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惊艳千古,国人必读!

健康管理师 2023-07-22 13:37:02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中华民族在那远去的岁月里,每一段时空节点上的文化风采,都化作精彩的诗词,升华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精神,爆发出了璀璨光芒!接下来,这十首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道尽了无数人的心声,是否也有一首让你感同身受 0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提到思乡,无论大人小孩,第一时间想起的,一定是这首《静夜思》。它明白如话、清新朴素,却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千年来,它表达了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被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初读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中年人。人到中年才懂远游的苦,漂泊过后才眷恋家乡的根。乡愁,永远是一缕剪不断的情怀……02《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一首千年的赞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全诗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这世上不会有人如母亲般爱你;这辈子,能孝敬父母就是最幸福的事。所以,趁时光还在偷懒,趁亲人还能说笑,好好珍惜。0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萋萋芳草又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这种意味深长的诗句写完了结尾。这世间的情,聚散离合总有时。过度感怀,不如淡然放下。就让离别的人在静好的岁月里,期待下一次重逢。0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独步千古。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人生,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管是在什么年纪,有所爱、有所追求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0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如今,又近重阳。一缕秋风,百样情怀。愿你在远方,怀乡但不悲伤,活在当下,莫负好时光。06《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子想向心爱的女子表达爱慕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爱,是这人世间最温暖的存在。爱一个人,不是一时的牵手,而是一世的牵心。愿我们这辈子都能遇到爱,相信爱,与爱的人有岁月可回首,以深情共白头。0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词国皇后”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且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无论什么时候,有国才有家。家国大义,应是我们刻在心上的原则。愿我们始终以国为念,爱国爱家,共同维护这一片乐土。08《七步诗》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不睦相残时,都会想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兄弟阋墙,是最大的祸事。兄弟和睦,是家庭的喜事。亲情,与我们血肉相连,尤为深厚。所以,请用一生去珍惜。0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离别虽伤怀,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选择给友人以勉励。最好的感情,不是朝夕相处,不是寸步不离,而是人远心不远。即使不联系,却依然惦记。10《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在餐桌上,我们教育孩子时,总会说到这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了中国人的品质。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如今的幸福生活,更来之不易。我们享其美好,更要惜其不易。有的诗,道尽人生哲理,令人感慨万千。有的诗,雄浑壮阔、惊天动地,一读到,内心便充溢着豪迈旷达的力量。有的诗,诉尽离愁别绪,千年之后,仍有共鸣。这十首影响最大的诗,它们有着最隽永的文字,最唯美的意象,最惊世的才华,最浓郁的情感……不知哪一首最令你难以忘怀 源自:醉美宋词

列举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话,词话。并说出作者。

1、《岁寒堂诗话》

宋·张戒撰。

《岁寒堂诗话》是南宋诗话中最富有理论价值的一部,在整个中国诗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诗话旧存一卷,如《学海类编》本。原本久佚,自明清始见大量著录,清乾隆间,逐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历代诗话》续,《四库全书》本等均分为两卷。上卷为诗歌总论,着重讨论诗歌创作理论,兼评历代诗人佳作;下卷为杜甫专论,属于作家作品论。

张戒《诗话》上最为突出的理论价值在于着重探讨了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首先,在思想内容上强调情真;其次,在艺术表现上要求“中的”。所谓“中的”,实包括抒情和写景两方面内容,既要求诗人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将难写之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要求诗人将内心深处难以言传的情感,借助景色描写传达出来。

2、《沧浪诗话》

南宋严羽撰。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著名的汉族诗歌理论著作。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清冯班不满其说,撰有《严氏纠谬》一卷。今人郭绍虞有《沧浪诗话校释》,为各家注中最详备者。

3、《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中国历史最霸气古诗

中国史上最具霸气的诗歌中国历史上最有气势的一些诗词文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士不可以不弘道,任重而道远。(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

彼可取而代之也!(项羽)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阮籍)

心游万仞,精鹜八极。(陆机)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

大好头颅,谁人斫之?(杨广)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王维)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李白)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死海不复回!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

谁知道中国历史上非常经典的诗词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

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

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

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 *** 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

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六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

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 *** ,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 *** 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诗谁 其实是乾隆皇帝,数量最多,但质量不敢恭维。

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载,清朝的乾隆皇帝当时已写诗39340首,这还不包括甲辰以后写的诗。另据《中国文献学概要》载,乾隆“御制诗至十余万首,所作之多,为陆放翁(即陆游)所不及。”

乾隆活了88岁,以其寿计算,平均每天写诗3首多。 看来乾隆可算中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人了。

然而,乾隆的“高产”背后有一套鲜为人知的秘诀,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作诗“初无定稿”,或即兴口授,或朱笔作草,称为"诗片",由廷臣学士退下“抄录”后恭进,遂成御诗。说穿了,就是他在诗兴大发之际,故作含糊难辨之音,写乱草费解之字,令人揣摸代笔,当时,能否为他“录”出佳作,竟成了大臣得宠升迁的一项标准。

有一次,大学士于敏中与另一大臣梁瑶峰同时被召见,乾隆诗兴突发,口诵一诗,梁听后茫然不知所云,而于听了则“退默处斗室,刻余录出,所误但一二字。”梁不解其中奥妙,自叹弗如,于是“大服焉”。

由这类马屁大臣炮制出的诗作,充其量不过韵平字正而已。正因为如此,乾隆的几万首“御诗”,流传至今能为人传诵者寥寥无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72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