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丽丽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星落,一念,泪成殇。抚一曲长相思,孤灯,小案,执笔天涯。烛红,素衣,庭前月。折一枝红豆,征雁,锦书,倾诉愁肠。
又是一个秋啊,年年中秋,今又中秋。西风烈呀,西风烈,却遣不散离人的愁。烟火红尘,谁为谁窗前画眉,轻描眉心一点花钿,醉美了流年。俯首星夜,谁为谁月下执笔,红笺尺素满是情深。
为你写诗,写一世情长。不曾问为何有缘,只道是前世两两相欠,今生才会遇见。一辈子啊,一辈子的路上,那么多起起落落,那么多风风雨雨,转身,你在天涯。一辈子啊,一辈子的路上,那么多悲欢离合,那么多酸甜苦辣,回眸,你在眼前。遇见,就是一生不变的承诺,遇见就是一世情长。
立 秋Autumn为你写诗,写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没有精心安排的剧情,没有刻意邂逅的场景,只有你我,还有酒。来来往往的角色里,许多人擦肩而过,只有你才是唯一的主角。风很特别,花很浪漫,雪也温柔,月更怡人,故事里的情节只有自己本色出演,故事里的味道只有自己体会。
莫相忘啊,莫相忘,相忘两惆怅。这世间还有多少情深不负,还有多少相忘江湖,笔起,缘定三生,笔落,一往而深。
风 俗Autumn我的文字我的文字
是一条涓涓细流
有风吹不起的涟漪
也有岁月怠慢不得的情怀
酒和泪
已然成为那些故事的雨露
滋润着心田两岸
花儿朵朵
我的文字
是西墙上攀爬的葡萄藤蔓
有扯不断的情意
也有旁人无法阻止的坚定
路和方向
必将在无尽的光阴里
无限蔓延
我的文字
是餐桌上裹着油盐的大饼
有寻常人家的烟火气
也有一些浓浓的生活滋味
青瓜和碗筷
协奏着来自田埂上的青春芳华
我的文字
不断延续着最初的我
此刻
一树晚风
几家嘻闹
我的文字
卷进风里,揉进面团里
附和着
一个日落后的清雅世界
秋忙会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秋收互助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立秋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从来是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子丢”。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十场秋雨要穿棉”。END
我的笔,在这个夏天,枯瘦在葳蕤的时光里。踉跄的心,原来定格的一直,都是虚幻里的美丽。花开花谢,风雨云集,你是否可以坦白告诉我,哪一朵花是你?那一朵云是你?阑珊的心事,化成幻影三千,所有绚烂的曾经,只是那海市蜃楼的转瞬即逝。何来的真?何来的迷离?谎言包裹的知己,终将扼杀错过的绮丽。那些自认为契合成心领神会的阪依,原来这些都是你自导自演的游戏,主角,配角都是你,演戏的太过于完美。你忘了这个世界上有观众,不是仅仅只有你,真诚说一声:生活,不是演戏,不要沉沦,迷失了自己。
不能再为你写诗,因为那只是幻影万千的你。无法再为你写诗,不是有了距离,是你从来都是把一份真诚,忘在千里沙漠,任它干涸,也不肯把真心交付。无法再为你写诗,因为我的墨里颜色永远是清澈如水,容不得半点的浑浊。你是个模糊世界里的载体,带着面纱的你,打破梦影旖旎,缘分尽了,都是因为不珍惜,相互坦诚,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交友的真理。人生,是一面镜子,可以看清楚别人,也可以看清楚自己。你若不去珍惜,欺骗朋友,欺骗自己,就应该失去交友权利,不要让谎言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你的心。
如今,我已经再也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理由,留下你。那就任你,带着你来时候的翅膀飞去。早知道,你不是雄鹰,却有勇气戏弄天空之城的朔远。不能不说,你的不知天高地厚,是多么的勇气,却不能为你冠玉可嘉,因为,你都在用谎言对砌情谊,被风轻轻松松一吹,原来,我还是我,你还是你,相互背离。缘分若真的到了尽头,就不要再留念,不珍惜的情感,就抛入云霄,随云,随风,随雨吧。
1. 虞美人听雨改写成白话文400字 《虞美人·听雨》是宋末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作者的亡国愁情。
白话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2. 根据蒋捷《虞美人·听雨》想象,写一篇作文 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到黄昏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噬殆尽。夜色渐渐浓起来,人家的窗户大都紧紧地闭着,朦胧的灯光影影绰绰,透过雨帘望去,模糊得像渴睡人的眼睛。
灯光照的地方,依稀可见晶亮的雨丝倏忽而逝,天地也仿佛由无数条雨丝连接起来了。 本来想出去走走的,屋檐水霍霍地流下来,分明告诉我雨越下越大了。
也罢,今夜就安下心呆在屋里,独自受用这无边的雨意吧。 我的居所是几间瓦屋。
这种过时的建筑懒懒散散地分布在城市的一隅,恰好为喜欢怀旧的人们营造出古朴的意境,更何况我从小长在乡间,对原汁原味的雨声有着久违的想念。这些瓦屋据说很快要被拆除了,这当然是一桩好事。
但对于听雨而言,瓦屋却是难得的佳处,身居高楼的人,完整意义上的听雨是不存在的,雨是世上最轻灵的东西,能将那厚重的钢筋水泥敲响么? 瓦屋就不同了,它不像高楼那样庞大而僵硬,雨滴敲在上面,立即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身居瓦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
