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给雌性的一封信
白
1
第十二封
如果说,有一天我可以出版新书。我是说如果,一定要给它取个震撼的名字《雌性衰落》。当然,这绝非耸人听闻,也不排除无中生有。
对于女性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道理很简单,虽然我们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但是越来越不像女人了。一点点地失去圣母的魅力,这听起来挺可怕的。
前段日子,天星哥让我测试一个“女子力”,在傲娇、贤惠、矜持、性感、可爱的各项指标中得了最高52分。好吧,总分是100。测试了四次还是不及格,也是醉了。
解析是这样评价本人的,如果不是男生,就是女汉子。控制欲较强,脾气暴躁,思维简单,情感迟钝。当热也有好的一面,仗义。
在朋友圈里,男性测试的分数普遍比女性高。虽然这不能说明什么,不过引起了我短暂的思考。为什么女人越来越不像女人呢 是啊,如今女孩平头短发,男装出场,已不再新鲜。生为女子的我也曾试图把自己改造成男人模样,结果被老妈子照三餐嫌弃,“瞧瞧你,男人婆,没有半点女孩的样子。”改造失败。
雌性衰落了,有内在也有外在。先说说内在。一直以来女性被认为是脆弱的,是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但是时代变了,雄性被告知在衰落。男人变得越来越靠不住,虽然是极少数的,确实也能引起蝴蝶效应。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出了一本新书《雄性衰落》,未来我出的《雌性衰落》就可以和他的作品组成情侣版。津巴多前辈指出,雄性衰落的原因有两种:
沉迷于电子游戏导致隔离社会,活在充满成就感的虚拟世界里,却对现实社会产生厌恶感。
色情片看多了。兴奋点一高,在现实中找不到如愿以偿,势必一蹶不振。
我觉得不无道理,也不排斥不同声音。
如果我的《雌性衰落》出版,也要找出两个衰落的外在原因:
包剧。女性是天生的社交性动物,可惜她不好好利用,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天天看玛丽苏神剧。这种神剧,套路一样,浪漫、完美、绝对是所有女孩子对爱情、亲情、友情的幻想集合体。所以导致她们在生活中期待过高,产生冲突。
购物。买买买,把自己的感性情绪不断地放大,购物就是女人的天下。那种临幸众多商品的欲望在不停地膨胀。说女人拜金也好,肤浅也罢。反正是沦陷了。那是一种心流,专注于“剁手”的快感,这是女人说不清的成就感。
导致雌性衰落的结果,绝对不是一两句责备就能轻易改变的。
我们看多了玛丽苏的电视剧,得发多少时间才能走出美好幻想融入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呢
我们天天刷手机看衣服、化妆品那些东西,打扮得金玉其外,却不知道一个真正的女人该有的魅力是什么样子,这不是很可悲吗
更可悲的是,我也中了购物狂和包剧的毒。知道这一点并不为难,意识决定是否改变。
女性是天生的社交性动物,如果把自己的天性压抑了,原始的母性魅力也会慢慢褪去。温柔变得粗暴,含蓄变得直接,细腻变得粗大条,善解人意变得不顾他人感受.....
