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散文:又见木棉花盛艳

半枫荷 2023-07-22 00:38:49

文/ 李筱枫

每逢二、三月份,最是喜欢广州街头那高高立于枝上的一大朵一大簇开得红艳艳的木棉花。一场春雨过后,晶莹的水珠懒洋洋地依偎着宽大的花瓣,盛开着的木棉花越发显得艳丽动人,每当此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停下匆匆而过的脚步,伫足而望,被她的飒飒英姿和气势所惊叹。我痴迷地望着,或是举起镜头从不同方位,意欲将那一枝红留下自赏,却总觉不能摄出木棉花最真实的美;亦或是于路边拾起一朵落花斜插于鬓角,又恐路人笑我痴狂;又欲着一袭白裙飘然而上,与那一树红融为一体,该是怎样的一幅美画!对木棉花的情感,缘于小时候看过的一场露天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具体几岁我的记忆已是模糊,只记得是一个夏日的夜晚,与伙伴们晚饭过后一起搬着小方凳挤在乌压压的人群中,儿时的玩伴如今都早已嫁作他人妇。影片中周文雍、陈铁军在被枪决的刑场上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们头顶上那棵高高的树,树干壮硕,树枝光秃秃的厚圆有力,竟是没有一片叶子,一大朵一大朵叫不出名字的红花毅然挺立于枝上,特别灿烂耀眼,很是吸引我。这对革命伴侣在枪响倒下后,电影给了这棵树好长时间的特写镜头,那火红的花瓣像是被英雄的血染红似的。这个镜头一直印在我脑海深处,并带着这个大大的疑问成长着:这是什么树什么花 这么红这么大一朵,且一片绿叶都没有,好生奇怪!我问了好多个和我一起看电影的大人,没有人能给出我答案。在之后的许多岁月中,我无论去到哪里都会留心有没有在电影中看到的那种树,那样的花,失望和疑惑伴随着我成长,甚至一度怀疑那是拍电影时布置的一棵道具树。那时没有电脑与网络可查,直到长大后来到美丽的羊城,才惊喜地发现原来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此时又如往年一般“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尽是木棉花”傲然盛开于枝头,红的似火,橙的似霞,厚实丰腴的花瓣围着一撮细长细长的花蕊,或许是绿叶们不愿与花儿抢镜头吧,花红叶不绿,花开叶不在,独留那花开红比朝霞鲜。她或许没有春茶花的端庄与秀丽,也没有云裳仙子之清香与纯净,更不如兰花的柔情与雅致,但她开得红艳且不媚俗。木棉花生可观赏,食可入药,时下正是体内湿气重的时候,用木棉花煮茶或煲汤可健脾清热去湿,为广东食客们一大喜爱。今年的春天似乎特别安静,没有往年的结伴踏春游,街上亦少了往昔的热闹喧哗,唯有木棉花依然盛大开放着。非常时期人们对生命的诠释又多了一层理解,抑郁的心情似乎无心去欣赏那云端满树的红灿灿,即使被零落成泥碾作尘,红消香断又有谁怜 春意绵绵,独爱流连于有许多木棉花盛开的地方,她似乎在向路人述说着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赤子丹心,在泥土,在云端,永远闪耀着英雄的忠魂。二0二0年三月十三日下午 于广州家中—END—扩展阅读原创原创散文:呼伦贝尔的呼唤原创散文精选:迷人的三亚湾原创精选散文:那年·那雪原创原创散文诗歌:疫情原创散文精选:那双流泪的眼睛原创原创散文:游走在城市间的归属感原创精选散文:18度的幸福原创散文精选:眉上,色字秋声扮春光原创散文精选:美人娇姿婀娜

它,

不仅仅是一个码

《木棉·流年》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木棉·流年》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棉·流年》读后感1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叫《木棉·流年》的书,深有感触。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李秋沅的作品,本名李靖,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祖籍福建厦门鼓浪屿长大,作品散文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巨人》、《中国儿童文学》等刊。著有短篇小说集《走过落雨时分》,作品曾获上海《少年文艺》年度好作品奖,第十二届冰心儿童文学奖,第十六届冰心儿童文学奖,国家广电总局专项基金优秀少儿节目奖等奖项。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各种选本。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阿宁的童年生活,刚开始阿宁和父母生活在李庄,可李庄闹了瘟疫,而阿宁的父亲身为一名医生不能对病人不管不顾,自己带着家眷离开,于是就让家人留在家中,而自己去到处救死扶伤。可没想到自己却在这个过程中得了瘟疫。父亲又传染给了母亲,阿宁一家都得了瘟疫,除了阿宁他们只好让福嫂带着阿宁离开了李庄,于是阿宁的童年就在一群不认识的陌生人中度过……

