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罗茨基( 美国 )
朗读丨少华· 配乐丨爱之感动
这么久生活在一起都是那样,星期二
现在元月第二天重又降临
使她讶异的眉毛抬起
正如雨中挡风玻璃上的刮水器,
抹掉她迷蒙的忧伤,现出
那路前无云的远景。
这么久生活在一起都是那样,一次
雪花飘临,仿佛无边无垠;
唯恐雪片弄疼她的眼睑,
我用手为她遮掩,但它们似乎
不知眼睛的珍贵柔嫩,
依然撞击我的手掌犹如蝶群。
这么相异所有的新奇都是那样
睡眠的纠缠会变得羞惭
无论分析得多么透彻;
而当我的嘴吹灭烛焰,
飘过我的双肩,她的朱唇
寻觅着,一心一意与我相吻。
这么久生活在一起都是那样 所有
破碎的纸玫瑰俱已逝去,
整个小桦丛长过墙头,
因某种偶然,我们有了积蓄,
整整三十天,海浪迤逦,
夕阳以火焰威胁着土耳其。
这么久生活在一起都是那样 没有
书籍,椅子,家具——唯有那老床——
那个三角形,在这之前
只有直角的两边,某些
熟知的人头就这样盘旋
于爱情连接的两点。
这么久生活在一起都是那样 她
和我,我们共同的影子,曾经是
双扉之门,甚至我们沉浸于
劳作和睡眠中,都一直紧闭:
门扉奇妙地裂开然后我们出去
走向未来,走向夜色里。
丨读诗活动丨
图片即可阅读
? 毫无疑问,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读诗是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们匆匆忙忙的行走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或许并不是真的在忙些什么,也不是真的有什么无法推脱必须立即去干的事,大多只是因为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不得不在这个世界中匆匆走过。但有一个问题值得反思,我们一直在行走,我们的心灵将在何处安放?我们应该怎样来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以至于快速的融入这个快节奏的社会?
? 人生苦短,未来的路走的再好又能如何呢?一个空有其表的躯壳,里面躲藏这一个空虚的灵魂,那么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这样的人纵有再大的成就又能有什么价值呢?这样的人生未免太匆忙。
? 生活中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近些年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已逐渐显得重要,当物质需求到了一个程度的时候,精神需求就会显现出来。
? 其实一个人的追求取决于他自身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所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说,虽然这个社会的节奏比较快,但一定还会有人喜欢诗。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以,身处什么样的社会又怎样,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喜欢的人生,何不快哉?!
? 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人生各有不同,每个人的气质
各有不同。我觉得,一个人的人生,绝对不能匆匆而过。而要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达到最高的境界。
1.
马尔克斯在《我不是来演讲的》中说:“诗歌是平凡生活中的神秘力量,可以烹煮食物,点燃爱火,任人幻想。”
当我们理解了这些话,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有的诗人把诗歌视为生命一样的东西。
当然,一个诗人的创作高峰是可遇不可求的,想写、能写就滔滔不绝的写,一个诗人最悲哀的莫过于想写却写不出诗歌来,人的一生难免错过许多风景,而诗歌永不负我,想想这是多么美妙幸福的事情。
2.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僵硬,那些精微的、细致的感受与记忆往往会被匆忙与喧嚣所粉碎。
当我们置身于热闹与喧嚣之中,高朋满座的饭局,手机朋友圈、微信群的讯息,有多少与自己的心灵、情感、精神、思想的世界有关?往往转身后孤独与寂寞便到眼前。
好的诗能使我们重新领会一些生活与生命更本质、更直接、更亲切的东西,重新寻回时间和空间的回味与记忆。
好的诗能让麻木的感官充满了活跃性,让僵硬的心灵慢慢回归柔软,能够给生命本身添入鲜活的质感。
3.
曾在书刊上看到一些言论,大概的意思是说新诗占据的地位要比散文诗要高一些。我无意去分辩或澄清什么,因为新诗与散文性我都把它们放在同一位置。
并不是说把句子写长就可以称为散文诗,散文诗最难的还是上下句子的延续,要在一个通道内一泻而下,而往往有的散文诗人掌握不好流向就会处处阻隔,四分五裂。
其实散文诗与新诗一样也需要隐喻、想象、凝练与专注,在语言上更要出奇制胜,但不能晦涩难懂,它讲究的是通晓雅洁,语调与节奏更为天然的流利。
散文诗比新诗更优越地适宜于产生美妙的情趣与神妙的情景,可以更广阔地杂糅各种方法使自己的写作别出心裁。
4.
诗人似乎总能在尘世中找到属于他的唯美与刻骨铭心,并把这些唯美与刻骨铭心的感觉变成一种极致用文字呈现出来。
对诗人而言,诗歌永远是预示着或承担着漫长人生的一种永恒的抒情,而人生恰恰需要这种诗意的崇高。
5.
一首诗,要成为好诗,就是要在一切“旧事”中去寻找和发现新的东西,要言说出一件已经真相大白的事物“新的秘密”。
没有任何一种文本比诗歌更强调唯一性和独创性。一个诗人比一个哲学家更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诗歌并不真的像是只能依赖探险才能获得,而更像是一种环顾四周的警觉发现。对“新事”的敏感固然可贵,但那要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新事”,可是,这是多么不可靠的啊!
只有获得从“旧事”上发现新的东西的能力,才能做到苟事新,事事新。——这正应了当年斯泰尔夫人评价卢梭的那句话:“他没有说什么新的东西,但他把每一样东西都点燃了”。
对,诗歌就是点燃旧事物的火焰。
(未完待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66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读诗丨致,逆流而上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