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眼儿媚》

艾灸师小爱 2023-07-22 13:22:59

《眼儿媚 观赏京剧西厢记唱段》作者:华章云碧花黄紧西风,霜降染林彤。

离人泪洒,长亭肠断,何日重逢

梨花带雨声情茂,婉转绕梁功。

君秋嫡脉,梅红袅娜,泉润潺淙。

《眼儿媚 忆梦》作者:南京老树天韵蓝蓝碧天容,冰意水边浓。

月星无语,微波影动,寂寞霜风。

霜风吹玉冰淩树,来补雪衣蓬。

玉箫云笛,晓烟岚雾,忆梦无踪。

《眼儿媚 无题》作者:Lily年少忘龄不知愁,喜乐度春秋。

书中吟志,笔端鸿愿,豪气无休。

几多岁月催时去,落叶惹心忧。

寒英飞面,小窗蘸影,梦断潇楼。

《眼儿媚 无题》作者:在水一方春笛声声碧无穷,纱笼月朦胧。

一笺花事,愁无人管,把盏清空。

荼靡已尽舟何处 禅院坐如钟。

一笺花事,终无人管,香瘦钟同。

《眼儿媚 远归》作者:老聃秋雨烟山雾岚霏。江上感凄微。

孤舟破浪,渔歌高远,眉结思归。

羁身异域萦心念,鸿雁讯函催。

双亲膝下,愧情难疚,孝道趋陪。

《眼儿媚 雪》作者:上善若水前夜潇潇起寒风。玉屑舞清穹。

疏枝银蝶,灵川诗梦,绝胜瑶宫。

玲珑一色帘栊透,四野共澄空。

仙尘何异,劣优尽覆,浩瀚其中。

《眼儿媚 寒冬》作者:咫尺天涯枯叶落尽寒山瘦,平添多少愁。

一城冷月,半城老街,残照依旧。

岁月似水去悠悠,不为谁停留。

斗转星移,幸未蹉跎,往事如钩。

《眼儿媚 朋友圈》作者:冯西三条微信闲聊聚知音,又遇友情新。

惊铃早醒,听歌晚睡,探秘求真。

箴言省悟红尘事,帖寄养生文。

长词短令,相酬次韵,共度欢群。

《眼儿媚 冬雪狂风》作者:Lily寒冽风狂六花飘。草木覆颜凋。

茫茫白地,连天暮色,举步辛劳。

沉浮几度鸿鲲梦,归路却迢遥。

诗行笔下,凄情千结,愁寄云霄。

《眼儿媚 秋思》作者:云水禅心湖畔徜徉泪双流。不见小归舟。

一江荻絮,满怀离索,笛弄飞愁。

淡烟疏柳斜阳里,大雁别深秋。

山盟犹在,锦书难托,何解心忧。

《眼儿媚 初冬吟怀》作者:尚善若水窗外凄凉已无秋,诗意向谁求。

洛神赋里,十三行上,魏晋风流。

不知陶醉醒来后,还剩几多愁。

想来应是,梅花三弄,笛梦难休。

《眼儿媚 春游》作者:百花园柔暖春风百花开,风送馥香来。

蝶蜂起舞,黄莺鸣唱,喜鹊成排。

园中小路人流涌,欢乐踏青苔。

男孩含笑,女孩文静,牵手红腮。

《眼儿媚 梅》作者:那兰梅朵争妍靓冬妆,皑絮掩幽香。

风拂秀骨,凇镶冷蕊,疏影临窗。

赏花无酒人先醉,一曲唱孤芳,

冰魂玉魄,癯仙清友,笑送春光。

《眼儿媚 冬雨》作者:元宝冬雨潇潇满街流,萨镇已离秋。

枝空叶落,苍茫山岭,往事悠悠。

忆回旧岁初寒日,北国雪飞稠。

冰天霜地,皮装骏马,壮志难休。

《眼儿媚 深秋寒》作者:黎明-村姑孤立深秋冷光寒。小院独凄然。

半杆落日,一园枯叶,画角悲天。

凭栏泪洒西风里,春树几时还。

眷情依旧,长怀归梦,远望青山。

《眼儿媚 往事如烟》作者:雾梦光转流年月无言,星斗岁蹁跹。

秋冬春夏,朝夕暮晚,华发苍颜。

青葱多少陈情事,过往已成烟。

妇随夫唱,手携相伴,恬淡悠闲。

《眼儿媚 愁思》作者:游山玩水(尤海峰)花红柳绿草萋萋,丽日已西垂。

一行白鹭,几条野舫,山水依依。

一江春水东流去,不见少年归。

遥遥天际,茫茫浦外,几许愁思。

《眼儿媚 雪润杜鹃》作者:郭德水春到林城冷魂衰,防火日程排。

全民参与,专人巡护,岗立高台。

营林防火青山秀,雪润杜鹃开!

兴安漫岭,紫霞似雾,墨客应来。

《眼儿媚 霜带微寒惹花柔》作者:大宋(宋春锁)霜带微寒惹花柔。斜日照危楼。

西山红叶,东园黄菊,醉倒深秋。

销魂最是黄昏后,不忍掩风流。

红枫如火,丁香似雪,挂彩枝头。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萧萧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萧萧 [作者] 石孝友 ? [朝代] 宋代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

