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染
妹妹喜欢写作,家里的那些事也老是被她有意无意的写到文章里,妹妹写的最多的就是父亲,可是他的文章里关于父亲的章节大多是虚构。今天是父亲节打开手机我无意间又看到妹妹写了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看了以后特别的伤心,妹妹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她对父亲的记忆是少有的,甚至是没有。家里我是老大,父亲去世那年我十六岁,所以对父亲的记忆我是最有发言权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父亲是我心中的神,从小我就暗暗发誓,要找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做老公。
1
父爱
父爱如山,沉重难忘
我小时候父亲常常不在家,一走就好几个月,每次父亲回来就是我最高兴、最幸福的时刻。父亲总是带一些糖呀、果呀、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大人们都没吃过的鱼、没见过的电子手表回来。而且父亲还能带回很多新鲜的事,村里的人都喜欢围过来听,然后我们家就像戏场一样聚上许多人,嗑瓜子的、喝酒划拳的热闹非凡。
爷爷本是山西人,日子窘迫带着一家老小走西口来了内蒙,父亲秉承了爷爷的善良好施和仗义,对所有人都好。那个年代大家都穷,讨吃的人也多,凡经过西斗铺的山西人,不管是讨吃、寻亲,只要父亲看见、听到都管吃管住,临走再送上路费,所以父亲走到哪都有朋友弟兄。
父亲胆大心细无所不能,大到生产劳动,小到宰猪、宰羊、杀牛,给家家户户挑猪骟蛋。羊疯了,打开脑子就治,居然就治好了。我出生于七六年,七九年包产到户,爷爷带领爸爸和其他几个儿子,辛勤劳作,几十亩水浇地种上小麦每年都能大丰收。父亲有空还搞一些副业,养羊、贩牛。最不景气的时候就下煤窑、下河挖金、粮站扛大包,总是不闲着。
有一年村里要开石料厂父亲就去给人家看工地,结果铲土机的履带把一个工人活活给卷进去了,下半身全部粉碎,眼见天色已晚所有的人都借口回村找人离开了,把父亲和伤员留在了工地,父亲眼巴巴的看着这个人流血去世,晚上下起了雨,父亲还把这半个人拉回到铲土机的车轿子里,就这样和一个血肉模糊的尸体呆了一夜。母亲回来埋怨父亲傻,父亲只是笑笑说:“谁也不容易,不看着让野猪拉去了,家里人连个尸体也没了”。
冬天的时候父亲还洗了羊毛,捻成毛线给我们织毛衣裤。他总是不让自己闲着,所以我家总是会有很多收入,慢慢也就成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在我三岁时,家就有了当时最时兴的三大件,缝纫机、二八大梁飞鸽自行车,爸爸妈妈每人还戴着一块手表。缝纫机是妈妈的手中宝,缝新补旧,让我和弟弟天天都棱铮铮的,高高兴兴的上学。那时候我们还小,自行车是爸爸的专属座驾,黑黑的车梁上缠着蓝色的塑料条,擦的铮光瓦亮,车铃都能照人影一扒拉嘚铃铃的响,令多少人眼红羡慕。
2
倔强
埋头扛起一家人的生活
我记忆里内蒙的风特别的大,父亲多少次载着我上学、接我放学。土路不好走,石头疙蛋到处跑,父亲蹬着自行车累弯了他的腰。有一年夏天,父亲骑着自行车按时来学校接我,遇到了瓢泼大雨,雨一停,我们相跟着往家赶,半道上碰到上游的水顺着河漕流下来,有大人的腰高,水势凶猛,卷着泥沙。眼看着天黑了,父亲二话没说,解下裤腰带,一面绑在自行车大梁上,一面拴在裤腰上,就挽起裤腿趟着水就过河,齐腰的水冲在父亲身上,父亲几次差点滑倒。过去放下自行车,又返回来背起我一步步小心过河,我心疼父亲说,放下我吧,我们拉着手一起走过去,父亲一句话没说,埋头硬撑,硬是把我和同学五人一一背过河。回去的路上,我看见父亲一直打哆嗦,由于在水里泡的太久到家后父亲病了很久。
内蒙那个地方冬天比较长,一进人十月,地里庄稼就都入仓了,别人家的大人们都闲下来了,我家平时地多、羊也多,雇着几个羊倌放羊,冬天父亲就不舍得雇羊倌了就自己放羊,早出晚归特别辛苦,尤其晚上羊回来的时候,要把家里大大小小的洋盆摆好,倒满水饮羊。再把所有的羊分类,公羊、母羊、糕羊、小羊、老羊、体弱的、过不了冬的,给不同的羊带上不同的粮口袋,最多的时候家里有两三百只羊,一通忙乎完才能回家吃饭。(在山西我从来没见过给羊晚上加餐的事,内蒙人都会缝一个布口袋套在羊耳朵上,袋子正好是羊嘴型的样子,装上粮食给羊吃偏食)父亲老是被羊蹭的满身羊鼻涕,母亲爱干净,回到家还要数落上父亲一顿。