因为缺乏雄性的保护,或觉得现实中的男人没有像电视剧里面的男主一样疼爱自己、关心自己就不是好男人。那么世界上的好男人大概绝种了。然后逼自己强,外表看起来很强的那一种,社交中强势的那一种。甚至有一种帝王般的勇气想跟男人瓜分天下。“如果不坚强,懦弱给谁看”,这样的名言看起来很励志,可惜,真的有用吗
为什么不能做自己呢 温柔而真诚对待每一个人,体验自己内心。雌性的魅力就像大自然一样,神秘而且原始。所以我们柔情似水有何不好
如果若干年后,我戒掉购物和包剧变成一位有魅力的女人。那么,妳们也可以。
生活,何止于美好
作者:少音
听从内心的声音
蚁群中可能有成千上万的成员,但其中一个最重要,就是蚁后。
蚁后是蚂蚁王国的缔造者,当它们和雄蚁经过“婚飞”受精后,就会回到地面进行繁殖,它一生的职责就是产卵和统领其他蚂蚁,会产生多种信息素,为工蚁指明方向。
蚁后是蚁群中最大的,明显大于工蚁,为了方便产卵,它们的腹部更长、更胖。寿命也很长,可达20年,每天都会产500-1000个卵来维持蚁群的运转。
对一个蚁群来说,一个蚁后的单后制是常态,例如可以活到30岁的木匠蚁,但也存在多后制蚂蚁,阿根廷蚁群可能有数百只蚁后,因此要分开来讨论。
单后制蚂蚁
1、最坏的情况:灭亡
若蚁后因年老、叛变、自然环境等各种原因死亡后,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蚁群将会面临灭亡。
蚁后的一生,会产卵数十甚至数百万枚,受精的卵孵化成工蚁,而未受精的卵孵化成雄蚁,它死了,也就意味没有新的蚂蚁出生,因此蚁群就衰落而灭亡。
但这种灭亡不会立即发生的,会随着时间推移,新成员不再增加而慢慢消失。
2、工蚁接替产卵
在蚁群中,蚁后和工蚁都是雌性的,蚁后会分泌一种信息素来抑制了工蚁卵巢的发育,因此工蚁不产卵。
在这种情况下,当蚁后死后,工蚁就可以开始产卵了。但是由于这些工蚁还没有受精,这些卵就会发育成雄蚁,一旦成熟,这些雄蚁就会飞出去交配。
因此,这种类型的蚁群通常也无法维持。
也有例外,有的蚂蚁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产生雌性的工蚁,地位最高的工蚁会接替蚁后职责,继续产卵,而其他工蚁也会维持蚁群正常运作。
如果这个新“蚁后”也不幸死亡,那么另一个工蚁就会接替繁殖工作。
3、培育“天使蚁后”
当蚁群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蚁后会产出具有繁殖能力的卵,这些卵最后发育成长为“天使蚁后”。天使蚁后成年繁殖后,要么出去自立门户,要么回原来的蚁群,在这种情况下,若蚁后死亡,天使蚁后会成为最新的女王,统领蚁群。
多后制蚂蚁
多个蚁后的好处是,人丁兴旺。
每个蚁后都会孵化出一窝工蚁,这样就能在蚁群中产生更多的劳动力,有助于蚁群存活下来,因此一个死亡,并不会影响蚁群的运作。
然而蚁后们不会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就如同后宫争斗一般,明争暗斗。
蚁后们想出了一个保持优势的聪明办法,当其他蚁后在附近时,它们会减少产卵数量来保持战斗力,尤其是当蚁群已经有很多正在发育的工蚁时,蚁后的生产力至少降低了25%。
然而,这种小心思会工蚁看穿,它们可以通过气味嗅出一个“自私”的蚁后,因为生育能力最强的蚁后具有更强的化学信号,一旦工蚁察觉某个蚁后消极怠工,就会被工人处死。
极端情况下,工蚁会屠杀所有的蚁后,直到只剩下一只。
但偶尔,它们也会因为杀红眼而杀死所有的蚁后,此时蚁群面临的,也可能是灭亡。
考古学认为,人类起源至今已有300万年,但美国学者根据基因测定的结果排序推算,人类起源到现在只有14万年。另外,由于人类同时具有陆生和水生两类动物的基因,对人类究竟产生于陆生动物还是水生动物也争论不休。笔者认为,人类是由陆生动物感染了携带水生动物基因的病毒,两类基因重组并产生突变的结果。人类的“源祖”或“近亲”已被自然选择所淘汰,结果人类成了没有“本家”的独门小户。根据人类与哺乳动物的相似程度,可以肯定二者有共同的“源祖”。无论如何,人类是地球生物长期演化的结果,而绝不是天外来客。一、周口店猿人并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传统观点认为,全世界的人种起源于几个相互独立的地域,从最初进化为人类至今已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早就有人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他们感到,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北非、西亚、南亚和东亚的文明,相差不过一两千年。如果这些地区的原始人类都“独立”起源于二、三百万以前,那么他们在无数世代中几乎没有任何进步,却都在最近一万年进入文明社会,时间差距不到其全部历史的千分之一,实在不可思议。