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潭美台风的脚步才刚走开,康芮台风立即就来报到,两个台风都给台湾从南到北带来豪大雨,涝情严重,到处大淹水,好在各地方官虽是一边抱怨中央,一边还是尽力挽救灾情,减低到最小程度,协助民众恢复正常生活。秋台经常造成灾情惨重,这次带来的豪大雨的确十分恐怖,倾盆而下,既急且猛,如同大水给台湾地区当头淋下,冲了个大大的冷水凉,于是各地酷热的气温骤降,随即转为凉爽,已嗅到秋天的气色了。
闲来无事走在台北街头,发现路旁美丽的美人树已急不及待地将叶子纷纷落下,开满了整树美艳大朵的粉红花,奼紫嫣红,美不胜收。原来美人树属木棉科,与木棉树有点相似,木棉树因枝条硬挺有阳刚气息又粗壮豪放故称为「英雄树」,而美人树纤细绰约、婀娜多姿故称为美人树,英雄与美人,真是各显风骚,英雄树是在春夏交替时热情奔放的开花,而美人树则要等到秋凉后才将花儿绽放。美人树原产自遥远的南美巴西、阿根廷,它是在1967年起才远渡重洋辗转被引进来到台湾,她很适应台湾的气候,爱日照和多湿,在不开花时树形很容易与英雄木棉搞混,都是有一根直立主干,侧枝轮生在主干上,形成层塔似的伞状树形,英雄与美人的树干都长有瘤刺,英雄树干偏灰褐色,瘤刺较粗钝,美人树干偏绿褐色,瘤刺较尖细。英雄和美人都有剌,不宜近距离接触,真是一语双关,不过一般台湾人对英雄木棉稍为熟悉,而对美人则稍为生疏一些。
美人树的别名是:美人樱、酒瓶木棉,她最令人印象深刻就是盛花时期(9~11月)的景象,此时全株叶片落尽整树开满花朵,几乎每个枝头都顶生出一串长长的总状花序,依序而开出硕大的粉红、粉紫色的花朵。一段繁花锦簇时期过后,地面上有落英缤纷,使路过行人无法将之忽略,也不忍行脚踩踏,捡拾起来,好好端详一下这美丽的「美人花」。美人花大多是粉红色,花朵直径可长达12、13公分,颇为大朵,有5片长椭圆形的花瓣,花瓣接近中央处乳白偏黄,杂有紫褐色条纹或斑点,花瓣中间的五根雄蕊合生在一起,将更里面的雌蕊包起来,而靠近基部则有一圈特别的白纤丝状构造,极为艳丽。花开过后会结蒴果,呈椭圆形,长可达15公分,成熟开裂后,大团棉絮包裹着种子随风散播,但是待蒴果成熟时已是来年春天的事,春风吹来四处散播美人的希望,而我们的希望呢 那是希望秋天一到,又再看到她美丽的花容与娇媚的神韵。由于美人树甚为抢眼和可喜,广泛地种植为庭园树或行道树,她的绵絮也如木棉一样,可作为棉被或枕头的填充物,可算是一种经济植物,但是有过敏症的人们,当美人棉絮随风吹散时,则要及时远避才好。文章推荐:原创散文:风了尘怨原创散文 : 迷情成都散文精选:三月的诱惑诗歌朗诵:沉默的约会原创散文:爱在心口难开散文朗诵:我的南方北方原创原创散文:枫叶情原创观影有感:《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原创短篇小说集锦
微信号 : aishangsanwenba
微博:@散文精选大全
扫码关注
END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一指禅 戳戳戳!
江南水乡,是我梦中的向往,如今终于成行。身未动,心先行。那水乡的风景,便如烟雨中的石板桥上,撑着油纸伞站立的女子,在怅怅地等我。
然而,最先打动我心扉的,不是江南,不是水乡,却是莲。
莲。一路之上,满目是莲。因了你,莲便再不会淡出我的视线。油城至济南铁路沿线旁的荷塘,南京玄武湖边,无锡“吴王宫”的花园,苏州木渎古镇虹饮山房的园林里……八月的莲花,繁盛、高洁、美丽,恣意纯情地绽放。也绽放在我的心中!