标签: 写雨 词 景色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萧萧》赏析这首词传情达物,纯真自然,没有矫揉造作之感。上片从触景生发开去,产生浓浓情意,下片情景交融,即使后来曲终情意仍在。写景时海阔天空,错综交叉,对人的别离之恨和相思之苦作了尽情渲染;写情时则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或从感情来揣摩对方,或直抒胸臆,充分表达自己的相思情,虚虚实实,交错使用,心灵与大自然融于一体,表现了作者很高的抒情技巧。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上片起调二句,不仅点出节气,而且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淡淡”、“萧萧”、“暮暮”、“朝朝”四个叠字,以声传情,用得自然而巧妙。“淡淡”摹阴霾的天色,“萧萧”状淅沥的雨声,以此交织成有声有色的惨澹画面,为写相思怀人布设了特定背景。“朝朝暮暮”,写的是愁云苦雨,相思无聊之长久。“暮暮”、“朝朝”的风雨渲染了一种沉闷、迷濛、凄冷的氛围。作者怀人的心曲寓于客体环境,愁云与愁绪、雨声与心声交织融合,雨不断,思无穷,愁不绝,彼此相生相衬。
春情漠漠,相思绵绵,作者不由发出内心的慨叹:“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这三句,是思极而生的想像虚拟之词。作者思念遥远的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的变化,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想必陷于离别痛苦中的她,独居无伴,已无心梳妆修饰,随着无休止的思念,一定会日渐容衰体瘦,以至“眉峰翠减,腕玉香销”。作者从对方着笔,借人映己,运实于虚,笔端饱含体贴关切之情,在容态宛然但又空灵虚幻的形象中,寄托著自己的无限思念。
词的下片,才正面写到自己的相思的苦况。“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上句描画形影孤单,独坐小轩,相思盈怀的情态,下句直言此时情怀。一个“独”字,托出孤寂悒郁的神情和四顾茫然的怅惘。独坐相思,因相思无望而觉百无聊赖,两句由眼前处境导出心境,叙事言情质实直率。但是,究竟何等“无聊”,却未详言,而于结拍处借景物曲曲传出。
结处三句,作者独取“萱草”、“修竹”、“芭蕉”三个物象,一句一景,又合成一体,含有不尽之意。“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毛传:“谖草令人忘忧。嵇康《养生论》亦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然而,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足以解忧,这就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修竹、芭蕉,在此都是助愁添恨的景物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翠竹与美人互相映衬,而此时,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李煜《长相思》也写道:“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在寂寞的相思中,身边的萱草、修竹、芭蕉,无不关合著忧思,呈于眼前,添愁加恨。这三个物象,仿佛从眼前景中信手拈来,不经意地罗列,实则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曾引《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以景物来象征情思,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写法。此词收尾三句,融情入景,正是一种“以实为虚”,悠然不尽的妙结。
总而言之,石孝友的这首《眼儿媚》,深刻诚挚地刻划了作者在绵绵不断的春雨中的寂寥况味中思恋情人的心情,在抒情手法上也可谓独树一帜。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萧萧》作者石孝友简介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着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石孝友的其它作品○ 如梦令·照水粉梅开尽