有一年冬天,姥娘摔断了胳膊,母亲是姥娘唯一的闺女,所以母亲带着妹妹回山西照顾姥娘走了半年,那年我十四岁弟弟十岁我俩每天放学回家烧火、做饭、蒸花卷、熬烩菜。做好放在锅里等父亲。父亲回来后我们一起喂猪、摆盆给羊饮水、装羊食料,我和弟弟有条不紊的帮着父亲干活。这些事从小我们耳闻目染,从来不用大人教就学会了,吃过饭后洗锅、洗衣服、擦桌子扫地。爸爸换上干净的中山装、皮鞋,把炉火烧的旺旺的,滚上一壶茶就去邻居家串门了,其实他是去炫耀他有一双懂事的儿女去了,我听到好几回邻居夸我们。
父亲给我记忆最深的是,每到过年过节他都会做许多好吃的来犒劳一家人,用现在的话说,这叫注重生活的仪式感吧。我便忙着请爷爷奶奶来,还让弟弟妹妹给几个爹爹家也送一些去,总之人人有份。尤其过年的时候,一进入腊月就开始忙,和妈妈煮豆馅、蒸豆馅馍馍、包肉包子、炸油饼、油食、麻花、油糕。肉食更是品种齐全,杀上一头猪、一两个羊,都要物尽其用,头蹄、杂碎、肉、冷的、热的、肉馅、灌肠。这些都要在大年三十晚上之前准备齐全,连最简单的大豆都要煮了、泡了、炒了、剪了然后再油炸。工序繁琐品种繁多,为此常常听到母亲絮叨,俩人也时有争执。
3
努力
为子女,为家庭操劳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我和弟弟经常玩的高兴的不到接神时间不想回家。一过十二点后全家人都穿上新衣服,家里也安静下来,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父亲把他亲手做的好吃的摆满桌,打开红酒,给我们每人倒上一杯,再说很多祝福新年的话。父亲对我和弟弟管教非常严格,但是却特别溺爱妹妹,有时候父亲累了上炕想休息一会,妹妹马上麻溜的就骑在了父亲的脖子上,拽着父亲的耳朵一阵闹腾,我心疼父亲为此私下里悄悄收拾过妹妹很多回。
父亲去世的前一年秋天,准备送我和弟弟回山西神池念书,所以赶着秋收割小麦,晚上连夜装车,车装偏了,父亲怕麦垛子撒了就坐在麦垛高起来的地方压着,没想到一个坎,让车一颠翻了,父亲被摔下车来摔断了好几根肋骨,可他一声没吭,硬是坚持着收完了地里所有的活,赶在九月一号前送我和弟弟回山西上学了。我和弟弟不知道这件事只看到他恭着个腰,忙里忙外,一直说腰疼,只记得吃过丝瓜,根本没有好好找医生看看。
九月份回来神池父亲把我和弟弟安排在八角学校,留下生活费又返回内蒙安排粮食入仓和杀猪宰羊去了。十月份又送妈妈和妹妹回来,给我们租好房、安排好食宿。又再一次回内蒙准备过年的粮食,赶在腊月十几父亲背着半个猪半个羊回来和我们过年了。不巧在阳方口下火车时,几个小偷偷钱未遂按住父亲连踢带打,父亲为了保住肉和身上的钱,不知挨了多少打,肋骨又一次打断,头上被踹的到处黑青。父亲蜷缩着腰还在过年前又给我们去太原每人买了身新衣服,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在神池过了年。父亲在世时家里所有人的衣服、鞋子都是父亲买,父亲去世后很多年母亲都不知道自己买衣服的尺码,母亲给我们买衣服也不是大了就是太小。(很多年后我才理解姑姑为什么父亲去世后一直不管我们,恨我们)一过正月十五父亲又匆匆忙忙赶回内蒙,雇羊倌,安顿开春的种子化肥。二月十二父亲如约回来给我过生日,这次的父亲感觉精神好多了,话也多了,腰也不那么弯了。
父亲说以后不回内蒙去了,就在神池八角找个工作安心陪我们读书。我们一家也在此算是安营扎寨了,没几天父亲就到乡办砖厂下夜,作为镇书记爸爸的表哥,我们的表大爷,千叮咛万嘱咐让父亲看好厂子,有机会咱就承包了,是一门技术也是来钱的出路。一向认真的父亲,白天干活晚上下夜,我常常星期天下午会给父亲送一俩本书过去解闷。并说他不是我们的厂,连轴转吃不消,多休息。他笑笑说,你好好读书,爸爸没事,回去小心点。没多久厂里的电机被贼偷走了,表大爷把爸爸一顿臭美,只记得父亲说了一句,:“偷了也卖不了,我已经跟着脚印知道是谁家了,我会寻回来的,”父亲天天蹲守在偷电机的那家门口,果然几天后电机出现在了那家的厕所里,这家的男人是砖厂厂长的小舅子,一直说不知道谁放的,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六月初六八角过会,父亲说好要回来陪我们的,六月初五的晚上突然传来噩耗,父亲去世了,消息一下子击垮了我和母亲,一家人哭的死去活来,从最初的号啕大哭到最后的哭干眼泪,我们的天塌了,从医院走出来我和母亲就像丢了魂一样。除了大人们指派一些营生,我几乎在行孝期间没说过话,我想过死,想过一走了之。恨过所有人,看着伤心的母亲,年幼的弟妹,我又想离开家,离开学校,马上找个工作,为失去依靠的家添一份力量。