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置的乐器。平常里它们总是一言不发,一旦雨滴接踵而至,瓦的音乐就丁丁地奏响了。
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急越,如万马奔腾百鸟齐鸣,又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
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激战过后的短暂休憩,又像是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声大概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混乱不堪又似包罗万象。
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尽职的演奏着,听雨人的脑海中便漫漶出不尽的情意。 实际上,一个人愿意坐下来静静地听一回雨,他的心中一定有了某种牵念和感喟,尽管有时是淡淡的,连自己也不轻意察觉。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当然,在人的种种情愫中,应数爱情最令人心动、勾人魂魄了。作为男性,我时常把雨想象成顾盼生辉的少女在舞蹈。
她们的舞步时而齐整,时而凌乱,时而轻盈,时而沉重,传达出变化多端的情感体验。有时候,像在诉说喃喃的情话,有时又像在焦急地呼喊,想要答应,又辨不清是谁的声音—— 那是谁在喊自己呢?“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古代民歌中描写单相思的诗句,竟然穿越千年的时空,伴随雨中跳入了我的脑海。
昨天晚上翻阅宋词,读到过吴文英“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的句子,眼前的情景与其何其相似。在叹服词人把握情感的精微时,一不小心便触响了自己的感情之弦。
哦,此时所思念的人,一定也和我一样被淹没在无边无际的雨声中,只是隔了滔滔的江水,她在故乡,我在异乡,听凭雨声传送着绵绵不绝的呼唤。她还好么?是否芳容依旧笑颜未改?此刻的她,是否也如我一样思绪万千沉吟不已?一个女子在雨声中想必是美丽动人的。
林黛玉诗云“秋窗已觉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纳兰性德也有“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的佳句,原来这雨丝就是情丝,斩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瓦屋上的雨声,就该是伊人敞开心扉的倾诉吧。
是雨使人变得敏感而脆弱,多情而感伤。 我曾困惑于古人填词作诗,为何总喜欢运用雨的意象,今夜瓦屋听雨,算是有了一些了悟,听雨,就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心灵的遥相呼应,听年华的淙淙流淌。
南宋词人蒋捷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秋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
少不更事的时候,并不在意也无法理解雨声的内涵;及到饱经世事历尽人间沧桑的暮年,方才生出“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原来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之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说还休的惆怅。
雨还在屋顶轻轻地弹唱。我忽然想到,在这座脚步繁忙的城市里,还有多少人能摈弃尘世的杂念,如此投入地听一回雨呢?一位写诗的朋友告诉过我,他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故乡时,曾独自坐在山顶与皎洁的月光交谈了一晚。
我曾暗笑他的迂腐与痴情,现在想来,是大大的不应该了。听雨也便和与月色无声的交谈一样,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就无法进入那诗意般的境界。
而拥有这等境界,至少说明自己尚未完全被物欲所包围,活得还不算太俗罢了。
3. 虞美人听雨改成200散文 雪落下时,不问最初的来处,和最终的归去,只留下一缕清凉,写意成一首梅映雪的诗,在生命中冷艳而芬芳,如同一场盛宴,隐去了繁华,终于遇见了,那个最初的自己。
等你,在最初的地方,常想,这句话一定牵着一个欲语还休的故事。故事的这一头,是那悠长悠长的雨巷,巷子的那一端,是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而巷子的中间,是隔着悠长悠长的思念。
相逢正值花开,百丈红尘,只为一人梳初妆,绾起长发,又洗尽铅华,你俏丽的容颜,如花枝半遮面,曾装点了我的梦,百花深处,独折一枝藏心间,开一年,落一年,坐在暮色里,想到从前,唱一曲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这份初情,足以抵挡时光的清浅。
记忆里的桃红李白,若经过岁月的漂白,有一天也变得简单了,如一件洗了又洗的棉麻衣,是那么妥贴和温暖,将素雅别在衣襟,没有了望眼欲穿的期昐,也没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想念,只想着你的好。
如若,光阴是一截一截的,那么转山转水,所有错过的人,有一天都能够重逢,所有的错误,有一天都会被原凉,那么你和我,还能否回到最初?
