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能不说就别说了

金钱草 2023-07-22 15:33:09

◆◆◆

语音阅读 | 小溪

悟岸小和尚过两天要到山下处理一些琐事,了空大师挂在他脖子上一张“止语”的牌子。

小和尚问:“这两字不是斋堂的标语吗 为什么要给我也带上呢 ”

大师说:“‘止语’可不仅仅局限于吃饭时间,在课务、出行期间,也大有用处啊!”

小和尚手拿牌子问:“吃饭和课务我知道‘止语’都是为了静心,那出行时‘止语’是为了什么呢 ”

大师严肃的说:“是为了管住‘祸从口出’!”

小和尚不解,让师父解释一下。

大师说:“‘好为人师’是人类常有的通病,特别是稍有所得之人,以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是最正确的,总喜欢到处炫耀,到处去指导别人,这种说教会产生三种结果:

一、遇到了需求之人,他会感激并赞同你的观点;

二、遇到了没有需求却能宽荣之人,他会笑笑离开;

三、遇到了没有需求也不愿宽荣之人,他会恨你、骂你、甚至打你。

你说出了寺庙该不该止语呢 ”

小和尚露出惊讶的样子:“原来说话还那么不招人喜欢啊!那师父您不天天都在给众生说教吗 ”

大师说:“我呆在寺庙里,来找我的人,肯定都是第一种有所需求的人,只有这个时候,我的说教才能具备真正的价值,出了寺庙,我也需要带上‘止语’小牌啊!”

小和尚挠了挠头继续问道:“那师兄悟凡写文章算不算乱说教呢 ”

大师说:“发表的文章,不管作者观点如何,只要不涉及违法内容,就是好的,因为有一部分人是有所需求的。

文章放在那里,有需求之人关注,无需求之人取关,因为没有‘强制’他人必须阅读,所以不属于误人。

而那些必需严谨的东西,是指强制性学习,还要背诵考试的内容,它们稍不谨慎便会误人子弟啊!

拿不成熟的观点去“教人”,便是‘好为人师’,我呆在寺庙说教和你师兄写文章都属于‘人找我’范畴,便也不存在‘好为人师’了。”

小和尚说:“原来是这样,‘我找人’和‘人找我’区别可真大啊!这次下山,决对保证一言不发。”

大师微微一笑:“如此甚好!”

感悟:

《孟子·离娄上》讲: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

真正胸有雄兵百万的人并不急于露才扬己,倒是那些半瓶子醋自以为了不起,动辄喜欢

教别人的老师,其结果是误人子弟,令人啼笑皆非。

作家管谟(mo)业看到了“止语”,改名莫言;

开国大将陈云懂得了“止语”,开出了“医嘱勿言”药方。

真正的高人,他看透不说,参透不言,悟透不语。

学会闭嘴,也是一种修行啊!

三省吾身:

1、我喜欢说教吗

2、我很爱管闲事吗

3、忍住不说,是一种境界!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976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