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莫道黄花瘦,醉意满花田。

百薇 2023-07-22 05:05:08

《水调歌头 春绿秀水岸》作者:大宋(宋春锁)春绿秀水岸,香满众青山。

东风如约初度,心系彩云间。

才望青云狂舞,又见白帆孤影,

陌上起愁烟。

忽报有风雨,雷闪已开先。

乱云飞,枯叶卷,墨遮天。

醒时苍龙,破雾直上紫云端。

欲作蓑翁垂钓,又恐顽童相笑,

痴立小溪前。

莫道黄花瘦,醉意满花田。

《水调歌头 缘聚诗坛》作者:郭德水五月二十六,欢晤冷极城。

浪翻波涌澄碧,林海沐南风。

弟子出行眷顾,老友传诗祝贺,

华诞再出征!

欣立凌云志,头雁领航程。

思路漫,练诗艺,会文朋。

一年四季流转,来去几番行

圆梦林城佳话,缘聚诗坛沉醉,

文脉靠传承!

脚踏长亭路,心恋冷极情。

《水调歌头 红旗渠赞》作者:学信漳水滾滾至,穿越重重山。

浇田除旱,如今林县米粮川。

昔日十年九旱,群众缺穿少吃,

生活极艰难。

治水蓝图展,劈裂太行山。

碧水潺,夺丰产,万民欢。

红旗渠美,艰苦奋斗梦终圆。

今日山青水秀,功盖万年不朽,

代代记心间。

胸有凌云志,日月换新天。

《水调歌头 情难老》作者:那兰同走下乡路,离散各飞翔。

当年懵懂青葱,今已鬓如霜。

梦里娇颜俊俏,重遇苍须细辨,

秋暮竞春光。

往事总难忘,欢聚诉衷肠。

共举杯,痛饮酒,曲铿锵。

沉浮跌宕,酸甜苦辣历沧桑。

不看功名成就,唯有并肩携手,

互勉祝安康。

天老情难老,缘重续华章。

《水调歌头 同学小聚》作者:元宝毕业四十载,英语建情思。

相邀同学重聚,醇酒酿春词。

岁月曾经凝重,桃李终然天下,

各自建功奇。

满座栋梁柱,淡抹也相宜。 

胡姐美,阿哥帅,赵霞迷。

双荣娇丽,二李灵气舍其谁。

吾已携萍之手,跨海求知彼岸,

黑发挂霜丝。

冰雪夕阳下,景色更心怡。

《水调歌头 夏晨行》作者:无形水,田渺然春去远,忽尔夏临家。

凭栏遥看,红楼荫影绿窗纱。

晓色风凉清爽,自在树间莺雀,

初日染云霞。

凌霄出娇蕊,月季褪前花。

古稀至,身犹健,未闲暇。

送孙学早,箪食书卷笑分拿。

知是儿童节近,欣备亲情卡贺,

谆嘱品学嘉。

小女轻言谢,浅靥露新牙。

《水调歌头 随感》作者:Lily浮世忽如寄,弹指岁华流。

蓦然回首,一世交分两绸缪。

纵有襟怀清冽,吹散青春花季,

无计使停留。

望极烟尘外,余韵泛茶瓯。

物华迁,百虑歇,少登楼。

人生片段,悲喜可说甚来由。

欲写天高江阔,却是残红叶瘦,

楚客梦难收。

掷笔西窗下,一一乱云浮。

《水调歌头 中秋赏月》作者:陈昌国皓月宇空照,霞彩伴婵娟。

银河幽暗星闪,爽快吉祥天。

今夜嫦娥小妹,分外娉婷妩媚。

挥袖舞翩翩。

不悔盜灵药,玉阁唱娇仙。

吴刚笑,玉兔跳,桂花妍。

人间天上,中秋欢庆胜空前。

问候红尘亲友,敬献蟾宫桂酒,

不醉不收鞭。

万里亲情盛,良夜话团圆。

《水调歌头 独坐小庭院》作者:品芬独坐小庭院,瓣落水池边。

花盛年月,留恋月下步花前。

岁月深深别过,尘世轻轻旖旎,

唯美印心间。

春去百花寂,夏苑更清闲。

丹顶红,金鱼草,粉牡丹。

年华素锦,一抺清浅驻心田。

圆缺阴晴难愿,离合悲欢由命。

此事古难全。

月在花飞处,自有艳阳天。

《水调歌头 自寿述怀》作者:尚善若水问天天不语,自笑也情多。

花开花落何苦,怨岁月蹉跎。

四十年来如梦,弹指一挥赢得,

两鬓尽斑皤。

痴情最难忘,乘暇借渔蓑。

逍遥去,沧浪畔,钓烟波。

忘机鸥鸟都爱,听我放狂歌。

除却一身俗气,

仍剩几根傲骨,经得住揉搓。

豁达又何惧,光影去如梭。

《水调歌头 避雨》作者:老聃春雨落无尽,满目绿新清。飞风携雨头面,毛髻滑珠平。地面迷濛雾结,好似飞矰逐遁,进退体躯惊。躲避雨情切,快步屋檐怦。抬眼望,雨不止,抑情形。心神难阻,人事安有日充盈。失落何须在意,不惧风霜万劫,敢与识心明。淡看红尘忆,魂静印心生。《水调歌头 七彩琼花》作者:上善若水亭畔奇葩绽,阆苑绮霞重。

复英繁蕊,如诗如画笑相逢。

七彩斑斓秀雅,逸态仙姿剔透,

朵朵若玲珑。

幽幽递香韵,袅袅胜春红。

风过处,奏环佩,弄丝桐。

翻飞曼舞,娇俏绝妙剪双瞳。

赏景花间沉醉,倾首庭前妩媚,

难述意醺浓。

落墨痴情诉,眷恋寄词中。

《水调歌头 琼花情》作者:云水禅心绣球仙女掷,宛若玉玲珑。

斑斓多彩,复萼层蕊几重重。

一处人间风景,胜似桃源仙境,

浅夏也春红。

韵雅伊人醉,落墨寄归鸿。

斜阳暮,风轻漫,洒香浓。

琼花娇媚,朵朵伴我梦相逢。

桥畔溪间戏水,柳下花前弄笛,

月夜影朦胧。

多少相思苦,一扫去随风。

李清照的150字的文言文

1. 用李清照的资料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蚱蜢舟也无能为力。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2. 关于李清照的文言文传记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

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

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

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

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

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

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

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

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

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

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

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

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

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

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

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

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

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