4
恩情
父亲用自己的一生为整个家奋斗
父亲的死因一直是谜。那个年代派出所的都是吃闲饭的,不用心破案,他们说停电了,父亲上房顶检查线路被电击到摔下来致死的,父亲去世时身上确实被电线缠了好几圈,可是身上却没有任何被电击到的外伤痕迹。工地房顶上是有父亲新踩的脚印,可没有滑下去的印。反而父亲眼里、嘴里、耳朵里被塞满了黄土。
八角砖厂的厂长后来在神池环卫队当了队长,我一直恨它,不想和他说话,因为他的小舅子就是偷电机的那个贼,他自己回忆说当时厂里炖好了羊肉等父亲接好电线回去吃,一直没等到,他还出去找父亲了,去了工地父亲已经没有了呼吸。真像到底是父亲失手还是被人从背后推下,谁也不知道,总之父亲的一条命就这样不了了之,父亲去世那年整整四十岁。砖厂花了七百块钱的安置费就把父亲草草安葬了。父亲出事以后母亲的胆子更小了,她一直小心翼翼的呵护我们长大,关于父亲的死因她一直不让我们提起,就怕家里再有人出了什么意外。
5
遗憾
父恩难忘,孝亲不待
父亲去世后的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回到内蒙,和爷爷奶奶爹爹们关系弄得很僵,家里人老是误会是母亲撺掇父亲回山西丢了性命,妹妹后来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过我们一家后来的艰辛。妹妹小小年纪和我姑姑吵架就说她要能把自己一身的血换的不姓张了,她早就换了。可见当时她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好在一切也都过去了。
父亲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走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关于父亲的点点滴滴我终身难忘,父亲不光给了我们富裕的生活,给了我们优于伙伴的幸福童年和少年,更给了我有品位的人上人的气质。我从来没有提起过父亲,因为只要提起就想哭,可是看了妹妹文章里虚构的父亲我有必要告诉她一些父亲的事,妹妹文笔好,希望她能记录下这些事留给我们的孩子们、孙儿们看看,让父亲的故事一直被流传下去。
END
父亲现在七十多岁了。他的一生,曲曲折折,他的身上,记载着我家的艰难历史。
19xx年,父亲出生在广东省揭西县上砂镇活动村。由于战乱与天灾,19xx年正月,祖父携全家远迁江西定居,那时父亲只有五岁。
父亲年小的时候,家里万分贫困。他的两个哥哥都没有上过学,一字不识。祖父为了改变现状,节衣缩食,供父亲读书。读到初中毕业,也就无力再继续供下去了。就这样的水平,在当时来说,也算是个文化人了。因此,上世纪50年代末,他被国家招去当小学教师。因为那时教师地位太低,家里太穷,他又只好弃教务农,以农为生一辈子。这次弃教,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那个时候,家里状况很不好,于是总想通过迁居来改变。我家先后在好多个村镇短时居住过,一直不如意。19xx年冬,我家迁居到吉水文峰东村塔里岭,那个地方地势低洼,经常涨水,农田常被淹没,有时是颗粒无收。遇到水灾,人们只有靠摘野果充饥,甚至去逃荒。为了度过灾荒,父母商议把我们兄弟三个分开到亲戚家寄养,只留还在襁褓中的妹妹在身边。大哥去邱陂金城大姨家,我到去乌江罗坑义叔家(父亲从小的结拜兄弟),三弟去邱陂外婆家。要分开的时候,我们难舍难分,以泪洗面,然而,终于还是去了。