这几天我久久沉浸在书中不能自拔,番婆、周先生、李校长、唐明泽、梅雪、茉莉、榑文、三舍……他们一个接一个的来到阿宁身边,又从时光的流逝中一个个离她而去。木棉岛被日本人占领了,许许多多的楼院倒塌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好汉消逝了,一年一年过去了,木棉花绽放过了,六十年过去的木棉岛,留下了许多岁月的痕迹。时间的流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梅雪的隐忍坚贞、茉莉的优雅婉约、茗香的高洁清雅……她们虽是女子,可一样有着男人的忠烈,她们虽柔弱,却在日本人残忍酷刑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前行,面对死亡却毫不畏惧。在木棉岛中,她们宛如那血色般的木棉,娇小却十分坚韧,鲜红似血傲立枝头,坠落凋零时毫不留念,这何尝不是我们要学习的精神呢?这样的灵魂这样的品格,我们应该拥有,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回顾旧时光,让我懂得了许多,在战争中、在危机时刻,总有英雄豪杰挺身而出,而这些英雄,正是正义和尊严的化身,他们是黑暗中一束微弱的光芒,指引我们向前,告诉着我们:人要有尊严,不能屈服于任何人,即使身处绝境,也要有一种不屈服的气节,要有一种在众多磨难前坚韧不屈、顽强向上的秉性。

《木棉·流年》读后感2 《木棉·流年》成书于2010年,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新书。这几年,青春小说越来越多,还能有这样一本深深触动心灵的书被我读到,实在不能不说是幸运。

本书讲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木棉岛上的一件件事,每一个人物依次登场,由一个个离去。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这本书赞颂的无疑是一种爱国精神,忍辱负重,顽强不屈,在这个挽救民族危亡的火与血的战场上,许多热前仆后继,演绎着雄壮凄美的木棉离歌。

木棉花鲜红如血,傲立枝头,最后“啪”的一声落向大地。正像那些英雄们,他们有鲜红的热血和火一般炽烈的爱国情怀。福叔为儿子报仇杀掉假鬼子冯兴龙;欧阳卓率领十九路军坚决抗日,但遭当局猜忌;日籍华人藤田明泽暗中保护《永乐大典》,为此献身;还有“血魂团”的成员们……

书中也不乏巾帼英雄,梅雪救死扶伤,誓死追随欧阳卓,信守当年的誓言;茉莉与博文情投意合,为救他献出生命;茗香救济难民,出巨资给血魂团,不屈服于日本人和汉奸,保护文物古籍。梅雪的隐忍坚贞,茉莉的优雅婉约,茗香的高洁清雅……她们所做的一切更加令人敬佩。

这本书翻开了一段沉睡的历史,意在告诫人们不应忘记历史,更要居安思危。鼓浪屿上木棉繁盛不衰,那一团团火焰背后正是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木棉花的血性与刚烈正是英雄们的象征。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英雄隐去,魂归故里。人们会永远记住——火红木棉,血色流年。

《木棉·流年》读后感3 去年暑假,我读了《木棉流年》这本书,它就像作者李秋沅打开的跨越七十多年的时空隧道,带我来到正被践踏的木棉岛。战争、瘟疫、杀戮,都发生在木棉岛柔弱的身躯上,这一个个故事也铬在我的'心中,令我心酸。

木棉岛上的木棉花开得鲜艳旺盛,这被称作“英雄花”的花朵,也正如同洒上了爱国英烈的鲜血,有着纯红之躯,不掉色、不萎靡,让人不禁联想到木棉岛上的一个个爱国烈士。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书中的军统少将之妻锦若,在面对日军寒光利利的军刀,和要她写策反书的逼迫时,她大义凛然地笑了笑,毅然写下四个大字——“无限江山”,便直奔露台,纵身跃下。一个英烈为了祖国,选择了死亡,离她深深爱着的祖国而去。她令我看到了甚至比宝贵的生命还珍贵的东西,就是一颗爱国之心。像锦若这样以身捍卫国家尊严的人很多,有岳飞、文天祥、黄继光等,为了祖国,可以什么都不要,最终失去生命,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反,一些为了苟延残喘、苟且偷生的人不惜出卖了祖国,结果一辈子,甚至死后无论多少年都遭到人们的唾骂,这与英烈们的巨大反差,形成鲜明对比,难怪会有这样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而我们不仅要铭记他们,珍惜现在,更要从现在起有一颗爱党、爱祖国的炽热之心。

