往往走不上几步,就被商家挡住要求表演,经常闹到深夜才收场。
解放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家乡的社火,在坚持了几年之后,随着老艺人的先后离世,社会对这项活动的冷落,便销声匿迹了,但那段美好的回忆,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81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歌:秋韵叠章
下一篇: 散文随笔: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