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补发【睡前故事】小鲁的池塘(学会正确面对离别与死亡)

白敛 2023-07-22 03:34:46

每晚8点哄孩子入睡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免费收听更多睡前故事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亲爱的宝贝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儿童故事集汇,我是你们的婷姐姐。今天,我们要听的儿童故事是《小鲁的池塘》!

故事导读:小女孩和小鲁是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他们总是形影不离。但小鲁的心脏病日益严重,最终故去,把悲伤留给了小女孩和其他同学,于是,大家试图一起找到一种可以纪念小鲁的方式,来抹平内心的创伤。

小女孩在面临好友死亡时内心的感受、愤怒、难过、失落和不舍,再用各种活动来宣泄情绪,为自己找出一条出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存在与消失都是一种必经的过程,因此我们更应该要珍惜身边的人,好好的和他们相处。▍版权说明:故事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联系

除了《寻梦环游记》,还有这5套暖心绘本教孩子看待死亡!

清明节到了,扫墓、祭祖的同时,死亡这个话题不可避免地被提及。

果果好奇地问我关于死亡的话题,小脑袋里冒出各种问题。“妈妈,人为什么会死啊?人死了会去哪里?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不想让你变老,你可不可以永远都不要死?人死了会变成幽灵吗?……”

面对死亡这个话题,我们可以用 亲子共读绘本 的方式,让孩子去感知。从另一个角度,向孩子诠释“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在和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我感知到: 生命就是一场轮回,没有人可以长生不死,但这个世界依然充满温暖和爱。

1、关于长辈死亡的绘本。

大多数绘本会提到隔代关系,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反映社会现状。比如:《爷爷的肉丸子汤》、《爷爷有没有穿西装》、《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爷爷变成了幽灵》、《再见了艾玛奶奶》、《当奶奶不在了》、《爷爷的天使》、《外婆住在香水村》、《外公》、《长大做个好爷爷》。

在这些绘本里,果果非常喜欢《 爷爷的肉丸子汤 》。这是个温情的故事,讲述了老爷爷对逝去的老奶奶的思念,通过这个温暖且感动的故事,让孩子感知生命,感受离别。

奶奶去世了,爷爷陷入了悲伤之中。张爸爸用身体动作夸张地表达着爷爷不停地换着锅子,快乐地煮肉丸子汤,听爷爷唱奶奶以前唱的歌,看爷爷把好喝的肉丸子汤分享给小老鼠、小猫、小狗,还有孩子们时,现场的我们被一种浓浓的温情填满了。爷爷讲到他对奶奶的爱和怀念,融进了肉丸子汤和大家的笑脸之中。

当张爸爸在现场最后讲到: “思念永远不会消失,只是温暖的躲在回忆里。” 那一刻,我内心那个柔软的部分一下子被触碰到,泪流满面。

听完故事,我就去买了这本绘本,我想把这个温暖的记忆永远留在我和果果的心里,我相信好的绘本就是这样如春风化雨般沁入心田。

2、关于父母去世的绘本

这样的内容讲给孩子听看似残酷,但绘本会很温情地告诉我们,在心中,父母的爱永远跟我们在一起。因为失去,更加珍惜。比如:《爸爸的围巾》、《安德烈的愿望》、《爸爸》。

《爸爸的围巾》 这本绘本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在叙述,说着自己的事,说着一件件与爸爸的围巾有关的事,是围巾让小主人公变得更加勇敢,能做出平时能以完成的事。

星期二。我和同学们玩捉迷藏,跑得比以往快了很多,老师也吃了一惊。

星期三。美子夸奖了我的围巾,我高兴了一整天。

……

围巾找不到了,原来爸爸的绿围巾会魔法,变成了春天的绿树绿草。我看着满眼的春天绿色不再哭了。

所以,爸爸,你不要再担心,就在天上看着我和妈妈吧!