但是不到西湖,不知莲的美丽,到得西湖,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莲。不是因为西子。虽西子西湖曾采莲,但西子赋予了太多的国恨家仇,包含了太多的离愁别绪,那深锁在吴宫的,是惆怅凄美的身影。而西湖的莲,是亭亭玉立的,是洋洋洒洒的,是阳光灿烂的,没有一丝的病态与愁容。
曲院风荷。康熙御笔亲题的碑亭犹在。湖边,迤逦数里的,是白莲、红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清波照红湛碧。水面上,荷花间,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天与水,水与莲,莲与人,天、水、人、花相融、相亲、相悦,融景、夺情、悦目、赏心、销一魂。
沿苏堤北端,经西泠桥,过孤山,踏白堤,行锦带桥,至断桥,一路而来,尽管早出曲院,而风荷不绝。那硕一大的荷叶,高过人头的莲花,密密匝匝,汪洋恣肆,与远山、夕照、碧水相映成辉,绰约多姿。想那八百年来的荷塘,依然氤氲着南宋酒坊的曲香,使得夏日清风徐来,荷香酒香四下飘逸,沁人心脾,骚人墨客身心俱爽,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便醉了:“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迎面西湖大片的莲荷,不禁赞曰:“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若不到西湖,怎能感受此情此景?就是那乾隆皇帝,天下什么美景没有见过?必是因这无穷碧的接天莲叶、别样红的映日荷花,也不禁在圆明园仿制的“曲院风荷”景观诗云:“香远风清谁解图,亭亭花底睡双凫。停桡堤畔饶真赏,那数馀杭西子湖。”恍惚间,如见南宋四大画家之一马远的“曲院风荷图”,大幅素宣之上,大片的水墨莲荷,呼之欲出。画外,大碗的曲酒飘香,大风吹过,一大片莲花飘然落入碗中,顿时荷香酒香四溢……
风荷,风荷。不禁感叹古人用词的传神,一个“风”字,使“荷”由静而动,由梦而醒,一下子便活了。更妙的,那一个“风”字,使荷由淡而娇,由凡而神,随风而来的,是荷的风采,风度,风貌,风姿,风味,风骨,风韵,风情……当然,或许还有点儿,风月。有例为证:西湖湖心亭中,至今尚立“虫二”石碑一块,乃清乾隆手书,意为“风月无边”。那白娘子与许仙,或许就经过断桥,直走到这莲荷边,去漫步苏堤春晓;那梁山伯与祝英台,或许就步出万松书院,经此赏过平湖秋月;那梅花傲骨般的钱塘名妓苏小小,或许就在这西泠桥头眼望风荷,对阮郁吟出“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的定情诗句……绰约多姿的风荷,不知寄情了多少才子文人的风一流梦。
所以我说,天下之莲,莫过江南。江南之莲,莫过西湖。然而,西湖之莲,又莫过莲女。“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古来多少文人墨客的采莲曲,诗句间都是如莲的女子。“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江南曲》自不必说了。南朝梁代刘孝威有“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李白诗有“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五代李珣有“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一团一荷遮晚照”。王昌龄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清代石涛说“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隋时殷英童诗云:“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现代扬州派画家李亚如:“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瞧,徜徉碧水上、莲荷间,总会依稀可见,一群妙龄女子泛轻舟,涉江采芙蓉的情景。而那女子也多是挽双髻,着绿衫,美一目盼兮,巧笑倩兮。“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郎去采莲花,侬去收莲子。莲子同心共一房,侬可知莲子?”郎欢女悦,尽在曲中,莲香荷艳,似在笔墨间流淌。
人们爱把美貌女子比喻为莲。清朱彝尊诗“一自西施采莲后,越中生女尽如花”。也难怪,原来莲花竟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于是偷偷来到杭州。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以致天亮都忘记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人世间多了一种玉一肌水灵的`鲜花。当然更多是把莲比喻为貌美一女子。隋代杜公瞻诗莲曰:“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宋代杨万里《莲花》诗中也有“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句子。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也把莲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但唐朝李璟对莲花的比喻则显得惊憟而恐怖了,“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把莲花比为佳人人头,佳人人头虽美,却未免显得血淋淋的凄艳……说不清到底是女子因了莲美,还是莲因了女子而美。也或者,女子一经取名为莲,便貌美如花了。只是不知,哪一朵莲花是我手中那颗失落于五百年前的莲子而开,一年一季的花开,是否只为等我来采?
于是,满心是莲。当然,满心是莲的,不只是莲如佳人,佳人如莲。
莲,是圣洁的象征。古埃及人相信莲花象征缄默之神,隐藏着众神祗的秘密,她的香气是众神的气息,在宗教仪式上不可或缺。起源于印度的佛教认为荷花象征神圣和不灭,不仅菩萨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佛经中也屡见“莲”字。至于中国,诗经郑风中有歌咏"隰有荷花"之句,曹植《洛神赋》喻莲“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苏辙诗曰:“开花浊水中, 抱性一何洁!”到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把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高尚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莲不愧是“花之君子者也”。无怪乎周敦颐又赞曰:“江南风景秀,最忆在碧莲,娥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
莲藕,莲藕。说到莲,便不能不说藕。“藕断丝连”,那说的是情。有网友“泪眼盈盈儿”诗云:“君为过客我为莲,素怀雪濯砌芳颜。淡去悲苦蕴风情,柔丝绕断几家弦?”莲藕相连,“莲”之情已自“藕”发了。但莲藕更因其集圣洁象征与实用价值于一身而得众人喜爱。李渔《芙蕖》已说得非常全面了:飘摇之态,袅娜之姿,娇姿欲滴,亭亭独立……是为可目。“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你看,可得其绰约风姿,清丽脱俗,赏心悦目;可得其清香异馥,沁人心脾,避暑纳凉;可得其莲子根茎,可人之口,大快朵颐。即使“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败叶也有用处。所以莲藕,“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可目可赏,可口可餐,可情可爱,可歌可志。叫人如何不爱莲?
