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aisanwenshi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岁月悠悠,人生长河中开始浮起回忆的岛屿。最初是一些隐隐约约的小岛,那是露出于水面之上的几块零星的岩石。接着,又有新的岛屿开始在阳光下闪耀。茫茫时日,在伟大而单调的摆动中沉浮回转,令人难以辨认,但渐渐地终于显出一连串时而喜悦时而忧伤的首尾相衔的岁月,即便有时中断,但无数往事却仍能越过它们而连接在一起。
甜蜜的回忆,亲切的容貌,宛如谐音悠悠的旋律,不时萦回在你的心头,而在那往昔的经历中,纵有名邑大川、梦中风光,纵有恋人倩影,却怎么也比不上童年漫步时留在幼小的心灵上那深深的记忆,也比不上把小嘴贴在冰冷的窗上,透过嘘满水汽的玻璃所看到的一角庭院那样叫人难忘。
往期美文春天的悲哀
生活的邀请函
我原意是激流
《红衣》
那一人遗世孤立,那一刀举世无双。 截断爱恨,斩破相思,刀光过处,彼我恩爱,都归寂灭。 从襄阳街头的两小无猜到桃源深处的相濡以沫, 刻骨铭心末了结束在那个红色身影漠然而冰冷的笑意中…… 江湖夜雨十年孤灯。 郑州楼头的一场豪赌终于牵起旧事, 不愿输掉右手的韦长歌、不愿韦长歌输掉右手的苏妄言, 开始寻找隐藏在层层迷雾中的过往, 一路行来,或嗔或怒,其实,便也只为了眼中人、心中事。 而直到水落石出,方才恍觉,原来仇恨着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生最幸福的时光! 一枕黄粱梦醒,多少世事全非。 ——当蛊惑人心的妖物踏着春夜冷月回归山林, 他是否也会在人世边缘,眷眷地,一回首?……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我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丑恶行为,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它们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灵魂,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旧是那样健康、年轻,正在克服并且最终能够克服这种丑恶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这一方面表明了高尔基的美学原则:作家不必回避生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为唤醒人们的重视,从而彻底消灭它,并且坚信人类社会有一种真善美的自我调节机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么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
《在人间》
描绘阿廖沙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我的大学》
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复活》.........(巴金)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巴金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 《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 《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 《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 《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 《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
巴金的《家春秋》搬上荧屏(11张)《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 《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 ;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书店 ;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 《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 《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 良友图书公司 ;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 ;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 ;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 《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 ;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 ;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 《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 《谈契诃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 ;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 ;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 ;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 ;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 ;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 ;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 ;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 ;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 ;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 ;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 ; 《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 ;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 ;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 ;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 ;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 ; 《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 ;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 ;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 ;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 ;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 《随想录》(散文集), 1987 ,三联书店 ; 《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巴金书信集》,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 ; 《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 《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 ; 《随想录选集》,200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随想录》,2009,作家出版社 。
译文集汇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萧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译文全集》(1—10卷),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译文选集》,200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黄河象》
《飞鸟集》................(泰戈尔)
《漂亮朋友》,《项链》,《羊脂球》,《包法利夫人》 .........(高尔基)
《穆斯林的葬礼》 ...................力挺,力挺,力挺,力挺,力挺,力挺,力挺,力挺,力挺,力挺...................
《老人与海》
《瓦尔登湖》.............................................................................................................等等,好多好多哦
想当年,我中考考完之后,也沉迷于这些书哦!(*^__^*) 嘻嘻……
去看看吧,很有意思哦!
我的QQ:710818663
有意的话,还可以和我聊聊心得哦!
Welcome.............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人一生能有几个知己,而且,在如今这个现实,大部分人沉沦在那些所谓“小说”的世界,真正会看书的人应该不多了吧! ╮(╯▽╰)╭哎.............................)
1、亨利克·显克维支
亨利克·显克维支,波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通讯集《旅美书简》,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
显克维支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1872年起任《波兰报》记者。
大学时期即开始写作,是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素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
1896年,显克维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罗马暴君尼禄的覆灭和早期基督教兴起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905年他因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00多年来,显克维支的作品再版次数和印数均居波兰作家之首,并且被译成40余种外国文字,译本达2000多种。英法等国曾掀起过“显克维支热”。
2、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英国小说家、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营房谣》、《七海》,小说集《生命的阻力》和动物故事《丛林之书》等。
1907年吉卜林凭借作品《基姆》获诺贝尔文学奖 ,当时年仅42岁,是至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获奖理由:“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3、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品有《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4、萧伯纳
萧伯纳,全名乔治·伯纳德·萧(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
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
代表作品有《圣女贞德》、《伤心之家》、《华伦夫人的职业》等。
5、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永别了,武器》等。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萧伯纳
——罗曼·罗兰
——亨利克·显克维支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罗曼罗兰经典语录如下:
1、最革命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最古老的传统的人。——罗曼·罗兰
2、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罗曼罗兰
3、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惟一光亮。——罗曼·罗兰
4、政治的后台老板总是金钱。——罗曼·罗兰《母与子》
5、生活是一阕交响乐,生活的每一时刻,都是几重唱的结合。——罗曼·罗兰《母与子》
6、自由向来是一切财富中最昂贵的财富。——罗曼·罗兰《母与子》
7、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罗曼·罗兰《母与子》
8、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作品简介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他于1935年应斯大林的邀请访问苏联,并写下《莫斯科日记》一书,书中有对苏联未来的期望,罗曼·罗兰希望自己在苏联所看见的弊端能解决,因此,出于对苏联的考虑,罗曼·罗兰当时没有发表此书,并嘱托各出版社50年内不得发表。1984年,该书发表,可惜此时距苏联解体时日不远了,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 《名人传》的主旨是什么?: 他想利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纠正时代的偏向。他选择了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1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为他们立传,是希望这些艺术巨匠的精神能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名人传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B>《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41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精品小诗:《远方》
下一篇: 精品小诗:《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