直到故事结尾,我们才读出来原来小主人公的爸爸已经去世,围巾带给他的是勇气和力量,是亲人永远在身边的信念,也是心灵上的成长。

果果读这本绘本的时候,也会问我,“妈妈,他的爸爸去哪儿了?”我真诚地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他的爸爸去世了,去了另一个世界。他每天带着围巾,爸爸一直在他的记忆里,所以他的爸爸一直在那里生活的很好。”

果果点点头告诉我,“嗯,我知道了,我看过《寻梦环游记》, 只要我们不忘记这个人,这个人一直都在。”

3、关于朋友或者宠物死亡的绘本

这种绘本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讲述的故事在生活中就能感知到,特别能让孩子感同身受。比如:《小鲁的池塘》、《祝你生日快乐》、《我永远爱你》。

《祝你生日快乐》 看名字还以为是热闹生日派对的故事,实际上它是一个“讲述生命的脆弱和美丽的故事”。故事和死亡息息相关,毫不避讳,但没有凄凄惨惨、生离死别,读完此书,内心反而充满着温暖与感动。

“癌症”在很多人眼里是苦难,它总是和死亡、恐惧、痛苦等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可是,小姐姐的妈妈却对她说:

“癌症就是‘挨’症,只要我不怕,‘挨’得过去就没事了。”

小姐姐的妈妈还教她“数花瓣”,七片花瓣依次数“不会,会,不会,会,不会,会,不会。”最后一片是数到“不会”就说明不会死。

在故事里,小姐姐和小丁子一起愉快地玩“数花瓣、挂开心锁、做生日蛋糕”的游戏,全然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她直面死亡所呈现出的轻松潇洒、浪漫活泼深深感动着我和果果。

妈妈还说:“ 小朋友死后会变成天使 。”让我想到了《陋室》中的小女孩在天堂的那一幕,那是“美丽善良温柔可爱”的化身,有谁还会恐惧变成天使?妈妈的抚慰和巧妙的引导,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

4、关于大自然中动物死亡的绘本

这种绘本的表达很委婉,孩子的接受度很高。通过自然界中的生老病死、阴晴圆缺,逐渐让孩子接受死亡这个客观的自然规律。比如:《獾的礼物》、《活了100万次的猫》、《石狮子》、《当鸭子遇见死神》、《象老爹》、《苏菲的杰作》。

给大家推荐《 獾的礼物 》,这是一本讲生命、讲死亡的书。每次和果果读这本书,都让我感到,书中虽然有悲伤,但是悲伤之余却充满着温暖,温暖中激荡着感动。

獾并不怕死亡,而是害怕自己走了之后小动物们会伤心。这天晚上,他写了一封信:“我到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去了,再见!”

然后獾就坐在摇椅上睡着了。他梦见自己在跑,而且愈跑愈快,最后,他感觉自己的脚离开了地面,自由了,不再需要身体了……

第二天小伙伴们发现已经去世的獾,那天下雪了,雪盖住了大地,但盖不住大家的悲伤。

在悲伤中,大家回忆着獾的一切,原来在回忆中,獾跟大家共度了那么美好的日子,原来彼此有着那么多共度的甜美时光。

因为生命的逝去,我们会悲伤。 因为有着太多的回忆,我们会温暖。 因为生命中有着太多的给予和爱,我们会感动。

5、关于大自然中植物凋零的绘本

在大自然中,植物也是有着生命的。雨会回到云里,生成新的雨,白天与黑夜循环往复,植物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更迭。

绘本用这种大自然的规律,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比如《一片叶子落下来》、《彩虹色的花》、《风到哪里去了》。

这类绘本里超级推荐 《一片叶子落下来》 。“我从哪里来?我会到哪里去?为什么要活着?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些深奥的哲学命题作者用一片叶子来回答。

“我们全都会死吗?”弗雷迪问道。

“是的,”丹尼尔回答说:“万物都会死,不管是大是小,是强是弱。我们先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经历日晒月照、风吹雨打。我们学会跳舞、欢笑,最后我们死去。”

“我怕死。”弗雷迪坦白地告诉丹尼尔。

丹尼尔回答说:“对于不知道的事,我们全都害怕,这很自然。不过,春天变成夏天你不害怕;夏天变成秋天,你也不害怕。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那么,你为什么要害怕冬季呢,害怕这个死的季节呢?”

