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苏幕遮》

柳华 2023-07-22 12:57:58

《苏幕遮 林海听涛》作者:郭德水冷极秋,黄叶树。

林海听涛,涛涌腾云雾。

堆聚层云天蕴雨,

溪水淙淙,流向林深处。

探游踪,追伴旅。

夜雾蒙蒙,遮断神仙语。

霜露湿衣休远步,

酒入情肠,化作秋声赋!

《苏幕遮 思念》作者:游山玩水(尤海峰)月儿明,星璀璨。

佳节回乡,难得团圆饭。

笑语欢声瓯酌满。

窗外霓虹,变幻灯光绚。

倚雕阑,抬望眼。

浩瀚银河,思念如天远。

慈母中秋谁与伴。

明月孤坟,怎不教肠断。

《苏幕遮 秋日感想》作者:大宋(宋春锁)凤鸣楼,汀岸雾。

鸿雁声低,陌上烟含树。

碧水板桥鸣鹳鹭。

秋雨潇潇,难觅归时路。

月初圆,人未顾。

惆怅流云、犹似佳人步。

无意黄花何忍妒。

一片萧然,知向谁边诉

《苏幕遮 中秋》作者:半阕清词雨阴天,中秋节。

云僽长空,遮断团圆月。

依旧蛩虫声切切,

几许闲情,却使杯樽竭。

桂生香,梧展叶。

风定更阑,暗淡灯花结。

期约今宵人又缺,

独倚轩窗,不胜清愁绝。

《苏幕遮 中秋》作者:时空流转(杨达宏)桂风凉,天似水。

霖霁烟收,碧月遥相对。

熠熠清晖盈海内。

且看嫦娟,嫚妙舒衣袂。

彩云归,花影坠。

玉露华浓,琼宇鸣环佩。

月下不辞拼一醉。

月满空杯,更与何人说。

《苏幕遮 谷歌游》作者:元宝美洋楼,新路道,

免费餐粮,各处星光耀。

游访谷歌秋日照,

行者如流,不怕高温绕。

促科研,拼创造。

老壮牵头,主力多青少。

发展超强凭速效,

红绿蓝黄,电子当先导。

《苏幕遮 雨夜中秋》作者:那兰雨缠绵,风漫卷。

天暗云遮。顿惹声声怨。

月色无缘倾阆苑。

寂寞嫦娥,遥望人间叹。

亮华灯,霓彩闪。

祈福中秋,长夜团圆盼。

万户千家欢酒宴,

月在心中,情与瑶轮伴。

《苏幕遮 近乎痴》作者:今宵酒醒何处近乎痴,渾似醉。

静谧暄吟、花影摇情挚。

宋雨唐风织梦绮。

旎语朦胧、骨碌披衣起。

婉约寻,豪放觅。

拾貝玲珑、谐韵清溪水。

翦绿裁红春日意。

笺素绸缪、一缕心香寄。

《苏幕遮 中秋夜吟》作者:黎明-村姑月明天,湖照景。

皓彩横空,波动清晖映。

一水柔情遮鬓影。

杯里琼浆,独醉兼愁凭。

淡云轻,孤榻冷。

故国魂牵,今夕难平静。

夜夜中秋惊梦醒。

徐步阶庭,灯下吟归兴。

《苏幕遮 中秋》作者:百花园劲风吹,寒夜月。

对酒当歌,欢度中秋节。

桂魄东升光映叶。

点点斑斑,移影窗前列。

饼圆圆,情切切。

仰望苍穹,难见嫦娥悦。

此景此时天地越。

同庆中秋,词赋真情烈。

《苏幕遮 赞北疆行》作者:不易吟者黑龙江,乌苏里。

才别绥芬,又饮同江水。

一路豪情如浪起。

虎塞硝烟,珍岛风云记。

北疆行,征战地。

边境穿行,多是英雄泪。

哨所而今谁护卫

阅尽山川,旧景添新媚。

《苏幕遮 中秋月》作者:无形水,田素流云,清皓月,

篱落黄菊,又是中秋夜。

草上银晖迷四野,

弦管笙歌,恬静升平乐。

桂香浓,醇酒冽,

醉里长天,隐显寒宫阙。

俯首凭桥荷半谢,

几缕柔风,摇影波明灭。

《苏幕遮 暮秋》作者:Lily雁南飞,芳草尽。

一树寒蝉,唱落枝头韵。

烟雨潇潇风作引。

极目天涯,看客无方寸。

叹流光,遵序讯。

眷念长书,何寄香氤氲。

纸上依稀陶令隐。

一缕幽怀,且托来春信。

《苏幕遮 秋思》作者:上善若水乱芦花,生冷露。

梧叶飘飞、又是清秋暮。

独立斜阳凝远处。

萧索西风、可是相思诉

走天涯,行浩宇。

菊瘦花残、留下伤情赋。

宋雨唐风痴几度

雁唱衡阳,尽惹愁无数。

《苏幕遮 中秋雨》作者:培兰之趣露秋凉,香韵减,

窗外梨花,雨瘗秋千院。

宫阙姮娥羞半掩,

玉兔清寒,蔽月疏星淡。

茜衫楼,独自怨,

丹桂晕黄,墙壁牵牛敛。

只待东风怜菡萏,

碧水廊轩,舟荡蒹葭岸。

《苏幕遮 知音舞伴》作者:陈昌国艳红花,娇翠柳,

慢舞轻歌,牵上纤纤手。

戏水鸳鸯情正茂,

莲步宫腰,旋转仙姿秀。

协舒音,调快奏,

潇洒幽柔,节拍声声扣。

驾鹤乘鸾来去久,

微汗香盈,蜜意芳心透。

《苏幕遮 秋思》作者:云水禅心水重重,山漫漫。

游子他乡,一梦家山远。

山映斜阳天色晚。

湖面氤氲,上掠双飞雁。

荻花飘,枫叶卷。

几许闲情,都与风零乱。

月落乌啼霜冷怨。

夜半钟声,欲教魂肠断。

《苏幕遮 中秋》作者:尚善若水梦中秋,何以美。

明月痴情,正把红尘绘。

投影分辉千万里。

海角天涯,今夜应难寐。

酒空尊,诗再酹。

直到忘怀,世间哪尘累。

乘鹤扬州充刺史。

十万腰缠,廿四桥边醉。

《苏幕遮 探幽》作者:老聃月轮清,身影淡。

泛棹随波,纵目幽遐览。

山水连空榴洞感。

避世纷嚣,寻觅桃源憾。

景迷探,通窍坎。

曲水蜿蜒,幽僻惊心忐。

传唱存音形壮胆。

回响飘悠,深入何谁敢。

苏幕遮—苏轼

上阕写景,景中含情。“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俯仰生姿,白云满天,黄叶遍地。一“天”一“地”,一“碧”一“黄”,总括秋色,展现了际天极地的万千气象,给人心胸开阔之状。《词苑》引《历代诗余》: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元代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一折中有“碧云天,黄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接着,作者平视远眺——“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此二句,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尽融其中,就在秋色与秋波相连的天涯尽头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笔下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色图”。