人生若只如初见,阳光映着我的脸,花瓣里藏着暗香,你眸里的喜悦,如露珠颤抖在花瓣上,弹一曲知音的弦,我谱曲来,你来和,捕捉一片柔情,来装点云朵的羞涩,笑语盈盈暗香去。
隔着时光飞雪,每个心中都有一扇思念的窗,映着伊人的模样;都写过一首关于春天的诗,那些深情的段落,曾一笔一笔的描绘过,相知相惜的美好。关于初见,总会叠加着惆怅,也许,这世间所有的轰轰烈烈,都比不上一场恰如其时,可有谁说过,缘份的美好一定是朝夕相伴呢?在我人生最美的时刻,看过你,一笑万古春的眼晴,在我的情如新月初开时,遇见了白玉胜雪的你,如此,已然恰恰好。
佛说,前生五百年的回眸,才换的今生的一次擦肩,那么今生,你恰好来,我恰好在,定是前世修来的善果 ,那么今生和你在一起所有的岁月,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如果你愿意,我想春水装点你不老的容颜,如果你愿意,我愿用雪花渲染你飘逸的青丝 ,也许这一生,我们一直在遇见,可与你的遇见,
便是我生命中最美的一场花开。
我想今生只为你煮茶,只为你写诗,然后,等你送我一场盛大的冬天,煮一杯清茶,于暖暖的茶香中,看初雪落到红尘最深处,用一只瘦笔,临摹与你初见的模样,温一壶烈酒,唱一曲心灵的梵唱,醉在有你的光阴里。
在一笺纸上,写些长长短短的句子,若有一段小字让你念起曾经,那便没有辜负我对你虔诚的守候;剪一段记忆,织一件缘份的衣裳,倘若有一处针脚,让你感到温暖,那便是我不变的柔情与眷恋。
折一枝花枝,等你,在春天的路上,虽然冬刚刚盛装来临,我便向往这样的意境,长长的岁月,有没有一条路,还能经过你窗前,有没有一抺月光下,能与你赏同一片花香?
仿佛所有的念,都随着雪花落入了冬天。因为远离喧器,删繁就减的世界,世界万籁俱寂,那份想念,就显得那么真,倘若有一朵花能让人想起初见,想起爱情,我觉得,那就是雪花,雪花如蝴蝶一般,飞不过沧海,却能一直飞入一个人的心空,只要一低眉,那一片纯白,便随着雪落入脚尖,一个人的容颜便落入眼帘,让心泛起一片涟漪。
怀念曾经僻静的路口,那些唇红齿白的时光,怀念那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过往,有些东西,有些人,不能说,也不能忘,惟是珍藏,忽有斯人可想,即使是在冬季,心里,亦是装着一个春天。
当漫天的雪花纷飞,我在遥远的北国,为你写诗,揉三分思念,写二分惦念,更多的是氤氲在心中的懂得。如若我是一朵雪花也要贴近你的心胸,在你的掌心中跳舞,因为有你在,时光会变成我喜欢的模样。
初心若雪,雪润红尘,总有些遇见,惊艳的流年,却无法温柔彼此的生命,也许世间的美皆有定数,那时你芳华正好,我正年少,岁月流转,往事落了一地的风尘,却依旧美得生动。
许冬林说,生命里,脚印深深经过某个人,这生命便从此着染了他的声息,不管这人和你有多少年未见,和你隔了多少条街道多少个城市,只要一想起,依然那么近,因为,都在时间里。
爱一个人,就会等在最初的地方,你来或不来,我都等你,任时光远走,我待你,只如初见。
4. 对蒋捷的虞美人 听雨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美人?听雨》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兴发感动的审美特质。
其传神的形象性、鲜明的画面感、含蕴的深厚性,皆令全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这首词虽为小令简笔,看似“语语纤巧”、“字字妍倩”(毛晋《汲古阁词跋》),但深衷浅貌,绝 非用力雕琢者所能为,这些都使它得以久擅词场而不衰。
元末之际纷纭的社会环境给善感的文人提供了忧患的舞台,同样经历末世情境的蒋捷成为他们留连的对象,这首寄寓一生遭际的词篇自然跃入眼帘。文人韩奕偶然得观蒋捷词[虞美人?听雨],深有感慨:“夫听雨,一也。
而词中所云不同如此,盖同者,耳也;不同者,心也。心之所发,情也。
情之遇于景,接于物,其感有不同耳。” 这一感慨深得词旨,可谓的评。
韩奕,字公望,吴地良医,好与名僧游。在《全金元词》所录28首词中,词序及词作多言及宿于寺庙或与之相关,与名僧游并非虚言。
对蒋捷的品评也应运而生:“蒋竹山者,则义兴蒋氏也。以宋词名世。
其清新雅丽,虽周美成、张玉田不能过焉” ,据现有资料,这样针对某篇及整体的评价是首次出现,对于竹山词的接受意义重大。“清新雅丽”是竹山词的一面,虽然难合其全部艺术风格,但至少说明元代吴地对《竹山词》的关注程度以及心理感受。