《木棉·流年》读后感4 读《木棉流年》,品火木棉、血流年。

日本人当时在中国非常嚣张,有日本籍就可以无法无天,只许自己欺负别人。不许中国人捡浮柴,不许中国人吃饱……他们的行径太可恶了!

阿贵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人,即使自己身负重伤,也要先关心牛回来了吗?阿宁平安吗?才会安心的去了。当他看到妹妹(阿宁)受欺负,就什么都不顾冲上去报仇,结果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欧阳卓的爱国精神很令我感动,他一心救国、冒死起义,虽英年早逝,但他的死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我很敬佩他。

梅雪能够活下来的唯一办法就是丢下丈夫赶紧离开,许多人也都这么劝她,但他宁愿死也要对丈夫不离不弃,这种精神何尝不令我们感动?

明泽是一个很守信的人。为了信守誓言,他以自己的为代价。在他切腹谢罪时,面对死亡的坦然令我们惊叹。说明他还是有良心的,他认为用他的死来换《永乐大典》不落入日本人手中是值得的。我很敬佩他的舍生取义。

月华的舅母简直太无情了!月华没有布袜、没有好鞋,导致她脚上长满了冻疮。她舅母却坐视不管还很嫌恶。阿宁给她了一双新布鞋,却又被她舅母拿走了。这样对待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简直太无情了!

读《木棉流年》,你品到了什么?

《木棉·流年》读后感5 我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木棉流年》,我一向看书较慢,这么厚度的书一般要四至五天看完。之所以这么快看完了它,实在是有一种忍不住的感觉。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天看完了《离乡》、《梅雪》、《菊隐》三个章节因为时间不早了,也就没读下去。可是我却久久无法入睡,我在想象梅雪和理查医生在努力地救治病人;母亲在送走阿宁时难过的表情;明泽用刀从左胸膛划向右胸膛那触目惊心的场面等等,在我脑海中一幕一幕如同过电影一样。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便开始继续看《木棉流年》,当我合上书的最后一在页时,我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下来,我的眼前仿佛站立着一位位的英雄:梅雪、欧阳卓、明泽、番婆等等,还有一群让我憎恶的恶人:阿保、冯兴荣、藤田海浩一等等。

英雄们的高尚品格和优秀操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的目标,他们将着我做象他们一样有价值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木棉·流年》读后感6 “一幢幢宏伟肃穆的楼院,一扇扇紧紧闭合的门窗,必有什么,隐藏其后,痛彻心髓,荡气回肠……走进木棉岛,走进,血色流年。”

这是个炎热的夏天,然而李秋阮的《木棉·流年》却让我感到无比的凉彻心扉。李秋阮用细腻的文笔,透过一个名叫阿宁的女孩的双眼,推开那一扇扇紧闭的大门,细细地品味那一段血色流年……

以前,我总是天真地认为,战争,不过是两国之间打打架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却从未想过,在亮闪闪的屠刀下,在黑洞洞的枪口下,生命是多么的脆弱,而一颗忠贞的赤子之心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唐明泽,他本是日本军官的独子,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一个舒服的官职,娶妻生子,安度一生。可,中国那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深深地牵住了他的心。他大量购进中国古书,并擅长吹箫,甚至躲进木棉岛一心钻研中国文化。他毕竟还是日本人,木棉岛也终究不是世外桃源。战火终于烧了起来,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毫不犹豫地切腹自尽,连眉心也不曾皱过一下。又有谁,能够读懂他那充满愧疚与悲愤的心。

还有许多人:李校长、番婆……他们为了自己的祖国,受尽欺凌。面对举起的长枪,他们是那样的毫无惧色。他们走了,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历史。

跟随作者的文字,亲自走过那一段段流年时光,我思绪万千。番婆、李校长、周先生、唐明泽、梅雪、茉莉、博文、三舍……他们一个个向我走来,又一个个离去。木棉火一般地红着,正如那段血色流年,时刻让我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木棉·流年》读后感7 最近,我在图书馆借阅了《木棉·流年》,它好似一杯香茗,入口清新甘甜,回味却又夹杂着些许苦涩,令人思绪万千。

