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8点哄孩子入睡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免费收听更多睡前故事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亲爱的宝贝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儿童故事集汇,我是你们的婷姐姐。今天,我们要听的儿童故事是《狐狸拜年》!
《狐狸拜年》是收录在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鲁兵爷爷主编的《365夜故事》故事集。
故事导读:马上要过年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很快活。只有狐狸妈妈和小狐狸不开心,小狐狸还因为饿肚子哭了起来。为了让小狐狸吃上东西,狐狸妈妈想出了一个坏主意。狐狸妈妈将小狐狸装进袋子里,往小兔家送去,去给小兔拜年。聪明的小兔能否识破狐狸的诡计呢
多行不义必自毙,想要有收获,要靠自己努力获取,而不是耍一些小手段就可以,不去自己努力争取自会自己落得没有好下场,像狐狸拜年没安好心,只会别人家一棒子打死,只有心存善良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版权说明:故事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联系
这说的是郑庄公之弟共叔段,别看共叔段与郑庄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共叔段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哥哥的君位。在母亲武姜的支持下,共叔段是越来越猖狂,最后郑庄公根本没有费什么劲,他自己就把自己给作死了。
幼子共叔段郑庄公是武姜的嫡长子,而且郑庄公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机智与勇猛,按理说武姜能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她应该非常欢喜才是。可事实上武姜却很讨厌郑庄公这个长子,只是因为她生郑庄公之时,郑庄公是脚先出来的难产儿,武姜差点丢了性命才生下郑庄公。于是武姜怎么看自己这个优秀的长子,就是喜欢不起来。
后来武姜又生下幼子共叔段,幼子不仅听话,而且也十分聪慧,于是武姜这个偏心的老母亲,就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小儿子继承郑国的君位。为了这事,她没少在丈夫郑武公的面前吹枕头风。好在郑武公是个非常英明的君主,就是不同意废长立幼。后来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就顺利继承郑国。虽然武姜与共叔段很不甘心,但嫡长子继承君位合法礼法,他们也无可奈何。
封地太叔京邑要说武姜真是个太过偏心的母亲,郑庄公没登基之前,她就成天打算将长子拉下君位,等到郑庄公坐上君位,她也一刻没有放弃拥护幼子登基的想法。首先她就要为幼子谋得一个好的封地,最初她看上的是制邑这个地方。这可是郑国的军事要地,要是分封共叔段去了这个地方,等于将郑庄公的大门交给弟弟看管,那共叔段想什么时候打入郑国国都都行。
郑庄公当然不会同意,于是跟武姜说,全国哪都可以,只有制邑不行。武姜可能也预测到郑庄公不会同意,于是提出要太叔京邑。这个地方可是郑国最大的城池,很显然共叔段与武姜想到封地积累势力,还是在惦记着郑庄公的江山。很多大臣纷纷劝诫郑庄公要防范共叔段,而郑庄公才会说出最经典的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不义必自毙果不其然,共叔段不过就是个被武姜宠坏了的孩子,别看他拿到了郑国最大的城池,可人家压根不用心管理。成天还遥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坐上郑国国君的位子。他管辖的封地,是混乱不堪。毫无领导才干与治理能力的共叔段,频频有手下背叛于他。而另一边郑庄公不动神色,对于共叔段的请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共叔段没有觉得自己有问题,反而觉得就是因为自己离君位越来越近,才会有变故。最主要的是,共叔段不但不反省,反而在封地更加胡作非为。
后来共叔段以为自己的势力已经足够大,又有母亲武姜在国都做内应,于是共叔段终于发动军事政变,想要推翻哥哥,自己坐上郑国国君之位。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多少才能,只会倚仗母亲向哥哥不断要封地之主,他的阴谋叛变能有多大的胜算。郑庄公原本就是一个明君,再加上多年实力积累,几乎就没费劲,就轻松平定共叔段的叛变。共叔段逃亡国外,而武姜也从此只得到儿子郑庄公的一句?不到黄泉不相见?。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文王姬昌
出处:《周易》
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
释义:“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出处:《孟子·告子下》
释义: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出处:《离骚》
释义: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
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
出处:《荀子·修身》