元人标举[虞美人]词,并树为经典,自倪瓒后以上记述为明代的书画典籍《赵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等多处转载,对蒋捷听雨词的传播尤为深远。至晚清王闿运仍然评价云:“此是小曲。
情亦作凭,较胜。” 虽然寥寥几字,却深得小词妙处,引领读者进入别样天地。
这首词深衷浅貌,绝非用力雕琢者所能为,这些都使它得以久擅词场、吟咏不衰,影响甚至延续至台湾当代作家余光中、方杞的诗文中。 尤其余光中的《乡愁》诗脍炙人口,广为传诵。
“盖心中忧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回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沈祥龙《论词随笔》),不仅结构艺术、表现手法与《虞美人》何其相似,其迂回曲折的情感动态亦引入沉哀意远的境地,由此可见古典诗词对现代诗歌影响之深。
5. 从表达技巧出发,对《虞美人 听雨》写一段鉴赏的文字 听雨。
.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兴发感动的审美特质。其传神的形象性、鲜明的画面感、含蕴的深厚性,皆令全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这首词虽为小令简笔,看似“语语纤巧”、“字字妍倩”(毛晋《汲古阁词跋》),但深衷浅貌,绝 非用力雕琢者所能为,这些都使它得以久擅词场而不衰。元末之际纷纭的社会环境给善感的文人提供了忧患的舞台,同样经历末世情境的蒋捷成为他们留连的对象,这首寄寓一生遭际的词篇自然跃入眼帘。
文人韩奕偶然得观蒋捷词[虞美人?听雨],深有感慨:“夫听雨,一也。而词中所云不同如此,盖同者,耳也;不同者,心也。
心之所发,情也。情之遇于景,接于物,其感有不同耳。”
这一感慨深得词旨,可谓的评。韩奕,字公望,吴地良医,好与名僧游。
在《全金元词》所录28首词中,词序及词作多言及宿于寺庙或与之相关,与名僧游并非虚言。对蒋捷的品评也应运而生:“蒋竹山者,则义兴蒋氏也。
以宋词名世。其清新雅丽,虽周美成、张玉田不能过焉” ,据现有资料,这样针对某篇及整体的评价是首次出现,对于竹山词的接受意义重大。
“清新雅丽”是竹山词的一面,虽然难合其全部艺术风格,但至少说明元代吴地对《竹山词》的关注程度以及心理感受。元人标举[虞美人]词,并树为经典,自倪瓒后以上记述为明代的书画典籍《赵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等多处转载,对蒋捷听雨词的传播尤为深远。
至晚清王闿运仍然评价云:“此是小曲。情亦作凭,较胜。”
虽然寥寥几字,却深得小词妙处,引领读者进入别样天地。这首词深衷浅貌,绝非用力雕琢者所能为,这些都使它得以久擅词场、吟咏不衰,影响甚至延续至台湾当代作家余光中、方杞的诗文中。
尤其余光中的《乡愁》诗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盖心中忧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回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沈祥龙《论词随笔》),不仅结构艺术、表现手法与《虞美人》何其相似,其迂回曲折的情感动态亦引入沉哀意远的境地,由此可见古典诗词对现代诗歌影响之深。
6. 虞美人扩写散文800字 江南——《虞美人》 ??
今日古都,几多哀愁风雨…… ??
青石古道,莫愁含羞,细腰垂柳,再看那粉面桃花,又引得多少遐思? ?
和风细雨,轻拂玄衣,沾了一丝湿答答的花粉香,却扰了思绪……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拨动指中那缕七弦,一曲离人调,飘然响起. ?看,满眼旖逦的春光,满目似锦的繁花,略施薄粉的红颜,莺歌燕舞的江南,一切都娇娇滴滴,似羞含俏。却为何,偏遮不了,掩不住曾有的凄凉悲壮? ??故人去了,故国远了,还剩什么?往事知多少,知多少?纵然看遍这多少的兴衰,尝遍这多少的辛酸。泪,也只能流至心里,化成那一江的春水。愁之多,恨之悠,偏似那滔滔不绝的江水啊,流不停,泣不停。 ??