这一事实很容易使人想到,人类起源的时间可能比三百万年要晚得多,也许只有数万年。考虑到世界各地不同人种喜怒哀乐的表情几乎都相同(都用点头表示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更具有探讨价值),可以肯定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可能是最近几万年才从某一中心地域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的。如果考古学家在世界不同地区发现的距今几十万年到二、三百万年前的化石可以算作是“人”的化石的话,那么这些“化石人”的后代肯定已不存在。在几千年前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创造了古代文明的埃及人、巴比伦人、印度人和中国人,肯定不是这些“化石人”的后代。《生活时报》2000年11月7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选择了来自世界上22个不同地区的1000多名男性,对其Y染色体进行分析,同时还对来自母系的遗传物质也进行了排序。结果发现,不同人种有一位共同的女性始祖,这一女性生活在距今14.3万年前,男性始祖则生活在5.9万年前。人类大约在4.4万年前走出非洲,向全世界迈进。面对这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考古学家却宣称,基因研究的成果只是一种可能,它不能作为否定考古结论的证据,只有考古学成果才具有最终证据的意义。其实,考古学家的这一立场是颇为可笑的。平心而论,不怀偏见的学者甚至中学生大都愿意相信基因研究的成果而对考古结论产生怀疑。信不信由您,反正笔者认为,生存于几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的古代猿人(更不要说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并不是我们中国比三皇五帝还早的祖先。那么,现代人类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考古学发现的那些古代猿人的后裔哪里去了?二、生物变异的长期积累不能产生新物种19世纪科学研究的一大成果是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进化论可以解释许多生物现象,所以很快被人们接受。达尔文认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长期积累能够产生新物种,进化在本质上是渐进的,人是由类人猿(猿猴)长期发展进化而来的。一百多年来科学的发展大大充实和完善了进化论,也纠正了达尔文的不少错误看法看法。近几年更有生物学家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来没有被证明,而是被人相信了。我们知道,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很大差异(类人猿都有尾巴而人类没有尾巴)。按照渐进进化的观点,从类人猿进化到人应当有许多中间环节(例如尾巴逐渐缩短直至消失),这些环节都应当有相应的化石给予验证。但事实上,一百多年来考古工作发现的几百万块各种各样的化石,都没有证实这些中间环节的存在。化石研究得出的更为一般的结论是,任何生物的进化都是跳跃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一结论使人对猿猴“逐渐”进化为“人”的看法产生怀疑。据说有一位科学家为了搞清生物的变异能不能积累,把刚生下的小白鼠切去尾巴,它们雌雄交配生下第二代后还切去尾巴……一直连续试验到50多代,但每一代都象它们的祖先一样生有尾巴,并没有产生“无尾白鼠”这一新物种。这一试验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否定生物通过渐进产生进化的观点,但无疑会使人们对“生物变异长期积累产生新物种”的说法产生怀疑。从遗传原理看,这一试验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无论连续多少世代切去小白鼠的尾巴,其生殖细胞中仍然含有能够成长为尾巴的基因,“无尾”的“特征”不具有遗传下去的能力。三、人类不是杂交的产物自从达尔文提出人类起源于猿猴的观点以后,逐渐被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由于人类生活于陆地上,而陆生动物中又数猿猴(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性最大,所以只要认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也就只能将人类的源祖归结为猿猴。