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长在洞庭湖边,鱼米之乡的岳阳建新农场。
儿时的回忆,在我的记忆当中,夏天捉知了,摘桑葚,秋天捉泥鳅,童年的乐趣,就在记忆的匣子中。
我们那里,没有大山,没有成片的树林,只有麦田和稻田,一望无垠。只有道路两旁栽有树木。
▽▽▽
来点清凉色给眼睛降降温~顽皮的我,约上几个小伙伴爬上高高的水塔顶,远远眺望,很远很远才看到山,都是平平的土地,平原地带的风光尽收眼底。
记得小学上学的路上,路边的野果子真好吃,我们几个小男孩爬上树枝,摘上几颗,一饱口福。
平原的农场,夏天特别热,夜晚蚊虫特别多。儿时的夏天是我快乐的天地,特别是在小溪里游泳很爽。特别是庄稼地里的大南瓜放在水里飘浮在水里,当救生圈用,挺是爽快。
七十年代的幼儿园,很单纯,很有人情味。那时候的劳改农场种了很多西瓜,幼儿园的老师带着我们免费领西瓜吃,很有共产主义社会的味道。
鱼米之乡,鸡鸭,瓜果蔬菜自给自足。
幼小的心灵,一幕幕往事,珍藏在记忆的匣子当中。
那个年代,凭蔬菜券免费到农场菜地采摘蔬菜。黄瓜,青椒,四季豆等时令蔬菜随意采摘。
我家三兄弟,我爸妈就在平房前后开了两块菜地,小时候也帮爸妈种菜地。落花生,各种时令小菜,都种上一点,解决一家五口吃菜难的问题。
那个时代,吃大锅饭大锅菜,每个劳改农场都有食堂。小时候吃着食堂的油饼长大,特别是夏天,熬着一大锅稀饭,凭食堂票购买。
特别是食堂的辣椒炒肉,我最爱吃,五角一份,比起现在的价格便宜多呢。每天早上的食堂的海带汤也特别爱吃。
MINT GREEN
薄荷二每逢过年过节,大食堂做了好多好吃的,凭票购买,喜欢看食堂宰杀猪的场景,屠夫麻利的手脚,看得我津津有味。
平时在家看大人们下象棋,看着看着也跟着大人们学着,约上小伙伴相互串门,也来上一盘,别有风味。
象棋下腻呢,就玩扑克牌,升七,拖拖板,还有别的花样玩。玩海陆空,跳房子,跳橡皮筋,打玻璃弹子,玩子弹壳,丢沙袋,斗鸡,挑冰棒棍,打纸板,比现在玩得很乐趣,不会伤眼睛。
最爱玩子弹壳,我们那农场有个打靶场,每次放学回家都经过,捡回一大堆子弹壳,先丢一个子弹壳,用你手中的子弹壳击中对方的子弹壳就算你赢呢,不过有一定的难度,距离隔远呢,很难碰到,距离短呢很容易击中。
做铁丝枪,用橡皮筋做弹力,用纸做子弹,相互打游击战,有时纸弹打在脸上有点疼。好玩的乐趣还在后头呢。
做铁环滚圈子,踩高跷,打泥巴炮,用泥巴做坦克,儿时的记忆,现在回味起来,心里充满了激情。
那个年代,露天电影,伴随着我的成长,少林寺,地道战,南征北战,特别爱看打战的电影。满满的幸福感。
岁月的成长,尘封了多年,心灵的默契给了自己无穷的回忆。
远离了故乡了一草一木,我的心已扎根于故乡的泥土。
流动的色彩▲我喜欢绿色,因为绿的生机,给予了万物的成长空间。大自然的拥抱,绿的色彩,装扮整个世界。流动的绿皮车穿梭于城市之间,这流动的色彩,载着每个人对生活的向往。
我心中神圣的色彩,最令你神奇向往,我生活于绿的世界,不只是你快乐于眼里的世界,而是在于绿给予了你无限的生机。行走于绿色的世界里,我的心与绿色平行,平行于我的思维空间里。
每个拥有绿的空间里,我能感觉到绿的呼吸,不只是因为我成长于绿的世界当中,而是绿给了你坚强的生命。贯穿于整个人类,生命的承载是基于你对绿色生活的热爱。慢慢懂得了,安静赋予了绿的滋润,而是你感受到了绿的使命。渐渐地形成了你心中的渴望,绿的生机,容纳了全部的生命。
转换心态
▲总是听着别人的闲言碎语,当一个人习惯了所有的讨好,侮辱,愤怒,悲伤,应当有了自己反击的意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可侵犯自己利益的原则,这种利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我们应当学会用自己坚强的盾牌来抵卸外来一切不和谐的声音。
只是你自己要做的,必须把心放在你最需的人和事情上。浪费在没有值得的人和事上,只是慢性自杀。
不管你处在任何心态,要做的是给予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拥抱。
没能懂你的悲伤,化解悲伤的力量在于你内心的感受是否真正服务于你的人生。
▲
这种欲望,使你扎根于你的实际行动中,不再受到任何人的伤害。
总想使对方屈服于自己的利益之下,总想压倒性地控制对方,总想报复对方,各种伤害对方的想法,只会使自己越陷入痛苦的深渊。
心在于平静,涌动的思绪,在搅乱你的能量,失去了卸防能力。
我能在一切的杂音中,能找到自我突破的能力,夹缝中寻找一丝生机。
我能做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别再陷入情绪危机之中。
尊从自己对自己的特别爱戴,在你受到任何精神伤害时,别再指望对方会给你机会。
一次次妥协,换来的是无情的冷漠,坚强的内心化解了你所有的痛苦。
END
散文:尘封初恋历散文精选:窑洞情缘史原创原创散文诗:宠爱,凡尘·诗梦消散文精选:奶茶的味道息(注意:这个样式不能增加表格!每栏表格写两行文字效果最佳,这行可以删除!)