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

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

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

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

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

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

3. 用简短的话语概括李清照的经历(不少于150字)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4. 关于“李清照”的文言文传记有哪些 1.《武陵春》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

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

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

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

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

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

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

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

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

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土。”浙江金华有南北朝时因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避难于此,登楼遥望这残存的半壁江山,不禁临风感慨: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2.《题八咏楼》我们单看这诗的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啊。

倒像一个亟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华特地去凭吊这座楼。

时日推移,楼已被后起的民房拥挤在一处深巷里,但亦然鹤立鸡群,风骨不减当年。一位看楼的老人也是个李清照迷,他向我讲了几个李清照故事的民间版本,又拿出几页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词送给我。

我仰望危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英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

“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

但愿相将过淮水!”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

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

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

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

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

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

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

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

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

5. 李清照的《怨王孙》赏析 150字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首记写秋天郊游的词作,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词作开首,词人叙己泛舟湖上,时值深秋,触目所见,秋风阵吹,湖面烟波浩渺,湖上的荷花已是香消玉殒。首二句的描述,似埋下萧瑟的氛围,悲秋的情调,然而接下却笔触一转,写出:“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词人心胸宽阔、朗爽,不仅不感到悲,反以为喜、以为亲。这里词人不说自己面对湖光山色感到亲切,反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近。这种移情于物的表现手法,把自己陶醉山水之情更真切地表达了出来。李白诗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辛弃疾词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表现手法略同,只不过李清照写得更自然明白和直接罢了。

词作下片,词人集中笔触描绘湖面景致。“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湖面上已无夏日那种“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盛景,和“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用邦彦《苏幕遮》)的情致,但词人睹此情形,丝毫没有惆怅、悲凉之感,而是觉得枯老的荷叶和饱满的莲房,也一样给人以欢愉。更何况还有临近岸边的苹花汀草,似经过清露泼洗过一番,清爽,葱俊。这里用“洗”字,既把秋天肃爽、静朗的特征勾划出来,也把词人不同一般的阔大胸襟给表现了出来。歇拍二句:“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里的表现手法与上片末二句“水光山色与人亲”相似。词人明明是自己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不愿离去。但却不明说,反婉转地说是眠沙鸥鹭舍不得游人离去,以致不肯理睬归去的游人。这种表达手法,更深切、更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的情怀。(文潜少鸣)