19xx年正月,在舅舅们的帮助下,我家迁居到邱陂长富村。我们在深山沟里住下,寓居在别人遗弃的破茅草房里。那个破茅草房,实在是破到家了,虽然父母曾割草翻盖,然而可恶的老鼠四处打洞,加上泥巴房年久失修,下起雨来全家人无处栖身,只好躲到门檐下避雨,直到天亮。那种凄凉的景象,即使杜甫再世,也会摇头叹息的。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终于慢慢长大了,该上学了。父亲买了些纸笔,教我们识字。父亲的字特别好,我记得他最早教我们“刁刀、寸才、勾句、私和”几个字,要我们区分,描摹。这为我们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父亲因为字写得好,每到过年,他最忙。左邻右舍甚至邻村都要请他写对联,他要一直忙到很晚才回家。为此,母亲也有过不少埋怨,然而,他总是呵呵一笑了之。
几年后,家里状况有点改善,做了新的泥土房。但是,长富这地方土地贫瘠,家里总是入不敷出。更小的弟妹出生后,我们家更加困难,在队里连年超支,粮食总是不够吃,父母就种了大量红薯代替粮食。父亲常常带我们去锄草,牵苗,施肥。到了收获季节,全家兴高采烈,连红薯根也不放过,全部收回家,好几千斤呢。我们读书放学回来,经常是边啃着红薯边砍柴。
毕竟长富那地方土地太贫瘠,对家庭发展不利。而罗仙村(外婆居住那个村)土地肥沃,正需要招人。于是在舅舅们的.帮助下,1980年我们家迁到了罗仙,一直居住到现在。
分产到户后,父母起早贪黑的干活,我们兄弟姐妹也很懂事,帮衬着家里。日子好了起来,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了,茅草房也变成了瓦房。父亲的脸上笑容多了。
82年,我考到县城重点中学,父亲很高兴。开学那天,下着大雨,天还蒙蒙亮,父亲就陪我去搭早班车。我背着书包,他手上打伞,肩上挑着米(那时吉水中学学生自己下米蒸饭),乐呵呵的,直到我上车走远了,他才回家。那年,三弟考取的学校在白水,从家里去学校没有直达车,要走小路,翻好几个山坳,弟弟那时年纪小,挑着东西很是吃力,父亲就一路帮他挑,一直送到学校。看到孩子有出息,虽然辛苦,却很开心。
就这样,家里一天天好起来。我们也长大了,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最后,我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家里还摆了酒席,四方乡邻来祝贺,人们都带着羡慕的眼光,父亲心里乐开了花,母亲也激动得说不出话。
我们大学毕业后,家里状况就更好了。我们兄弟姐妹一个个成了家,工作也有进步。我一直在中学教书,三弟经过努力,现为大学教授,小妹师范毕业后教了多年书,现在研究生毕业,也当上了大学老师。
尤其欣喜的是,父亲当年没有继续下去的教育事业,被我们接了过来,现在我家有五个老师,三弟两夫妻,小妹和小妹夫都是大学教师,加上我这个中学教师,我们这个家,成了名符其实的教师之家。
孩子们都成材了,父亲却老了。现在的他,苍颜白发。上苍眷顾,他的身体还算硬朗,现在和母亲一起,帮着四弟照看家门。我们有时接他到城里小住,不几天,就急着回去。他离不开那个家,离不开那片土地。
哦,那就是我的父亲,那就是我的家。
我有一个父亲,平凡的父亲,伟大的父亲
- 题记
不知什么人在轻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生活中,人们总是赞美母亲的细腻,母亲的伟大,可很少有人提及父亲,赞扬父亲宽广的胸怀、父爱的博大精深。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听他的学生们讲,他平时很风趣,平易近人,但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发起火来使人甚是惧怕。所以学生们对他是很敬畏的,既爱又怕。
父亲还可以说是一个孝子。他经常利用星期日休假,买些营养品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帮他们干活。记得去年夏天,奶奶家要盖三间房子,父亲作为他们兄妹四人中的老大,自然要以身作则,出钱、出力。那天,早上不到六点钟,我和父亲就到了奶奶家。一到家,父亲就和工匠们一起干起活来。晚上,父亲和工匠们喝酒、聊天。等他们吃完晚饭,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而我明天还要赶早上学。于是,我们急忙骑着车子往家走。