“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诗歌中写“别离”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唐代诗人刘禹锡《春日抒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拨碧罗天。”又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宋代谢逸《蝶恋花》:“独依栏杆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作者多情、重情。用来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如张惠言说:“此去国之情”。许昂霄《词综偶评》:“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 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前辈道出的正是借景传达心声的名言经典。

下阕抒情,情融景中。“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黯”,意为心情忧郁;“追”本意是“追随”,这里为“纠缠”,这是羁旅之思的缠绕。“夜夜除非”两句写出天涯孤旅,乡愁之深,无时不在,“好梦”难得,无计可消。下句“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圆,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最后两句是由李白诗“举杯消愁愁更愁”化出,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谁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突发奇想,“用一段‘愁肠’把‘泪’ 与‘酒’巧妙联系起来,弥漫着苍凉之悲,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引自《宋词鉴赏大典》第15页)又正如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下片触景生情。“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两句拍合,“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酒入肠化泪亦新。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

总之,让我们借用前人的话来评价这首词: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谭献评词辨卷二》称之:“大笔振迅。” 邹祇谟《远志斋词衷》:“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继昌《左庵词话》:“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此种评价道出了欧阳修为宋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1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北宋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精通音律,能创作新腔,曾经担任过大晟(sh?nɡ)府的提举(大晟府是当时主管音乐的机构)。他是北宋末年的一大词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这首词写词人在一个夏天的早晨,由眼前的景色,所引起的思乡情绪。上阕描绘了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的归乡之梦,淡雅清新,别具风格,体现了作者词作擅长写景咏物、富艳精工的特点。

?燎沉香,消溽暑?两句意思是说,早晨醒来,点燃沉香,驱赶一下屋子里湿热的暑气。点明了季节,点明了潮热难耐的夏季气候特点。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写的是词人在室内闷热难忍之时,忽然听到窗前檐头的鸟语。一大早鸟雀就在屋檐下探头探脑地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昨夜下雨,快亮时天才放晴,鸟雀都在欢呼跳跃。?呼睛?,欢呼天晴了。?侵晓?:天刚亮。?窥?,偷看。?窥檐语?,指鸟雀在屋檐下张望和啼叫,好象是在互相说话。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写的是荷塘的景色。檐雀的?呼晴?,把词人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边,呈现在面前的是多么清丽的景色啊!那一片片如盖的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就要被初升的太阳晒干了,清丽而又圆润的荷叶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仿佛在托举着争芳斗艳的朵朵荷花。