释义: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邻家小孩非常顽皮,父母少教育给惯坏了,养成了少爷霸王脾气,大概是源于家族大的缘故,从小就不懂礼数目中无人。“门坎汉”每当路上有行人通过家门口,此小孩就口出秽言乱骂,一般人因为顾忌其家族势力而没有见就,所以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夜狼自大的现象,同乡邻居因为其家长护短,所以难得计较。一日一外乡婆婆带着外孙从这里经过遭受到同样的辱骂,外孙想要论理被婆婆拦了下来,婆婆非但没有责怪那邻家小孩,反而从怀里掏出糖果给了他,并且夸奖他有本事了不起。外孙不解,被婆婆强行拽走,走到一棵大树下刚好可以休息乘凉,婆婆开口说:你等着看。婆孙休息的位置刚好能看到,能将小孩的举止尽收眼底。不一会一行人刚好路过,这小孩又开始故技重施,不过这次没有那么幸运换得糖吃,因为这次他骂的是他父母也惹不起的富家子弟,所以不但挨了一顿耳光,他父母还不断作揖道歉,好话说尽。于是外孙理解了婆婆的所为——“报仇不如看仇,总有报应。”这是季哥给我讲的故事。
四年前不再与邹蹇,汤啻合作时季哥就私下对我说,不出三四年邹汤之间必有一场厮杀……算是稳得起了,矛盾端倪两年前就已经初显,时至今日才逐渐开始暴露,大概是为了脸皮的缘故,不得不说真心服了季哥的眼力以及预测……
说到脸皮,我真的没有见过比邹汤两家脸皮更厚的人了,在我印象中所有学过的用来形容不要脸的词汇放在这两人身上都不得劲,因为这些词汇不及他们品行的二分之一。
“短时的利益肯定是:会算计、会利用、会玩阴招的那种小人得到的,不过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标准,不信你看不出三四年,他们之间必将厮杀,如果怕败露现在他们对我做的手脚外,加上他们特殊的亲戚关系,最多顾及隐忍到四年,品行决定始终会爆发的,你就等着看吧!恩将仇报的小人最终的结局如何,用老人的话说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报。”这是四年前季哥在与邹汤二人分开合作关系时对我说的原话。
季哥不易,被坑了坑得很惨,特别冤枉的是居然还说不出苦来,因为邹汤跟他有着非常特殊的亲戚关系,他只能认只能忍,为此他从此背负着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
邹汤从父辈开始就一直依靠着季哥的关系和权力起家,得尽无数好处与利益,能有现在光景全靠季哥拉扯。但是在季哥背后下手黑他的恰恰就是欠他情分之人,所以他冤。怪不得在知道被算计之际季哥表现出一般人理解不了的做法,就是只图分开不计得失,并且分开之时即断了联系,从此不闻不问、不再往来……现在想来季哥的确是看穿了看透了。
有句俗话说:做贼心虚,果真如此,即使这样邹汤还不断制造谣言背后胡说,旨在描黑季哥。季哥仍然没有反击,当我询问他为啥就能忍受这些不白之冤,不辩解不解释时,季哥笑着说:“解释啥?跟谁解释?越是诽谤你说明你的优秀越让小人害怕,他们怕所做所为见不得光而已,要知道你被猪咬了,那是因为你是人不是猪,难道你非得反咬猪一口?”“品行问题,做贼心虚、贼喊捉贼的伎俩罢了,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果不其然,时间真的就证明了一切,报应了,厮杀开始了,内讧已经不能避免,双方都是贪得无厌财迷心窍之徒,为了利益都红着眼,各自在寻找对方死穴,都想一击毙命……光鲜再也掩盖不了品行的恶劣。算计过后就是被算计,针尖对麦芒。当吸毒、嫖妓、赌博、失信被诉、耍威风差点被打死时……敢说这一切不是在报应着么?
“报仇不如看仇”……总有收拾你的人,有你惹不起的角色……我又想起了季哥讲给我的那个故事。“富不过三代”况且是靠卑鄙龌龊手段得来的财富,败家只是迟早的事而已。
初(1),郑武公娶于申(2) ,曰武姜(3)。生庄公及共叔段(4)。庄公寤生(5),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6)。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7),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8)。公曰:“制,岩邑也(9), 虢叔死焉(10),佗邑唯命(11)。”请京(12),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13):“都,城过百雉(14),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15);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16)。”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17)?”对曰:“姜氏何厌之有(18)? 不如早为之所(19),无使滋蔓。蔓,难图也(20)。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公子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夫人将启之(30)。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37)。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请以遗之(39)。”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47)。《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8)。’其是之谓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46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