6. 如梦令李清照散文150字 我时常想起那一次在溪亭饮酒时的情景——

我坐在溪亭里观赏着那千姿百态的荷花,只觉得自己被眼前的荷花深深吸引了——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蝴蝶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荷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荷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莲蓬却依然挺立在荷叶中,莲蓬上嵌满了绿宝石似的碧绿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望上去,一株荷花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夏日荷花图》。

看着这美妙绝伦的景象,我深深陶醉其中,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株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我坐在溪亭里一边观赏着这只有天上人间才有的美景,一边品尝着千年陈酿。没想到我如此不胜酒力,才喝了几杯,就酩酊大醉了,坐也坐不稳,只觉得自己的身子飘飘悠悠,仿佛自己来到了人间仙境。我又觉得自己真是快活似神仙呀!

不知不觉中,天已经渐渐暗淡了下来,直到自己的兴致被时间的流逝给消耗得差不多了,才想起自己该回家了。我摇摇摆摆的走上小舟。可这时,我还有些醉意,早就把回家的路线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只好凭着自己朦胧的记忆前进。可是自己摇橹的手不听指挥,你让它往北摇,可是它偏偏和你作对,把橹往南摇;你让它把橹往南摇,可它却往北摇。行的船跌跌撞撞,好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童一样。没想到,我竟然把小舟给摇到了藕花的深处。

此时,我惊出了一身冷汗,顿时酒也醒了,看到自己身处在藕花的深处,四周都被荷花给笼罩着。我顿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我拼命的摇着船橹,可这荷花比我人还要高,怎么划也无济于事。可我摇橹的声音却惊动了荷叶丛中一群水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起,直上云霄。

7. 求一篇赞扬李清照的200字左右的文章 一

自古文人之路, 极少有女人大步走过.历代以来,能著芳菲于时代的女文人不多,而能流芳百世的更是屈指可数.其中也有过一些出色的女子,如朱淑真,薜涛等人,但却逃不出世俗的樊篱,最终作了文学的素材,在别人的目光中挣扎痛苦,丝毫没有文学主人的味道.然而,历史总会有例外,它偶尔也会眷顾一些超凡的女子,让她们尽了情怀,做一番自己想做的事.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被历史亲睐的女子.她不仅做了自己感情的主人,而且做了诗词的主人.她的美丽沧桑,她的文学天机,她的忧时伤世,无一不具有动人的魅力,在文学及人学方面成为极出彩的一页.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情窦初开的李清照,天真灵秀里有着好奇与大胆.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次次沉醉的记忆,一阙阙生活的欢腾.记得的不是暮色长亭,而是把盏言欢的郎情妾意;不是惊飞的水鸟,暗香盈盈的荷花,而是人乐我乐众乐融融的光景.这是 *** 李清照:快乐,妩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丈夫走了,妻子瘦了.云是愁云,雾是迷雾,茜纱窗前,夜凉如水.夕阳西下,疏篱隐隐约约,菊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一缕又一缕,乱了独酌女子的心绪.风儿轻轻卷起珠帘,仿佛撩开一帘心事.一个女人就在这样的景致中酝酿着自己的感情.这是思夫的李清照:感伤,浓情.

这就是南渡前的李清照:衣食无忧,娇媚深情,文采飞扬,鲜活清新,韵味十足.我们从中也可以捕捉到这样的片段.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夫君赵明诚致力于金石考据,清照爱屋及乌,随夫学习研究,并在其中点染些花絮,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其间的真情真意,雅谑趣味自不必说, “而甘心老是乡 ”,则是不胶着于物质,于世俗尘粒中保持着一颗平常平淡之心. 然而,李清照的一生并不因知足而平安,她有更多的沧桑.靖康之难后,家难接踵而来.半生流离半生凄凉,让人不由吁唏再三.不过,她并未因此而放弃生活的希望.据传她曾与张汝舟再婚,后人因此而有所责诘,谓之不守妇道,这实在是道学们的迂腐之见.于流浪中见好友,自然欣喜有加;于孤独中遭遇温情,感动也是自然而然.只是竟不知道这好友面局下生长着狰狞,脉脉温情里隐藏着欺骗.这样的感情要还是不要?李清照离婚了,舍弃了这样一个 *** 的男人难道有什么可惜吗?卫道士们一片哗然,我想,这不但无损李清照的名声,倒让中国的男人有了出丑的机会.李清照不以为意,在保持自我的人格尊严与奴役于世俗的偏见之中她选择了前者, “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于欢愉里生妩媚,于沧桑中出意志.女人性情的李清照,可为我辈女子范式.