但是不少人认为,就人类生来无尾无毛、成年后两性间从正面发生性行为等特点来看,人类更类似于水生动物,所以断言人类不是起源于猿猴而是起源于水生动物。不过,“水生动物说”无法解释人类何以由水生变为陆生。于是有人想到人类或许是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杂交后产生的。这一想法是非常可笑的,因为只有连最基本的生物学常识也不具备的人才会设想到杂交。从形体上说,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相差很远,自然状态下水生物种与陆生物种几乎不存在雌雄交配的可能;退一步说,即使偶然出现雌雄交配,由于亲缘关系太远,它们也不可能生出杂交后代;再退一步说,即使能够生出杂交后代,这些后代也不可能具有继续繁衍的能力,因而很快会趋于灭亡。我们知道,人们让大牲畜中形体相似、亲缘关系接近的马和驴交配,产生了比马和驴都强壮的新的物种骡子;印度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让形体相似、亲缘关系接近的狮子和老虎交配生出了“狮虎”。但是用杂交方法所得的这些“新”物种,却都丧失了生殖能力,结果骡子和狮虎都无后而终。因此,从杂交角度探讨人类的起源,是一条没有出口的死胡同。四、基因组合与突变产生人类既然人类不可能是杂交的产物,那就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现代生物学认为,只有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新物种,才能够保持生育能力并把新特点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在生物界颇为多见,人类中也不乏其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北美曾经存在过的“螃蟹家族”了。几百年前,移民北美的一位英国妇女患病痊愈以后,所生男孩、女孩全都长着象螃蟹爪一样的四肢,他们生活在正常人之中,因生理缺陷而遭人歧视,于是迁居到偏僻的深山里生活。由于不能正常婚配,他们只好同胞兄弟姐妹互为配偶而生儿育女,结果其后代也都生长着同样的四肢。几代以后,他们竟繁衍发展成近200人的一个“螃蟹家族”。这时“螃蟹家族”中偶然有人生下一个完全正常的男孩(大概是返祖现象,回复到正常人类),当男孩十几岁时,家族让他融入社会,去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走出深山到附近城市并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令人吃惊的是,他和正常女子所生小孩却又长着螃蟹爪一样的四肢,那正常女子异常气愤,一怒之下把孩子摔死了。这一悲惨的消息传到“螃蟹家族”以后,全族人放声号哭,埋怨老天对他们太不公平,共同发誓从此永不结婚生育。几十年后,“螃蟹家族”就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从“螃蟹家族”产生和消亡的事例能够得到哪些启发呢? “螃蟹家族”的产生,肯定是那位英国移民妇女在患病后,其生殖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科学已经证明,病毒有将基因从一种生物“传递”给另一种生物的能力,所以那位妇女很可能是感染了携带“螃蟹”基因的病毒才使生殖细胞产生基因突变的。既然正常人类能够突变为“螃蟹家族”,那么其他物种也可以眼突变为人类。由于人类既具有水生动物基因也具有陆生动物基因,那就说明是由某种病毒将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的基因“传递”、组合了起来。如果这一设想正确,那么被感染的物种就应当是人类的直接“源祖”。那么哪个物种可能是被感染者呢?由于水生动物在陆地上无法生存,而不少陆生动物却喜欢到水中游泳和嬉戏,所以陆生动物(在水中)感染携带水生动物遗传基因的病毒的可能性较大,人类的直接源祖应当是陆生动物。人类生活于陆地的事实也表明,其源祖应当是陆生动物。因为如若水生动物是人类的源祖,那么他们又是何时演化到陆地生活的呢?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看,基因突变后所产生的特点,可能有利于生存竞争,也可能不利于生存竞争。由于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新物种在原物种中都被看作“异类”,原有物种的“排异反应”使它们很难生存下来,结果绝大多数都被自然选择所淘汰。