《木棉·流年》讲述的是日寇侵华时期,木棉岛上发生的故事:因为瘟疫而远走他乡的小姑娘阿宁被送到了木棉岛,寄养在番婆家里。在这里,她听到了一声又一声的历史咏叹,看到了一幕又一幕的往昔故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梅雪的隐忍坚贞、茉莉的优雅婉约、茗香的高洁清雅……她们虽是女子,却有男人所不能及的忠烈;她们虽柔弱,却在日本人残忍的酷刑面前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前行,对死亡毫不畏惧。在木棉岛的血色流年中,她们宛若那血红的木棉,虽柔弱却十分坚韧,鲜红似血,傲立枝头,坠落时毫不留恋,义无反顾。

在战争中,危急时刻,总有许多英雄置生死于度外,挺身而出。而这些英雄,是正义和尊严,他们是黑夜中的一束微光,指引我们向前,告诉我们:人要有尊严,不能屈服于任何人,即使身处绝境,也要有一种不屈的气节,在众多磨难前坚韧不屈,顽强向上。

在万千思绪中,我仿佛看到若血的木棉傲立枝头,仿佛在沉吟。远处,几个女子身着红衣,伫立晴空下,义无反顾,决绝地远去……

《木棉·流年》读后感8 寒假期间,我读了李秋沅的《木棉流年》这本书,我被深深地触动了。小说以抗日为背景,通过一个叫阿宁的小姑娘之眼,慢慢为我们揭开七十多年前的一段历史。小说以第一人称回忆了“我”以前漂泊不定的日子:四岁时因家乡闹鼠疫而随福嫂到海门避难。由于特殊原因,又随福叔到了木棉岛的番仔园,以后就一直居住在那里,直到有一天,日本人的飞机来到木棉岛上空,木棉岛也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之火与血的战场。义勇战士来自各方,上演了一曲又一曲壮歌,而“我”只好又一次离开。六十年后,“我”重回木棉岛,它已焕然一新,以前居住的番仔园,如今成为了抗战博物馆,以纪念那段真实的历史,那些舍生取义,默默无名的英雄们。

我深深地沉浸在书中。里面人物:番婆,周先生,李校长,唐明泽,梅雪,茉莉—————他们一个个向我走来,又一个个离我而去。是啊,在这战争,瘟疫,阴谋,血腥的年代,难免会有生死离别。作者带我穿越历史苦难的时空,让我看到了当时各种人的苦和甜,也让我了解了那段历史,明白了那时人所受的苦:日本人的袭击,粮食的匮乏,伤病的折磨—————从未经历过那段时光,但从书里,那些文字里,感受到了宏伟肃穆的楼院,紧闭的门窗背后隐藏的,荡气回肠的英雄往昔。

只有了解过去,才会珍惜现在,同学们,让我们牢记历史,珍惜现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木棉花开的作者简介

作者:李春雷,男,1968年2月出生,河北成安县人,先后毕业于邯郸学院英语系和河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1989年参加工作,曾任邯郸晚报社文体部负责人,邯郸日报社总编室主任,《邯郸文学》杂志社社长、邯郸市文联副主席、邯郸学院历史系书记。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岁》;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赤岸》、《铁壁铜墙》、《山生》、《摇着轮椅上北大》等,中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索南的高原》等。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二、三、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历史上唯一蝉联三届的获得者)、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郭沫若散文奖、首届全国优秀短篇报告文学一等奖、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蝉联五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蝉联三届)、第二届全国报告文学“正泰杯”大奖、第一届全国“五一”文化奖等。
其早期代表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大气磅礴、语言精美、思想深邃、被文艺界公认为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近年来致力于报告文学艺术性方面的广泛探索,取得突出成就,其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被300多家报刊转载和选载,被公认为当代报告文学的名篇;《夜宿棚花村》被入选《大学语文》课本,广受好评;《摇着轮椅上北大》风行全国校园,网上好评好潮,被全国上百所中小学校指定为必读教材。另有《雪中小卓玛》、《索南的高原》、《北海,你好!》和《乡村的笑靥》等深受社会好评,被誉为当代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和欣赏的优秀范本。
李春雷系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也是徐迟报告文学奖历史上惟一蝉联三届的获奖者。2007年12月当选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6月当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40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