○ 卜运算元·人自蕊宫来

○ 卜运算元·见也如何暮

○ 江城子·青青杨柳水边桥

○ 石孝友更多作品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作者] 石孝友 ? [朝代] 宋代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标签: 写云 相思 词 景色 情感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赏析起两句十二个字,连用四叠字:云淡淡,知是疏云;雨潇潇,应是小雨,如李清照《蝶恋花》词:“潇潇微雨闻孤馆”,而非“风雨潇潇”(《·郑风·风雨》的“暴疾”朱熹《诗集传》)的急风骤雨。淡云无语,细雨有声,这淅淅沥沥的声音,暮暮朝朝一直传入人的耳畔,怎能不使人生愁,故开篇的一个字即云“愁”。叠字的连用,又加强了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状物抒情的作用,“别来应是”,语气十分肯定。由于是知己,心心相印,我既为你生愁,你对我必然如此。“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后言女子眉之美好。康伯可《满庭芳》“梳妆懒,脂轻粉薄,约略淡眉峰。”又,眉峰犹眉山韩偓《生查子》词:“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翠减”,是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欧阳修《踏莎行》:“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腕玉”即玉腕的倒置秦观《满庭芳》:“玉腕不胜金斗”。三四两句总写人的无心打扮,懒于梳理。古云:“女为悦己者容”。《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说得最明白:“有甚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这是男方构想对方“别来应是”如此,由于“心已驰神到彼”,故“诗从对面来”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便是。
下片专从自己方面来叙相思。轩“小”而“独”,即使欲排遣愁也不可能,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直逼出一句“情绪好无聊”。这句浅白直率,却是一句大老实话。同是周邦彦的“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风流子》);“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解连环》);这些写刻骨相思的率直语言,张炎认为“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者”,“所谓成浇风也”(《词源·杂论》)况周颐持截然相反的态度,他说:“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蕙风词话》卷二)。后说为是。对“情绪好无聊”亦应作如是观,因为它表现了“至真之情”,虽“说尽而愈无尽”。结三句用笔潇洒,语淡味浓。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诗经》叫它谖草。《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传》:“谖草令人忘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重复上面的话,并引李九华《延寿考》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然唐宋诗人孟郊梅尧臣等对“忘忧”都提过质疑。“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暗含有刘敞(原父)诗意:“种萱不种兰,自谓可忘忧;绿叶何萋萋,春愁更茫茫”。“儿竿修竹”,取意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有高节的情操,故与“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的竹并列。这句赞对方的品德。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唐人张说《戏草树》诗:“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煜《长相思》词:“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但均有蕴意。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顾景芳谓小令应“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作者须有一唱三叹之致。淡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田同之《西圃词说》)。求之于此词,信然。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作者石孝友简介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着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石孝友的其它作品○ 如梦令·照水粉梅开尽

○ 卜运算元·人自蕊宫来

○ 卜运算元·见也如何暮

○ 江城子·青青杨柳水边桥

○ 石孝友更多作品

刘基《眼儿媚·烟草萋萋小楼西》春愁秋怨词作

眼儿媚 刘基

烟草萋萋小楼西,云压雁声低。
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有词以来,春愁秋怨,以出自闺中女性口吻居多,要想跳出于众作,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这首《眼儿媚》立意并无新颖,是一首秋晚曲,也是一首闺怨曲,但它的落笔角度与方式却有些特别,犹如铺纸濡笔而作画,全词是以秋草秋树的深绿作底色渲染背景的。