就“螃蟹家族”来说,在新的环境中他们本身有生存能力,但却由于不容于正常的人类社会,而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最早产生的“人”也象“螃蟹家族”一样在与自然界其它动物的竞争中不具有生存优势,他们也会很快被自然选择所淘汰而成为生物史上的匆匆过客。但极其幸运的是,人类实际上具有超乎寻常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优势,结果经过短短数万年的繁衍,竟然迁移扩散到世界上所有可以生存的角落,成为地球上无可争辩的主宰。五、人类同源设想的科学性基因突变极其偶然,同种生物的两个个体(大致)在同一时期发生相同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所以进化史上很难找到相同的基因突变,所以我们很难设想在地球的不同地域,某种生物的几个个体都发生了相同的突变而各自产生了人类。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说美国科学家基因排序所获得的成果,完全证实了科学推理得出的这一设想,它对科学地阐明人类起源具有重大意义。换句话说,人类都起源于同一个女性始祖的结论,与基因突变的一般原理完全吻合,也与“螃蟹家族”的那一位源祖妇女的情况类似。不同的是,“螃蟹家族”的源祖妇女所生男孩、女孩的肢体都发生了同样的变化,人类女性始祖基因突变的结果却是,所生女孩发生了身体变化,而所生男孩在许多世代中(好几万年)都没有进化。男性后来是怎样进化过来的?我们不知道。假如也是由于病毒感染,那么根据基因突变的偶然性,最早必然也是只有一个男人的基因发生突变,在突变后他的男性后代也具有了相同的形体变化,于是男性、女性都进化为真正的人类。这样,最初感染病毒的那一男性,就应当是人类的男性源祖。但也可能发生另一种情况,即仍然是某一女性的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次突变),此后她象螃蟹家族的始祖一样,所生男孩、女孩都进化为真正的人类了。这样,人类就没有唯一的男性始祖,而只有唯一的女性始祖了。不过第一次基因突变的那位女性始祖,也就不能称为“人类”直接的始祖了。六、人类“源祖”早已灭绝我们知道,“爱滋病”病毒正在对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在美苏对抗时代,两国互相指斥对方进行的生物武器研究制造了这一病毒。但在清除政治因素后得知,这一病毒可能是由非洲猩猩传染给人类的。据说,这一病毒本身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而是存在了多少万年。它们对非洲猩猩的肌体并不具有破坏作用,但到人类身上却发生了毁灭性的危害。最近几年,人类为治疗爱滋病人和控制疾病蔓延调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但成效仍然不大。有人甚至认为,“爱滋病”病毒是迫使人类基因产生突变的生物动力,如果肌体不能产生使该病毒不起作用的突变,人类或许会被这一病毒彻底毁灭。尽管这一看法有点过分耸人听闻,但仔细想来,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假定人类早感染该病500年,那时人类没有任何科学手段来认识和抵制它,那就很有可能被这一可怕的病毒迅速毁灭,从而使地球再次成为野生动物的世界,除非某些个体产生基因突变,产生自然抵御爱滋病毒的能力,从而进化为更高的物种……笔者由此想到,现代人类起源时,也许是某种病毒消灭了过去已经生存了二、三百万年的接近于现代人的“前人类”(化石人),只是因为某个个体基因突变后,病毒对其肌体不再具有(毁灭性)作用,结果这一个体的后代生存了下来,这就是真正的人类。那些未产生基因突变的“前人类”,都被无法抵御的病毒消灭了(一个也没有剩下),数万年的自然进化史又湮没了它们的生存痕迹,结果现代人类就难以找到自己的“源祖”或“近亲”了,于是有人认为人类起源于陆生动物(“正题”),有人认为人类起源于水生动物(“反题”)。由于“正题”和“反题”都不能完满解释人类何以具有水生和陆生两类动物的特点,人们又无法将它们统一为令人信服的“合题”,于是又有人提出人类起源于外来生物。其实,“外来生物说”解释问题倒简单明了,但仔细想来,这是一种“取消主义”,它使人们放弃了对人类起源进行科学解释的努力,这种说法还不如干脆借助于宗教教义把人类的产生归于上帝。而要从事科学研究,我们就不能满足于这一说法。笔者以为,虽然人类不可能确切“证明”自身起源的过程,但根据科学发现和探讨的成果勾画出人类进化最有可能经历的道路则是完全可能的,这一天已经为时不远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80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不作,非女子
下一篇: 傀儡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