李清照是两宋时期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郭预衡)赞扬她 “为词家一大也 ”, “词格乃抗秩周,柳”.李清照词格清新,姿态婉约, 极具词家本色,承周邦彦而多感慨,继柳屯田而少尘语.沈去矜将其与李太白,李煜并称 “词家三李,”这绝无半点虚夸.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乃是苏东坡的学生,著名的散文家.李清照极早就受着诗词大家的熏陶,不仅自铸丽词,而且对词的创作形式有独到的见解.她年轻时就作,公允地评价了当时极具声名的前辈们的创作,指出他们向下的一面.如柳永虽协韵律,而 “词语尘下”;苏东坡欧阳修学际天人,不但以诗入词,而且音律不协;张先宋祁等人虽有妙语,但浑成不足……李清照将诗词分畛,提出了 “词别是一家”的新论,给词一个明确的定位.她主张词应当恪守传统的风格:高雅,轻灵,流畅,协律,典重而富于情致.一个女人,能在男权时代大胆提出自己的文学见解,敢于挑战男性的权威与尊严,这不能不让人礼敬与佩服,所以语 “妇人有此,可谓奇也.”

楼主从中可摘取200字出来.

8. 150字左右的文言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原文: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 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译文: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

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

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

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赞美姓氏的情话,一个姓氏一句情话,太美了!

data-filtered="filtered"

月下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轮清辉悄悄的挂在树梢,一对情人你侬我侬,在夕阳中,柳树下,诉说着情话……

雨轻轻,梨花院落,风淡淡,杨柳池塘

院落里,细雨朦朦,梨花遍地,池塘旁,微风淡淡,杨柳依依。

弄月余花,团风轻絮,露湿池塘春草

调皮的月儿玩弄着暮春的残花,沉不住气的风儿也吹起一团团的柳絮,露水也不甘落后,打湿了池塘旁的春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昨天夜晚,雨狂风急,大好春光眼看就要消失,我不禁借酒消愁,酒后沉沉睡去,天亮醒来,残余的醉意尚未消尽。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不要说我清闲自在,没什么烦恼忧虑,看无情的秋风卷起了帘子,屋里的我比那黄花更是消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早晨起来,怅然若失,我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四处找寻着,可是周围冷冷清清,什么也没有,我的心情凄凉悲楚到了极点。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拂晓,我从一场新梦里醒来,觉得被子里冰冷,原来是香炉里的香料烧尽了,唉,连香炉也不容许我这个愁苦之人在据需睡下去了。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岭上彩云飞过,江边日头将落,我慵懒地依靠在栏杆旁,满眼都是烟雾水波,满眼都是凄迷朦胧。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放眼远眺,山河冷落荒凉,方圆千里,一片清秋景象,却是心有千丝网,中有千千结,怎忍心注目凝视。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就为离别而悲哀,哪里能经受这清秋时节的冷落萧条景象。

秋姓,中华姓氏之一。人口总数仅两万两千八百余人,属于极为珍贵姓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渐渐地,我觉得衣带越来越宽松,身子越来越消瘦,可是,我终不后悔对你的痴情,为了你,我就是变得面黄肌瘦也是心甘情愿。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花纷纷落去,没有法子留住他们啊,燕子飞走又回来,似曾相识,果真还是原来的那双燕子吗?在小圆里散发着落花香气的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去,沉思忧伤,想那人生如此短暂,也是无可奈何的啊!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你那美丽动人的面容,现在不知何处,我们曾经在一起荡舟的小河,依旧东流,绿水潺潺。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像卓文君,江妃那样美好的神仙般的人生伴侣,竟被活活拆散,拉破了他们的罗艺也没有把他们留住。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楼头五更的钟声,惊醒了我苦苦追寻的残梦:暮春三月的细雨,使花下徘徊的我更增添离别的悲伤。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不知

晶莹剔透的玲珑,里面静静躺着几颗鲜艳欲滴的红豆,我对你的相思早已深入骨髓,你到底知不知道。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那年桃花灼灼,那年心花怒放,那年对你相思难忘。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散

送君一首曲,不要问何时曲终,不要问何时分别,当你听到这首歌便是我再思念你。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姓氏是什么?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请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何处?作者及诗的意思。

李清照
的《醉花荫》
全诗——“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蓠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出宋李清照《醉花阴》。整首词没有一字写离别相思之苦,但仔细寻味,又无不浸透着彻骨的爱意和痴痴的思念,正如唐司空图所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50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