?故乡遥,何日去?,作品从这一句开始转为抒情。看着眼前的景色,词人不由自主地思念起故乡来了,而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流露了词人有家难归的淡淡乡愁。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吴门?,指苏州,这里用来代指南方,及江南一带。?长安?在这里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我本是江南吴门之人,却长期在京都汴京客居做官。交代了词人的故乡及其长期客居京城的现实处境,虽然在京城为官,但怀乡之情未泯。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写的是思乡情切。我们都知道,明明是词人自己因长期客居他乡为官而思念家乡,可是他偏偏不说自己,而是从家乡的朋友着笔。 ?五月?,旧历五月,已是夏天,正是词人写这首词的.季节。?渔郎?,指从前跟作者一起钓鱼或打鱼的朋友。意思是说,当年在一起钓鱼的那些朋友不知是否还记得?我?,可?我?却常常是?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一个?梦?包含了词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回不了故乡的无奈。

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是通过从生活中提炼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荷花的风格与神韵,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韵感。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2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

上片写醒后之所感、所闻、所见。首四句写时间与季节的特点,看似平常,实则颇具匠心,用笔不苟。?燎沉香?句,虽可构成烟雾缭绕的画面,但这句并非动作的刻画,而是就嗅觉这方面来描述的。作者刚刚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仍弥漫室内,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消溽暑?句,包括触觉上的反应,这是作者醒后的第一个感受。?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溽暑消失,天气放晴,故鸟雀也十分活跃,从争噪的鸣声之中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这首词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境大体相同,不同的是这首词写的是盛夏的清晨,而孟浩然写的是?春晓?。?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对?呼晴?作进一步的补充。作者听到鸟雀的欢叫之声以后,由于关心天气的阴晴,他立即睁开眼帘朝窗外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雀儿们映着晚色,立在屋檐上往下窥视,一边彼此叫个不停。?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上四句是第一层。?叶上初阳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层。这两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初阳,接?晴宿雨?承?溽暑?。荷叶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进一步把?晴?字形象化、具体化了。?宿雨?的被蒸发、被晒干,不仅在点染?晴?字,同时还扣紧?溽暑?这一季节特点。这句很像特写镜头,连荷叶上的雨滴以及雨滴被?干?掉的过程也都被摄进画面。形象如此逼真!?水面清圆?是?叶上?一句的扩大。作者把镜头远远拉开、推高,然后居高临下,俯视整个荷塘,终于摄下那铺满水面的圆圆荷叶。继之,又把镜头拉下,转移角度,进行水平摄影,镜头在水面上缓缓推进: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在镜头面前纷纷后退。这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赞美这几句说:?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前四句是思归。换头两句故作推宕。词笔由实转虚,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愁。?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五月?三句写梦游。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以逆挽手法呼应起句,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

这首词的内容很简单,全篇六十二字,写的不外是荷花以及与荷花有关的情事。但是,作者善于把荷花的形象以及与之有关的情事集中起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加以烘托,于是,作者的美感便层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一点集中体现于词的上片。上片七句,虽然构成的侧面有所不同,但可贵的是,其中每一句都带有动作性或视觉性,几乎句句都可构成一个或几个画面,构成角度不同的镜头。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结媒介几乎被作者压缩到绝无仅有的微小程度。作者的情思,作者的美感是靠画面、靠镜头的组接,靠蒙太奇表现出来的。

本词以荷花为焦点,并从这一点上散射开来,最后又集中在这一点上加以收束。全词可分四层,上片前四句是一层,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后三句多侧面刻画荷花的风神。下片前四句是一层,分别叠印出?吴门?与?长安?两个不同的地点。后三句又以?梦入芙蓉浦?把前几层散射出的侧面加以归结、收束。

周邦彦是善于使用艺术语言的大师,他往往运用优美的语词来创造生动的形象,有时精雕细刻,富艳精工;有时用典,融化古人的诗句人词。但这首词却既未用典,也未融化前人的诗句,而主要是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

《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注释

《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下面我们来看看《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注释。

   《苏幕遮·碧云天》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碧云天》翻译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碧云天》注释

⑴苏幕遮:词牌名。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黯,形容心情忧郁。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

   《苏幕遮·碧云天》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起手两句,即从打出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廊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但这一意象确可引发有关的联想。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它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作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逗出下句:“明月高楼休独倚。”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思,但独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楼高”“独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结拍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句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他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71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