那一晚,阴暗的天空中月亮时隐时现。听别人说最近治安不太好,我的心里像揣着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这时候,思想变得格外活跃,许多恐怖的电影、电视镜头一齐涌进我的脑海中,快成熟的麦子也被阴风摇曳着,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我一边想,一边快速地骑车,唯恐被父亲落下。父亲骑车的背影成了我的依靠,看着它,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安全感。稍含凉意地晚风传送着父亲的话语:“好好骑,紧紧跟着我,跟不上就说一声,跟着我走,小心石头……”父亲亲切的话语让我感到阵阵的温暖,心头的恐惧也渐渐消散。
我曾经学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当时还想:父亲给买几个橘子有什么值得感动的?那一晚,我才感觉到父亲的爱是多少深沉。我的眼睛湿润了,一切都模糊了,只有父亲的背影越来越清晰……
父亲像一座大山,担起所有的重担,让我活得轻松安然。父亲像一把雨伞,遮住所有的风吹雨打,留给我一片晴暖。父亲像一轮太阳,照亮我的心田,让我永远阳光灿烂。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它像一杯浓茶,开始时是苦的,细细品味却有缕缕的清香。父亲的爱像一面湖泊,女儿任何的不适都会惊起一片涟漪。父亲的爱会陪我走过孤独,走过失败,走向成功。
哦,我的父亲!
一提起父亲,仿佛是十余年的事呢!父亲在我的眼里一直很温和,善良,待人宽厚、诚恳!一直想说说我的父亲,可一直未能下笔,今晚趁着时间宽裕,对父亲的感情绕上心头,总算可以说说他!
父亲生在六八年,家里已经有了四个孩子,改革开放前生活还是无比艰辛,父亲上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家里养一头瞎眼的骡子,从此成了他的活计,父亲在家排行老二,自然干的活多一点,上有大哥下有三弟。听祖母说,每次有活让老三去干,在打骂的瞬间,父亲就早早的去干了。父亲和母亲是放牧的时候认识的,父亲牵的牛,母亲赶的羊,见了不多的几次面,家里人就把事定了!这是九零年前后的事,我也只是听说。彩礼不高,只有两百块钱,陪嫁时两个橘红木箱子,给母亲买了一双鞋,再没别的。
一大家人何时分家的,记得不大清楚,可能在九八年前后!我记事时,家里有头很壮实的牛,还有一头骡子,父亲养牛,三叔喂养骡子,骡子和我同岁。每次耕地,来来回回我牵着牛,它劲很大,跑起来时只有父亲能拽住它,我只能追着跑。在别人眼里,父亲没有什么本事,按老家话说:老好人!不喜欢占人便宜。
父亲在外打工,最早捞金,具体也没赚到钱,不然家里现在也不至于这么不景气。等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时,父亲在县里一家砖厂打工,一天一二十块钱的工钱,一个月下来也就五六百块钱。那会邻居好几家人都在里边打工,大伯也在那家砖厂给工人做饭。
大致过了四五年,周边打工无法再养活口籍,父亲除了每年收割庄稼、春节以外,就踏上了往返于疆内疆外的务工。我上高中以后,父亲的压力更大,学习美术每年都要大量的费用,零八年地震以后,工价持续上涨,物价也跟着上涨,父亲虽然每个月能挣到两三千块钱,但从我的生活费、家里贴用下来,已剩余无几。
一零年、一二年祖母、祖父相继离开以后,家里的担子更重了,几年多以来,全靠三叔帮忙。随着父亲年龄愈来愈大,可能外边奔波的时日已不多,我工作以后,也劝父亲在家,可没能劝解成,每次打电话我们说的话并不多,顶多的是他嘱咐我,照顾好自己之类的话!
父亲已过半生,把最好的年华全放在我与妹妹身上,自妹妹嫁人后,更多的心思全在我身上,每年省吃俭用,给他自己和母亲也未曾买过几套像样的衣服,偶尔母亲也会在我面前抱怨。前些日子,母亲在电话里给我说,她的提包旧了,自己也不太喜欢,让我给她看着买个新的,我满口答应,我知道,这是父亲欠她的,父亲把所有的精力、心力全放在了我身上,对母亲的关心自然少了!
