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正是人类通向精神生活中的一盏明灯,远处的圣火,是攀登崎岖山涧的阶石。禅能引发我们去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发现自我的价值;给我们智慧,给我们思想,给我们方法,给我们快乐,使我们在今天紧张的生活里获得真正自由。而禅诗又是禅中的明珠,禅中瑰宝,禅中精髓,以禅说诗,援佛人诗,意象丰富,境界高远。禅诗往往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随缘任运,亲近自然,寓意劝世、智慧人生的思想和境界,使禅理、禅意通过诗的形式传达给我们。——摘自蒋谱成《笑而不答心自闲:古典禅诗的淡定与自在》1-南朝梁·善慧大士/傅大士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2-唐·鸟窠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梦中。
3-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4-唐·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5-唐·龙山禅师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作是非来辨我,浮世穿凿不相关。
6-唐·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7-唐·古灵禅师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千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8-唐·马祖道一禅师
为道莫还乡,还乡道不成。
溪边老婆子,唤我旧时名。
9-唐·龙牙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10-唐·灵澈《东林寺酬韦丹刺史》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11-唐·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
炼得身形如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12-唐·贯休《春送僧》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13-唐·德诚禅师《船居寓意》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14-唐·杜荀鹤《悟空上人寺院夏日题诗》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敞房廊。
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15-唐·佚名《杭州还乡和尚唱》
还乡寂寂杳无踪,不挂征帆水陆通。
蹋得故乡回地稳,更无南北与西东。
16-宋·草堂禅师
云岩寂寂无窠臼,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
17-宋·苏东坡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18-宋·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19-宋·林逋《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
20-宋·道潜《临平道中》
正风蒲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21-宋·圆悟克勤大师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22-宋·释灵澄《西来意颂》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居山七八年。
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床前。
23-宋·释德聪《自题月轩》
轩前辘轳转冰盘,轩里诗成彻骨寒。
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月明看。
24-宋·柴陵郁禅师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25-宋·释守净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26-宋·无门慧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7-宋·蜀僧《赋湖中渔翁》
篮里无鱼欠酒钱,酒家门外系渔船。
几回欲脱蓑衣当,又恐明朝是雨天。
28-明·莲池大师/云栖大师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29-明·憨山德清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30-明·李贽《石潭即事》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源自:唐诗宋词古诗词
简单直白的28个字,无一生僻字,细细品读,却意境悠远。诗人翻山越岭,踏破芒鞋,想要寻找春,却怎么都找不到,失望归来之际,园中的那缕梅花香,才让她恍然大悟——哦,原来,春早在那里。
这首诗其实是一位比丘尼对证悟过程的譬喻,开始以为佛在别处,拼命去修去求,得道开悟时却发现佛就在自己这里,而不在别的什么地方,所以佛教中有句话叫“步外无佛土”。
释迦牟尼佛苦修六年,于菩提树下悟道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法华经》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所谓如来说法都是方便、权宜,而学佛修行更要靠自证、自修、自观去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生活中,何尝不也是这样,人们努力追求金钱、地位、名利,觉得有了这些就会幸福,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就忽略其实自己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幸福,而幸福与否在于自己的心态,有钱、有地位、有名的人中,不幸福的也大有人在。