是啊,死亡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和春夏秋冬一样自然,生命是一个轮回, 一个生命的终结却是更多新生命的开始。

《一片叶子落下来》告诉我们: “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在这个清明节,和孩子一起来读这5本绘本吧!用温暖和爱来面对生命中的失去和苦难,用心去感知故事的力量。通过生命教育,让我们懂得珍惜生命、感恩生命。

对待死亡与生命的正确态度——《入殓师》

最近看了08年的一部老电影《入殓师》,其实看片名就一眼可见这是部很有深度的影片,主题是关乎死亡,相应的蕴含了生命与人生的意义,具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

该片曾获第3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等奖项。

豆瓣上也以60万人的评分,8.9分,被公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好电影。

影片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饱受争议的冷门职业“入殓师”,意为逝者送行的人。

故事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带观众观察了各种各样的死亡,以及围绕在身边对逝者充满爱意的人们。

面对逝者的死亡与怀抱深情送行的人们,作为一名入殓师和作为观众的我们看着这一切会作何感想呢?

故事讲述了大悟由于失业在机缘巧合下从事了一份入验师的新工作,故事与主题就由这份接触死亡的工作所展开。

入殓师又叫做葬仪师,负责为死者还原生前的状态,整修面容和身体,尽可能还原完整原有的面容和身体,可称为死者的美容师。

也可叫做为死者化妆整仪,主持将尸体纳入棺中的职业。

由于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大悟一开始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象征死亡的尸体十分排斥,这是作为生者对死亡下意识的恐惧心理。

后来随着大悟渐渐习惯接触死者,并不再最初对尸体那么抵触,通过与死亡的近距离接触大悟也渐渐洞悉了死亡与生命的意义。

影片的主题也渐渐浮于水面。

【偏见】

影片从正面揭示了现实中人们对此类从业者的偏见与歧视。

由于惧怕死亡,大多数对死亡相关的事物都很忌讳,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与尸体打交道的工作是肮脏低贱的,不认同这是份正经的工作。

正如好友与妻子在故事中得知大悟的工作后也表示厌恶与鄙夷,甚至断绝与大悟的来往,妻子也极力劝阻他放弃这份工作。

但大悟不这么认为,它觉得人终有一死接触尸体并不可怕,这份工作是正规且值得认真对待的,并不是肮脏下贱的工作,背后更蕴藏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三和解】

情节发展中有三处人物冲突,最后都以三段和解表现了各自角色内心态度的转变。

第一段是好友得知了大悟的工作后表示自己厌恶与歧视的态度,但之后在自己妈妈不幸去世后看着大悟亲自为母亲纳棺的过程而改变了以往的看法。

第二段是大悟与妻子的矛盾,由于妻子也极力反对大悟的工作,希望他能辞职重新换份工作,但大悟不同意,导致两人意见不和。

最后也一同在好友母亲的纳棺仪式下见证了入殓师这份工作的正规与专业,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第三段是影片贯彻始终的,大悟与父亲的矛盾。

在大悟的童年父亲就有了外遇离家出走抛弃了大悟与母亲,时隔三十年一去不回,大悟一直在心中记恨着父亲,认为他无情。

直到影片最后大悟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后赶去见了父亲最后一面。

虽然大悟表现过对父亲的反感但镜头中并没有明显描写,表面上大悟是厌恶父亲也骂过他混蛋,很其实不论从语气还是神态都很难看出大悟对父亲的痛恨有多么强烈的程度。

从大悟对父亲赠送的石头妥善的保存这一举动以及最后一时拒绝与父亲见面时仍然选择了替父亲送行,我们可以看出大悟的内心是隐藏着对父亲的思念和难以言说的亲情的。

影片中穿插过父亲与大悟关于石头信的记忆。

所谓石头信就是找一块可以表达自己感受的石头送给对方传达信息,拿到石头的人根据石头的手感和重量来揣摩对方的心意,如石头平滑代表你很快乐,粗糙凹凸表示对方对你的担忧。