1、故乡在远方
作者:张抗抗
《故乡在远方》是一篇写故乡的散文。但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张抗抗的文章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探求。
这种探求在文章的开篇就得以表现,作者说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问题是作者思绪的开始,当我们为这样不合常理的疑问感到困惑时,便也不自觉地跟随着作者走上了探索的历程。
2、故乡
作者:鲁迅
小说写“我”“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通过自己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新回乡的一番物是人非的感慨。小说一开始所极力渲染的那种悲凉的气氛,是为后面的感慨作渲染和铺垫:“时候既然是深冬……没有一些活气。”
这也正是“我”此次回乡的悲凉心境的反映。作者忍不住怀疑“这可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旋即转入对故乡的回忆:“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又恍然意识到,“故乡本也如此”,只不过是“我”的心境变化而已,“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来就没什么好心绪”。
这“心境的变化”表明了“我”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离本乡、“走异路,逃异地”,到现代都市“寻求别样的人们”这一段隐藏在小说背后的曲折经历之后,却仍然在为生活而“辛苦辗转”的失落和悲哀,而这一切正是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困惑和迷茫。
扩展资料
《故乡在远方》作品鉴赏
文中一共描绘了作者经历的四个“故乡”。首先是作者的祖籍广东新会。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老家”令人神往的美景。接着是作者的外婆家,江南小镇洛舍。在那里作者留下了她美好的童年假期生活。再次是作者的出生地——杭州。
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作者感受了那份柔和淡泊。最后是冰雪之地的小兴安岭,作者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水作的江南,冰砌的塞北,作者在这里聆听过落雪的声音,感受过冰天雪地里红红火焰的温暖。
——故乡在远方
清寒冷月撒薄霜,斜漏映前窗。
无眠起坐轻叹,垂泪更思乡。
闲碎步,落星光,夜犹长。
难言情重,离恨匆匆,尽付心伤。
——浅醉《诉衷情》
一声知了的鸣叫,仿佛猛然的便叩开了夏日里的门扉,站在一阵喧嚣里聆听,曾一度虚掩着的季节门窗,竟也在这一声声的轻吟中,渐渐地露出了它们原有的面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徘徊在夏与秋的季节边缘,仲夏里的闷热还依稀的可以隐约察觉,抖下纠缠于心间的烦闷,任着一丝惬喜的情绪游遍全身,而后躺在盛夏的多情里,身披一件衣衫捎来的凉意,渐渐地,顺着一缕轻拂而过的清风牵引,我的思绪好像又回到了那年故乡麦熟飘香的丰收季。
已记不起自己究竟有多久不曾涉足过那熟悉的乡间路迹,只是如今再次的去思及时,思绪仿佛又一次的遁入了一片依稀里。
犹记那年的禾穗开始新绿,童趣未泯的我嬉戏于绿浪滚滚的田野里,常常光着脚丫,拎起一片无知的情意,漫游在田间地头,亦或是辗转至小溪湖泊里,夹带着几分童趣在水里捕鱼,结果一般都是鱼虾捕捉的甚少,最后却总把自己变成了一条大黑鱼。
思忆那时的顽皮、那时的乖张,好像那些充满童趣的无知里夹带了太多的轻狂,仿佛世界都是要臣服于自己的脚下,可随着岁月的推移,渐渐地懂得了好多,就连曾豪放不羁的情怀,竟也在时光的河流里慢慢地被流失的所剩无几了。
现在总是会不经意的回想起过往,一颗善感的心弦在回忆的驱使下,竟然也惹得思乡的情意开始跃然于脑海。总是无法逃脱思乡愁苦的命运纠葛,可如今想想,思忆平生终成过往,思乡情切不过繁梦一场,而一路走下来,那些遗失的、回不去的亦不止是昨天了。
聒噪的知了声又一次的在身边响起,只是起落无常的心在此刻显得空落落的,就连曾经固守的感觉也早已游离于身体之外,此时,思绪搅拌着心灵,悄然晕开的一丝怀念,现今竟也不知躲闪到了何处。
沐着盛夏里的温情,我执著的游弋于梦的彼岸,可当故事里的繁华一一散却,在尘埃落定里透着的终究只是几分的无可奈何。触手于略有温存的过往,汗水不时地顺着脸颊在梦境里悄然流淌,也许在这滴落下的晶莹里,一度闪现的也只不过是另一段的回忆罢了。
置身于喧扰的夏季里,心间亦是会无缘由的思念起旧时的故乡,虽说外界有着无限的美好,可这颗心,终还是无法将家乡忘却。也许思乡总是多愁苦,可是,也唯有身在他乡之时才会感受的到那份思念的悠长。
如果思念不曾那么重,那么我又何故在异地他乡里把留有的记忆一遍遍地梳理?如果思乡的情意有源头,那么我又何辞辛苦的在梦里一次次地把故乡的名字呼喊?如果飘零真的是在所难免,那么我是否又如一枚落叶般,任它风吹而飘摇?
驾着一叶思念的扁舟,我梦游于旧时的山峦溪泊岸,青葱的四季在眼前转换,美丽的景致又一次的把我的梦境装点。幽幽的清风总是习惯了在身旁吹动,一个不经间,竟也吹醒了我曾沉醉已久的梦境。
枕着星斗的青光,咀嚼着思念的味道,在深夜里,我愿卸下尘世里的疲惫,怀着旧时的天真幻想,只愿舞动手中的笔触,希望能够留下满笺的书香情意,愿能够寄一帘幽梦,而共今世缱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62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致即将远行的你
下一篇: 文言文散文:从六八十峁到大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