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莫负光阴》作者:上帝的宠儿谭琴(婉儿)谁人能解尘中事,歌也呻吟。
曲亦消魂。纵有瑶琴无好音。
浮云过眼终如梦,惜取青春。
莫负光阴。一阕诗词一寸心。
《丑奴儿 千帆过尽情心淡》作者:半阕清词千帆过尽情心淡,爱向青山,
爱向青山,一袖闲云岩岫间。
繁华不耐秋风换,如此三番,
如此三番。皆是黄昏雨带烟。
《丑奴儿 戏写游记》作者:不易吟者少游天目春风畅,树绿花红。
步履轻松,一气能攀几座峰。
重来天目秋云淡,古寺苍松。
倚座听钟,欲访云山背已弓。
《丑奴儿 中秋》作者:学信金风送爽中秋近,遥望东方。
亲友难忘。恨不今天返故乡。
阖家团聚邀明月,频举琼浆。
饼果甜香。祝福声声笑满堂。
《丑奴儿 遍地黄花分外香》作者:大宋(宋春锁)雁啼声远笙歌起,天也清凉。
我也清凉。落叶蝉声终未狂。
消魂尽处情何了 不似霓裳。
胜似霓裳。天籁飘时花更香。
《丑奴儿 春暮》作者:游山玩水(尤海峰)芳菲四月空枝后,满院残红,
绿浪重重,向晚疏烟天色朦。
窗前伫立人无语,爱恨东风,
孤影惊鸿,多少情含雨泪中。
《丑奴儿 荷塘闲话》作者:远闻近见池荷楚楚碧莲好。
朝也蛙鸣,暮也蛙鸣。
夕照和声映晚红。
青荷常沐东西水。
晴亦任凭,雨亦任凭。
残朵笑迎南北风。
《丑奴儿 一缕心香寄远邮》作者:今宵酒醒何处竹楼缥缈轻烟际,阑倚萦愁。
阑倚萦愁,远过潇湘旅雁啾。
摇情花影珠帘卷,笺素绸缪。
笺素绸缪,一缕心香寄远邮。
《丑奴儿 荷塘美》作者:百花园清风五月荷塘美,花蕊羞娇。
绿叶轻摇,蝶舞蜂飞香气飘。
蜻蜓独立荷尖处,随意逍遥。
快乐涛涛,鱼躲鸳鸯塘底猫。
《丑奴儿 秋冷》作者:元宝徐风冷瑟黄昏近,雾淡霞高。
千卉零凋。
遍地金花落叶飘,当是仲秋宵。
上楼西望云烟外,未见天桥。
轻诵诗谣。
强把愁思挂月稍,梦幻在星霄。
《丑奴儿 秋霖初歇凉宵静》作者:时空流转(杨达宏)秋霖初歇凉宵静,谁奏离歌。
谁奏离歌,魂梦萦萦心事多。
韶光暗往清晖淡,寂寞银河。
寂寞银河,旧事依依问素娥。
《丑奴儿 秋意》作者:Lily霜华露重西风闹,雁阵南翔,
花谢残妆,绿意无痕草木黄。
阶前玉案凭栏尽,秋去苍凉。
望尽沧桑。一任诗心日月长。
《采桑子 无题》作者:衔山斜阳柳梢斜挂娟娟月,独步荷塘。
惊起鸳鸯,缭乱闲愁忆往常。
那年菡萏方开半,相约寻芳。
牵手徜徉,花映斜晖水映双。
《丑奴儿 读秋》作者:尚善若水年时究竟为何去,听雨西楼。
望月西楼,难道都因梦不休!
而今才晓其中意,一醉方休。
一醉方休,忘却凄凉万里秋。
《丑奴儿 秋夜凉》作者:那兰星沉月隐孤灯闪,
把酒行觞,对影成双。
寂寞萦怀秋夜凉。
红尘冷暖寻常事,
不恋曾经,不误夕阳。
尽赏枫红菊蕊芳。
《丑奴儿 中秋念》作者:黎明-村姑清晖明月闺窗映。
遥对星空,逸思蟾宫。
今夕潇湘共梦同。
旅羁伤别生离恨。
秋半情浓,寄语江东。
远望爹娘闪笑容。
《丑奴儿 秋思》作者:云水禅心霜风吹尽梧桐老,残叶飘零。
残叶飘零。
满院清秋、牵绪触谁情。
纤纤玉指瑶琴弄,夜静飞声。
夜静飞声。
千叠离愁、曲曲诉谁听。
《丑奴儿 月夜秋思》作者:上善若水西风时过蝉凄咽,凉月轩窗。
荷叶微黄。残蕊幽幽递远香。
蓦然回首经年事,不禁迷惶。
鬓发如霜。虚度韶华几许伤。
《采桑子 秋晨梦醒》作者:无形水,田帘栊半掩惊新睡,昏梦轻凉,
庭外朝阳,一叶无声落小窗。
浮生几度秋萧瑟,难禁思量,
逝水如常,怕见西风吹雁行。
《丑奴儿 家乡好》作者:陈昌国谁人不赞家乡好 碧水含情,
小径通灵,土话乡音胜乐声。
亲朋好友高堂爱,柳暗花明。
饭菜香盈,竹马青梅美梦惊。
《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罗敷媚》、《罗敷艳歌》。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是兼有歌舞的大曲。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丑奴儿》为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野词》入“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典范词作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年代:【南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这首词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写作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他无心赏玩。眼看国是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这首词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71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踏鹊枝》
下一篇: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