怨谁? ??
怨君的沉湎歌舞,怨君的喜好辞赋,怨君的不勤国事,还是怨开在殿中的那朵金莲花?怨那花开的几许娇艳?招了太多蜂蝶? ??远处传来了幽幽的琴瑟声,刺透夜空的灯火通明。却为何让人心痛?是当日金陵城中摇曳于莲花之上的人儿,在为那早已酣醉的得胜者轻歌曼舞么?如今又是谁的朱颜泪,滴落花瓣,成了那粒露水?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语清丽,意境深远。妙哉妙哉!好词啊!只是太哀了……”仍是锦衣华服,云髻高耸,仍是钗环叮当,璎珞玲珑。还是那倾城的小周。却不见了初入宫门的羞涩,多了历尽沧桑的凄然。 ??只是太哀了……仅仅是哀么? ??
天上这轮月,是否还和当年的故土上悬着的一样?月是相同,故国呢?还是那片雕栏玉砌的辉煌吗?只怕是早已断垣残埂。往事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在这月明之夜。 ??
以泪洗面,却洗不去心中的愁。只道一个愁字,当真使人白发垂三千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愁的不是将改的朱颜,愁的不是渐冷的晚风。这孤耸的小楼,岂能锁得住这满腹喷泄的愁?是恨?是怨?是妒?是悔?南唐也好,江南也罢,已不再属于自己了。那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的一场梦,溶入月色中,成了无奈的思,无限的愁……透着绝望。绝望的是所有的思乡之愁,思国之忧被这可恼可恨的春水阻隔。到不了所思念的江南故国。 ??凄凉的夜,又起东风了。看夜空里晚归的鹭鸟,大概也只有它不畏东风。 ??“若我们也是鹭鸟多好?只须一对翅,更无须涉过那暗流涌动的江。飞回南唐。”千般的愁遇到小周的嫣然一笑,也没了。 ??
可是,还有南唐么?那又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大概也只能留入梦中游历一番……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既然一切连回首都难,不如饮了这杯鸠毒,什么爱恨情愁,天下家国?倒不如甩袖而去,随了这洛阳的牡丹花魂,一起风流。做什么亡国之君,违命之侯?倒不如唱罢这绝命之词,泣血而尽…… ??
再看一眼这江春水,都随它去罢……只当那所过眼的,是俗尘的一梦。
7.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把它扩写成作文,要语句优美,500字左右 沦落天涯、沦落天涯,沦落的只是我的身,而不是我的心。我的心,纵使是在那朔风肆虐的严冬季节里,依然在默默地、默默地关注着来自江南的信息——那令人蓬勃向上、激昂振奋的信息。
悄悄的,枝头上的那一枚梅蕊绽开了笑靥,我知道大自然的又一个春天已经临近了,因为梅花是春姑娘的前行使者,只要梅花开了,春姑娘就会紧随着姗姗而来,当春姑娘抖落她裙裾上那些姹紫嫣红的花瓣时,这大地就会变成一个花团锦簇欣欣向荣的世界。
也许春姑娘的脚步离得还稍远一些,因为此时的梅花还只是羞涩地绽开了少许的一两朵,大概只有像我这样一直默默关注着它的人才能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从那微微吹来的东风里品评出那淡淡的幽香,不过即使这一两朵梅花带来的信息是那样的稀少和微茫,可它毕竟昭示着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就要来临了。这个不消我说,还是请你自己看吧,到明天早上的时候,这株梅树向阳枝条上的梅蕊必将次第绽放。
大自然的又一个春天就要来临了,可我人生中的那又一个春天什么时候才能降临呢?毕竟我是一个读书人,一个读过圣贤书的人,当我开始学习“学而时习之”的时候,我就把匡扶圣君、兼济天下的重任悄悄地放到了自己的肩上,为此我需要一个平台,一个能让我看清大局施展才能的平台,可为什么?为什么命运会把我抛到这遥远的天涯海角来?
也许这就是出于某些人的嫉妒,就像这晶莹绚丽的梅花一样,它本是瑶池中的仙葩,却因众芳的嫉妒,它只能飘落凡间,暂住在美人的眉心之中。可怜我平生的志向抱负,现在换来的只是希望手里的杯子再大些、再深些,杯中的酒越满越好,难道是远离中原的这十年已经消磨掉了我少年时的雄心壮志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62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散文:心里有条河,流着过去
下一篇: 又是一年,今年你回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