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朴树唱哭一曲《送别》,岁月的渡口,你我皆过客

溪黄草 2023-07-22 15:40:00

01

最近,朴树在某节目现场,演绎华语经典歌曲《送别》,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表演,因为歌未毕,曲未尽,他已泣不成声。

朴树演唱《送别》

或许是歌曲背后的故事,让朴树感动到无法忘怀,将自我代入到李叔同的体验之中,被好友远去而天地茫茫的意境所打动。

也有可能是歌词描述的知交零落,这一人生况境触动了朴树心底的琴弦,让他联想到自己也历经岁月风雨,知交飘零的真实遭遇。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朴树提起《送别》时说:这样一首歌,哪怕一首,如果是他写的,他死了也甘愿。

之前在另一档节目中,主持人问他参加节目的理由,他的回答竟然是“我靠这个赚钱啊”。

按理来说,明星在开口前都得先想好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以便提升下格调。

但朴树却不这样,哪怕过了这么多年,他还是那个永远那么直白,那么天真,毫不修饰自己的人。

这就是朴树的不凡之处,他把精致的灵魂全装在歌里,私底下直白而没有包袱,出去半生,归来仍似少年。

简单直接,这才是朴树。

02

《送别》是弘一法师出家前所作送别歌,也是送给挚友许幻园的歌曲,也曾作为经典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是民国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

在写《送别》这首歌词时,还有一段动人故事:

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

李叔同的“天涯五好友”中的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

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传世佳作: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经典版《送别》

《送别》,送的是人间离别之情,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

在清丽的词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品中充溢着不朽的真情,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熟悉的陌生的人们。

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

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

03

生命,兜兜转转,

一程风雨,一程眷恋,

红尘,熙熙攘攘,

每一程的转弯处,

都有一场盛大的遇见,

亦有一场盛大的告别。

缘分如一叶小舟,

悠悠而来,

匆匆而去。

有些结局已提前写好,

岁月的渡口,

过客匆匆。

童声合唱版《送别》

时间的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与千万人之中,

曾遇到那么一个人,

已经是太难得的缘分。

有些人的路过,

是昙花一现的惊艳,

有过一次就足够幸运。

何必执拗于已逝去的光阴,

为最终的别离黯然神伤,

随缘而来,

随缘而去,

对这样的遇见心存感恩就好。

曾经执手的时光,

朴素却不乏温暖,

温软的岁月,

你曾题下最美的注脚。

一别,或许经年,

无论你身在何处,

总有曾经的回忆,

给我回顾的理由,

赠我以微笑,以温暖。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此去一别,只愿安好。

《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歌词

歌曲:《送别》

谱曲:约翰·庞德·奥特威

编词:李叔同

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社会影响:

1、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

2、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

3、1997年中国摇滚乐队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4、1990年代电视剧《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别》作为插曲。

5、2010年电影《让子弹飞》片头使用歌曲《送别》,用以说明该电影所述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

6、2013年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电影插曲为歌手朴树翻唱的版本《送别》,朴树的版本采用了完整版的歌词。

朴树的《送别》 歌词

送别-

朴树

词:李叔同

曲:John

Pond

Ordway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拓展资料: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送别》的歌词是什么?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拓展资料: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歌曲简介:

(约翰·庞德·奥特威、李叔同创作歌曲)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 ,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 ? ? 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76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