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散文:浅酌

柳华 2023-07-22 09:59:47

PEACEFUL TIME作者:青冥渌水

◆ ◆ ◆

万物自有其尺度,正如质变前的最后一根稻草。退一步,佛,进一步,魔。从小便听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以前会觉得不够真诚,现在想来,太真诚,也未必是件好事,适可而止,果然才是说话的艺术。

佛家最忌讳“”满”却很推求,“空””与“满”看似零与一的差别,实则一念之间。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隐者谓空,飘然随性,不存与山中禅意的贪念,而居者刻意而居,一念间,心性谓“满”,却经不住考验,终有一日会流连市俗,隐性之心不复存在。

◆ ◆ ◆

而古代饮者行文,酩酊之意却浅酌,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有理智,有思考,存雅性,不失本心。清人厨者王小余尚有“视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酸以厄之”的觉悟,恪守本分,把握尺度,是谓不愿“入魔”的执着,心存理智的善念。

雅俗共赏,扬雅弃俗同样是个问题。一念俗一念雅。身处现实,不免浊气横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现代社会生出了这样一批佛系青年。可佛系真的要消极避世吗 骄傲自称佛系的心态其实是一种痴嗔萦恋,名不副其实。

◆ ◆ ◆

在这样的世界,能如圣人一般真正忘却声名,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本心难守,那便在心中寻一净地。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不争不贪,一念成佛。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俗世之中且满上一种盅,浅酌几分,与你内心的深沉去体味生命的奥义,不生醉意,景色微醺。

END

岁月在花瓣上开满相思,你不来,我怎能落去。走在季节的转角,只想润一只素笔,将曾经路过的山高水长,在红尘醉心的柔软里,抛下一笺文字,漫过岁月的枝头,摇曳你许我的安详。人生总是那么恰好,每个生命里的遇见,都是为了给你一些,也带走一些。有些能挽留的,自然是你的;而那些命中注定的无缘,或许也只是差那么一点点。

散文:回忆美好,我们都在渐老的路上



作者:子墨


夏日的傍晚,是蝉鸣的舞台,窗外,暗香浮动,月色里,已黄昏弥漫,树影斑驳,还是隐约可见一些娑婆,每每此时,都会有种莫名的情愫萦绕在心头。


01、我们都走在生命渐老的路上。


难道是因为那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并以忧伤终老的诗句吗?


也许不是,因为老去是一种减缓的过程,从思忆延绵不绝,到往事如丝如缕,似幻还真的景象,被淹没在流年里,你会发觉,自己似乎还不曾老去,似乎青春就是昨天。


即便如此,岁月无情,不知不觉间,让霜白上了鬓角,皱纹上了额头,其实,这种苍老的气息,已在时光深处,生命之中缱绻了多年。


谁也无法避免,人生途径的沧桑,每日在生活的琐碎里忙碌,看着华年匆匆忙忙走来,青春又急匆匆而去,也是束手无策。


喧嚣的世界里,谁都是一个人独自行走,从天亮走到天黑,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在夜色的一角,在时光阑珊处,梳理一下一天的奔忙。


让静下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的时候,往往是自己最放松的时候,心情平静,心境诗意,喜欢静坐一隅,泡一杯清茶,把白日纷杂滤清,留下清浅的茶香,氤氲滋润身心。


疲惫的时候,可以放下红尘纷繁,暂时放空自己,做一个闲人,把光阴里的故事一一拾捡,融入自己的思想,勾画每一个细节,写一段文字,把 情感 和缱绻,都留存在其中。


夜色里,幽谧也幽静,有凉风的日子里,开着窗,也打开台灯,让灯光落在一本书上,逐段逐字去阅一段别人的故事,对比着自己的光阴,又会生出许多感想。



每次读来都有些感伤,不是句子扎心,而是其中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懂得,而感同身受。


虽说我们都未曾老去,但是也都在老去的路上,流年深巷,慢点走,岁月阡陌,用心情拖延一下时间。即便是用微笑面对沧桑,也还是,在不觉中就慢慢走入回忆,自己的人生,在回顾其实也很美。



任谁都不可能承认自己的人生苍白,自己没有回忆。


02、青苔入境,檐下风铃,回忆是一一幅无从剪接的风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有多少心绪曾隐匿在流年如水的倒影里,又有多少心念掩埋在时光不急不躁的最深处。


如今,轻轻打开记忆,心头流动的是温暖,也是忧伤;悄悄揭开时光的一角,偷窥过去,是美好,又是伤痛。


或许,中年之后,在变老的路上,每个人都有一段心情的迷离。


我们都知道,有些记忆,时光不会替我们记得,只有我们自己才会把它藏在回忆里。


不可否认,回忆如梦,你遇见的花开花落,你曾经低头过的美好,一个转身,便是梦醒时,已隔世万重秋。


回忆中,最难忘的还是时光里的遇见,用深情遇见心底最温情的柔软,是一种遇见春暖花开的希望,是一种花落时期待丰收的喜悦,月影落池中,花影过窗前的惬意,就是一种直抵人心的温婉。



是啊,回忆就是一册书,当自己去翻阅的时候,一切美好都在其中珍藏。


03、每一次怀旧,都让自己在回忆里年轻一次。



是的,无论青春年华里的美好多美,都已经离去,倾心中年,醉梦时光,世上最妖娆的沉醉,莫过于沉浸在回忆中。


那种美好,相比纳兰性德的词:“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其中痴意,也是诗意满满。


流年飞逝,不必悲伤,纤尘陌上,邂逅在最美的时光,细嗅一缕花香,深染心田芬芳;轻盈一抹轻风,暗香温暖心房。


人生风景里,忘掉昨日不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总有些诗句,沁润着落寞的情怀;往事不可追,皆已成风,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总有些过往,用遗憾装点人生,也温柔了时光。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生命里总有些惆怅,让自己怅然若失。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有风,有月的夜里,无需对影成三人,只是心境摇曳成一地落花。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总有些心念,缱绻成一缕芬芳,嫣然成一朵心花,在时光深处,默默地绽放。


也常常独自邀月,许下心语星愿,常常泼墨春秋,与影子对吟;常常拥一怀心事,与心灵浅酌。


因为,那些渐行渐远的青春,已经自己单纯样子,只见背影越拖越长,那是自己远去的时光和心情。



对于那形成回忆的地方,我们也只是偶尔探望一下。


04、走在渐老的路上,我喜欢此刻的自己,也怀念过去的自己。



自己就是回忆的主宰,或许,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悲喜,和太多的离愁需要承受,也需要记录。


当怀旧成为一种经典的病,我们早已在回忆里病入膏肓了。


也许,回忆中,有人生苦涩,有生活甜蜜,有浓淡 情感 ,有清浅往事,这一切都需我们用心去品味,去重温,去整理,旧梦里,用 情感 里的温暖,去捂热所有的曾经。


如果人生都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如果,人生没有那么多悲欢离合,没有那么多牵牵念念,没有那么多悲春伤秋,没有那么多惆怅落寞,如果没有了回忆,那么,我们的 情感 ,我们的心情将如何安放?


在渐老的路上,我们喜欢用回忆来装点梦境,用感怀来填补寂寥,用文字来抒写情怀,在一场梦中去看烟火绚烂,与旧时光的相遇里沉迷自己。


虽然,回忆总是让人伤感,但是,遗留的美好,依旧馨香,每每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无法自拔,或者,这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美好吧?


人渐老,就爱回忆了,而回忆也是一种美。走在老去的路上,愿逝去的岁月,都能化作我们心中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在生命里。

温一壶月光下酒优秀散文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和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看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是菩萨为总经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黏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了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能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6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