莲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痴。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叫人如何不爱莲?
此生,愿做低眉的女子散文
此生,愿做低眉的女子,揽一蓑烟雨,怀一份诗意,在云水之湄,如莲娉婷。守一方宁静,临水照影,不染俗尘,淡看红尘过往,引得清风自来。
——题记
如今,每每念及低眉这个词,我的心底便有一份温情柔意油然而生。印象里,低眉的女子似乎更能招人疼惜、惹人怜爱。
总觉得,低眉,要比横眉多一份优雅,要比扬眉多一份婉约,要比蹙眉多一份俊俏。
历史上,雍正王朝的《十二美人图》里的美人,虽然她们风韵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面部姿态,那就是颔首低眉。凡间俗世,一路踏尘,或许低眉便是世上女子最优雅的姿态吧。
想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敛首低眉,纤纤十指续续弹,那飘逸的音符,那温婉的模样,那幽雅的场景如何不教人心醉?想那雨巷里的丁香女子,素衣清颜,手擎油纸伞,幽幽低眉,莲步轻移,在濛濛雨中渐行渐远,那样的镜像如何不教人心动?想那诗人徐志摩笔下的那个有着水莲花般娇羞的低眉女子,她的温柔,她的可人,如何不教人爱怜?
一念一清净,一生一悠然。低眉的女子,行走于红尘,一般都是保持着本真,不贪不争,不傲不懑,不自卑,不抱怨,不招摇。她们,静静地铺开岁月的画卷,用诗意的素笔将红尘过往描摹;她们,心装纯爱,暗香盈袖,乘着流年的画舫轻舟,一路尽享着清欢。
低眉的女子,她们知道进退,懂得收放,她们明白,素洁的人生也是一种美丽。无论人生岁月是狂风骤雨,还是风和日丽;无论人生道路是崎岖坎坷,还是一路平坦,低眉的女子总能依着一盏心灯,或是依着一帘春光,以安静的姿态,淡看草长莺飞、流云落日,清闲而简约地生活。
红尘有梦,处处皆是风景。此生,我愿做低眉的女子,不管身在何处,我都要心向温暖,怀兰心梅韵,携善良温婉,在红尘烟水路上,描一幅云水素雅,书一帧水墨清远,静静地幽悠前行。
当我的心在古道上沐浴着唐风宋雨时,当我的魂在戈壁滩上穿越了千年风沙后,我终于明白,今生我是为何而来。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只要心有善良,心怀大爱,心存感恩,那么,无论哪一程的山山水水,都是最美的旅程。
有人说,人生不过是一朵花开的际遇,有人懂得,一季芳华;无人懂得,一地滂沱。是啊,如果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懂得了生命的涵义,我想,就一定能将精彩进行到底。
心若灿烂,则流年静好。风雨,终是遮不住美丽的彩虹;阴霾,终是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此生红尘,我会在低眉中与云水相依,我会在低眉中与清欢相守,我会在低眉中让爱愈加纯粹,我会在低眉中让生命曼妙如诗,我会在低眉中让人生丰盈美丽。
也许,我不属于喧嚣红尘,但我为爱终究来过。今生今世,无论他人懂或不懂,我都轻轻将一缕幽芳拾起,默默将爱的雨露遍洒咫尺天涯,纵然自己微不足道,也要仰首入世,低眉出尘,展示独我的风采,活出别样的精彩。
此生,我庆幸自己生在美丽的江南,桨声灯影里,我将我的梦都交于了烟波烟雨。
我时刻谨记着孔子说过的.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时刻牢记着张爱玲说过的一句话:“做个善良的女子,心不怨恨则美丽,心存宽恕则圣洁。”我一直告诉自己:不管命运如何,不管未来怎样,我都要守住内心的一份清纯和宁静,静静地安守着自己的城池,不辜负来来去去的流年四季。
听一曲梵音,净幽我心。浮华世界里,我要让生命中的烦忧化作袅袅尘烟,淡淡而去。我愿在晨钟暮鼓声里,低眉行走于红尘烟水,静观天上云卷云舒,闲看地上花儿次第开放。
窗外,动听的鸽哨声呼啸而过,明媚的春天又将来临。我想借一剪春风,携一颗清清静静的心,在水韵江南的梦幻中,嗅着春的芬芳,悠然而行……
今生,愿为一朵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把名利荣辱视作过眼云烟,在素净的光阴里,持盈若亏,独善其身,不喧哗,不争艳,静静开放于红尘一隅。
任岁月的流苏随风扬起,复又飘落,我将时时斟闲情满盏,与时光对饮,看烟雨绕重楼,赏鸥鸟越碧波,听潮起潮又落,兀自清欢。任季风染云鬓,生命如棋走,愿只愿,下一个路口,能遇见更美的自己。
人生亦如画,花叶开落总有色;人生亦如诗,风云来去皆有韵。此生,愿做低眉的女子,让心有云水禅心,花开,优雅落步;花落,寂静欢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940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散文:呼伦贝尔的呼唤
下一篇: 散文精选:眉上,色字秋声扮春光