几个月前我回老家探亲,他出门在外,家里只有母亲,上次见他还是一年前的今天,他来我上班的地方看我,一个人坐着火车走了一天一夜,晚上十一点我才接上他,停留了两天,我便送他回了家。这是去年的事,一年没见,这一年里只是隔着电话嘘寒问暖,也不知道现在的他身体怎样,手还发麻嘛!每天出去能否找到轻便的活……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要写的事、要说的话好像都晚了!父亲还是那么温和,善良,可十余年间,我已经比他高出了半个头,体重足足比他多了十余斤!他的满头花白和黝黑的脸上已布上了时间的年轮,我怕于提起,在他的眼里我再也找不到年轻,他老了!从此,在我心里更多的是对他和母亲的愧疚!作为人子,不能常伴左右,端茶倒水,以尽孝道!
2019年5月20日 叶城
作者:宇秋
儿时和父亲的感情就不是很深。每当在电视上看到有父女俩开心地游戏、玩耍的画面时,总是想爸爸也那样喜欢我该多好。可是印象中父亲总是阴沉着脸,此外能忆起来的真的不多。长大懂事以后,从心底也并不曾将父亲引以为荣。在父亲生病之前,我还为他做的一些对不起母亲的事悲愤不已。然而,不久父亲的身体就跨下来,当哥哥告诉我很可能是肺癌的时候,我真的不能相信——多少年都极少感冒、极少服药的他怎么会一下子得癌?但是事实证明就是癌。我满腹的哀怨顿时消减为零,渐渐滋生出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怜惜和悲伤。
为了不给自己留下悔恨,我尽力多陪着父亲。每当周末回家,带着父亲最爱吃的'方形驴肉火烧和烤红薯,再亲手做两个菜一个汤,在寒冷的冬日暖暖的屋子里,我和父母边看着电视边聊着天吃着饭。为了让二老高兴,我专找些他们感兴趣又叫人愉快的话题聊。我看到父亲笑了,吃得也香了,但是他那张日渐消瘦、干枯灰暗的脸却让我不忍多看,只觉得有什么东西就要从眼睛里涌出来了,赶紧装着去外面拿东西,慌忙偷着抹干眼泪又笑着进屋。吃完饭,再陪父母一起看有关基督教的光盘。母亲曾高兴地对我说:“你爸也信耶稣了!”我见父亲听得很仔细,当讲道快要结束时,电视里一群人一起唱圣歌,他也精神振奋地跟着小声哼唱。我说人家讲得就是好、唱得就是好,父亲便频频点头,眼却还一直盯着屏幕。我很理解,宗教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寄托,它扬善的宗旨一定感化了父亲。看完光盘,我说我也要和父母住一屋,夜间由我来照顾父亲。父亲听后连连摆手说:“我不是跟你说过啦,你爸没事,硬朗着呢,你别老跑回家住了,根本用不着,快回你那屋去吧。”
父亲还是很坚强的。在他住院期间,刚输完液下楼时我要搀扶他,他还是说:“用不着,我自己能走,哪就到了那程度!”说着就噔噔噔地抢到我前面去了。后来,为了以后能安心照顾父亲而不留后患,我毅然决定做了个小手术,没想到出了些麻烦,大概两周不能回家。期间,父亲还是在电话里对我说他没事,换了药病见轻了,咳少吃多了,劝我别老牵挂着他,慢慢养着等好了再去看他。可是等我好了还没几天,父亲就因大咳血突然离开了人世。他走得太惨,我急忙赶到家时只见满地是血,他就倒在血泊中,那样子简直不堪回首……
可是,爸爸,我已经提前请好了长假,等你病重时就守在你身边,一直伺候您啊!为什么要那么急着离去呢,连最后的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邻居们都说你前一天还在街里转,还说自己好啦。我万万没想到,万万想不到啊!
爸爸走了,我再回家的时候再也没有那个熟悉的身影在门口街边踱步;再看到你的照片的时候才发现那笑容其实很亲切,而那张真实的脸却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个人我要到哪里去寻找?
爸爸,每次想起你,我都会悄悄地流泪,为一个平凡生命的逝去,为相连的血脉,为亲情的觉醒,为责任和担当。你的离去,让我懂得了很多。
爸爸,今天是父亲节,希望在天堂的你是面带笑容的。节日快乐!天天开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61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散文:故乡
下一篇: 散文随笔:石浦港·开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