在轮回中,我们何尝不是在六尘中迷失了,拼命的追寻,拼命的执着,为了“我”造诸恶业,而迷失了真我。
(三)捆住我的绳子
禅宗四祖道信闻听天柱山三祖寺有个老和尚修为很高,于是不远万里走到三祖寺向老和尚请教禅法。到达三祖寺时,正好遇见三祖僧璨,此时僧璨正在大石头上坐禅。
四祖道信便请教,说道:“大师,我心里有束缚,不能自由,请您帮我解开束缚。”
三祖僧璨便说:“我可以帮你,你先把捆住你的绳子拿过来。”
四祖道信愣住,摸着头自言自语说:“捆住我的绳子在哪里?我怎么找不到”。
三祖僧璨告诉四祖:“我已经把捆住你的绳子解开了,从今往后你就是自由的了。”
四祖道信当下大悟, 原来内心的烦恼,不是别人带给你的,也不是周围的环境带给你的,能捆住你的只有你自己。
(四)一念起 天涯咫尺
我们听了这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就像读药方不能治病,看菜谱不能充饥一样。如果不能把道理践行于生活中,那一切道理都只能是空谈。
就像被誉为娑婆世界说法第一的女高僧伏藏那玛大师,她开示的佛法可令顽石点头。
伏藏那玛大师曾经对弟子开示:“不要道听途说凡夫的空洞断灭见。没有见到自性,就不能了生死,就会在六道轮回中打转。就像你找不到法台的方向,终归是会碰壁的。任你空洞理论一大堆没有用,无常照常会来请你的。”
如果未证言证,一味把妙有空性挂在口上,行在笔尖,佛法的广大神通就不可能展现。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
无论是“终日寻春不见春,春在枝头已十分;还是自缚自身的四祖;或者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些禅诗意理都是真正的开悟者从自己自性中体悟出来的,开悟绝不是口头上说说禅理而已,而是要真修实证的,如果不是自己真正证悟,而是人云亦云,到头来不过是数他人珍宝罢了。
撰稿:在路上
编辑:对白云天
一、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出自唐代寒山的《碧涧泉水清》, 诗中的“默知”,指禅定;“观空”,指般若慧智。寒山子的这首诗,以碧涧、泉水之清激喻禅定,以寒山、月华之洁白,喻以般若慧智观色悟空,强调由定发慧。
二、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这是一代禅宗骁将曹山本寂所作的著名的意念派妙偈。该诗借“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等凡夫世间及小乘出世间难思难议之事,表明禅师见性之后所悟到的无碍法界观。
三、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金屑眼中翳》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僧人文偃所题写的一首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禅应破除思想上的蒙蔽,还原清净本心的思想。
四、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
此诗是俞紫芝代表作,宋人诗话多所称引,其最精彩之处在第四句“猛虎一声山月高”,万籁俱寂,猛虎一声,忽从天降,出门一看,山月高高,说不出的奇异怪寂,便仿佛醍醐猛然灌顶,而后一切又归于释然、寂然。
五、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出自《见桃花悟道偈》,意思是:三十年来我一直苦苦寻求大道,记不清多少回桃树落叶又抽枝。自从这一次看到桃花开放之后,直到如今我再不怀疑已经悟道。
六、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上人》,意思是: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岂肯在人间居住?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最熟悉的去处。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意境枯清空灵的禅趣诗。洁白晶莹的冰雪覆盖着绵延起伏的千山万壑。在广漠空旷的苍穹底下,没有一丝鸟飞的踪影,雪地上没有一行路人的脚印。只有一叶渔舟孤独地飘泊在近乎凝止的清江上,一位身披蓑笠的渔翁,定定地凝望着江面垂钓。这是一幅何等清寒、旷远的画面,个中力透自然山水枯清寒彻的禅韵。
小诗起笔不凡,以夸张的手法,从大处着笔:“千山”与“万径”展示了一卷空茫渺远的空阔雪景,“绝”、“灭”二处则暗喻“生灭灭己,寂灭为乐”的万籁俱寂的空无境界。
以人鸟灭绝反衬孤舟独钓,以远景衬近景,前二句为后二句的铺陈,烘托出孤舟独钓的清寒境界。全诗通篇描绘雪景,实为衬托诗眼“寒”字,通过塑造一个无比静寂无染的尘外世界,寄托诗人寓情山水的空寂心境。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崖上无心云相逐。
这是诗人任永州司马期间所写的一篇陶然山水的禅趣佳作。
首四句展示了极富动感的四组画面:夜宿西岩、汲水燃竹、烟销日出、船行绿波,仿佛电影中的蒙太奇;尾二句则采用了一个定格:白云在夜宿晓行过的西岩上空,不经意地相逐嬉戏。通过对毫无机心、不带纷争的无心白云的定格、着力刻画,表白了诗人对脱俗无心的大自然的陶醉之情,抒发诗人“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的生活情趣。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此诗展示了诗人诵经悟禅、如饮三昧的禅趣,表现诗人精神解脱后的出尘心境,是一首轻松淡然、寓理于景的禅诗。
首四句写诗人诵经之诚、之认真;中四句写诗人求道之切、之精到;后六句写他诵经悟理之后,放眼庭宇,从环境的清幽中感悟到淡然忘言、心满意足的禅悦心境。
上述三首诗都是诗人贬谪后所作。毕竟禅悦只能是一时的精神解脱,无法排解诗人心中郁结的各种愁闷。从他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一诗,可看到他思乡的身影:“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诗人想象自己能像释迦那样有千百亿化身,以便登峰望乡,以解割肠般的愁思,联想奇绝,寓意悲远。他的其他禅诗亦神情高峻,词旨幽隽,如“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赠江华长老》)“万籁俱缘生,宵然喧中寂”(《禅堂》)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51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