大悟给父亲的是平滑的小石头,父亲给大悟的正是一颗粗糙不平的大石头,也暗示了父亲是爱着儿子的。

虽然父亲出轨抛弃了他们但并不代表父亲对儿子没有感情,从大悟的童年记忆中与结尾父亲手中紧握着的那颗圆滑的石头都证明了父亲是爱儿子的。

至于为什么不肯回去相见,代入下父亲的角色,应该是父亲心中的羞愧大过了对儿子的思念。

最后大悟替父亲纳棺,给予了父亲最后的体面与尊重,即是久别重逢也是最后一面,到此影片结束,主人公身上的矛盾也就此和解。

【过程】

通过影片的展现,使我们看到了入殓师的工作背后所蕴含的崇高与伟大的一面,给死者擦拭,打扮,换衣,一举一动都显得如此优雅与严谨,氛围庄严肃穆,以及入殓师一丝不苟的神态与温柔的情怀,倾尽对死者的关怀之情。

只有当人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才会明白原来人的离世可以是如此的优美,入棺前的一切准备就像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世界,仿佛人死后真的踏上了新的旅途。

整个过程尽显神圣不可侵犯之感,不由得令人心生敬畏。

若说这是一种仪式感倒不如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仪式。

【职责所在】

在入殓师的身上充分展现着对死者的尊敬之情,贯彻了死者为大的精神。

影片深入的解释了入殓师是一份怎样的职业,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肮脏不堪,沾染晦气,入殓师是庄重且神圣的,具有非凡意义的职业。

他们通过神圣而庄重的仪式与满怀尊重的态度将死者送别,让他们最后以美丽的方式逝去,给予了死者最后的尊重,也以怀抱温情的方式给予家属以安慰。

这份工作的价值莫过于此。

虽然死亡是很严肃的一件事,但影片采取了一种温和且充满人情温暖的方式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不论是妻子对大悟始终温柔的爱,还是同乡的澡堂婆婆的善良,社长无言的关照,都散发着亲切的人情味,影片在暗示我们,虽然死亡是残酷的但这世间仍充满着许多爱的温情。

配乐方面十分出众,琴声悠扬柔和,旋律优美,充满着爱与温情,契合了影片抒发情感之用,也呼应了大悟拉小提琴的本职工作,也潜在烘托了影片整体柔情与温暖的基调。

这部电影对现实可谓具有多重意义与教育作用。

它向我们传递的思想是十分积极且充满阳光的。

首要表现了日本民族对死亡豁达超然的理解,他们相信人死后并非真的死亡,而是去往了另一个世界。

其次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此类从业者的歧视态度,通过展现入殓师的工作价值与内容,使观众们纠正了以往的偏见,传递了正向的价值观。

父亲与大悟的情感纠葛也暗示了在现实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的情感问题,也同样具有启发与反省作用。

【死亡与生命】

影片最核心的思想莫过于蕴含了向死而生的意义,促使观众思考如何面对死亡以及如何活着。

海德格尔曾说到: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影片在提醒生者,不惧死才能更好的生。

通过死亡的意义引发了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促使我们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影片也在潜在的询问我们,在你我死后身边的人又会以何种方式看待我们呢?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忌讳死亡的话题认为不吉利会带来晦气,但人们误解了死亡与生命的关系。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死亡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人既然终有一死为何要等到死前才来匆匆面对死亡呢?为何不通过早点认识死亡来得知自己该如何去活?

只有认识遗憾人才懂得如何珍惜,人只有学会如何死去才懂得如何活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47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