首句即从草色落笔,将心伤神惘、低徊不已的相思幽怨揉入一派如烟似絮、粘连暮云的草色中,而“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与烟草围绕中的小楼一角,都不过是这大块苍凉暗绿背景里的点缀与衬托。画面虽无人物,情绪已酝酿充分,人物亦呼之欲出。

下片仍然就绿色进一层渲染。王维诗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如今秋草也绿了,远行的人会不会归来呢?与这种痛苦难言、形影孑然的单相思对照,下面紧接的“人在武陵溪”一句是那样的冷酷无情:远行的人正如刘晨、阮肇那样沉湎在桃源仙境中(宋元词曲,文人往往借陶潜《桃花源记》武陵渔人的字面来表示刘、阮二人在天台的艳遇),怎记得归来!正是这一句透露出思妇的深长幽怨,漫长的相思岁月里音讯皆无,怎不教人思而生疑,疑而转怨呢?空闺独守的苦闷,倚楼而望的惆怅,以及对冶游忘归的荡子爱恨并集的感情,都被这一句点破。可是,怨语也仅此一句,戛然而止,下面并没有继续数落。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深闺妇女长期受“温柔敦厚”的礼教熏陶与束缚,表达情感的方式多是婉约而委曲的,不太可能作汹涌澎湃状,也很少一泻无余。她要诉说对薄幸人的嗔怪,却怨恨照人无寐、窥人相思的明月的“无情”;她要表白对对方的执着系念牵想,却不无羞涩地借指虚幻美好、堪慰相思的归梦的“有情”,这是一颗多么善良敏感的心灵,多么令人同情的柔弱美丽的形象。词中并没有出现人物的外貌描写,甚至没有直接抒情,而怨怀幽恨,盘寓其中,况周颐所谓“取神题外,设境意中”(《蕙风词话》),约略近之。

明陈霆评曰:“‘云压雁声低’与‘春山碧树秋重绿’二语动人,或谓未经前人道破,以予所见,亦转换‘云开雁路长’与‘春草秋更绿’耳。”(《渚山堂词话》)陈氏拿来比较的“云路雁声长”是隋代王胄的名句,吟咏天高云淡,雁路悠长的秋景,情绪与声调都是疏阔开朗的;刘基虽然也是攫取“云”和“雁”二种事物入词,但着意刻画的是迷惘难排的情绪与氛围,声调低徊沉郁,与王胄之句字语虽近,用意则大不相同。至于“春草”云云,则是谢朓《酬王晋安》诗中之句:“春草秋更绿,王孙西未归。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显然,谢朓也是向前人取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不就说的是远游与思归么!其实,“春山碧树秋重绿”是否从“春草秋更绿”转换而来,并不要紧,春草这一意象,经过历代无数诗人的运用,已较为固定地象喻为离情的缠绵和思归未归的隐痛。“更绿”和“重绿”,一字之差,当不可等闲视之。更绿,强调的是秋有甚于春,时光不我待,必得回去;重绿,又绿也,突出的是时间之流逝,过程之重复,细微之处,正有一丝伫盼中的无奈,空守小楼的女子心中并不敢有更多的奢望呀!转换一字,情绪境界便有刚柔幽显之分。

词的上片侧重于写景,下片侧重于达情,而从手法上说,这首词几乎全用写实白描,择字下语妥帖,画面犹如清婉无比的工笔小幅,情境尤见匀和,而浅易自然的表现风格更能使读者体味出词中的真挚深曲的感情。唐司空图《诗品·自然》所谓“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此词有之。

曾觌《眼儿媚(闺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眼儿媚(闺思)原文:花近清明晚风寒。锦幄兽香残。醺醺醉里,匆匆相见,重听哀弹。春情入指莺声碎,危柱不胜弦。十分得意,一场轻梦,淡月阑干。 诗词作品: 眼儿媚(闺思)诗词作者:【 宋代 】 曾觌诗词归类: 【宋词三百首】、【送别】、【写景】、【惜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71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